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說的馬猴子到底是啥?

東北人嚇唬小孩子,愛說:再淘,大馬猴子來抓你了。

有人根據音韻學考據說馬猴即獼猴,這個說法不一定可信。有人根據滿語認為馬猴、媽虎都是滿語面具的音譯,是薩滿法師做法時候的面具,北京人說「馬虎子「。最近又看到山東方言嚇唬小孩有老毛犼子,有人說是山貓之類的動物。

竊以為這大馬猴子、老毛犼子、馬虎子應該都是一個東西。不知對不對。如果是的話,不知道是滿清入關後的滿語辭彙音譯,還是本來就是漢語詞,與滿語詞本來無關?


「狼來了,虎來了,馬猴背著鼓來了;

狼報柴,虎燒火,小貓上炕捏餑餑~」

馬猴子分明是一種會敲鼓的萌寵,孩子睡不著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啥時候成嚇唬小孩的呢?


只聽說過「跳馬猴子」。。。


山魈


評書《隋唐演義》中有一個說法:

隋煬帝造大運河的時候,派了一個工程監督官員:麻叔謀。此人借修大運河的過程中大肆斂財。運河的規劃路線途徑一個古墳時,麻叔謀帶人挖墳,怎料一股屍氣撲面而來,從此麻叔謀吃什麼東西都味同嚼蠟,瞭然無味,找了很多的廚師都做不出可口的飯菜,結果把這些廚子都殺了。

後來有個廚師痛恨麻叔謀,於是在墳塋地找了一個剛死的孩子,切下胳膊和腿上的肉做成了菜給麻叔謀吃,麻叔謀一嘗,覺得特別好吃,於是問這個廚子怎麼做的,廚子開始是哄騙麻叔謀說是別的肉。麻叔謀就把這個廚子帶在身邊讓他給自己做飯,可是死孩子沒有那麼多,成人的死人肉麻叔謀還吃不好,廚子只能跟麻叔謀說了實話,說是之前一直吃的死孩子肉,現在找不到死孩子了,所以這幾天做的菜不好了。

麻叔謀聽後,怪廚子不早說,「孩子還不好找么」,於是讓手下的人去鄉下找孩子來,就說馬麻大人喜歡跟孩子玩,找幾個孩子陪著玩耍玩耍。然後把這些孩子都給殺害,然後做成吃的了。家長來找,就說早就送回去了,這些家長也沒辦法。

後來「麻叔謀吃孩子的」消息還是慢慢走漏了,麻叔謀每到一處,有孩子的家就偷偷的把孩子藏起來或者出去避過風頭再回家。

因為這個麻叔謀是個大鬍子,老百姓都叫他「麻鬍子」。小孩子在家不聽話的時候,家大人就嚇唬孩子說「麻鬍子來了,別鬧了,再鬧給你抓走了」。

久而久子,「麻鬍子」慢慢變成了「馬猴子」


遊戲神廟逃亡里在玩家後面追人的那個是嗎?


敝鄉里有一則童謠,說得就是貓猴子,曰:紅眼綠鼻子,四隻毛蹄子,走路啪啪響,專吃小孩子。小時候對這則童謠很是害怕,至今也不知道貓猴子為何物。


就是民間為了嚇唬小孩子讓小孩子聽話,編出來的虛擬生物,它是鬼、人販子、怪物的集合體,它有一個分支叫「拍花子」,是專門拐賣小孩的。你知道為啥東北人都那麼厲害嗎?東北女生更是彪悍(沒有貶低的意思)嗎?因為他們都是伴隨這些生物的傳說長大的。嚇著嚇著就產生免疫了,可不是嚇大的。。。


大馬猴不是東北特有的說法啊

你們沒看過紅樓夢嗎,薛蟠的大作:

女兒悲,嫁個丈夫是烏龜

女兒愁,繡房竄出個大馬猴

………

後面不說了

我覺得可能是狒狒,猩猩之類的比較大型的猿類,猴子不太可能


馬猴是神話小說中的四大奇猴——混世四猴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妖怪之一,古代傳說中淮水水怪名。四大奇猴分別是孫悟空(靈明石猴)、赤尻馬猴、通臂猿猴、六耳獼猴。 馬猴全稱叫赤尻馬猴,也叫淮水無支祁,善於變化,力敵九龍,且善於控水,就連水神共工也不敢稱在控水之術上稍勝他一籌。是如來座下四大靈猴之一。。亦作「無支奇」、「無支祈」, 濟南舜井故事裡,名曰巫支祁。《山海經》說:「水獸好為害,大禹鎖于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奇(無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輕利倏忽」。大禹治淮時,無支祁做惡被其擊敗,鎖於淮井之中,從此淮水邊也有了著名的「支祁井」。

因為其金目雪牙,所以其相兇惡,一般用來嚇唬孩子。紅樓夢中薛蟠曾打油詩:女兒愁,繡房鑽出個大馬猴。


齊大聖所說是正解!咱們平時總會理解是一種動物,但仔細想想,這似乎是一個專門嚇唬小孩子的東東,一般不會用來嚇唬大人,怎麼可能有隻針對小孩不針對大人的野生動物呢!我小時候也問過大人,他們也沒見過,後來有一次在報紙上看到有專家考證,即麻叔謀之說,只是細節與齊大聖所說略有出入。這個麻叔謀啊,奉命開鑿大運河,他竟根據自己的需要亂改圖紙,哪個有錢人其宅院或祖墳,本不在河道之上的,他偏改道讓你遇上,以便敲詐勒索,後來一富豪將一個十四五歲的俊俏小哥,送給麻,說是來伺候他的,麻沒要,那富豪就又送來一盤肉,麻吃著非常好吃,後來就問那富豪,這是什麼肉?富豪告訴他,這就是送給你那個小哥的肉!不料麻吃上了癮,竟隨意捕殺周圍村裡的小孩食用,後劣跡被朝廷派來的人察覺,繩之以法,但用「麻鬍子」嚇唬小孩子便流傳了下來


記得小時候聽過的一個故事是老馬猴吃小孩腳趾頭的...


獾之類的動物,很小但出奇的兇猛


很多地方都有這個傳說用來嚇唬小孩子,音似,東北叫馬猴,中原山東等地有毛吼、毛猴等音似的傳說。一般都是用來嚇唬小孩的。竊以為應該是同一種指向,後來語言因素演化不同。類似於各民族對於母親的發音,不管漢語,英語等都是 mama。

還請有這方面考證過得大神解答


如圖


瞎么杵子上南極根本找不著北,腦血栓練下叉根本劈不開腿,大馬猴穿旗袍根本就看不出美,你讓潘長江去吻鄭海霞,根本就夠不著嘴。

——趙本山《拜年》

求摺疊&>_


東北和山東好多方言是類似的,和當初山東人闖關東人口交流有關。

我是山東人,有一種叫【夜毛犼子】的,可以確定指的是蝙蝠。

【天黑了,夜毛犼子出來了,快點家走了】,蝙蝠在天黑時候出來,意在嚇唬在外面玩的小孩天黑的時候就應該趕緊回家。

還有一種叫【毛猴子】,和夜毛犼子不是一個種類,偏向於題主描述的類似山貓或馬猴的物種。【毛猴子】可以用來罵人,指某個人脾氣暴躁,易怒,不講情面。

相似不代表相同,可能原先一樣的東西,隨著時間和地域的改變會有了新的解釋。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希望我知道的這些能給一些參考。


關於媽虎子

愛新覺羅·瀛生在《北京土話中的滿語》中認為源於滿語詞mahv

「mahv意為『鬼臉』,就是做成神怪面孔或禽獸面孔的假面具。北京話有『媽虎子』一詞,用一嚇唬孩子,說媽虎子面目猙獰,專吃小孩兒。『媽虎子』來自滿語詞mahv,由『鬼臉』轉為面目兇惡的鬼怪。「


就是傳說中的馬猴燒酒o(`ω′ )o


推薦閱讀:

為什麼方言版的翻譯用詞往往都特別粗俗?
大家是不是也覺得華北方言相比粵方言和吳方言更有鄉土氣息?為什麼呢?
是什麼讓全國人民覺得「俺」是東北話?

TAG:方言 | 漢語辭彙 | 北方方言 | 滿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