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覺國學圈裡真有「學問」(學識和修養)的人鳳毛麟角,絕大部分都道貌岸然、唯利是圖。這種感覺對嗎??


謝邀。

我是IT工程師,只是一直堅持在知乎回答儒學問題而已,和這個圈子沒接觸,所以不太清楚。

不過我感覺你的感覺只是感覺,君子不背言人過,你這都已經不是感覺,而是攻擊了。而且,現在是市場經濟,不能因國學就把賺取合理利潤視為不道德的。至於是否合理,我不清楚,所以無法評價。

當然,我很希望儒學大興,之前我的想法是用現代理念來重新解釋仁,再用仁重新解釋當下,而絕非把傳統的儒學不經批判不經揚棄的套到當下。對國學熱,我其實是報懷疑與抵制態度的。但近來哪怕是知乎這個極端鄙視儒學的蠻夷之地,也有不少對儒學感興趣的了,而且還是高中生,所以,現在我也搞不清楚對這個國學熱是該支持呢還是應繼續保持理性的批判呢?

總的來說,國人對包括儒學在內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算是好事,雖然我現在仍然認為不經批判不經揚棄的這種國學熱未必會有好處。所以,我現在很矛盾,容我想會靜靜


謝邀。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試著分為幾部分來說:一、什麼是國學?二、國學研究的當下狀況是怎樣的?三、國學圈又是什麼?我想我們把這三個問題梳理清楚了,題主所問的問題也就自然明白了。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國學?

上話短說,「國學」的歷史就略過不說了,直接說近代,近代「國學」的概念是從日本引過來的,具體日本又是啥情況也略過不說了,清朝時期,中外交流日趨活躍,外國的文化思想傳入中國越來越多。清朝後期,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砸開了中國的大門,橫行無忌,而中國這個老大帝國卻只能任人宰割,這使得傳入中國的西方思想也變成了一種強勢的東西,反倒是中國傳統顯得弱勢。於是為了區別這些西方傳來的「西學」,產生了「中學」、「國學」等概念。尤其是中國的落後挨打刺激著一些知識分子全盤西化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國傳統學術思想面臨的質疑越來越強,也就更進一步刺激了研究中國傳統學術思想的繁榮,這導致了近代「國學熱」的第一次興起。章太炎、梁啟超、康有為、王國維、顧頡剛、胡適、呂思勉、梁漱溟等一大批學者在國學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一大批國學研究經典書籍也應運而生,成為了我們在文化思想方面的寶貴財富。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當時討論更多的是中國的未來,中國該以什麼思想立國進而擺脫落後挨打的局面,所以當時「國學」更多的是指以儒學為主、涉及到諸子百家以及再擴展到史學、文學等方面,在這當中,還是以儒學以及諸子學為主,因為產生於春秋戰國的儒學以及諸子學總體而言其核心都是為了治國、強國。

由上可知,狹義來說,「國學」應該是指中國固有的學術思想層面的東西;廣義來說,其實「國學」的概念有點類似於「傳統文化」,那麼「國學」的範圍就可以很大,不僅僅經史子集諸子百家屬於國學,音樂繪畫等藝術方面的,民俗的,但凡是中國傳統的都可以稱為國學。這就導致了一個不好的結果,那就是「國學」變成了一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甚至一些不入流的低級粗俗的也可以戴上「國學」的帽子招搖撞騙,隨便扯淡聊天也說自己是在說國學。

我認為,國學,是國故之學,更是國粹之學,中國傳統數千年,精華的部分才可以稱為國學,國學,應該是中國數千年來那些閃耀著德性之光、智慧之光、風雅之光的精粹,那些我們今天應該摒棄的糟粕則不應該稱為國學,更不應該以國學之名宣揚傳播。

第二個問題:國學研究的當下狀況是怎樣的?

由前文的梳理可知,「國學」這個概念並不是一個嚴謹的當代學科概念,(好像有高校要開設國學專業了,這個另說,而且其中可能也存在問題,再看吧)關於國學的研究對象,從胡適他們那一代人起,他們就試著引用西方的學術研究體系來構建中國的近代學術體系,中國學術研究也就由傳統的「經學」為主的「經史子集」體系逐漸轉變為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等等這樣的體系。國學的研究對象也就自然被不同的專業分解研究(當然也有很多跨專業研究的),所以,我們要說國學方面的專家、著作,一般都是從中國文學、文字學、中國歷史、中國哲學等等這方面去了解,而且這方面研究,當代的學術大咖們也頗多成績,只不過,一般人不搞這方面專業研究,對這些學者們自然也就知之甚少。而醉心於學術研究的學者們,也懶得出來拋頭露面大談所謂國學如何云云。這就引出了第三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國學圈又是什麼?

