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傳說的前世今生(那些你經常聽到的謠言故事)
在開始今天的話題討論之前,社長先來講一個你一定聽過的故事:
「在某個旅遊或商業城市(大多在廣東,如三亞、深圳、東莞等),故事的主人公在酒吧、夜店、甚至是大街上邂逅到一位極有吸引力的異性,然後朝著喜聞樂見的方向發展,在某賓館兩人『共談人生理想』之時,主人公突然暈倒,再次醒來時發現自己赤身裸體躺在堆滿冰塊的浴缸里,大多數情況下浴缸旁邊會寫著一段讓主人公速度報警叫救護車的文字,等進了醫院,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會被告知自己身上的某個器官已經被摘除(通常情況下都是腎),而失去的器官已經被拿到黑市上販賣去了……」
很熟悉的故事是吧,儘管警察和醫生不停的在微博、網站和報紙等各種媒體對故事進行闢謠,這則已經流傳了幾十年的故事依然翻新著各種版本不停流傳,而不少人也對其深信不疑。
如果我們較真一下,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會發現這個故事多達上百種版本、遍布世界各地,幾乎所有國家以及所有城市都發生過類似的案件,而且已經有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歷史。社長真的要感慨一下,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那背後的所謂販賣人體器官的組織該是有多深的背景和多強大的實力啊!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在幾十年的歲月里在全球犯案,而且至今未被任何國家的執法機關捕獲到任何一名成員。
其實上述的故事就一段典型的「都市傳說」。
什麼是都市傳說?
都市傳說的前身和起源,是各個國家和民族自古就有的「民間怪談」,也即古時候民間各種流傳的鬼故事,由於那個時候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還處於蒙昧階段,民間怪談也是以靈異和超現實元素為主。
進入現代以後,唯物主義思想漸漸普及和深入人心,大部分人都不再相信鬼神的存在,但是相應的「民間怪談」並未消失,而是由靈異和超現實為主發展演變為以各種社會現象與犯罪記錄為主,有些本來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其原型在民眾的傳播中,人為加入了很多虛構和重新解讀,不斷被誇張誇大,直至成為一則源頭無法被追溯的「都市傳說」。
「都市傳說」這個概念最早由美國人Jan Harold Brunvand在其撰寫的《The Vanishing Hitchhiker: American Urban Legends & Their Meanings》一書中提出,「Urban Legends」一詞之後就被廣為流傳。
一般而言,都市傳說是指被當作真實事件在人群中廣為流傳的現代虛構故事,它們通過人們在傳播中的添油加醋進化成無數版本,源頭已經無法追溯,使得這些故事看起來就像是憑空出現一樣。通常這些故事具備了一些真實且貼近生活的細節,包含有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而且充滿了恐怖、警示、以及一定的趣味性。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都市傳說的高發期,世界各國在當時都冒出了許多都市傳說,這也是由於當時全球都處於一種末世恐慌的情緒之中,80後和大一些的90後應該還記得當時各種流傳的「千年蟲」以及各種知名不知名宗教對99年世界末日的所謂「預言」,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有大量的影視遊戲作品是關於世界末日的。
