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叫獸】降價促銷前,必須先科學地回答這三個問題

這個月一定會讓無數營銷人加班到深夜。

兒童節、端午節、618電商大促、父親節、歐洲杯、高考結束……有太多理由讓眾多營銷人策劃一場場降價促銷大戰。屆時,無數奇門大法必將橫空出世,刷爆朋友圈。

然而,在營銷的常見手段中,「降價促銷」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七傷拳」,合理運用常常瞬間殺敵無數,操作不當卻又會自損品牌。

比如李叫獸遇到過一個賣茶葉的品牌,發現自己的產品趕上一次節日促銷之後,用戶下單率明顯上升。於是開始對這種促銷手段上癮,可是在多次使用後卻發現:自己的茶葉只有在促銷的時候才能賣的出去,價格正常的時候根本沒人買。最終在計算了自己的投入產出後,發現這樣沒法賺錢,於是乾脆直接把茶葉產品線砍掉,所有庫存茶葉當贈品贈送了。

「降價促銷」這招七傷拳,你需要謹慎使用。李叫獸這篇文章,就講講「降價促銷」這招七傷拳使用前,必須要了解的三個問題:

  1. 為什麼降價促銷經常會「自傷」?

  2. 降價促銷,什麼情況下效果最好?

  3. 降價促銷,如何降低負面效果?

怎麼做好「降價促銷」?

一,為什麼單純降價促銷有時會「自傷」?

降價促銷經常會讓你的當月當日銷量猛增,完美完成本月KPI,但有時卻會出現這些情況:

(1)經常降價促銷,刺激銷量的效果越來越差。

比如某服裝品牌首次降價促銷,大量消費者購買,但經常使用這一招時,每次的效果卻越來越差。

(2)回歸到正常價格後,消費者不再購買。

比如京東生鮮剛推廣的時候,做了很多一元秒殺的商品,這些商品回歸到正常價格後,很多人就不再購買了。

一旦出現了這種情況,就說明出現了「副作用困境」——某種解決方案的副作用,反過來惡化了問題本身。

每次打折都能短期內緩解「賣不出去」這個問題的癥狀,但因為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導致問題反而不斷加重(回歸到原價,還不如原來賣的多),而且「打折」這個手段每次使用的效果也越來越差。

這就像一個人在很困很勞累的時候,單純通過使用興奮劑來提神,興奮劑效果過了後反而更加勞累,而且以後每次使用興奮劑的效果也逐漸變差。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為什麼有時候折價促銷這個解決方案,短期內有效,長期就會有這種「自傷」的副作用呢?

因為跟「興奮劑」一樣,「打折促銷」是一種「外部刺激」,而任何單純依靠「外部刺激」的解決方案,一定存在這種副作用問題。

人接受的刺激有兩種——內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其中,內部刺激是與某種任務直接相關的刺激,比如我們因為覺得這個產品能滿足需求而購買,或者認為這個產品能帶來積極的使用體驗。

外部刺激是指與某種任務本身無關的刺激,比如我們單純因為這個產品低於正常價格而購買,或者因為銷售員的面對面強迫推銷,不好意思拒絕而購買。

任何一項營銷方案,如果僅僅包含外部刺激,就會像任何一種外部刺激的解決方案(比如單純通過薪酬來激勵員工)一樣,面臨前面說過的這兩個問題:

(1)刺激適應問題——經常降價促銷,每次效果越來越差

第一次服用興奮劑時效果最好,重複使用時效果逐漸變差,這就叫「刺激適應」問題——隨著刺激次數的不斷增多,我們對每次刺激的反應越來越少。

之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讓一群被試者坐在椅子上,然後不斷播放A片,並且同步使用儀器來檢測他們的性喚起程度。結果發現:剛開始被試者都很興奮,但播放次數越多,興奮程度越低。當平均播放到第18次A片的時候,被試者幾乎沒有任何生理反應,甚至開始變得疲倦和厭煩。

此時我們就可以說:被試者對眼前A片,已經產生了「刺激適應」。

打折促銷也是這樣——即使一個用戶完全不理解某個產品,也不想要某個產品,但單純看到該產品「價格低於正常價格」這個信息,就非常容易因為佔便宜的心理而購買,每買一次,內心就會「爽一下」。

但打折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普遍之後,每次打折給人帶來的「爽」的感覺就會逐步減弱甚至消失

「以前看到該品牌打個88折都會覺得心動,現在整天看該品牌2折甩賣,眼睛都懶得瞄一下。」

此時我們就可以說:你的消費者對你的打折信息,已經產生了「刺激適應」(ps.後面會講這種問題怎麼緩解)。

(2)刺激依賴問題——回歸到正常價格後,消費者不再購買

停止服務興奮劑,人的精神狀態立馬下降,這就是「刺激依賴」的問題——單純的外部刺激並沒有改變人的長期態度,導致一旦外部刺激消失,短期的「繁榮效果」立馬減弱。

有這樣一個研究:

