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防線》中朝鮮軍隊這麼強,但現實呢?(上篇:朝鮮陸軍與空軍)

  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或事莫名其妙就火了。

  這裡,說的不是那位PAPI醬,或者攝於上海CBD寫字樓內的、反映了「女主角的背影面對偌大的金融中心……慘叫連連,令人不忍目視,不忍卒聽」一段視頻。這裡說的,是不久前發售的《國土防線2》,儘管三者風馬牛不相及,但其中卻存在某些共同點,那就是:它們一方面乏善可陳,但另一方面,又足以充當互聯網時代的話題引爆點。

《國土防線2》中的朝鮮軍隊……裝備了無人戰車和超級飛艇

  拿《國土防線》系列來說,其亮點當然不是炮製了一個段「自由戰士」挺身而出的美式主旋律,而是講述了一個朝鮮藉助黑科技、在20世紀成為世界霸主的神奇故事;儘管在現實中,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個國家的軍隊一直在困境中掙扎和徘徊。它的火爆似乎證明了,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的,不是嚴肅,而是腦洞。

  這一次,我們「遊民講武堂」的話題是:《國土防線》背後朝鮮軍隊的虛構和真實。

現實中的朝鮮軍隊……裝備了極具復古色彩的機槍和步槍

·朝鮮裝甲部隊:老式坦克的魔改之路

  金正日曾說過:「陸軍第一」,在長年累月的軍事對抗中,朝鮮一直將陸軍視為國防中堅。按照2015年的統計,其陸軍的人數在120萬左右,在數量上超過了美軍和韓國的所有地面部隊。

  但龐大的數字不能代表一切。和《國土防線》中的情況不同,真實的朝鮮軍隊其實是一個大雜燴,它的精銳部隊擁有很高的戰鬥素養,而另一部分則士氣低迷,甚至缺乏訓練。不僅如此,他們的裝備也普遍過時。2015年的朝鮮陸軍擁有約6000輛坦克和2500輛裝甲車,但佔據多數的,都是冷戰時期的老式裝備。

出現在早先朝鮮一次閱兵式上的T-34-85坦克,這種坦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據信,直到今天,朝鮮的預備役部隊中還有數百輛這種武器在服役

  在6000輛坦克中,約有2000輛蘇聯和本國製造的T-55、1000輛T-62和500輛PT-76兩棲坦克,另外還有1000輛中國提供的59式。作為其中比重最大的一款,T-55實際是蘇聯在二戰結束後推出的產品:當它們於1950年代亮相時,西方軍隊都被它的性能和設計震驚。但在60年之後,從最基礎的武器和裝甲,到火控和觀察系統,它們都和現代戰爭的要求漸行漸遠。

朝鮮閱兵式上的T-55坦克群,這些坦克加裝了紅外探照燈,是蘇聯在冷戰前期的技術產品

  T-55第一次接受考驗是1967年的中東戰爭,當時,埃及和敘利亞用它們挑戰以色列國防軍,隨後它又出現在了冷戰的前沿地區,比如越南的叢林和中東的沙漠,如果說,它們在上述戰場表現不佳,是因為訓練生疏和指揮拙劣,那麼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T-55的完敗則證明,即使從純粹的性能角度,它們也完全陳舊和落後。

海灣戰爭期間,被美軍擊毀的、伊拉克軍隊的T-55,進入1980年代後,T-55已完全落後

  T-55的武器是1門人力裝填的100毫米炮,它每分鐘只能發射2-3發,可以500米外擊穿200毫米的裝甲;但其正面的傾斜裝甲只有100毫米,美軍的M1坦克可以在3000米外將其輕易穿透。

  這些坦克自身狀況也很糟糕:自禁運開始後,朝軍的後勤便愈發捉襟見肘,而這種困境,又是朝鮮自身的軍事工業難以改變的。由於缺乏電力,以及2010年遭遇的水災,朝鮮最著名的坦克工業基地——「柳京洙工廠」和「龜城坦克廠」——其生產一直處在艱難的恢復中。

宣傳照片:柳京洙坦克廠的工人家屬歡迎新裝甲車輛下線,當地也是朝鮮最大的坦克生產中心

  也正是因此,朝鮮一直在為從國外獲得技術和裝備而努力。毫不奇怪,他們將目光投向了社會劇變後的東歐。

  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大量裝備被遺棄在了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朝鮮人意識到了這些裝備的價值,並將其以「零件」甚至是「廢鐵」的名義運回國內,而另一個來源則是中東:出於對抗美國的考慮,蘇聯曾向當地國家提供了大量武器,這引起了朝鮮人的關注。

