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許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太低了

我今天做了一個新圖標比較中國,美國,和其他城市的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這個數字很簡單,就是人口除以面積(單位可以用【人/平方千米】,也可以用【人/公頃】)。美國,其他國家城市我使用的數據是各城市的行政區人口和面積。但是在中國就是不一樣了。中國的城市人口和面積不能按行政區和其他國家比較,因為中國的城市行政區是在是太大了,包括很多很多非城市用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使用了中國「建成區區」的人口和面積數據(數據來源在圖下備註)。

「建成區」具體指一個市政區範圍內經過徵用的土地和實際建設發展起來的非農業生產建設的地段,包括市區集中連片的部分以及與城市中心有密切關聯的近郊區域,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設施的城市建設用地(如機場、污水處理廠、通訊電台

中國的建成區和美國,其他國的行政區不是完美的比較單位,但是差不多。

我包括的城市不齊全。中國城市有46個,還有澳門,香港島,和香港九龍(雖然香港島和九龍不是獨立的城市,但是作為香港密度最高的兩個區把他們放進去圖標有很大的參考和比較價值)。美國城市有6個,還有曼哈頓好布魯克林(紐約轄下的區,放進去的原因和九龍一樣,因為它們是美國密度最高城市轄下密度最高的兩個區)。其他國家有14個城市,包括歐洲,亞洲,非洲,和南美的。

*補充* 發布以後,意識到我用的建成區人口數據是戶籍人口,不包括流動人口。因此,中國城市的實際密度會比這個數據說明的還要高些,尤其是北上廣深 (如果你知道哪裡有建成區人口,包括流動人口,請告訴我哦!)。不過,建成區面積這個數據應該很可靠,因為是北京城市實驗室創始人和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龍瀛創造的數據。(創造?還是換個動詞?)

先放圖。下面繼續講解。。。

在我收集的這66個城市好區當中,馬尼拉和九龍是唯一的人口密度超過4.0萬/平方千米的地方,剩下的都達不到3.0萬。

中國密度最高的是九龍和澳門。中國排最高的大陸獨立城市是西安,溫州,和唐山。本人未去過西安,溫州,和唐山所以無法親自驗證。到了下一個杭州(1.58萬)的時候,它已經排在很多其他國的城市後面。

其他國密度最高的馬尼拉後面有達卡,新德里,加爾各答和開羅都是發展中國家。這幾個城市密度如此高的主要原因是貧民窟多,而非常擁擠。但是,比杭州還要密度高的也有發達國家的巴黎,首爾,和巴塞羅那。巴黎和巴塞羅那比中國大部分城市還有密度高這點說實話出乎了我意料。

很多人喜歡批判中國的城市「太擁擠」,「太堵了」,「人太多了」。原來,中國城市的問題不是人太多,而是人的布局不合理,城市的規劃和設計不合理,特別是城市往周邊農村擴展導致的城市蔓延現象。有些人以為密度高造成城市環境亂,但這並不一定啊。城市可以既密度高又乾淨,漂亮,宜居,像巴塞羅那一樣。

這幾個中大部分中國城市的人口密度在1.0萬左右,和其他國的幾個城市德黑蘭,波哥大,紐約和東京相似。而這僅僅是美國的幾個大城市。要說美國的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的話,那密集超級低,100人/平房千米以下,差不多不只放在圖上。

總的來說,世界密度最低的城市都在美國。邁阿密,費城,和芝加哥都達不到0.5萬,中國只有拉薩密度這麼低。波士頓,舊金山稍微密集一點,跟昆明差不多。美國密度最高的紐約和中國大連,寧波,和長沙差不多。

以前, 分享在知乎分享數據圖的時候,評論區總是有人問「so what?」. 那我來告訴你so what...

人口密度這個指標很有意義。我們美國城市規劃師的一個常見口號是:「城市人口密度越高越好」。我知道,你在看圖下面那堆美國城市都不符合。嗯,沒錯,美國大部分城市就是達不到我們的理想標準。美國城市規劃師總是嚮往歐洲的城市,總是想辦法把美國的城市變得更加「歐式」。

當然,我們覺得要增加密度是有上下文的。實際上不是越高越好,像馬尼拉那種密度我們是永遠不會做得到。畢竟,每個城市的理想密度取決於它的地理位置,地形條件,經濟性能,人口需求,和交通網等因素。

中國的城市也不想要馬尼拉,達卡這種密度,和它們貧民窟帶來的治安和衛生問題。澳門,九龍,香港島也不用再增加密度,已經差不多了。但是,中國大部分城市目前來說人口密度還是和相似國家來比算是低。中國許多城市是可以增加密度的,而且是應該增加密度的。很遺憾,中國很多城市是按低密度形式擴展。

從2001年到2011年僅僅10年內,中國城市的面積增加了58%,吞噬了4.18萬平方千米的耕地。除了耕地短缺以外,這種低密度的城市建設形式附帶的問題還有很多。大部分低密度建設不是為人設計的,而是為汽車設計的。居民區,商業區,學校等市民需要的資源分布得太擴散導致市民要麼需要坐很長的公交車或地鐵,要麼需要開車。在低密度的城市,服務水平高的公共交通的成本太高了,不划算。在中國的遙遠郊區,騎自行車,走路都很難受,環境很灰,公路很款,沒有氣氛沒有人味。

我預測,會有知友指責我「虛偽」,「你們美國城市密度都如此低,每家都享受別墅,都擁有幾輛車,幹嘛管我們中國人不能也有。管你的屁事David!" 其實,我能理解他們的疑問。我並不是為了美國洗地,不是為了美國的模式背書。作為美國人我感覺非常內疚,我國為什麼要發展史上最不環保,最自私,最不符合社會精神的見識模式?所以我決定城市規劃,為了救我國的城市,為了改革我國的城市,為了讓我國的城市更宜居,更環保,具有更佳的公共交通,所以未來的美國人不再需要每次出行都依靠汽車。

作為一個美國人,深知我國犯的這個特錯大錯,我覺得我也有發言權,甚至有義務,警告中國朋友:為了你們的健康,為了你們的快樂,為了你們地球的生存,拜託不要模仿我們美國50年代的死模式,不要模仿我們的汽車國王文化。It"s just not worth it, trust me。如果中國像美國一樣50年以後才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那時候亡羊補牢成本會很高。但現在還早,中國城市還有戲救。

*補充:中國的城市如果按區,或者更詳細按街道(這有點像美國的census tract單位的規模)來算密度,我相信存在部分街道密度非常高。中國城市的低密度問題主要出現在某個城市的二環以外,80年代以後新該的樓盤。中國的傳統市中心(仍然是大部分城市如今二環或者一環內的部分)的密度總是很高。

接下來我會在這個話題繼續寫一系列文章,針對城市具體哪些設計原則可以避免城市蔓延問題,使城市密度更高。外國人用拼音輸入法,而「i」鍵有毛病,若有錯別字請見諒。

數據表:


推薦閱讀:

中國排名前50名城市,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多少?
到2025年,武漢會成為全國第三大城市嗎?
從公平正義等方面,中國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
2016年,江蘇省和廣東的GDP差距在拉大,是什麼原因產生的?
如果中國沒了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綜合實力能在世界排第幾?

TAG:城市规划 | 人口密度 | 中国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