都市傳說很多時候有點類似我們俗稱的謠言、傳聞、八卦等,但又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區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都市傳說要是一個故事,如大部分謠言八卦只是簡單陳述的一段話是不能被稱作都市傳說的。舉個例子,前幾年福島核輻射泄漏的時候,民間到處謠傳「食用鹽可以防核輻射」,這只是個謠言,但如果在流傳過程中變成如下這樣:
「我有個剛從福島回來的朋友,一回家就不停的掉頭髮,全身起疹子,早上起來還吐血,大家都覺得他受了核輻射要不行了,有個高人告訴他個偏方,多吃鹽,每天用鹽水泡澡,人堅持了幾周之後真的開始轉好了,現在頭髮也不掉了,全身的疹子也消了……」
這條謠言被賦予了充足的故事性,就轉化成一個都市傳說了。
此外,都市傳說還必須有兼容性,也就是不能涉及到具體的人或事,而是替換成誰都可以。還是上述例子,如果直接說是XXX的經歷,指向了某個具體的人,那就只是一則傳聞謠言,並不是都市傳說。最後一點,都市傳說要在一定範圍內口口相傳,不達到一定的規模也不能稱為都市傳說。
都市傳說的流傳
都市傳說的一大特性就是對一些真實可能發生的事件進行誇大,往往為了便於傳播還附加恐怖要素,能夠滿足絕大多數人的獵奇心理。
比如,在聚會場合,常常會有那麼一兩個人為了成為聚會的話題中心去講一些被誇大的事情,這些事情大多源自有著豐富經歷的本人或者親戚朋友的真實體驗,但是為了使事件更具觀賞性,講述者本人會添加許多額外的元素,而被吸引的聽眾換到其他聚會場合出於同樣的心理訴求(渴望成為人群關注焦點),會再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再進行重構和解讀,添加更多額外元素,久而久之,這些原本甚至是完全真實的事件在傳播多次之後,就變成了一個個都市傳說,而其中尤以靈異、恐怖類的故事傳播幅度最廣、傳播速度最快。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則流傳在計程車司機之中的都市傳說:
「一個計程車司機在晚上將要下班的時候拉到一個客人,這個客人要去火葬場。司機問客人這麼晚去做什麼,客人也不回話,就塞給司機一沓鈔票。有錢不能不賺不是,於是司機雖然帶著疑問還是把客人拉到了火葬場。但當司機收工回家點錢的時候,卻發現收到的鈔票是一沓冥鈔。第二天,這位司機碰到一對老人打車去火葬場,手裡還捧著一幅遺像,司機發現遺像上的人和昨晚遇到的人很相似,就跟老人聊了下昨晚的事。老人會驚訝的說,那客人是他們的孩子,昨晚死在了醫院裡。司機就和老人一起去看了死者的遺體,發現就是昨晚乘車的客人……」
上述的故事社長我自己就看到過數十種版本,前一段看的小說《宜昌鬼事》里也有類似的橋段,這個都市傳說幾乎流傳在全世界各個角落。其中可考的最早的一個版本,來自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
「一個疲憊的司機在德克薩斯的一條公路上開車,遇到一個搭便車的女孩,司機讓她上了車,並請她吃了一塊巧克力。女孩在一處墓園下了車後,司機繼續朝前開,在一個小鎮的汽車旅館裡休息。第二天,他發現旅館老版的女兒剛剛過世,其相貌和搭便車的女孩幾乎一樣。他隨著送葬隊伍去了墓園,在那裡他發現女孩的墓碑旁扔著一張巧克力的包裝紙……」
對比一下,你會發現前面那個故事完全就是美國六十年代流傳的故事的「本地漢化」版本,裡面的很多元素都得到了本地化改造,像中國沒有搭便車的風俗,就變成了計程車,而其中的墓園,就變成了各地的火葬場。
被改編成遊戲的「搭便車的女孩」,很多都市傳說都被改編成了各種遊戲作品:
都市傳說就是這樣在流傳的過程中會根據聽眾及轉述者自身的文化背景進行再創造,讓人覺得故事就發生在身邊,用以提升故事的可信度。就像你要在聚會上講這個故事,用「在六十年代的德克薩斯州……」開頭肯定不如「我昨天打車時候聽司機師傅說……」這樣更能吸引人聽下去吧。
類似的還有很著名的都市傳說——「消失的蜜月新娘」,其可考的早期版本如下:
「一對新婚夫婦到巴黎度蜜月,在逛商場時,妻子挑選了一件合意的衣服,進入了一個試衣間之後卻再也沒有出來,瀕臨崩潰的丈夫找遍了整個巴黎也沒找到。數年以後,這位丈夫去南非出差,一個偶然的機會買票參觀了一場『畸形怪人展』。他驚訝的發現在一個骯髒生鏽的鐵籠子里,一個女人四肢都被截掉,如同肉球一樣在籠子里掙扎,正是他失蹤已久的妻子……」
這個故事就比「鬼搭車」恐怖的多了,因為那個至少算是靈異類的人還能安慰自己沒有鬼,而這個故事不存在任何靈異成分,甚至其內容也來基於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一些惡劣犯罪行徑——人口拐賣、故意致殘孩童進行乞討諸如此類。比如其流傳至中國就有如下一個「本地化」版本:
「一個上海女子向公安局報案,稱她有個表妹幾年前在某大商場購物時失蹤了,怎麼也找不到。一直到最近,她的一個朋友去泰國曼谷旅遊,發現那個失蹤的女孩在街上行乞,雙手雙腳都已被砍掉,整個身體被鎖鏈捆在了一根電線杆上……」
這種都市傳說的傳播速度會極快,它充分利用了人們對於人口拐賣行徑的深惡痛絕以及恐懼心理,甚至由此引發對自己身邊親友的擔憂,絕大多數人都會在聽到這樣的「傳說」時迅速轉述。
都市傳說的特徵總結
- 1. 模糊性都市傳說必須是模糊的。模糊才能產生不確定,不確定才能保證不會很快被揭穿。大部分都市傳說都是無法考證、難於證偽的。其中常使用的描述如「一對年輕的情侶」、「一個漂亮的女孩」、「在一天夜裡」等,都非常含糊。你無法指出它的錯誤,也無法證實故事沒發生過。正如老子所云:「夫為不詳,則天下莫能斥其偽。」
- 2. 變異性都市傳說總處於變異中。這些改變也許開始很細微,但流傳範圍廣了以後,往往會體現齣劇烈變異。每位轉述者都是都市傳說無意識的作者,每次轉述都幫都市傳說豐富了細節添加了元素,協助它進化。還記得80後小時候的一部動畫《咕咚來了》么?所有的動物在轉達「咕咚」這一信息時,都不自覺的添油加醋,最後咕咚被渲染成一隻奇異的怪物,讓整個森林陷入恐慌,這都算是一則「森林傳說」了。
- 3. 遺傳性
都市傳說具有遺傳性,其敘述元素可能千變萬化,但故事的核心脈絡卻不輕易改變。核心脈絡是一篇都市傳說得以流傳開來的最根本原因,比如「巴黎新娘」到「上海女孩」,不管敘述元素如何變化,其核心脈絡是完全一致的。而這種核心脈絡才是促使故事一直流傳下去的根本原因:它在開始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場所和一個神秘的消失,在結尾提供了一個極其驚悚的局面,並省略掉中間環節讓聽眾自己去想像,聽眾則會自行補充故事主人公在失蹤後的遭遇,進而被自己嚇到,這種恐怖感又促使聽眾去對故事進行二次傳播,於是故事得以繼續流傳。
- 4. 選擇性都市傳說的傳播具有選擇性。每一則都市傳說在首次傳播時,聽眾會根據自身與故事的相關度進行選擇,與故事無關的聽眾會不怎麼關心,而與故事有關的聽眾則會迅速進行後續傳播,比如還是「巴黎新娘」那個故事,單身狗和有情侶的人聽到,後者肯定比前者的傳播慾望要大得多,最低限度後者也會告知自己的伴侶以提醒注意安全。
與時俱進的都市傳說
隨著網路的誕生和發展,都市傳說的傳播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任何一個只要具有一定煽動性的故事都會迅速得到傳播,人們在轉述的時候,不再有意或無意的添加什麼,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甚至點擊「轉發」按鈕即可。
雖然這提升了傳播的速度和廣度,但也一定形式上限制了都市傳說的進化。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網路時代的都市傳說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一段文字,各種圖文並茂的多媒體形式也讓都市傳說的呈現獲得了新的進化。
今天聊這篇呢,是希望在這個四處都是謠言的網路時代,大家能認清楚我們周圍所流傳的哪些是真實事件、哪些是都市傳說。我們完全可以將形形色色的都市傳說當成是獵奇向的文學作品,在能認清其真偽的前提下欣賞故事的腦洞即可,畢竟不少都市傳說的產生並不是為了可以散播謠言,而往往只是娛樂需求而已,其故事本身還是很精彩的。然後這樣我們以後在轉發和分享那些離奇的故事的時候,至少可以加一句「以上是一則都市傳說,僅供娛樂」~~~~~
