淺談規劃快題設計考察的核心要素
(PS: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需與原作者聯繫,盜用必究)
快題設計作為建築、規劃、景觀行業的一門測試設計水平的敲門磚,在升學考試和找工作中已經成為一門考試的主要科目。顧名思義,快題設計就是要在規定的短時間內,處理好命題人設下的設計障礙,為設計方案出示一份具有效率的草圖示意。本次通過對華南理工大學城市規劃碩士6小時快題進行詳細解讀和對比分析,提出快題設計重在核定時間內合理進行場地分析、功能分區、交通組織、整體結構,以及建議設計者釐清場地內外關係,緊抓相關聯繫;明確矛盾主次程度,合理博弈取捨;保證功能分區明晰,交通動靜協調;規劃結構一目了然,主次銜接有序;建築形態整體感強,變化富韻律感,為快題設計能力的迅速掌握與提高提供一定的有效思路。
1 快題設計的考核目的與題目來源
設計本是一個靈感碰撞的偶然結果,為何要將設計賦予一定的時間限制呢?深究快題設計的考核目的,主要包含一下幾個方面:
(1)心理素質考驗:在短時間內考驗應試者的心裡素質,不僅要想出合理的方案,而且要將方案以最有效的方式表達;
(2)設計能力考驗:考驗應試者的設計水平,能夠在規定緊迫的時間內,處理好命題人設下的重重陷進,將看似無關的功能元素合理的組合在一起,在多重條件引導下推理結果,同時遇到多結果因素混合的時候,能夠有效博弈矛盾關係,處理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繪圖能力考驗:徒有優質合理的設計思維,倘若無法講將計者的完美構思付諸實踐,公示於眾,實則也屬功虧一簣。繪圖功底優質的設計者,則可以騰出更多時間於設計思考;
(4)時間觀念考驗:特定時間內,如何分配設計構思時間,設計深化時間和設計表達時間,可以看出應試者對一個方案的整體把握程度和時間觀念的認知程度。
快題設計的題目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實際上,往往會選擇實際項目中的實際地塊,結合周邊已有環境,再通過命題人人為增加條件以及干擾因素,以彌補實際項目矛盾不突出不集中的特點,創造更具合理性的推理導向,以達到考核的選拔效果。
2 城市規劃快題設計的考核要點
(1) 場地分析能力
場地分析主要包含場地外圍條件和場地內部條件分析。
場地外圍條件通常表現為:設計地塊周邊的用地性質、道路等級、建設情況、設施配置以及景觀格局。周邊地塊的用地性質,會直接影響設計地塊的功能分布情況;緊鄰的道路,不同等級會暗示人流以及車流的主要來向,是交通組織的信號指示;場地外圍的景觀格局會直接影響場地內部的規劃結構與景觀設計。
場地內部條件通常表現為:設計功能種類、基地保留建築、保留景觀、基地自身高差變化等。對設計功能的擺放、銜接,對基地已有建築、景觀的保護與利用,以及對基地高差處理的土方平衡,都屬於對場地內部環境的分析。
場地分析能力是直接體現應試者對設計宏觀層面的把控水平,處理好外圍的大關係與基地內部的小關係之間的銜接。
(2) 功能分區關係
地塊功能分區關係通常是與場地分析緊密相連的,在功能組合裡面,考慮同質功能的融合共生、異質功能的排異相斥、幾種功能的聯繫銜接都顯得尤為重要。
同質功能,即為性質比較相似或具備一定兼容性的用地功能,例如商業、居住、公共服務設施、廣場綠地、交通設施等,這幾類之間都可以相互兼容於貫通。同質功能則可以緊鄰放置或者混合放置,集聚在一起會提升場地的使用便捷度和土地經濟效益。
異質功能,即為具有排異性的兩種及以上的功能,例如污染性工業與居住、商業,會產生強烈的排斥效應。倘若污染性工業與商業片區或者居住片區緊鄰,則會大大減少居住的舒適性和商業的人氣聚集度。
(3) 交通組織情況
交通組織在快速設計里主要關注車行交通和人行交通。
其中車行交通,包含車行道組織與停車換乘組織。車行道的設置寬度、線形、走向、開口、服務範圍,對基地內的車輛通行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基地內不僅需要滿足車輛通行,還需要考慮車輛停留,那麼順其自然地需要設置停車場。在何種情況下設置地面停車、地下停車、設置車位個數、出入口個數及方位、服務範圍等,也是交通組織便捷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
