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碎片化的知識,是有用的嗎?


有的量的積累,一定可以發生質的飛躍。

碎片化的知識可能起初不夠系統、不夠專業,是真正意義上的碎片。但要堅持,獲取到了一定數量之後,龐大的信息量整理成多個知識體系,橫向的排列門類、縱向延伸知識難度和深度。

那時的你無論是思維的廣度還是深度都會有驚人的進步,你要相信碎片也能夠拼湊出一本百科全書。


先體系化學習,後碎片化補充。《詩經》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然後再找時機閉關修鍊重新打磨下,重新再出一個新體系2.0升級版,這才是碎片化學習的意義,否則就成了打發碎片時間的零散讀物和平時用來裝逼的談資罷了。不要小看碎片化學習,雖然浮光掠影,只鱗片羽,機緣一到,就能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但注意切不可偏廢了系統化學習的正道。

以上。


就像一堆垃圾不會自動變廢為寶,一大堆碎片不會自動整合為體系,他們只會被遺忘

那些碎片幾乎沒用,除非你本身有個體系可以吸收整合這些碎片。

比如,你看了一個革命故事。

如果你沒有體系,這就是個故事,而且因為不同的人說同一個故事的導向性、角度都不同,你還要稍微小心點不要被誤導。

如果你有關於政治經濟軍事的相關體系,你可能注意到這個革命故事發生的背景、觸發因素、過程的決策、事後的影響。

如果你有關於人力資源或心理學的相關體系,你可能注意到同一個背景下不同人物做不同選擇的原因、成長因素、價值觀取向,甚至和你現在的工作聯繫在一起。

要說碎片閱讀有什麼用,我覺得,就是觸發你對一個類型主題的興趣,讓你有意識的去建立自己的體系。

比如,你看了上面那個革命故事,突然對於風起雲湧的戰爭年代,不同的英雄豪傑的人生思考與選擇發生了興趣,然後你以此為觸發點,找來一堆書:《苦難輝煌》、《鄧小平時代》、《長征》、《毛選》、《共產黨宣言》……

等你用100天左右啃下這一堆書,你對這類主題的體系思考,就建立起來了。


支零破碎的知識不僅僅很雜亂,而且形成深刻記憶很難。要麼是海量的零碎知識,最終機緣一到自然就爆發了,這就是一個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吧。系統化學習效率高,適合大部分人吧,所以要學習一方面的知識,尋求一個系統化的學習方法會事半功倍。所以我一直很崇拜自學能力強的人,因為他們要麼想到了一個系統化學習的框架,要麼就是真正的天才。


學習碎片化的知識只能是基於自己學習過的知識上再進一步加深學習與複習。


有用,很適合用來和想要認識的小夥伴聊開話題並時不時裝逼


推薦閱讀:

激勵可能是碗「毒雞湯」
你是如何管理Kindle上的書摘的?
知識結構應該怎樣組織更為合理?
國內外有沒有比較好的開源的類 Quora / 知乎 建站源碼?

TAG:學習 | 知識 | 成長 | 知識管理 | 年輕人的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