呼應今天的主題,就發幾篇世界有名的經典都市傳說
裂口女的傳說
1979年開始在日本興起的都市傳說。主角是一個留長發、身穿大衣、包著圍巾的女子,她會突然出現在孩子的身邊,拉開圍巾,露出一張恐怖的、被撕裂的大嘴問:「我美麗么?」有人甚至稱她會吃掉孩子。八十年代,裂口女傳說曾在日本中小學造成巨大恐慌,甚至導致警方介入和停課。很多日本動漫影視作品中都有裂口女的描寫,被傳播到世界各地。類似的角色還有廁所的花子和電視里的貞子,後者簡直是日系恐怖電影的代言人了。
下水道的鱷魚
1935年,《紐約時報》的一則消息說,有人在城市的下水道里捉到一條鱷魚,此事鬧得人心惶惶。據稱鱷魚可能是紐約某個家庭的寵物,某些前衛人士喜歡餵養小鱷魚,但鱷魚長大後他們不想繼續餵養,就乾脆扔到馬桶里一衝了之。但有的鱷魚並未死亡,而是在下水道里繼續長大。在紐約下水道公司對地下管道全面清理之後,恐慌才慢慢消除。但到了六十年代,該傳說再次興起,並一直延續至今,鱷魚更被描繪成白色甚至各種變異形象、無比兇猛。除紐約之外,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類似的都市傳說,《魔獸世界》中暴風城運河內那隻精英怪「下水道的鱷魚」就是這則都市傳說的彩蛋。
通電的門鈴
故事說一個女孩在路上遇到一個走失的孩子正在哭泣,根據孩子所說的地址,這個好心女孩把他送回了家。她在門口一按下門鈴,立刻就被電流擊倒昏迷過去,醒來後發現自己一絲不掛的躺在一間空屋裡……(發生了什麼你們自己想)。這個都市傳說的最早版本大約出現在2005年,而其原型是八十年代一個叫「盲人信件」的德國都市傳說:二戰後的德國,生活物質緊缺,有個女孩在路上遇見一個盲人,出於善意幫盲人送一封信到某個地址,而盲人的匆匆離去令女孩產生疑心,於是報了警,警察打開信件後發現裡面只有一張字條寫著「這是今天最後一件貨」。警察趕到那個地址,驚奇的發現此處是一個用人肉加工製作餡餅的地下工廠。
肯德基的四個雞翅
九十年代,肯德基公司更改自己的標誌,把原名「Kentucky Fried Chicken」縮寫為「KFC」,這次變更導致了一個都市傳說的產生。有人說之所以叫「KFC」,是因為按照法律,他們不能再把自己出售的東西叫「Chicken」了,現在養殖場里都是無頭無腳無毛,只有翅膀和肉身的基因變異怪物,更有人聲稱是親眼所見。儘管肯德基官方澄清此事,但它還是頑強的傳播開來。而這則本來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本土的都市傳說,前幾年也突然在國內炸裂開來,雖然被描述的已經沒有原版那麼恐怖,只是被人說是看到了肯德基的雞有四個雞翅,由此還引發了一場肯德基在國內嚴重的公關危機。
微波爐里的小狗
起源於六十年代一個美國老太太的故事。傳說在一個雨天里,她帶著自己的小狗出去散步,結果小狗被淋濕了,於是這個糊塗的老太太就把小狗放進微波爐里烤,想藉此將狗毛烘乾。然後,這個都市傳說就從「過失」變成了「故意」,每年世界各地都有新聞報道稱有人故意把各種寵物放進微波爐里……
分享完畢,社長還是再啰嗦幾句,希望大家在了解了都市傳說是怎麼一回事之後,能認清楚我們周圍所流傳的哪些是真實事件、哪些是都市傳說。將形形色色的都市傳說當成是獵奇向的文學作品,在能認清其真偽的前提下欣賞故事的腦洞即可,畢竟不少都市傳說的產生並不是為了可以散播謠言,而往往只是娛樂需求而已,其故事本身還是很精彩的。然後這樣我們以後在轉發和分享那些離奇的故事的時候,至少可以加一句「以上是一則都市傳說,僅供娛樂」~~~~~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非正常文化研習社(ID:uccu_uccu)
推薦閱讀:
※有什麼特別有趣的怪談類文學作品?
※如何理解清代袁枚《子不語》中的《南山頑石》?
※請問以下這種「我們已在2012年就死去」的說法應當如何解釋?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