心理學家讓兩組被試者都嘗試玩一個新的積木遊戲,第一組每完成一關就給一美元獎勵(綁定一個外部刺激),第二組則沒有任何獎勵。

玩了一段時間後,心理學家宣布實驗結束,他們可以自由活動了。

有獎勵的那一組立馬停止玩遊戲,開始四處逛逛、看看雜誌來消磨時間,而無獎勵的那一組,大部分成員則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繼續玩遊戲。

這是因為人都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歸因。有獎勵的那一組暗示自己「我玩遊戲就是為了賺錢」,所以玩遊戲的行為並沒有怎麼改變他們的態度,讓他們愛上遊戲。無獎勵的那一組則沒有這個動機,更加容易向自己暗示「我玩遊戲是因為它確實好玩」,從而真正改變了自己的態度。

所以,單純的外部刺激很難改變人的長期態度——單純靠獎勵來讓別人玩遊戲,他們很難真正愛上這個遊戲;單純靠打折促銷,讓人產生佔便宜心理來購買,也很難讓人真正喜歡上這個產品。

如果一個消費者把自己購買產品的原因理解成「因為這個產品低於正常價格」,而不是「我喜歡這個產品」,那麼就難以產生長期的態度改變,從而導致一旦不再打折促銷,消費者對產品的接受度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心理學中著名的「阿倫森效應:外部刺激減少後,反而出現的態度消極的現象。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先生被門口踢足球的小孩吵得不行,無論怎麼呵斥都沒用,畢竟他們太熱愛足球了。後來老人換了個方法,對孩子說:我欣賞你們踢球,你們每來一天,我就給每人2美元,孩子們非常高興,踢得更帶勁了。

過了一段時間,老先生又說:我家裡錢不多了,現在來了改成每人1美元。孩子有點悶悶不樂,但還是來踢。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先生說:不好意思,我實在沒錢了,現在不能給了。結果孩子們不高興了,索性不來踢球了。

雖然這個故事有點極端,但卻揭示了一個重要的心理現象:外部刺激減少後,人們的態度經常會比當年沒有這個外部刺激的時候還要消極。

這就是著名的「阿倫森效應」。

過年你不給孩子壓歲錢,孩子其實也很開心,但年年給1000,今年減少成500,他的開心程度,還不如當年不給錢的時候。

同樣,持續性、大量的折價促銷結束後,回歸到正常價格,反而可能導致本來經常購買你產品的消費者,變得不再購買。

折價促銷是一種副作用很明顯的「七傷拳」,但有時候也會給品牌真正帶來巨大的收益。

比如很多付費遊戲在內測期,會邀請一部分玩家免費試玩,這就是一種變相的降價促銷,卻經常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吸引大量的用戶。

那麼,這種「七傷拳」到底如何謹慎使用,才能最大化提高對外傷害,同時降低自傷呢?

李叫獸文章下面兩個部分,分別分析「如何最大化對外傷害」以及「最小化對自身的傷害」,讓你在迫不得已要用「七傷拳」的時候,能夠用的更有利一些。

二,降價促銷,什麼時候效果最好?

——提高七傷拳的對外傷害

降價促銷是一種外部刺激,它和產品本身無關。這種營銷手段,不能讓消費者更了解你的產品,不能讓消費者產生購買動機,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人因為「佔便宜心理」,進行購買嘗試。

因此,有很多營銷問題,並不應該由降價促銷來完成。

比如,如果你跟我一樣,第一次看到下面這個產品:

這個時候產品營銷主要應該解決的問題是「購買動機」問題,比如我需要理解產品到底是什麼,需要知道為什麼不買普通的傘,非要買72變的傘(又不是悟空)。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在618搞一次5折大促銷,也無法顯著提升長期銷量。

原因前面說了:降價促銷,只能讓人進行購買嘗試,無法解決購買動機問題。

所以,如果你要準備策劃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促銷,首先要準確識別你現在營銷關鍵的問題是什麼,然後再判斷降價促銷是不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ps.李叫獸一直相信,任何的手段必須以解決某個問題為目的)

根據過往的眾多研究,當你的營銷面臨下面這些問題情境時,降價促銷這種七傷拳的效果最好:

(1)用戶有購買動機,但初次接受困難

如果你的產品滿足這個條件:初次推廣很困難,而一旦用戶初次接受,就容易繼續使用和購買,那麼降價促銷經常能夠起到作用。

研究發現,如果你的新產品在不降低質量的前提下,給用戶降低了成本,那麼比較容易推廣。比如質量一樣的電動車,你的便宜了30%。

如果你的產品給用戶的成本不變,但質量上升,那麼也比較容易推廣,比如價格一樣的手機,別人用驍龍600處理器,你用驍龍810處理器。

最難的是:你的產品既給用戶提高了質量,也提高了成本。比如專車服務,比計程車貴一點,但服務質量上升很多。

這類產品之所以難以推廣,是因為用戶難以直接對比(價格上升,質量也上升,消費者大腦很難同時對比兩個變數)。

這樣就給推廣造成了阻礙——之前李叫獸說過,讓用戶多一步思考和對比才能做決定,是營銷的重大阻礙。

但是如果現在通過折價促銷,暫時把專車的價格拉低到計程車一樣的程度,用戶就更容易一下子說服自己了:

「反正都是一樣的價格,為什麼不讓自己舒服一點,我又不傻。」

然後等用戶體驗到了產品的好處,習慣了使用產品之後,再把價格調回到高於計程車的程度,就好多了(雖然仍會有一部分用戶因為刺激依賴效應而放棄)。

實際上,很多滿足這個條件的產品,初期推廣經常會用這個方法。

比如:毒品、遊戲、新奇的美食等。

當年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國普及煤油燈也是這樣,給老百姓免費送煤油燈,等他們習慣了再銷售煤油賺錢。

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

①用戶初次接受比較困難。比如某個付費遊戲,既提高了用戶體驗,也提高了支出(他可能本來沒有玩遊戲的預算)

②用戶一旦初次接受,就容易持續性購買。比如遊戲、蛋糕、專車服務、社交網路等,一般接受了就不容易放棄。

③用戶可以從產品本身獲得購買動機。比如遊戲好玩,用一次就知道了,產品本身的使用提供了購買動機。而保健品用了之後沒有直接感覺,需要靠前期的營銷提供購買動機(比如說可以健胃),單純的打折就沒有用。

(2)用戶有購買動機,但購買時存在心理阻礙因素

如果你的產品在用戶的眼裡已經成為了「渴求品」(比如他喜歡吃的芝士蛋糕),但用戶每次購買時存在某種心理阻礙(比如覺得吃芝士蛋糕太罪惡了,不健康),那麼打折促銷就能幫你消除這種心理阻礙,減輕用戶的負罪感,從而刺激長期購買。

比如,中國的肯德基和麥當勞每月都變著花樣搞特價活動,這次是「十隻雞翅69元」,下次就是「全家桶半價」,反正總有優惠。

這是因為本身就有很多人喜歡吃肯德基這種高熱量食物,但阻礙因素就是:覺得吃了太不健康。

這個時候通過「打折促銷」這種外部刺激,可以減輕內心的負罪感:我這次吃肯德基,是因為它今天打折了,又不是天天吃,沒事的。

因為研究發現,人消費這種享樂產品,經常需要某種特殊理由——比如「今天過生日,犒勞自己」、「今天好不容易打折,不能錯過」,而促銷就提供了這種特殊理由,從而刺激消費。

(3)當你需要在關鍵時刻搶銷量的時候

前面說了「降價促銷」是七傷拳,經常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武林高手之所以被逼使用七傷拳,一定是到了關鍵戰鬥的決戰時刻。

所以,如果你到了關鍵戰鬥的決戰時刻,使用降價促銷可以提升最終效果。

比如,競爭到了白熱化,需要搶佔市場第一,讓消費者認為你才是市場領導者,這個時候能用的所有技巧都要用上。

1957年美國啤酒市場的大戰中,最終百威險勝,只領先對手喜立茲1.5個百分點,但這1.5個百分點讓百威成為了用戶心智中的市場第一。後來它再也沒有被競爭對手超越過,幾十年後年銷量是喜立茲的20多倍。

(4)當你這個產品要自我犧牲,為其他產品引流的時候

為了團隊,自我犧牲,也可以使用七傷拳。

比如當年京東圖書大幅降價,雖然會虧本,但靠吸引來的大量流量帶動了其他產品的銷售。

當年三隻松鼠通過碧根果大降價大促銷,吸引了大量客流,帶動了其他產品的銷售。

這個時候,我可以不顧什麼刺激依賴之類的效應,不管產品的價格能不能漲回來,反正是為了給其他產品引流,不如「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只要能引流,降價促銷也可以考慮。

總之,降價促銷是一種需要謹慎使用的七傷拳,需要識別能夠有效使用的時機,不能一想不到合理的營銷方案,就要把降價促銷給搬出來用。

三,降價促銷,如何降低負面效果?

