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歐洲騎兵面向對方長矛陣衝鋒,傷亡率高的前排是怎麼選的?有何保護措施?
自從方陣復興之後,就很少有重騎兵正面衝擊方陣了。因為這得不償失。
首先,敢於正面衝擊方陣的都是精銳重騎兵。這些可都是一個國家的軍隊中的精華,是不能夠拿來這麼奢侈地浪費的。畢竟對面的那些長矛手都是些便宜又好補充的炮灰。一換十都是划不來的。
其次,馬是一種比較膽怯的生物,你讓它對著刺蝟一樣的方陣正面直衝,它自然是不願意的。除非你給馬蒙眼睛再用上馬刺什麼的。
最後一次超重裝騎兵對抗方陣,我記得就是帕維亞戰役了吧,然後法蘭西精銳的憲兵騎士幾乎損失殆盡。自此以後,歐陸騎兵一個個都認慫了,然後開發出了半迴旋戰術這種東西了。直到古斯塔夫改革後,騎兵才重新開始選擇衝鋒。
但是顯然沒有哪位統帥會讓騎兵直接衝擊方陣正面就是了,那簡直是敗家。
哦,對了,我記得還有波蘭翼騎兵衝擊方陣來著,不過他們用的是空心騎槍,長度貌似不比長矛短,而對手也素質低下,這種戰例也只是個例。
總而言之,騎兵基本不會選擇衝擊方陣正面。
至於說第一排,騎兵我不清楚。但是第一排長矛手一般都是領雙倍薪水的,而且有些時候還要靠抽籤決定。同時第一排一般防護裝備比較好(比如說瑞士人就給第一排的戰士盡量配備全套板甲,而後排則沒這些待遇)在長矛兵和弩兵/火繩槍兵組合作戰的模式出現之後,騎士這個名詞,已然徹底變成一個稱號了。
騎士這種軍種並不是有馬就算,某種意義上,他們類似於古代的王牌飛行員,培養一個成本巨高無比,當然,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采邑制度封建化以後這個軍種才出現——這種只求最好的培養通常只能靠自己培養自己。國家其實第一沒必要,第二也未必用得著。再說了,古代的國王們其實並沒有耐心搞什麼百年樹人,花上20年培養一個戰爭機器。從侍童到侍從到扈從再到騎士。畢竟在近代以前,連溫飽都要靠盛世。實際上所有領主都會傾向於效費比高而不是純粹精銳的部隊。
當然了,自從諾曼人開發了夾槍衝鋒以後,能夠集群衝鋒的騎兵對於其他任何軍隊的殺傷效率都是恐怖的,但是,集群衝鋒這個事情,第一是技術問題——比如在你撞上去的時候,確保反作用力不能把你懟飛出去。第二是心理素質。跟扎猛子差不多,扎進人海裡邊,那種心理壓力確實不是新兵能接受的。第三是戰鬥經驗,因為你得對付各種各樣的人,中世紀前中期是沒條件組織紀律嚴明的職業化長矛弩兵部隊,但是敵人從來都不傻,他們會用適合中世紀的辦法來解決騎士的威脅,什麼丹麥斧,盾矛,長戟之類的在技術上專門針對騎兵的玩意在中世紀用的也不算少。畢竟你不能保證當了騎士以後,這輩子就只衝某一個類型的敵人。這不現實。
說到底,騎兵能肆無忌憚衝鋒的年代,一般具備以下特徵
1 投射物器精度和動能都比較難威脅到同時代相對較好的防具。
2 缺乏組織職業化軍隊的社會條件導致軍隊組織鬆散,以及步兵戰鬥力不足。
3 反制騎兵的方法即便有效但仍要付出較大的傷亡,即無法避免騎兵成功的實施衝鋒殺傷。
在方陣復興以後,以上三個特徵都被打破了。