  從1970年代開始,朝鮮便向當地派出了軍事代表團,他們帶回了最新的裝備和情報:在他們的「戰利品」中,最大的是一輛受損的T-72坦克,此外就是各種設備和零件:其中有從敘利亞獲得的自動裝彈機,巴基斯坦提供的爆炸反應裝甲,以及埃及提供的夜視設備……它們很快被運用到朝鮮生產的坦克上,而這種坦克,實際是蘇制T-62的升級和改進版。

朝鮮軍隊在1980年代演習期間的宣傳照,照片中的坦克正是當時蘇聯提供的T-62,圍繞該型坦克,朝鮮將展開超過30年的持續改進

  朝鮮在1976年獲得了T-62。作為蘇軍1960年代的主力武器,T-62裝備了一門115毫米炮,防護水平則與T-55大致相當。以此為藍本,朝鮮很快推出了名為「天馬號」的仿製品。

  「天馬號」的最初版本被稱為「天馬號-76」,相當於T-62的翻版,最初,朝鮮以每年100輛的速度生產該型號的坦克,其中一部分在1980年代出口給伊朗:但由於設備和裝甲反而不及原裝的T-62,這種所謂的「改進版」在伊朗反響惡劣。毫不奇怪,一獲得新技術,朝鮮工程師立刻將其投入到了「天馬號」的改進工作中來。

伊朗軍隊使用的「天馬號-76」坦克,這種坦克實際是朝鮮自行仿製的T-62。該坦克和原型的唯一區別是加裝了一挺大口徑車頂機槍,但在這張照片中,伊朗人卻將該機槍拆除了

  1992年4月,外界在朝鮮建軍60年閱兵式上注意到了一種新坦克——它又被稱為「天馬號-91」。未來20年,朝鮮都將以此為藍本,進行林林總總的調整和改造。

朝鮮對坦克改造的一個特色,就是在車頂安裝的攜帶型防空導彈,這是為了應對美韓軍隊的武裝直升機威脅

  具體來說,與「天馬號-76」相比,「天馬號-91」更換了大部分電子設備,並在乘員艙口附近搭載了一具防空導彈,同時,它還安裝了扁平的主炮炮塔,令其具有更好的防彈傾角,其部分區域還設置了反應裝甲,這將有助於抵抗反坦克導彈和RPG的攻擊。但這些改進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它們採用的仍是冷戰時期的技術,面對日益拉大的軍事對比,朝鮮不得不轉向另一個國家,這就是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

1990年代,出現在朝鮮官方宣傳物上的「天馬號-1991」改進型坦克,注意炮塔頂端的大口徑機槍和側面的反應裝甲,以及更加扁平的炮塔,另外,這種坦克還破天荒地安裝了橡膠側裙板

  然而在這方面,他們並沒有比過去走的更遠。2001年8月2日,金正日曾專程訪問了俄國的烏拉爾機械廠,試圖購買該廠的T-90坦克,但考慮到國際環境,俄羅斯方面並沒有給出任何肯定答覆。

出現在朝鮮閱兵式上的「暴風號」梯隊,其重量上升到44噸,並且安裝了125毫米炮和更先進的火控系統,時速約為60公里,一般認為「暴風號」生產了約100輛左右,主要裝備於負責首都平壤安全的第105坦克師

  回到朝鮮後,金正日立刻做出指示:「我們也要造出自己的T-90!」於是誕生了「暴風號」,這種坦克於2009年正式投產,裝備了一門大威力的125毫米炮。變化的炮塔外形和附屬設備表明,其安裝了自動裝彈機,火控系統也較過去更加精密,為此,朝鮮官方不止一次宣稱,「暴風號」在性能上「可以與T-90媲美」,但從照片中不難發現,其火控設備仿製自T-72;底盤和懸掛系統則來自對T-62的改良和沿用。國外一般認為,其戰鬥力雖然相當於T-72的早期改進型號,但依舊很難與美軍的M1坦克匹敵。

