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2016年下半年政經展望 這一篇講到點子上了!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跨界、深度、專註——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網站:撲克投資家 大宗產業與金融智庫平台
作者: 譚翊飛 來源:政經分析
導語:政治和經濟「雙平穩」的狀態相當難得,應該是深化改革的良機。
如果將今年上半年的政經走勢和前兩年相比,雖然各類風險點在加速聚集,但總體形勢卻出人意料地更加平穩。
政治形勢上,朝向明年黨代會的布局的格局已經拉開,而前兩年激烈的反腐態勢並未延續,副省(部)級幹部保持了較穩定的淘汰率,今年上半年主要是做收尾及制度建設工作。但並不可據此而認為反腐行動已放緩。北戴河會議在即,這次會議顯得尤為重要,在此之前再突然放出一些重磅消息也完全有可能。
兩岸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互相之間的小摩擦增加,未來形勢不樂觀。在社會安全和反恐領域,雖然海外的形勢在惡化,但中國國內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形勢,保持平穩。
今年上半年比較突出的問題出現在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上,朝核、南海問題此起彼伏,這些問題都延續了超過半個世紀,也不要指望在幾年之內就解決。形勢不惡化就已是加分,只是朝核問題沒有處理好,導致現在在半島政策上進退維谷。
經濟走勢上,今年上半年同樣出現了較為平穩的局面。這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2014年進入慢慢熊途之後,在今年上半年觸底反彈,油價是其中的代表。這使得資源能源相關行業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二是房地產市場在各類政策的推動下,再次火爆。自2014年上半年杭州樓市降價及各地偷偷摸摸取消限購政策以來,市場的判斷是房地產大勢已去,但即使如此,給一點陽光,房地產還會翻江倒海,帶來巨大影響。
這種政治和經濟「雙平穩」的狀態相當難得,應該是深化改革的良機。
但是,現實中有分量的改革越來越少,官僚階層的惰性越來越嚴重,社會的迷茫情緒仍在加重。從某種意義上,平穩是以風險的加速聚集為代價的。雖然目前還不至於出現重大系統性風險,手中的牌還很多,但是好牌越來越少,邊際效用越來越低。
從半年為周期的角度看,風物仍需放眼量。雖然現實的各種難題需要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需要立即處理,但是改革真正的目的不僅僅是眼下的「擺平」和平穩,而是真正地建立一套穩健的制度體系,即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即市場要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不能因為眼前的苟且,就忘記了詩和遠方。
政治
如果和全球政治領域今年的大事件相比,如英國脫歐、特朗普在黨內初選勝出、土耳其政變和歐洲多起恐怖事件等,中國的政治領域仍穩如泰山,不足為慮。
但是,經過數年刮骨療傷般的反腐之後,中國的政治生態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副省(部)級官員的淘汰率有了明顯的提升,反腐一度成為前幾年政治領域的主題詞。
今年上半年,反腐已經不是政治權力重整的主題詞,因為新的政治變動即將到來——19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北戴河會議也會在下個月召開,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今年上半年,分兩輪一些地方的主要領導發生了變動,這些變動已經體現了一些特徵,部分之前在浙江等地任職的官員,陸續上位。這些現象應當還會加劇,年齡是分析省部級人事走向的關鍵剛性指標,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些人未來會陸續騰出重要的位置,誰將補位則至為關鍵。這也是觀察下一個五年中國政治走向和改革可能推進情況的關鍵時期。
中國的政治走向,不可能脫離現實純粹在理想中生長,現實中的種種扭曲必將存在,且將長期存在。只是,在經歷了「刮骨療傷」的反腐之後,制度建設走向何方?官員的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如何重新設計?這是當前最急迫、最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因為僅僅依靠中央的反腐壓力,已經無法真正地激勵和約束官員,他們有自己一套積極或消極抵抗的體系。
今年上半年,另一個重要變化在社會輿情領域。年初,圍繞任志強微博事件,整個社會輿論陡然收緊,社會氛圍劍拔弩張,爾後雖然似乎有所微調,但體制的慣性力量難以改變。社會輿情表面上看僅僅是社會問題,與政治經濟的關係都不大,但在經濟下行的情況,社會氛圍的收緊同樣會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兩岸關係在享受了十年的和平紅利之後,又開始出現了波折。民進黨上台之後,並未對九二共識進行清晰的表態,這加劇了兩岸的摩擦。但是從經濟融合的程度來看,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政策,以及試圖減弱對大陸經濟體的依賴,強調經濟多元化。但兩岸本是一家人,語言文化相同、地理相近,即使東南亞國家、韓國也和大陸形成了經濟上的緊密合作,台灣硬是要掰開,這可能嗎?