我是民間野生的文史國學愛好者,七年前就開始做國學網站國學QQ群,這些年,也接觸了網上和本地線下的國學圈子。一語以蔽之:當下的國學圈與學術無關,就是一群裝神弄鬼的大忽悠坑蒙拐騙。這個圈子裡面,有極個別的認真做學問的學者,但是,經不起商業化和碎片化的衝擊,所以真正做學問的學者反而不吃香,吃香的是那些大忽悠。為啥呢?因為國學研究的對象,涉及到文史哲各個方面,需要的專業門檻比較高,這個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般人沒那閑工夫去花功夫了解,但是呢,出於各種目的,他們又對這個感興趣,於是,心靈雞湯式的國學解讀、養生、厚黑、算命等等就比較符合他們胃口,而這些內容卻又是正經學術研究的學者們不屑於去做的,忽悠們就恰恰填補了這個空白,利用了這個市場空間。目前這些國學圈子裡面的大師們,別說發表學術著作學術論文了,就是正經地學術著作看過的都少,好多人都是捧著南懷瑾陳大惠王財貴的東西就開始搞。所以啊,目前各地的所謂國學圈,跟學術無關,與商業相連,自然「真有『學問』(學識和修養)的人鳳毛麟角,絕大部分都道貌岸然、唯利是圖。」


不管哪個圈子,真正有學問的都不會太多吧。。。畢竟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我對國學並沒有深究,說的不對勿噴。

(〃"▽"〃)


不謝邀。

說兩句吧,你對某個東西的印象,或者你對某個群體的印象,和你接觸的環境有關。

比如說國學,你比較關注各種qq群、國學總裁班之類的,那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是比較多。

其實,如果你關心「國學「門類的某個一個學科,這到一些大學裡面,都容易找到相關研究人員的。而且,他們有時候也會做講座,只是主題一般比較冷僻,沒什麼那麼高大上。

說到底,那些標榜高大上的,一般活兒不多,活多的,覺得自己去標榜這個那個,嫌丟人。

.


就今日之情況來看,有三種人在做著與國學相關的事情。

第一種就是你說的這種,可以說各種國學教育班,是某某讀經的引導,導致國學成為唯利是圖的商人賺錢的工具。

第二種就是自稱新儒家的這些人,過於熱情和盲目,想恢復儒家在現實社會中的指導地位,比如論證《儒家與憲政》之類,這些是高校學者組成的組織,一開始我是比較贊同的,後來感覺過於保守,有點排外和自大,當然我指的是這個組織里的個別人。

第三種是幾個大學的國學院,可以說,這幾個國學院代表當前國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從經學研究最基礎的做起,這與小孩子的讀經,與新儒家的自大完全是兩個性質的。


謝謝邀請,我接觸國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那就說說我這段時間的感觸吧。誠然很多人把國學粗俗化,僅憑一些概念式理解來倡導國學這是遠遠不夠的。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漁父》


感覺國學圈裡真有「學問」(學識和修養)的人鳳毛麟角,絕大部分都道貌岸然、唯利是圖。這種感覺對嗎??

我個人認為不完全正確,因為個人的觀點很出發點不一樣,導致看問題的角度很結果就會產生很大的差異,什麼是有「學問」和「沒學問」,一般人都會認為有「學問」就是知識淵博,什麼都知道,我不這樣認為,「學」很「問」應當分開,「學」是學習的能力很方法,「問」是學習後要多問一下為什麼?這是我理解的學問的解答。

道貌岸然、唯利是圖這裡我覺得,很多人都認為,做國學應當是清貧的,不為金錢財富和名利的,但是我認為,在合理合情合法的範圍內得到這些沒有什麼錯誤,我們從小的教育有很多都是錯誤的,連佛教很多的理解也是這樣,取得金錢沒有錯誤,而且到了我們這裡,是我們國人自己吧很多知識誤解了,所以我不認同你的觀點!


推薦閱讀:

你真的會「溫故而知新」嗎?
通過圖像類比法快速記住八卦,易經入門(自學必備)

TAG:國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