·遠程重炮和火箭炮:38線上空的毀滅傳說

  正是這種局面,讓朝鮮領導人將目光投向了其它領域:從1960年代起,朝鮮陸軍的重炮和火箭炮陸續從前線支援任務中解放出來,去扮演一個更具攻擊性的角色,對相關武器的報導,也陸續佔據了朝鮮報紙的主要版面。

  這種變化與大戰略的調整有關,隨著裝備差距拉大,對與在正面戰場擊敗對手,朝鮮越來越缺乏信心,但同時,其決策層也清楚地認識到,韓國國防體系並非固若金湯,而是存在許多弱點:它的部隊聚集在靠近三八線的地區,首都離邊境只有50公里,假如能集中炮擊首爾,以及邊境附近的軍事基地,即使無法重創韓軍部隊,也足以打擊其民眾的士氣。

「谷山大炮」開火時的景象

  從1970年代開始,朝軍便將希望寄託到了遠程火炮和火箭炮上,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谷山大炮」,每當朝鮮半島出現危機,它的形象就會出現在宣傳片中。儘管從歷史上看,它的表現遠不是盡善盡美的。

出現在朝鮮一次閱兵式上的「谷山大炮」,其頎長的炮管令人印象深刻,該火炮採用了T-54/55坦克的底盤,分為M-1978和M-1989兩個型號,這裡展示的是M-1989型,其中增加了可以容納炮手的空間

  「谷山大炮」的問題在於,它太龐大了,以至於超過了工業技術的極限。為了達到50千米的射程,工程師們只能將兩門180毫米炮首尾接在一起,然後在一截炮管中塞入內膛,從而將其口徑縮小到170毫米。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這種火炮精度欠佳,而且炮管容易出現彎曲。在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谷山大炮」第一次登場。當時,伊朗試圖用它們炮擊伊拉克的油田和城鎮,但很快,伊朗人就有了失望的發現。

谷山大炮的另一個使用國是中東的伊朗,但他們對這種武器的性能並不滿意。在與伊拉克軍隊的交戰中,這門M-1978型谷山大炮被俘獲,其殘骸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被美軍發現

  甚至射程優勢也沒能挽救「谷山大炮」的名聲,伊朗炮手很快發現,這些武器不僅精度欠佳,而且使用不便:儘管以坦克的車身作為底盤,但它卻無法搭載任何一名炮手或彈藥;其火炮的射速是每三分鐘一發,每次裝填都需要人力將炮管徐徐放倒;不僅如此,由於長度超過了15米,「谷山大炮」甚至很難在彎曲的道路上機動——這讓伊朗人的興趣很快便減退了,同樣,在大洋的另一端,金氏政權也將目光轉向了其它領域。

除卻後面要介紹的240和300毫米大口徑火箭炮,朝鮮軍隊還用122毫米火箭炮充當前線打擊力量,這裡展示的就是40聯裝122毫米火箭炮方隊,它以重型軍用越野卡車為底盤,並在駕駛室後方布置了存放備用彈藥的支架,值得一提的是,操作這些火箭炮的是朝鮮女兵

  對於這個信息閉塞的國家,外界只能透過閱兵窺探其裝備發展的趨勢:在2010年以後,人們都注意到,朝鮮閱兵式上火炮方隊的數量開始減少,火箭炮則愈發高調地登場。在今年的一次視察中,金正恩更滿懷自信地宣布:「要儘快把新型大口徑火箭炮部署在作戰地區,讓敵人無法睡安穩覺,直到在本土落得狼狽下場。」

  朝鮮對遠程火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早期的型號被稱為M-1985,這種武器遵循了蘇軍的思路:即在進攻發起之初,便將彈雨投送到敵軍陣地上,進而彌補傳統火炮的不足。之後,為了提高M-1985的性能,朝鮮又研製了M-1991等改進型,其中的每一次改進,都意味著更大的威力和更遠的射程,也賦予了它們炮擊首爾的能力。

朝鮮軍隊裝備的240毫米火箭炮,據信,其射程在70千米左右,已經超過了「谷山大炮」。朝軍共有大約100具這種發射器,部署在靠近38線的水泥掩體中

  韓國方面感受了壓力,他們在1990年代制定了一套應對方案。按照當時的作戰理念,決定戰爭成敗因素已不只有火力,還包括了信息搜集和精確打擊。如果能在對方開火後迅速鎖定目標,進而採取反制措施,韓軍仍然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為此,他們在1990年代採購了大量帶鑽地能力的精確制導彈藥——但這些彈藥發揮作用存在一個前提,確定朝鮮火箭炮的位置——它需要無人機、預警機和偵察衛星的配合。考慮到自身的射程(70千米),M-1985和M-1991要想轟擊首爾,就必須儘可能地向邊境靠攏,這讓韓軍只需要監視不大的一塊地區。