自2013年,昆明火車站的暴恐事件之後,暴力恐怖事件一度又向內地擴散的跡象,但是在內外的高壓打擊之下,至少目前來看,雖然歐洲的安全形勢在惡化,但中國有明顯的改善。且上半年召開了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對過去的一些做法進行了糾偏,對宗教工作有了系統性的方針,這對中國社會的穩定會產生積極影響。
因過剩產能問題突出,職工下崗失業問題在年初一度顯現得較為突出,但之後卻平穩下來。因為適齡勞動人口的連年減少,就業形勢仍然良好,並未出現大的動蕩。而下一步的走向,要看經濟調整的力度。不過即使有,也會是局部性和結構性的問題,而非全局性的。
雖然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周邊環境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東海、南海問題急劇升溫,朝核問題也變得更加嚴重。雖然這些地方一度都出現了相當緊張的情勢,但是目前總體看來,風險仍保持可控的範疇,不會對整體的政治和經濟形勢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經濟
讓外界同樣沒有預料到的是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從數字上看,似乎真的走穩了,連續兩個季度保持了6.7%的絕對穩定。這導致了世界銀行連續兩個季度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同期也連續兩個季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從全球來看,英國脫歐風險還在發酵,對在復甦中的歐洲和萎靡的全球貿易,可能還會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目前風險仍未可料。而中國經濟增長仍然良好,即使在權威人士通過在人民日報上潑了一盤冷水的情況下。
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頗為關鍵。一季度數據發布前,中央已放出信號會開門紅,二季度後兩個月,一些分項數據已出現走弱跡象,但數據仍出乎意料保持平穩。
這個「平穩」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觸及了L形的底部,相反下行壓力仍在加大,而且風險在迅速聚集,增速繼續下行無可避免。上半年,人民幣貸款達到7.5萬億(去年全年才11.72萬億),創2008年以來的最高峰,即使在四萬億投放期間,也沒有這麼高過。
上半年,地方債置換已經達到了3.5萬億,而去年全年才3.8萬億。信貸的迅猛投放支撐了經濟增長,這也會對三季度的經濟形成支撐。正如筆者去年底的年度前瞻所述,2016年一定不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
影響今年上半年經濟走勢的因素中,尤其需要關注房地產,房貸在整個貸款中已佔相當的比重。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今年上半年出現一輪暴漲,這推動了銷售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兩旺」的局面,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由去年的1%也反彈到7.2%,各地地王頻現,地方政府手中也不差錢。這進一步推高了房價泡沫,對其他產業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也給整個經濟帶來極大的風險,資產泡沫過度膨脹會加速資本外流,進而可能影響匯市。
房地產本來已經進入了中長期的下行通道,而今卻再次暴漲。從目前來看,靠房地產穩增長的葯還不能停,因為只有這劑葯見效最快。中國的首付比例仍不低,中國的利率也還有降低的空間,中國居民負債率佔比還比較低,這都說明房地產市場仍不會馬上熄火,但這一系列的措施,並沒有帶來房地產庫存的改善,從全國看,住宅庫存略微降低,但商業地產庫存還在攀升,房地產市場仍面臨巨大的去庫存壓力。
今年上半年另外一個突出問題是民間投資增速的急劇下滑,這引起了中央層面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層面正在採取各種措施,督查、調研、出政策等等,但下行其實從2012年就已經開始,只是今年陡然加速,這個趨勢短期難以改變。
對此有一個最好的比喻是,把馬拉到了河邊,馬卻不喝水了。這怎麼辦?換馬。雖然民間投資增速急劇下滑,但是整個固定資產投資並未同幅度下滑,經濟增長靠政府投資「硬頂」。這是一個危險的局面,政府投資都是體量大、周期長、見效慢的項目,不可能持續高增長,所以經濟增速也必然會回落。「換馬」肯定不是辦法,民間投資這匹馬必須喝水。從一些智囊機構的呼籲,到一些部委官員的表態來看,不排除下半年對壟斷行業的改革會加速,但目前意見並不統一,仍需要時間達成共識。