人行交通,在規劃方案中集中體現為步行道,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有引導式人行軸線、通過式人行步道、停留式集散廣場和車行道路輔助的步行道路。步行道最大的作用就是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與舒適的步行空間,在快速設計中,考核兩類交通的優化處理,就是要做到車行交通與人行交通互不干擾但又相互聯繫。
(4) 整體結構把控
構成設計方案整體結構的主要包含景觀結構、建築整體形態和點軸面關係銜接這三個要點。
景觀結構主要涉及核心景觀、次要景觀、景觀節點、景觀軸線、景觀滲透和景觀對應。將核心景觀通過景觀軸線與次要景觀和景觀節點有效的聯繫在一起,形成外部空間的景觀2和內部空間的景觀對應,是一份優秀方案應該做到的。與此同時,景觀結構直接與圖底關係的點軸面空間相吻合,屬於共同的衡量標準。建築的整體形態設計,要在結合空間構成和建築性質本身的基礎上,構建出具有整體感的建築組合形式。
3 以2009年華南理工大學城市規劃碩士考試題目為例
題目要點概述
本次快速設計的設計核心是為秀川鎮中心區地震災後做恢復重建規劃設計。
①基地概述
秀川鎮是5.12大地震的極重災區,全鎮在地震之中被夷為平地,現在恢復重建過程之中需要進行中心區規劃設計。該鎮鎮區規劃建設用地規模80公頃,人口約1萬人。此次設計的中心區位於桃溪和汶江交匯處,分為南北兩個地塊,總用地面積約6.20公頃(內含桃溪水面0.96公頃)。沿江路是上層次規劃確定鎮區避震疏散主通道,紅線寬度18米,其他道路紅線寬15米,各路口轉彎半經均為15米。汶江中的碼頭曾是救災部隊登陸的地點。周邊用地情況見圖1、圖2。
② 功能構成
設計要求布置鎮級商業中心8000平方米;
其他商業建築4000平方米(可分散布置);
160間客房的三星級旅遊酒店,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
鎮文化活動中心,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含地震紀念館1000平方米);
中小戶型住宅,不少於20000平方米。
③規劃設計要點
設計要求建築密度:桃溪以北小於40%,桃溪以南小於30%;
總容積率(FAR)應小於或等於1.0;
綠地率不小於20%;
應設計總共不少於8000平方米的城市綠地或廣場兼作避震疏散場所;
建築限高:30米;
建築形體和布置方式應有利於抗震和疏散;
避震疏散主通道應保證在兩側建築倒塌後仍有不少於7米的有效寬度,兩側建築倒塌後的廢墟寬度可按建築高度的2/3計算;
地面停車位:150個(含住宅配建60個)。
圖1:《題目》鎮中心區位置示意
(圖片來源:2007年考試試卷)
圖2:《題目》鎮中心區用地範圍示意
(圖片來源:2007年考試試卷)
3.1 場地環境分析
(1) 基地外環境分析
根據題目要點概述和圖示,可以發現本次基地處於鎮的中心區,西面臨江,北面和東面臨居住區、南面緊鄰中學,可知人流來自於東北面和東南面。基地周邊的道路,只有西面道路較寬,另外三面道路寬度一致,考慮到西面道路兼顧避難通道,符合寬度需求,不屬於集中人流來向的暗示。基地周邊南面的建築分布多於北面,大致可以得知基地的東南面屬於人流集中方向,東北面屬於人流一般聚集方向,西面屬於景觀及避難通道方向。
(2)基地內部環境分析
基地內部有一條寬度為50m的溪流,將基地一分為二,形成兩岸割據的場面。北地塊兩面臨水,面積約1.9公頃,擁有良好的景觀界面,周邊以居住建築為主;南地塊約4公頃,也兩面臨水,周邊有居住建築和中學,根據對場地外部環境的分析,認為南地塊應該承載主要的人流活動。
3.2 功能交通構思
在進行功能分區泡泡圖之前,需要明確本次設計的核心功能區主要有哪些。回顧基地要承載的功能,主要包含商業區、酒店區、文化活動區、居住區。四大功能植入這一塊南北割據的地塊中,我們得從功能區本身的放置要求開始著手思考。
(1)商業區:一般設置於人流集中的地方,應擁有良好的步行交通和交通換乘條件;最好能夠起到引導人流的作用;本次商業區要劃分鎮級商業和其他商業兩種類型。
(2)酒店區:本次要求是三星級旅遊酒店,一般設置於景觀良好的地段,擁有良好的車行交通和足夠的停車空間,最好能突出酒店的特色進行建設。
(3)文化活動區:本次設計的文化活動區主要融入地震紀念的元素,其規模屬於鎮級文化中心,一般的文化中設置在人流集中的地區,會與廣場和商業有一定的聯繫,可以享有良好的景觀界面以供市民文化娛樂,需要適當的車行交通和停車空間作為輔助。
