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今年要發洪水,水淹武漢之前都幹嘛去了

導語:半年前就預測到了現在會發洪水,各部門的「防汛」工作卻是水到臨頭才真正開始。

作者 | 湯圓小姐

編輯 | 榆木

本文系網易原生內容中心「回聲」欄目旗下專欄《熱觀察》出品,每周更新三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轉載請聯繫網易另一面微信(lingyimian163)

從上個周末開始,長江中下游地區發洪水的消息就已經連續刷屏一周。在這種熱火朝天、全民圍觀的背後,暴露的是武漢防汛工程的漏洞:一邊是武漢城內的內澇泛濫,一邊是城外的大堤崩潰。眼下的手忙腳亂說明前期防汛工作根本沒做到位,畢竟這場洪水早在半年前就下過戰書了。

1.去年 11 月鬧得正凶的厄爾尼諾現象就已經預示著,今年中國的長江一帶要發大洪水。

所謂厄爾尼諾現象,就是東太平洋的海水每隔幾年就會異常升溫,這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南美洲會出現暴雨,東南亞、澳大利亞出現乾旱,而中國的長江地區則會在第二年出現持續性暴雨,導致洪澇災害。在1998 年那場大洪水的前一年,就出現了一次超強的厄爾尼諾現象。而今年的厄爾尼諾,是自從 1951 年有完整海洋觀測資料以來最強的一次,許多海溫指標已經超過了之前的數次。這意味著,今年這場洪水很可能比 1998 年那場更加驚心動魄。

▲2015 年厄爾尼諾海溫變化圖。/giphy

2. 為此,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室早在年初就發出過警告,各路媒體也多次報道洪水發生的可能性。

今年 1 月 15 日,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上,水利部部長陳雷說:「2016年中國南方地區發生早春汛、北方地區發生嚴重春旱以及南北方汛期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 3 月,江西省水文局局長祝水貴就預計出了今年最大洪水在各地出現的時間:贛江中上游在6月上旬前後;撫河、信江在6月下旬前後;饒河、修河7月上旬前後;贛江下游、鄱陽湖、九江長江段7月中上旬前後。同月,國家防總向包括湖北在內的 13 個省份發出防汛部署要求。

3.儘管有大半年的準備時間,但洪水來臨時,長江沿岸各省依然是手足無措,拆東牆補西牆。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發布的通知,截至 7 月 3 日,全國已有 26 個省(區、市)1192 個縣遭受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約 506 億元。7 月 2 日,第二波洪峰到達湖北舉水河時,發生了潰堤,萬餘人緊急轉移。7 月 6 日,武漢 169 處路段因為積水無法通行,113 條巴士被迫停駛,陸上交通近乎癱瘓;武昌火車站等重點地鐵站因為積水倒灌,車站幾乎被淹沒。

▲武漢地鐵站的階梯瀑布。

4.各處河堤平時不好好修繕、漏洞百出,到了關鍵時刻,洪水剛冒個頭大堤就潰不成軍。

跟著洪水一起來的,是各路河堤潰口的消息。7 月 1 日晚,第一波洪峰剛剛到達武漢新洲區舉水河,河堤就發生了潰口,附近 6 個村莊、1 個社區被淹,當地村民和官員說「舉水西堤已有 20 多年沒有加固」,但在 2007 年政府早已撥款 3186 萬為舉水河舉西堤進行加固工程,錢是落地了,看來工程卻沒有。武漢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更是連洪水的影子都沒見著,就因為內澇自行崩潰。7 月 5 日凌晨,湯遜湖段陳家湖大堤出現長 30 余米,斷口落差超過 1.2 米的潰口,壘了十個多小時的沙袋才勉強排除險情。

5.中國的防洪標準本來就低,在低標準上還偷工減料,就什麼水也擋不住了。

中國的防洪標準本來就低於國際水平。在西方國家,城市的防洪標準普遍在 100-200 年一遇的水平上,日本要求特別重要的城市能防 200 年一遇的洪水,重要城市能防 100 年一遇的洪水,一般城市能防 50 年一遇的洪水;經常被拿來和長江沿線作對比的美國洪災大區密西西比河一帶要求能防 100 年一遇的洪水。