——降低七傷拳的對內傷害

現在我們知道了降價促銷這種「七傷拳」如何提高對敵人的殺傷力,但還需要知道如何降低對自己的傷害。

前面說了:降價促銷是一種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容易被適應和依賴,從而難以長期改變態度,甚至會磨掉消費者本身對產品的喜愛。

所以,前面的心理實驗中,給玩積木遊戲的人發錢,讓他們覺得玩遊戲是為了賺錢,結果停止發錢後,他們根本不會再喜歡這個遊戲。

那如果非要給他們錢(相當於促銷),怎麼辦才能降低給錢行為對內在動機的傷害?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要讓他們把賺錢當成玩遊戲的原因(改變歸因)。

比如,你跟玩家說:各位遠道而來參加我們的活動辛苦了,給每人1美元權當感謝。

這樣他們就不會把「賺錢」放到玩遊戲的動機里,而是放到「遠道而來」這個動機里。

同樣,如果想要降低促銷對品牌的傷害,也要這樣做:

把獲得低價折扣,歸因到另外一件事情上,而不是歸因到自己購買產品的動機上。

大致有以下這些方面:

(1)特殊身份歸因

如果消費者獲得降價是因為某種特殊身份,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積分過了5000的會員才能獲得折扣,第一批眾籌的支持者才能獲得折扣,少先隊員才能獲得折扣,甚至腳上有三顆痣的人才能獲得折扣等。

Costco超市天天折扣和低價,但只有年費會員才能享有。

(2)特殊行為歸因

如果消費者獲得降價是因為某種特殊行為,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寫段話走心轉發微博才能獲得折扣,玩遊戲連過三關才能獲得折扣,驗證手機成為註冊用戶才能獲得折扣等。

(3)特殊時間歸因

如果消費者獲得降價是因為某個特殊時間或者某個特殊事件,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 因為中國隊奪取世界盃冠軍我們才打折的,平時不打折。

  • 因為歐洲杯我們才打折的,平時不打折。

  • 因為三周年慶我們才打折的,平時不打折。

  • 因為3.5周年慶我們才打折的,平時不打折。

  • 因為董事長侄子的鄰居家養的狗今天生日,我們才打折的,平時不打折

(上面的五個理由從上到下,減少促銷傷害的效果會逐漸變差,因為用戶會覺得你打折的被動性、臨時性越來越弱,所以越來越容易相信你打折是為了多賣產品。)

(4)特殊產品歸因

如果消費者獲得降價是因為一些特殊的產品,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高價的服裝時尚品,只有少量過時款才會打折。

(5)渠道歸因

如果消費者感覺自己之所以能遇到產品降價,不是品牌的行為而是第三方渠道的行為,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消費者如果感覺唯品會上某品牌衣服很便宜,不是因為該品牌主動降價,而是因為唯品會自己掏錢補貼用戶,那麼在品牌回歸到正常價格後,仍然會購買該品牌產品。

這就是為什麼天貓雙十一,一定要向外部強調:之所以這麼便宜,是我們天貓在出錢補貼,不關品牌商的事(即使實際情況不是這樣)!

(6)利他歸因

如果消費者認為自己獲得優惠,不是為了貪便宜,而是為了幫助他人,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優步等專車服務,向朋友推薦的時候,朋友和自己都能獲得優惠。

總之,當消費者把降價促銷更多理解成企業被動的、臨時的行為,或者和自己購買產品以外的行動有關的行為(比如幫助朋友),就會降低這種外部刺激造成的負面影響。

結 語

要完成營銷KPI,降價促銷可能是最經常被使用的方式。因為它往往能夠立竿見影看到效果,而且它幾乎也是最容易被想到、被策劃的營銷手段。

但我們不能因為這種手段容易被想到、被策劃,就依賴這種手段,反而忽視更加重要的長期品牌建設等問題。

畢竟,降價促銷是一種「七傷拳」,需要謹慎把握使用的任務場景和時機,並且在使用的時候,要通過各種方式巧妙地降低傷害。

weixin.qq.com/r/bEMIEK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文已在「初探網」 進行版權登記,版權歸屬李叫獸,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號:zhang_xi_4620307。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你認為值得購買的商品或者商品網站推薦?
中國的春節、元旦、黃金周等假期為什麼沒有發展成類似於美國「Black Friday」一樣的促銷節日?
優衣庫網店n百種商品的折扣是怎麼做到安排有序的?
商場年底促銷打折,如滿99送55,裡面是否有貓膩?比如故意提高原價來促銷,實際上讓利並沒有這麼大?求知情人士
什麼商品促銷、打折時最吸引人?相比其他商品會更有吸引力?

TAG:促销 | 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