被稱為KN-09的300毫米火箭炮在發射時和命中目標時的景象,儘管這次試射存在作秀成分,但可以確定,該火箭炮安裝了末端制導系統,這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打擊的精確性

  但局勢在逐漸變化,今年3月,一枚火箭彈從朝鮮東部發射,在110公里外的目標上空炸響。隨後,朝鮮一共進行了超過12次類似的試射,衛星照片顯示,這是一種全新的遠程武器。這種被韓國方面稱為KN-09的300毫米重型火箭炮不僅射程更遠,而且安裝了制導裝置。這使其攻擊更加精確,而且為鎖定這種火箭炮,韓國的空中力量將不得不更靠近前線,而這一切,都將幫助朝鮮實現一個目標——在韓國全境製造混亂。

據信,KN-09火箭炮的射程達到了150公里以上,紅圈中表示的區域,分別是M-1985火箭炮,及KN-09火箭炮射程為150、180及200千米時覆蓋的區域,可見後者的打擊範圍,幾乎涵蓋了韓國的整個北部和中部地區

·朝鮮特種部隊

  在朝鮮軍方的計劃中,KN-09和「谷山大炮」的炮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還將在戰時派出特種部隊。金日成曾說過:「特種兵是朝鮮武裝力量獨一無二的先驅。」自成立以來,朝鮮特種部隊的規模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國土防線》概念圖中的朝鮮特種部隊成員

  然而,和別國的「特種部隊」不同,朝鮮的「特種部隊」更像傳統意義上的精銳步兵。他們的人數共約8萬人,分成了22個旅和18個獨立營。在所有部隊中,只有三分之一可以執行兩棲登陸和空降任務,其他的則類似突擊隊和偵察兵。他們全部分散部署在朝韓邊界和邊界地區。為了保障特種部隊順利完成滲透行動,朝鮮在三八線附近修建了許多地下通道,其中一些已經被韓國軍隊發現並封閉。此外,朝鮮海軍裝備氣墊登陸艇也是為了給潛入作戰創造條件。

在2014年的一次檢閱中,朝鮮空降兵部隊的成員在宣誓,他們裝備了帶摺疊槍托的蘇式步槍

  在歷史上,特種作戰確實可以影響戰爭進程,朝鮮更有派遣特種部隊潛入首爾,攻擊韓國總統府的先例。但隨著時代進步,尤其是通訊和偵察技術的改良,以及韓國自身極高的人口密度,秘密行動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事實上,只要朝鮮部隊無法擊潰美韓聯軍,特種作戰的效果就會變得相當有限。

·朝鮮空軍:它能飛,但也許飛不遠

  在《國土防線1》和《國土防線2:革命》中,朝鮮擁有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其中既包括外形科幻的前掠翼戰機(原型是俄羅斯的Su-47),也有龐大到令人窒息的巡邏飛艇。這些與現實中的朝鮮武器毫無關係,儘管從遊戲的角度說,引入上述元素其實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在風格上,科幻裝備遠無疑更符合快餐FPS的風格;同時,摧毀它們也能帶來更大的成就感。

朝鮮空軍的機場分布示意圖,由於態勢上以守勢為主,其機場主要分布於首都周邊,以及東西海岸的工業區附近。其中,位於平壤附近的順川機場是朝鮮最重要的空軍基地,這裡部署了朝鮮空軍最先進的蘇25攻擊機和米格29戰鬥機,金正恩曾多次視察了這個基地。

  在現實中,人們對朝鮮空軍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它還能飛嗎?」因為其武器遠遠落後於時代,並且因國際禁運而年久失修。此前,有朝鮮將戰機引擎運往古巴進行修理的報導。而根據《簡氏防務周刊》的猜測,其燃料庫存也極度匱乏,每個飛行員一年只有大約15-25個小時的飛行時間。