但是在中國,北京也只要求能防 100 年一遇的洪水,只有上海這種經濟極端發達又在長江入海口的城市才要求達到千年一遇的標準。而像武漢這種半大不小,經濟說好也不好、說差也不差,但常年遭受水災的城市,市大堤防洪標準是 20 年一遇,配合分蓄洪措施,整體防洪標準大概能到 50 年一遇。

6.但就是這樣簡單的防洪標準,不僅在工程措施上難以達標,在非工程措施上還幾乎為零。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大概有 465 座城市的防洪標準與國家標準不符,只有少部分城市的防洪標準建設與國家標準持平,而能夠高於國家標準的寥寥無幾。城市防洪體系包括工程類措施如大堤、洪水預報等,還有非工程類的如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習等。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很少有城市能定期開展防洪演習,而防洪預案也是等到洪水出現以後才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明明半年前就預知的災難,卻還是要臨陣磨槍。

7.湖都被填了來建房,市內的積水無路可去,只好在街頭徘徊形成一片汪洋。

在千湖之省湖北里,武漢被稱為百湖之市,本來也是一個湖泊眾多的所在。但新中國成立初的 127 個市內湖現在只剩下 38 個,平均每兩年消失 3 個湖,這些湖現在大多被賣給房地產商拿來蓋房子。

1998 年以前,湖北和武漢周邊就大量圍湖造田,導致 98 年時,洪水雖然沒衝擊武漢,但內澇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1998 年後政府要求退耕還湖,恢復了一些湖泊;但2000年後房地產興起,湖泊又變成了房地產商垂涎的對象。湖泊在武漢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調蓄水情,讓大量的降雨除入江以外,找到另一個安身之所;湖泊周圍的濕地也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

武漢市規劃局的《2014武漢市市政基礎設施年度報告》顯示,武漢市的雨水防災系統中,湖泊調蓄能力佔比 74.7%,泵站抽排能力佔25.3%。這 38 個湖要扛起 70% 以上的降水消化比重,任重而道遠。

8.少了湖泊的調節作用,城市裡的排水系統也不給力,洪水主體還沒來,整個城市就已經淹沒在雨水裡。

武漢看海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幾乎年年雨季都會出現大片市內海景房。2013 年,武漢市政府聲稱投資 129.85 億元來改造市內排水系統,號稱三年後武漢將能抵禦 200 毫米/ 24 小時、50 毫米/ 1 小時的特大暴雨,「一天下 15 個東湖也不怕」。這次三年後的暴雨在兩天內下了 22.5 個東湖,武漢已經淹得不成樣子。

雨勢兇猛不是借口,即便是去年此時的正常雨量,市內也依然水漫黃鶴樓。老城區的排水系統陳舊不堪,新城區的排水系統標準也不統一;這種需要統一規劃的工程卻始終保持著隨意性,系統能發揮到的作用必然也是有限的,難免會把內澇變成洪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擊「閱讀原文」,前往網易新聞客戶端閱讀更多 = 。=

推薦閱讀《為了保住武漢,這些小鎮吞了大半的洪水,卻沒人管

weixin.qq.com/r/o0i9pYD (二維碼自動識別)

↑ 掃描二維碼,即可關注「網易另一面」微信
推薦閱讀:

2013 年 8 月 4 日的武漢知友和果殼群線下聚會,有哪些亮點?
武漢長江大橋修通前,粵漢鐵路的終點是武昌而非漢口,為何還要被命名為「粵漢鐵路」?
湖北大學是武漢現在宿舍條件最差的一本大學嗎?
武漢有哪些適合凌晨 2 點以後去坐一坐的地方?
武漢有哪些坑爹旅遊景點?

TAG:2016年南方强降雨及洪涝灾害 | 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