(4)居住區:本次設計是中小戶型安置房,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要求。一般居住區設置於有良好景觀面的地帶會更受消費者喜愛,具備良好的交通區位。住區應配置相應的基礎服務設施,如居住底商,幼兒園,會所等。同時也需要有停車空間,包含地面停車與地下停車。
再將四大功能區與最先分析的場地結合在一起思考。商業區與文化活動區,最關注的是人流問題,說明其布置應該靠近人流來向,基本確定放在南地塊,同時商業與文化都屬於公共服務設施一類,可以靠近放置;酒店區也屬於商業類型的用地,可以單獨放置也可以與商業街結合放置,以便於形成更好的商業氛圍。居住區,用地兼容性較強,可以與以上三個功能區結合放置,做開敞式小區,也可以單獨放置,保護居住空間的私密性。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三類功能分區圖和對應的交通組織圖。
圖3:A/B/C 三種功能分區
(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圖4:A/B/C 三種功能對應交通組織
(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3.3 三種方案博弈
分區A,將文化中心放置在場地的幾何中心,與地震碼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周邊採用酒店和商業圍合,形成文化中心的環繞氛圍;
將具有私密性的居住區獨立放置於北地塊,可以在空間上與南地塊產生一定的聯繫,以達到南北互動的效果。商業享有了最佳人流來向,酒店享受了西面的臨水景觀,文化享有了中心及圍合感。
在交通處理上,北地塊給居住內環式道路,構建一個居住小中心,配置一定的停車設施;
南地塊,圍繞文化中心,設置內環路,分別在西面和南面開車行出入口,結合出入口設置停車設施。
在步行交通上,保證了商業到文化區的步行交通局部完整性,酒店步行交通的相對獨立性,但是對於文化設施,車行道的分割難免使得文化之間的步行空間局部受阻。
分區B,異於方案A。
著重考慮酒店的景觀效應、交通需求和舒適獨立性,將三星級旅遊酒店放置於獨立的北地塊;
將居住區緊鄰中學,其目的是為了將商業與中學用居住設施隔離開來,保證中學的相對安靜,商業布置依舊與文化布置有機融合在較好的臨水空間地帶。
交通處理比較簡單明了,在居住與商業之間,採用一條由東到西的車行道,以供文化、商業、居住區共同使用;
停車設施結合出入口設置。
分區B明顯是一種以酒店重點導向的功能結果,但往往酒店孤立商業與文化獨自放置,會減少其商業消費帶動效應,過於追求景觀交通,忽視商業聚集,顯得有失偏頗;
同時在對比功能面積的時候明顯會發現,此分區將商業的面積有所壓縮,將酒店的面積有所擴大,再次鞏固了以酒店為出發點的設計思路。
再次,將居住區作為隔離商業與中學的功能,過於暴露居住私密空間。
分區C,在大功能分布上類似與分區A,區別在於南地塊的結構構成上。
將酒店區與商業區對半分布在文化區的南面,明顯有打造對稱軸線的意圖。
將酒店南入口和商業南入口合併作為南北大軸線的主要節點,再結合商業的臨街空間打造軸線路徑,
最後將文化廣場作為軸線的收尾空間,甚至河對岸的居住空間作為南北軸線上的虛對景,確實不失為一種好的設計思路。
在交通處理上,採用方案B的簡單明了的東西走向交通,停車設施結合出入口設置。
綜合對比發現,分區A、分區C在功能結構和交通組織上整體比分區B略勝一籌,分區A強調打造強中心環繞結構,分區C強調打造對稱軸線結構,各有千秋。在此我們展示一下在分區A和分區C的主導思想下,得出的完整設計方案。
圖5:方案A與方案C案例示意
(圖片來源:【觀內外】考研培訓優秀作品)
通過以上對真題的深刻分析之後,可以總結出規劃快題做得好的幾個要點:
(1)釐清場地內外關係,緊抓相關聯繫
(2)明確矛盾主次程度,合理博弈取捨
(3)保證功能分區明晰,交通動靜協調
(4)規劃結構一目了然,主次銜接有序
(5)建築形態整體感強,變化富韻律感本文創作感想源於【觀內外考研培訓】,在@陳鎧楠 師兄的引導下進入規劃快題領域,同時經歷了接近三年的快題評圖與解說,想把自己的一點想法成文的展示給大家,也希望與志同道合之人多多交流多多溝通,共同進步!
推薦閱讀:
※能否分析一下北京的植物分布與種植?
※城市規劃專業,如何加強規劃設計的能力?
※武漢到底有什麼文化?武漢可能發展什麼文化?
※獨家教程 |Grasshopper ELK 數據分析底圖繪製,「4步」炸飛你的小夥伴
※如何評價 2017 年 ASLA 專業獎 & 學生獎的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