金正恩及隨從在朝鮮空軍裝備的一架米格17(或殲5)前,這種戰鬥機最高時速為1145千米,已經為世界其它國家所淘汰,但朝鮮今天仍然裝備了大約100架該型號的戰鬥機

  在朝鮮空軍裝備的1200架飛機中,有500多架是運輸機和教練機,282架是直升機,其它的600多架戰機中,超過一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以前:構成其空軍主體的是300多架米格17、米格19和米格21,它們都屬於本應淘汰的型號。其中唯一的例外,是少數米格29戰鬥機和蘇25攻擊機。

2015年10月10日,朝鮮勞動黨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飛過觀禮台上空的朝鮮空軍安2雙翼運輸機(上)和雅克18(或初教5/初教6)教練機(下),它們分別排成了「70」字樣和勞動黨黨徽,朝鮮分別擁有300架安2和至少100架雅克18,它們源自二戰結束後蘇聯推出的產品,一些資料猜測,朝鮮的安2運輸機主要用於投放傘兵或滲透至敵後的特種部隊。

  關於朝鮮的米格29,最流行的說法是大約有35或40架,但根據蘇聯/俄羅斯的武器出口記錄,這一數字不超過17架,其中14架由製造廠直接提供,其餘則以零件形式交給朝鮮組裝。由於後者拖延付款,1992年之後,這筆交易便被俄羅斯方面終止了。SU-25的來源也大致與此類似,它們的數量大約在20-30架左右,在朝鮮方面拍攝的宣傳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兩種戰機同時出現。

去年,朝鮮方面拍攝的宣傳照片中,可以看到在順川機場列隊待命的蘇25,背後,一架米格29正在起飛。蘇25是蘇聯在1980年代裝備部隊的一種亞音速對地攻擊機,最大時速約為950千米,它安裝了兩門30毫米機關炮,並可以攜帶超過3噸炸彈,朝鮮的SU-25屬於降檔出口的SU-25K型,無法攜帶空地導彈,在1980年代末由蘇聯/俄羅斯提供至朝鮮。

  朝鮮人對它們如獲至寶:並將其部署在平壤附近。通過1992年前俄羅斯提供的部件,以及後續的零星進口,這些米格29和蘇25至今大部分狀態良好:衛星照片顯示,有5架米格29和10架蘇25處於戰備狀態,其比率(33%)要遠高於米格21等老式戰機。2003年2月和3月間,朝鮮的米格29曾在南部海域上空和美韓軍隊的戰機對峙,這也是過去20年,朝鮮空軍屈指可數的積極行動之一。

2015年,金正恩視察第95近衛航空團時,與指揮人員和機組成員的合影,第95近衛航空團是朝鮮唯一裝備米格29的部隊,負責保護首都平壤。米格29是蘇聯在1980年代生產的超音速戰鬥機,以良好的機動性和相對低廉的價格著稱,曾被出口至至少25個國家和地區。朝鮮空軍的米格29主要以米格29B型為主,但美國方面宣稱,其至少擁有一架來源不明的米格29C。

  然而,自購入以來,朝鮮的米格29和蘇25一直缺乏足夠的配套武器。比如,米格29裝備的是R-27R和R-60MK兩種型號的空對空導彈,但朝鮮並不具備生產這些導彈的能力。它們最後一次進口是在1991年,總數沒有超過800枚。這些導彈不僅在20多年的訓練中出現了消耗,而且已經接近使用期的極限。考慮到朝鮮與古巴、伊朗等國的關係,朝鮮可能從上述國家購買了若干備件,甚至是整體導彈,然而,這種渠道註定獲得的軍火註定是有限的,外界猜測,朝鮮在這些年可能對某些關鍵部件(比如電子元件)進行了逆向仿製,以延長導彈的「保質期」。

戰鬥警報拉響後,朝鮮米格29的飛行員奔向座機,鏡頭中可見一枚R-27R和兩枚R-60MK空對空導彈,它們都來自朝鮮在1980年代的軍事採購,如今可能面臨存貨耗盡和零件短缺的風險

  (未完待續,下期內容:朝鮮海軍和遠程彈道導彈部隊)


推薦閱讀:

空降兵備戰「空降排」所使用的光學瞄具
南捷卡中堅:南斯拉夫M-84/M-91坦克及其發展
為什麼要讓驅逐艦攜帶對陸巡航導彈,這個任務交給核潛艇去干,驅逐艦可以專職放空?
手機遊戲《少女前線》中對於槍械的繪畫有哪些明顯的錯誤與紕漏?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准心為什麼是歪的?

TAG:朝鲜 | 游戏 | 军事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