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論道:被失眠折磨一年,用八天自我救贖
01-23
李醫師是我在這個小城最好的朋友之一。
他是一名優秀的內分泌科醫師,極愛中醫,又喜談玄論道,甚至還略懂一些風水雜學。如果有時間,我們會在河畔的飯店小聚,閑扯一番,倒也能洗去一天的疲勞。 這天傍晚,我們照例在河邊的菜館小聚。他招手點菜,點了一盤宮爆肉丁,又點了一盤魚香肉絲,習慣素食的我正想阻止,豈料他又叫了一道獅子頭。我看著大腹便便的他,正想對這個內分泌專家勸說幾句。
他倒先說話了:「你在連載關於失眠的文章?」我愕然一驚,因為我在網上寫文字,只是個人愛好,把這當成私密的事情,從不把文章發到朋友圈,不知道他怎麼會知道?他啃了一口獅子頭,然後抬頭瞥了我一眼,說:「我又不是不上網,誰讓我們是同道呢。」 一句同道,說得我好生欣慰。「我倒是有一個重度失眠的病例,不知道你想不想聽?」說罷,他朝我揚了揚眉,我立刻會意,把他的那一大堆肉食的帳給結了。 於是,他開始緩緩道出那個病例。那個病例的主角就是他自己。「那年我高二,冬天剛過,我就開始了漫長的失眠。」
「那你是什麼感受?」我問。 「每夜迷迷糊糊,半睡半醒,極疲倦,又極清醒,非常口渴,但又虛而畏寒,就是這種噩夢般的感受。」 「是因為學習壓力過大嗎?」我又問。 他不承認,搖搖頭說:「不是,很多人以為失眠是因為壓力大,其實那時我很鬆散,有什麼壓力可言?失眠就那麼驟然發生了。後來我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父母就開始為我四處尋醫,看了好幾個老中醫,但是病情沒有緩解。直到有一天。」然後他停了下來,拍了拍自己肚子,對我說:「一起去江邊走走吧。」
江邊鋪滿了路燈散下來的橘黃色光,河風溫煦,讓人舒服。 「這段日子太痛苦,所以,回憶它也需要在安逸些的地方。」他笑了笑說:「後來,家人尋到了一味土方子,我的病情終於有了緩解。」 「什麼方子?」「花生葉和石菖蒲。」
我對花生葉這味葯不熟悉,問他:「這是什麼葯?」 他說:「花生葉,朝開暮合,順應自然大道,性味甘淡平,可清熱寧心。」我又問:「可為何又用石菖蒲?石菖蒲性味辛溫,很多人拿它來醒神開竅,這卻用它來治療失眠。」他說:「那時我小,也沒弄懂其中的道理,只是覺得石菖蒲味道太沖,不好喝,喝了兩天後,受不了,就自己加了烏梅和蜂蜜。喝了八天,每夜入睡的時間越來越長,第八天後,已能酣然入睡了。後來我就去讀了中醫學院,想弄清緣由。我回憶那段痛苦的日子,琢磨出一個道理,那半睡半醒,又渴又畏寒,不就是陰陽交錯,寒熱交錯嗎?我感覺陰陽交錯,寒熱交錯就是許多頑固失眠的病機。在我高二服用的方子中,花生葉性味甘淡平,石菖蒲性味辛苦溫,兩者一淡一溫,一降一升,兩者配伍可以讓陰陽歸位。再配以烏梅,烏梅有很好的生津固澀,酸甘化陰的作用,它能夠使花生葉的清熱之力不至於太過,也能很好地收斂石菖蒲的辛溫之性,是一味非常好的調和寒熱的藥物。三葯配合,能夠調陰調陽,寧神安心。」
我插話道:「你這麼一說,再加上你自己誤打誤撞加的那味烏梅,倒是讓我想到厥陰證,想到那劑經典的烏梅湯。」 他說道:「寒熱夾雜是厥陰證的病機之一,烏梅也是治療厥陰證的要葯,但是厥陰證是千古之謎,我這等小人物不敢妄言,只是分析頑固的失眠症,陰陽交錯,寒熱交錯八個字的確是要點。」 我說:「你後來給患者用過這個方劑嗎?」 他說:「常用,屢試屢效。」 我又問:「那麼,你願意將這個方子拿在網上公布嗎?「 他說:「當然可以,希望它能造福世人,廣種福緣。」 於是,文章的最後,便是李醫師傾囊相授的那道方,姑且可以命名為李氏安神湯:花生葉50 g 石菖蒲3 烏梅6g每日一劑 水煎服 每日三次 服用前放少許蜂蜜調和。 (《江畔論道》是一系列關於中醫的小作品,如果您對這個系列感興趣,敬請關注作者的知乎專欄,這不僅僅是對作者的鼓勵,而且也方便您及時閱讀這個系列後續的作品。同時其中也有很多內容有欠妥當之處,也請方家不吝賜教。)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