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1880(四):基督!基督!

印象派的風潮在那個時候剛剛颳起。雖然那時時局還在學院派的掌控之中,印象派的亮色調節和色彩鬆散的筆法被認為是「荒誕不羈」且像是「一灘爛泥」。從1875年3月份開始,印象派雖然開始起勢,卻一直被打壓。也就是再兩個月後,1875年5月,順著之前說的,梵高來到了巴黎。

梵高喜歡去咖啡廳欣賞街邊的景色。尤其是有那種昏暗燈光的感覺。他常去古庇爾在巴黎的分店,同時也去過雷諾阿和馬奈的畫室。雖然那時候他們還不怎麼出名。

而在古庇爾分店附近,他不止一次和後來的好基友保羅高更碰面,那時候的保羅高更還是股票經紀人,而梵高也還沒有投生藝術創作當中。【我寫過《腳下是六便士,抬頭是月亮》,裡面的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就是以保羅高更為原型。】

巴黎可以說是那時候的藝術之都。即便現在也是浪漫氣息的代表城市。而在這裡,梵高並沒有激發體內藝術的洪荒之力,而是沉迷宗教之中。在那年的冬天,朝聖者中多了一個孤獨荷蘭人的背影——梵高。

他住的街區不遠處就有一個神壇,這對他自然造成了潛移默化式的影響。對於一個鄉愁濃厚,孤僻任性又放蕩不羈同時還滿心內疚的人來說,這種矛盾的心理急需要疏導的樹洞。

顯然,他的性格除了提奧沒有人願意傾聽。而宗教便成了他此時認為最好的歸宿。他渴望得到信仰,卻又抗拒從小被家裡人灌輸的那種信仰。這讓他又一次陷入了矛盾之中。

還記得第一篇寫的梵高小時候對於昆蟲和史學的熱愛嗎?來到巴黎後,他對那些昆蟲的收藏家特別尊重,對於文學,歷史的濃厚興趣又大大讓他沉迷於書本和自己的精神世界。

與此同時,他又開始研究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油畫。他讀了很多宗教方面的論述書籍。從崇拜一個人到崇拜另一個人繼而討厭之前崇拜的人,一如我們曾經做過的那樣,不斷的選擇,不斷的背離自己曾經的選擇繼而又有了心的選擇。

總是有人在梵高迷茫或者瘋狂至極打破他的第四面牆為他重塑信仰。在這種不斷的揚棄過程中,他不斷在過往的偉人身上尋找自己,又或者說在自己的身上尋找那些偉人的影子。

最終,他得償所願,他覺得,他身上有基督的影子。

因為耶穌活在痛苦的世界中,所以梵高開始效仿,決定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統統遺忘。像極了現在的一些人自從知道自己是某個星座的人後,吃飯睡覺一切行為準則都要參考星座書上的講解向這些靠攏。

不過不可否認,梵高的自虐式生活開始讓他「重獲新生」。連他的父親多洛斯在書信當中也能感受到他的變化。當然,梵高依舊沒有忘記為弟弟提奧準備詩歌。

不管是什麼原因,梵高已經徹底改變。他從小到大除了孤僻的性格不變外,人格的變化就如同換衣服一樣。現在巴黎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名狂熱的基督徒。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泡吧,不去咖啡廳,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每晚都會閱讀《聖經》,並且為弟弟摘抄詩選。而多洛斯因為本身就是牧師,所以對於宗教相當了解。在他看來,兒子的痴迷已經超越了宗教的範疇,這是一種近乎偏執的信仰,並非真正意義上宗教範疇的「基督」。

他能看齣兒子的絕望與掙扎,這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而走向的另一個極端。

很快,梵高越發的偏激,他在和弟弟的書信中明確表明世間的一切書籍除了《聖經》都不值一哂。曾經被梵高崇拜過的那一個個思想界大牛被梵高無情的「打入冷宮」。他開始厭惡曾經崇拜的「英雄」。

但不管怎麼樣吧,梵高躁動不安又迷茫的內心因為宗教暫時平復。甚至可以說是精神上質的飛躍。除了弟弟妹妹,他還將自己鍾愛的《效仿基督》講給他身邊的人聽,人人都感受到了來自梵高的過分熱情和善意。

