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鉀平衡與血壓的遊戲
在人類的5大味覺(酸甜苦咸鮮)中,有一種是專門識別礦物質的——「咸」是舌頭探測到了鈉離子時的感覺。咸也是「五味之首」,它能放大、壓抑其他的味覺(比如讓甜品顯得更甜,或者讓蔬菜顯得沒有那麼苦)。
這意味著鈉有怎樣的重要性呢?
鈉
人體中約30%的鈉在骨骼的表面,其餘多在細胞外的組織液里,少量在神經和肌肉細胞內。鈉離子是體液中主要(93%)的正離子,是體液電解質平衡的關鍵,由此也可以幫助調節體液的量和酸鹼度,並且參與傳遞神經信號,促進肌肉收縮。
因此,相比於植物,鈉對於動物更為重要——尤其是陸地動物,因為鈉是海水中的第二大礦物質(僅次於氯),所以海洋動物們對鈉不會有特別的感覺——而陸地上的土壤中雖然也含有一些鈉,但生長在其上的植物中的鈉含量,難以滿足動物們的生理需求——很多陸地動物(尤其是草食動物)除了吃日常的食物外,都還需要找到特別的「鹹的石頭」,定期去舔,以此來補充關鍵的鈉。
也許,鹹的味覺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因為陸地食物中的鈉天然就不足,能用這種味覺找到並補充鈉的動物們才得以存活並繁衍下去。
當然,能經常舔到石頭的草食動物的體液中會有足夠的鈉,所以食肉動物們往往沒有特別的補鈉需求(肉和血本身就有一點鹹味)(喜歡舔人帶有汗味的手掌心的貓,會不會吃肉太少?)。據估計,舊石器時代的採獵者平均每天能攝入近800mg的鈉,從各種肉、血和海產中——當然,不排除那時的人類也會跟蹤動物去找「鹹的石頭」……
但是農業文明之後,穀物成了人類所謂的「主食」,其中就沒有多少鈉了,因此人類開始有了額外定期「補鈉」的剛需——作為人類發明的第一種「補劑」,鹽就這樣出現了(並引發出人類文明中各種相關的商業、軍事、政治活動)。
鹽的重量中,有40%(海鹽中的略低一些)都是鈉,因此每天只要吃2g鹽,就能有800mg的鈉;如果吃到5g,就有2000mg;隨著工業的出現、發展,鹽變得越來越廉價、普及,以至於現代人每天甚至能攝入超過6000mg的鈉,且是輕輕鬆鬆甚至毫無意識……
因為現代人吃的各種加工食物中都有大量的鹽——哪怕是那些「並不咸」的食物,比如冰淇淋、蛋糕、餅乾之類……而各種腌制食品、罐頭食品、醬料就更不用想了——一勺番茄醬大約就有400~500mg的鈉,一勺醬油更會超過1000mg。
為什麼加入這麼多的鹽?因為和糖一樣,鹽是一種極易讓人上癮、且極其廉價的東西,從而也理所當然地會被商人大肆利用,企圖以最低的成本,讓我們對那些所謂的「食物」形成依賴。(不排除還有增加食物保質期的需要。)
那過量的鹽會和過量的糖一樣有問題嗎?
高血壓
和體重一樣,現代人的血壓也在飛升……肥胖的問題很容易就被歸結為「吃得太好」,那麼高血壓就要另找原因了——上世紀70年代,有調查發現那些吃鹽較少的原始部落,血壓都很正常……鹽從此就被定罪了——「吃鹽過多會導致高血壓」逐漸成了人們的常識。各種營養機構開始限定鈉的攝入量(像限定卡路里一樣),比如每天不要超過2300mg(如果已經有高血壓,則不要超過1500mg)。
一般認為,為了保持體液的濃度穩定,在鈉過多時身體會留存更多的水分,這意味著各種組織(比如血管)會承受更大的液體壓力(比如血壓)。另外過多的鈉好像還會減少一氧化氮的產生(後者會促進血管放鬆),好像也會直接促進血管上的平滑肌收縮,從而導致血壓升高……
但人體有精確的機制來調節鈉的水平:當我們攝入太多鈉時,身體會用渴的信號讓我們喝下足夠的水;然後腎臟會排出多餘的水和鈉,並在此過程中「精確地算出」需要回收多少鈉,來保持體液的濃度平衡。(當我們攝入鈉不足時,身體也會儘力減少鈉的排出。)
那麼,鈉與高血壓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經過幾十年的研究,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定論。人們最多只是發現,減少鈉的攝入總會略微降低血壓,尤其是對於已經患了高血壓的人——但也僅此而已。
另一方面,早就有人發現並指出,某些民族(比如日本人)的鈉攝入量也很高,但高血壓的發病率卻很低,大大低於西方國家的……
……
漸漸的,人們又注意到了鉀——發現鉀的大量攝入通常伴隨著血壓水平的降低……
鉀
與鈉相對,人體中的鉀主要(95%以上)在細胞內部,是細胞液中主要的正離子——和鈉一樣,它也是體液平衡的關鍵,也參與傳遞神經信號,促進肌肉收縮。
鈉和鉀的關係,就像鈣和鎂的一樣;前者主要在細胞外,後者在細胞內,且兩者的很多功能都是相對的——比如鈉會讓平滑肌收縮,鉀會讓它們放鬆;鈉會促進腎臟排出鈣(不過也會促進腸道吸收鈣),而鉀會減少鈣的尿出……
細胞外的鈉和細胞內的鉀,在濃度上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這就是鈉鉀平衡——這是體內細胞環境的重要指標,是大腦敏捷思維的起始狀態(睡眠的功能之一就是恢復腦內的鈉鉀平衡),也是正常心臟跳動的「標準工作環境」。
和鈉與高血壓的關係一樣,鉀降低血壓的機制也還不清楚——或許是因為鉀會促進鈉的排放,或許是它會減少鎂(也會降低血壓)的尿出,或許是因為鉀會幫助血管上的平滑肌放鬆,從而降低血壓……
與血壓有關的到底是鈉還是鉀呢?
