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吳要殺關羽?

關二爺好歹也是蜀國老二啊,東吳綁了這麼一票還沒提條件呢就先把人給做了,不是作死的節奏么(後來劉大耳被陸遜幹了,蜀吳大傷),再說吳蜀曾經也是同盟,說殺就殺,為什麼要做的這麼絕呢?


不殺,東吳就完全喪失三家博弈的地位,成了魏蜀單挑的境地了。那時候就真的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以下為分析原因============================

條件:

1.當時關羽已經水淹七軍,威震中原,銳不可當,曹操都想遷都以避其鋒芒。可見當時的關羽已經到了人生的巔峰,蜀漢第一名將。

2.曹操割地給孫權,讓他幫忙解決關羽。

3.孫權想要和關羽聯姻,但是使者被關羽罵走,也有私仇。

4.荊州之地在長江上游,上游打下游優勢太明顯。

我們來分析,對於孫權,有兩種方案,打魏助蜀,打蜀助魏。我們來看看這兩種方案的效果。

1.打魏助蜀:

首先,先看打魏,首先就是不好打,之前有威震逍遙津,估計讓孫權有了陰影。然後在孫權和呂蒙的對話

「權曰:「今欲先取徐州,然後取羽,何如?」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撫集幽、冀,未暇東顧,余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易為守也。」 

可以看出魏即使打了,也很難守住。

連蜀:根據關羽如此看不起孫權(其實也一定程度上代表這蜀國的態度)即使關羽不一下一路猛進,北取曹魏魏,東下東吳也未嘗不可。後劉備在沒有荊州的情況下還敢直下東吳,你就能想到當時的實力對比了。

2.打蜀助魏

先看打蜀:當時蜀國是最強勢的時期,第一猛將對孫吳並不友好,要分裂也是遲早的事情。如果這個時候能把關羽搞死,那蜀國基本也就廢掉,只能老老實實的和孫吳聯盟。

再看助魏:曹操會割地,也有一定的效益 。

綜上所述,孫權在自己馬上要淪落到最弱勢的一方時,打滅了馬上要成為第一強勢的蜀,從戰略角度講,也不能說太錯,更何況蜀根本沒打算把東吳放在眼裡,如再不採取措施,恐怕孫權就會像孫皓一樣,被人乘舟南下。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漢紀六十


當時劉備佔據益州和漢中,關羽駐守南郡,長江上游被劉備控制。東吳處於長江下游,以荊州作為分界點,如果劉備從上游水軍攻擊孫權,可以一日千里,而孫權會毫無還手之力。為了能控制長江的峽口地區,包住東吳的上游門戶,公安,南郡是必須要打下來的。因為公安,南郡,包括後來的夷陵地區對於孫吳的整個防禦體系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可以參見東吳後期,陸抗駐守西陵多年,西晉為了減少攻打代價只能等著。。直到陸抗死,西晉才得以由西陵得手。這個地區和東吳命運休戚相關,孫權怎麼可能由著劉備他們掌握自己的咽喉呢


歷史上劉關張沒有結拜兄弟,只是感情很好,所以不存在關羽是什麼蜀國老二之說(有點違和感)。於是綁了這一票也沒有什麼用,劉備荊州都丟了,哪可能再拿土地來換關羽,拿點錢來贖就不錯了。讓劉備贖回去有什麼用呢,還不如把這個敵國大將殺了,免得這貨殺回來。

曾經的同盟又如何,既然荊州都搶了,殺個關羽算什麼。西蜀和東吳同盟的原因是強大的曹操在北邊虎視眈眈。所以最後劉備兵敗了,按理是國恥,可是兩國還是又成了同盟。


你是先入為主把蜀看作正義的一方啦!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蜀國長期霸佔荊州不還,你覺得吳國會不恨它?而且吳蜀實力相差不大,就是面對曹魏,抓到主將如果不能為我所用也是該殺就殺啊。吳國畢竟是個主權國家,實力也很強。

PS:現在為個釣魚島,國內都喊戰聲一片,何況在古代荊州這麼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呢!當然,我是支持釣魚島主權的,至於要不要通過戰爭,不置可否。


推薦閱讀:

關羽是否氣量太小了?
毛澤東說中國君主軍事能力無出李世民右者,朱元璋次之,那麼劉秀呢?昆陽驚才絕艷,掃平群雄,能一爭高下么?
如果讓曹操搭配岳飛,天下能統一嗎?
讀史論英雄,總覺得五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尚武的時代,這時期英雄輩出,李存勖、柴榮,這兩位都是戰功赫赫的皇帝。是否可以比較一下這兩個皇帝的軍事素養與緊隨其後的宋朝趙家兄弟的高下?
信仰關羽是宗教嗎?

TAG:歷史 | 三國 | 關羽 | 三國演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