後來他住進了一所公寓。他的室友格拉德威和他一樣,熱愛宗教。在最開始,因為梵高的相貌和口音,他一直被周圍人嘲笑。可能是因為他火紅的發色和那對招風耳吧。可自從他開始迷戀聖經之後,這些便再也沒有讓他分神了。

沉浸在和室友熱愛宗教的氛圍當中,除了信仰,他對其他事物一概漠不關心。而因為格拉德威和提奧年紀相仿,加上共同的信仰和對宗教相似的熱情,這種友情格外深厚。

然而梵高骨子裡還是為藝術而生的。雖然他寧願放棄藝術也不會放棄宗教,但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潛意識裡還是讓他把藝術放在了首位,矛盾的是他自己並不知道。因為他欣賞喜愛的很多藝術作品都和宗教密不可分,這種土壤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被藝術所侵染。

在藝術的大殿中,梵高由於本身的性格,加上這段時間對於宗教藝術的迷戀,讓他對所有的客人都極盡蔑視。在他看來,這些都是需要被凈化懲治的惡人,是對藝術、宗教無知的可恥之徒。而那些客人自然不服氣,覺得受到侮辱自然是常有的事情。

一次,他對荷蘭一位風格怪異且壓抑的老化架馬蒂斯-瑪麗斯產生濃厚的興趣。一度將之前自己的作品鄙夷為粗製濫造。他開始為老人準備詩歌。梵高就是這樣,覺得誰好,就未那人準備摘抄詩歌,對弟弟是的,對曾經喜歡的表姐和房東家的女兒也是的,現在對仰慕的畫家同樣如此。

可很多現實改變了他。他從小的教育讓他渴望躋身名流,而慢慢發現那個階級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他開始在基督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依舊無法放棄世俗的留戀。其中最大的留戀就是隊家庭的嚮往。

1876年3月,梵高被古庇爾公司解僱,原因看到這裡應該都很清楚。梵高始終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解僱前,他和父親有過一次談話。在多洛斯看來,梵高很不開心。他很想為這次被解僱辯解,一方面他很清楚自己擅離職守以及對待客戶的方式,另一方面他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挫折面前的無助與失敗。

他所有的「努力」似乎都花在為自己辯解上面的,徒增羞辱。這使得周圍人對他的最後一點同情也沒有了。因為家裡覺得這事兒很丟臉,自然想盡辦法壓下來,但依舊給梵高的內心帶來揮之不去的陰影和創傷。

他曾因為自己的名字而驕傲(牧師公館,叔伯都是大畫商),但卻沒能光耀門楣,反倒讓家族蒙羞,做什麼都做不好,還總是成天幻想。而在這段期間1876年3月前,格拉德威也搬出了他的公寓,父親和弟弟都越發少的和他聯繫,他再次覺得自己身處人世卻與世隔絕。

他必須離開。

這樣的醜聞讓他在巴黎無法立足,而他又因為這事兒對藝術失去熱情,也不願意像森特伯伯那樣成為畫商。

雖然大家也沒有人認為他能做好。他的各種求職信都泥牛入海,就在1876年3月31日離開巴黎,先在埃騰短暫的停留和父母呆了一陣子,4月提奧也回家了,帶著榮耀回來了,這無形中又刺激了梵高。藝術這個話題似乎成為了敏感的僅此,父母掩飾不住對他的失望。

梵高決定離開這裡,出去闖蕩。在四月中旬離開了港口,他認為,只有放逐自己,經受更大的磨難,才能找回自己失去的東西。而這段旅程又會是怎麼樣的呢?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藍天的小屋。感謝一直以來的支持厚愛,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摯愛梵高,星空之謎》的劇情?
跟梵高、莫迪里阿尼等等藝術界知名窮光蛋相比,為什麼說米開朗基羅、馬薩喬等同時期的藝術家們生到了一個不差錢的好時代?
梵高的故鄉在哪裡?
梵高一生窮困潦倒,有沒有哪個女人真正愛過他?

TAG:梵高 | 艺术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