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我們該怎麼做?為什麼往往會被能力沒自己強的人搶功勞?

說下大致情況吧,心裡的不甘促使我來到知乎提出這個問題。我和她差不多時間來的公司,我們總監說她負責站外論壇推廣,我負責微信公眾號運營,還有一個微商城,後來APP的運營也由我來負責。 她一個月就發了十幾篇帖子,平均每個帖子的閱讀是50個,剩餘時間都是在微信聊天。基本的排版都不會,都是我們幫她排的,對互聯網可以說一竅不通。成績上,一個月以來公眾號增粉500多(沒做任何活動的情況下),APP從零到現在的日新增100+。相反公司給她的公眾號她居然去刷死粉(粉絲的名字全是動漫名稱、車子的品牌名、梁山108好漢的名字都出來了)刷了300多個。

昨天總監宣布她成為我們運營部的頭,今天公司管理層去參加領導力培訓會。在她身上我真的沒有看出有多大能耐,基本上一個多月以來所謂她的工作內容都是由我或者其他同事完成的,她就在站外發了幾十篇閱讀沒有破百的貼子,拿上萬月薪,而我們為了公眾號、微商城、APP沒日沒夜的加班,得到的卻是這樣一個結果,

補更:向總監提出為什麼是她直接做,沒有任何競爭,提前通告。我們總監來了句「她年紀比你大。她來擔任很正常」


py交易


這還不走?等著給你致命一擊?


三點吧

1,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要忘記提高自己本職做事的能力

這件事是最容易的,主要是可以堅持。只要你有這一個能力,你一點都不缺下家,當下環境再爛,你總有不一定最好但一定不會差的出路。

2,自己的權益,要學會爭取。溝通、表達、展示這些層次遞進的能力需要逐步培養。

會爭,會說,會拒絕,會申請資源和幫助。當然你如果有了團隊,也要會站立在團隊的角色上,會爭,會說,會拒絕,會申請資源和幫助。

3,慢慢學會看人和看方向。這個太重要了,但是很難,慢慢來。


說幾句建議,

很明顯,你們的總監並沒有做到任人唯賢,可能是太忙不了解內情,也可能你這個同事表面功夫做的好,或者是會搶功勞。

這種情況下,你這個同事沒什麼發展的,基本體系沒有,也不會實操,那麼等待她的就是很尷尬的一條路:跳槽沒人要,繼續做下去沒成績

你做好自己的工作,會了,明白了,那麼就是本事在身。現在又不是終身協議,領導不賞識,可以走,跳其他公司你能輕鬆薪資翻倍。也可以繼續做下去,總結自己的貢獻,讓領導看見

既然是做運營,就要明白,很多路都是彎的,活動有成功有失敗,文章點擊有高有底,最終我們看的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果,這才是你的kpi。職場也是一樣,努力肯定是有結果,但是要不要在一棵樹上結,就需要考慮了。

不想教你耍技巧,因為做了多少,領導可能會蒙蔽雙眼,但是廣大群眾都看在眼裡


普遍情況下,職場是否成功考驗的不僅僅是工作能力強弱,還有其它因素。除了自身的努力,還有運氣,情商等等。


只有兩條路。忍不了就走。忍得了就別說話。為什麼總想去改變別人


沒有工作的能力,只有搶別人勞動成果的能力。

原因很簡單啊,把研究工作的精力放到了琢磨人際關係上去了唄。


如果你對這件事情沒有理解偏差而且陳述忠於事實,那:把這個問題發給老闆,解決了留下,解決不了走人。



工作能力和經驗是職場打拚的基石,但往往卻並非是決定未來你職場上升空間的唯一因素,情商高度、管理能力、溝通技巧、情緒控制等等這些軟技能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當然這些都是明面上的因素除了要及時掌握,最最核心的是要學會站隊,處理好人際關係,再想往上爬就要用技能了........,多看看心理學、歷史、政治的書,你會從中找到些影子


說說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吧,我們領導跟我們差不多,也沒有什麼架子,和平易近人,所以一直視為一個老大哥,但是後來發現這是錯誤認知,領導永遠是領導,再和你接近,他也是你領導。所以不管和他多麼關係好,甚至是哥們,但也請記住,他是你領導,有些話憋在肚子里更好。說道有點偏題了。

一次他給我布置了一項任務,等我完成後,就開始在干自己的事,這個時候他正好沒事變過來看我,這樣就「不期而遇」拉,好尷尬,然後他就問我今天幹什麼啦?任務怎麼樣了?我就給他說,還給她支出工作中其他部門和我們合作時候,別的部門的錯,而已經溝通過,他就問有沒有在公眾群里發出來(我們部門和其他部門有聯合群)。他說一定要在裡面說,這叫留痕。

所以重點是你干工作,但是別人不知道啊,所以你要用適當的方式,展示你的工做成果。


送你一句話「沒有一個將軍會親自沖在前線打仗,但是他一定了解整個戰場角色及局面控制」;首先你要判斷你們總監在職位上是任賢還是認「親」,如果上層領導不賢明,那種工作不做也罷;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就算有人有意把他推到某個職位上,他也不會做的長久;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奇葩老闆的故事?
女老闆普遍比男老闆事兒多麼?為什麼?
怎麼看待老闆沒事就管員工要吃的的行為?
在台企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怎麼知道自己在職場是否跟對人?

TAG:情感 | 職場 | 夢想 | 職場新人 | 初創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