實際上方陣的成本並不比中世紀的步兵高很多——一個長矛手的工資從不會超過3埃斯庫多,通常火繩槍手大概每個月四五個個埃斯庫多到頭了。當然,矛,防具,槍支彈藥以及輜重是國家出的。僅計算人員薪水的話,一個步兵團也就萬把個埃斯庫多而已。當然,到了宗教戰爭前後,因為攤子鋪得太大,欠薪的事情時常有之。所以這一萬塊錢或者不到一萬塊錢買到的,是冷熱兵器過渡時代最可靠的戰鬥力。
在上述情況下,中世紀晚期的騎兵地位開始變得很尷尬——衝鋒的話,體積劣勢太明顯,平均每支騎槍可能要面對四五支甚至將近十支長矛,而且矛陣防衝鋒時前兩排俯身或者蹲伏,矛頭距離站著的第一排人比較遠,但騎兵一方還要考慮到馬匹前半身和騎槍後半截配重部分分走的長度,基本沒希望衝倒第一排直立的士兵。但是,如果採取半迴旋射擊,看看自己手裡的騎兵手槍,然後再看看對面槍兵手上有架子還有長槍管的火繩槍,你覺得擼得過么。
當然了,自從熱兵器投入使用以及自文藝復興起戰爭模式的近代化,騎兵們就一直面臨著這個問題,他們的對手從大方陣到列擲輕再到克里米亞和南北戰爭之後的早期現代化步兵。直到上個世紀初。期間有不少指揮官想出過還算可以的解決辦法,比使用空心的超長騎槍,在衝鋒中全員逐漸向某個點聚攏,挑選陣角或者缺口進行突破。或者乾脆和步兵一樣採取嚴整的橫隊進行衝鋒,又或者把龍騎兵/手槍騎兵和肉搏騎兵混編,前者到了射程後集中火力射擊後者預計的衝鋒點,然後撤開讓後者發動衝鋒。
如果說有防護措施,那麼上面所講的部分戰術或許就是。騎兵面對長矛兵乃至後來的列兵,其實無外乎設法施展衝鋒殺傷罷了。能衝鋒成功的話其實也就沒什麼太大損失。衝鋒如果不成功,那可就不止前排了,因為後撤途中,對面撤回陣內的火繩這會兒會出來爆你的菊,對於火繩槍打出來的鐵疙瘩,早期動能不足的情況下胸甲還有點用,後面胸甲已經變成自我安慰的玩意了。這個真沒防護措施。所以對於騎兵來說,設法讓衝鋒成功撕開陣型,或者給對方製造一個還能說得過去的傷亡,才是最好的自保手段
《劍橋插圖戰爭史》薄薄的一本有趣又有益的書就能解決很多問題了。最好多自己看,少問吧。如果真的喜歡歷史。
長矛陣的前排還是騎兵的前排
騎兵如果決定正面衝擊長矛陣的話,說明不衝擊情況會更糟,比如長矛手掩護著弓弩手/火槍手,繼續耗下去只會徒增傷亡,這時候當然誰離得近誰當前排
如果是長矛手的話,前排裝備會比較好,在軍中地位比較高
首先,中世紀時代其實沒有正經八百的長槍方陣,這玩意兒是文藝復興時期形成和完善的。其次,騎兵衝擊方陣也是有的,包括馬利格利亞諾戰役,拉文納戰役,夜勉強可以算帕維亞戰役,但是,衝鋒的意義在於,用衝擊逼迫敵方方陣改變隊形,方便己方其他部隊的行動
推薦閱讀:
※16歲喜歷史、愛讀書。對中世紀很感興趣,常自玩兵擊(馬刀)。您推薦以後可以參加那些工作?
※歐洲中世紀軍隊如何辨別敵我?
※所謂的歐洲中世紀指的是哪個世紀?為啥叫中世紀?或者中是指中間世紀?
※在明清時期做一個知府是不是比在中世紀當國王要爽一些?
※有沒有類似以歐洲中世紀歷史背景的電影過連續劇?
TAG: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