中國的總負債率過高也是一個突出問題,IMF等機構也做了提醒。去槓桿是一個技術活,不能搞運動,否則會發生危機。如何去槓桿,這既是個宏觀問題,也需要認真研究槓桿內部結構,有針對性採取處理策略。「去產能」在今年上半年同樣遭遇嚴峻挑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本是企業自主決策範圍內的事,現在政府卻要分任務,限制企業的產量,這種做法既無奈,也無效,在面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時期更是如此。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上述一系列的「三去一降一補」的經濟方針,但進展堪憂。這需要在手段上更加尊重市場的作用、需要更加發揮企業的主動性,而不是越過企業法人這個主體,直接去下號令。
中國的資本市場在今年年初再度連續「熔斷」之後,進入了一個安靜的療傷階段,新任證監會主席雷厲風行,在炒殼重組、退市等關鍵問題上亮出了老虎的牙齒,這是市場的頑疾,早該治理。只是殺手級武器註冊制何時推出,仍遙遙無期。市場一直在3000點上下徘徊。
資本市場的寶萬之爭像電視連續劇一樣上演,一季、二季、三季……有人猜對了開頭,卻不一定猜對結尾。在這出大戲背後則是金融監管的缺失,尤其是跨金融類別的綜合監管。雖然每個監管系統都聲稱自己會「穿透式」監管,但他們互相之間想穿透就沒那麼容易了。債市風險在上半年預演了一次,下半年仍需高度關注。
今年上半年,美元從加息猜測到遙遙無期之後,全球市場的波動加劇,上躥下跳,大宗商品市場尤其如此。而英國脫歐公投後,全球寬鬆預期升溫,許多國家國債收益率為負,史所未見。全球經濟這艘巨輪駛向何方,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德意志和義大利銀行仍面臨巨大風險,新的危險並未拆除。
在央行年初開始加大馬力向國內外市場解釋自己的行為邏輯之後,人民幣雖然仍然在不斷地貶值,但市場卻沒有那麼恐慌。前些天,在岸人民幣一度跌破6.7,創6年來新低,而且這輪貶值是在美元指數沒有明顯走強的情況下出現的。
市場猜測,在G20之前,人民幣會保持穩定。但之後貶值仍是大概率事件,只是:央行會放任到什麼程度?在什麼程度下會動用彈藥來干預?彈藥的最大限量有是多少?這並不清楚。
改革
與前兩年上半年的改革節奏類似,改革方案出台的高峰期一般在下半年,而上半年還處於設計方案的階段。
去年,從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互聯網+到國資改革等等,可謂熱鬧非凡。今年,頂層設計類文件少了許多。從深改組的會議來看,改革主要聚焦在司法領域和黨紀制度建設。而在經濟領域的改革,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中心任務,但進展堪憂,上文已作分析。
上半年最大的改革在財稅領域,即營改增的全部鋪開,這對於服務業的精細化會產生很大影響。服務業的鏈條和流程比製造業要複雜,很難區分增值鏈條中的進項和銷項,因此執行起來存在一定困難。
但最值得重點關注的仍然是國企改革,無論是去產能的問題,還是槓桿率過高的問題,或是民間投資增速急劇下滑、壟斷行業放開的問題,都可能與國企改革這個核心問題有關,但恰恰國企改革的動向最不明晰,改革方向仍處於焦灼狀態。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思路,改革大致是模仿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放活國企,監管部門只管資本,不干預企業的具體運營。但是實際情況是,國企改革既要加強黨建,還要管人管物管財,而且將黨對重大項目的審核作為了前置程序。
而針對困難國企,改革設定的目標也過於全面,既要資產保值增值,又要工人不下崗,還要要去產能,而且還要轉型升級提升效率。而對於一些只會吞噬金融資源、生產效率低下的國企,真不如一刀了斷,其帶來的負面傷害可能更小。
對於國企在整個經濟中的定位仍較為模糊,一個方向要求做大做強,而另外一個方向要求瘦身健體,都是中央提出的方針。到底是鼓勵國企在不同行業各個領域大肆擴張,還是實行國企收縮做精做強的戰略呢?這可能是觀察改革的一個關鍵問題。上半年電力行業的改革加速起步,下半年會否有更多的壟斷行業改革的政策推出,目前同樣仍不清楚。
推薦閱讀:
※進外企工作是不是就等於當買辦?
※改革開放的優點和缺點有哪些?
※如何評價「過去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則是摸著毛熊過河」這句話?
※中國醫院運營該不該市場化?
※城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時有哪些常見的組織架構?未來城商行組織架構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