非常可能的是,血壓高低並不單純在於鈉或鉀的量,而在於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即鈉鉀平衡。簡單來說,只要鉀的攝入高於鈉的,就不大會有高血壓的問題。
還好做到這一點比較容易:鉀在所有食物(肉、蔬菜、水果)中含量都很豐富。比如各種蔬菜,包括菌類蔬菜(香菇、口蘑等)中,往往都含有300~500+mg的鉀;各種海魚中,含有300~400+;其他肉類中,也有200~300+;還有一些水果(香蕉、牛油果),還有紅薯、南瓜,也都含有300~400+。其中最簡單的就是蔬菜了——不考慮其他天然食物中豐富的鉀,每天只是吃500g蔬菜(一日多餐的人可以輕鬆吃到更多),往往就會有2000~3000mg的鉀。
(這對於原始部落和日本人來說應該都是「小菜一碟」……)
這樣,只要吃的別太咸,就不會有鈉鉀平衡的問題。除非……
除非吃的多是加工食物……
原來,食物的工業加工中,不僅僅是大大添加了超標的鈉,還大大減少了食物原有的、豐富的鉀,從而極大地反轉了鈉與鉀的比例……這才是妥妥的高血壓催化劑。
這種低鉀高鈉的組合,大大幹擾了人體內的鈉鉀平衡,不僅會造成高血壓,還會導致各種附加的健康問題,比如促進鈣隨尿液的流失(還有腎結石),提高胰島素抵抗水平(糖尿病幾率),甚至讓思維和心跳都出問題……所以,要保證關鍵的鈉鉀平衡,除了多吃綠色蔬菜之外,最關鍵的就是少碰加工食品了。
該吃多少鹽呢?
那麼鈉的攝入,應不應該控制在較低水平呢?應不應該有個上限呢?
也許應該有吧,但還不能確定上限在哪兒——因為腎臟維持電解質平衡的強大能力,人類每天無論是攝入1000mg(相當於2.5g鹽)還是7000mg(18g鹽)的鈉,都不會直接導致什麼問題,包括血壓問題——另外,別去構思什麼「腎臟壓力」等虛幻的概念,除非腎臟已經出了某種問題。
另一方面,因為鈉是如此關鍵的礦物質,如果長期攝入過少,也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比如激素失衡還有心臟問題。
(尤其是需要劇烈運動的人,由於鈉會隨著汗液大量排出,更需要補充大量的鈉。)
所以別刻意吃太少的鹽。
何況,我們既已經不碰加工食品了,更可以在做菜時放心地加鹽了——每天5g、10g、15g,甚至20g應該都不會有什麼問題——聽從你身體的渴望,別淡著自己(當然也別齁著)。
但如果血壓確實比較高呢?好吧,影響血壓的因素非常多,同樣的食物和生活方式在不同人身上造成的血壓效果會非常不同。如果確實血壓較高,那麼首先應該考慮減少體重,增加睡眠時間,減少壓力;其次是增加鉀的攝入——吃更多蔬菜,尤其是含鉀高的:菠菜(每100g超過550mg的鉀)、菌類蔬菜(每100g接近450mg)、甘藍(也接近450mg)等——將鉀的攝入量提高到鈉的2倍甚至更多(據說農業之前的原始人,鉀的攝入能超過鈉的10倍);然後再考慮增加鎂的攝入——鎂能幫助血管上的平滑肌放鬆,從而有利於降低血壓——上世紀70年代就發現,水質較硬(其中的鈣和鎂較多)的地區,人們心臟病的發病率也較低;最後再考慮減少鹽的用量。
另外,你吃的是海鹽、岩鹽,而不是精鹽吧?
氯
何況,鹽對我們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鈉——我們還非常需要其中(從重量上說)含量最多的元素——氯。
氯是人類體液中主要的負離子,與鈉離子和鉀離子一起維持電解質平衡和酸鹼平衡。它的其他關鍵功能有:在消化系統中構成胃酸;在免疫系統中是白細胞攻擊外來分子的武器之一;在循環系統中能幫助血紅細胞排出二氧化碳……
也是少不得的礦物質。
好在氯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尤其是鹽里。所以幾乎不會有人缺氯——只要你沒有過於壓抑自己對鹹味的渴望。
不碰加工食品,多吃蔬菜,然後——放心地吃鹽。
硫
了解了骨骼中的三大礦物質(鈣、磷、鎂)和體液中的三大礦物質(鈉、鉀、氯)後,七大常量礦物質中只剩下硫了。
硫主要存在於含硫的三種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兩種維生素B(硫胺素、生物素)、各種硫苷脂(主要存在於動物內臟尤其是腦)和輔酶硫辛酸中。其主要作用也就是組成這些化合物,尤其含硫氨基酸是形成角蛋白(皮膚、指甲、頭髮的成分)的必需,也是合成胰島素的關鍵。
人體到底需要多少硫,不得而知,不過只要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肉類,還有動物內臟,就不用擔心缺乏這種礦物質。
下面,是必需微量礦物質的世界在等著我們一窺究竟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PaleoLife
推薦閱讀:
※醫生是如何診斷高血壓的用藥的?高血壓用藥的種類那麼多,是得了高血壓就可以隨便吃浪抗高血壓的葯么?
※高血壓會導致長期口渴嗎?為什麼?
※高血壓不吃藥能好嗎?
※高血壓病人腦供血不足有什麼根本的解決方案!?
※有高血壓的人能吃魚油不?有哪些牌子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