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才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第一步修身,?


謝邀。

談到修身,必先提及自省。不一定要做到聖人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但也應當適時自省。唯有做到了自省,才能清楚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修身。私以為,一個自負自滿自大的人,是很難做到修身的,因為其不懂自省。

做到了適時自省,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那麼就要積極涉獵相關的知識、調整為人處世的方式,從而彌補不足、完善自身。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人終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夠百分之百達成修身的目標,但每一天都能離那個終極目標更近一些,這樣也就無憾了。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古代大儒提倡格物,在歷史中,王陽明格竹七日,最後身體病了也沒領悟格物致知, 後王網名把格物與教育目的論結合起來,強調身體力行、知行合一,達到通經致用目的。

曾國藩每日靜坐來達成修身,靜坐中可能是探究事物道理,或者是三省吾身。對現在人而言真能靜下心來打坐,不去看手機,不被外界干擾,哪怕不能達到曾國藩的境界,只是靜靜的坐著,若習慣了,也會在這過程中收穫平靜的心態和安靜祥和的氣質。

古人那一套理論在現在可能操作性不強,我們可以理解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凡事都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即做個真正的明白人,為人行事決不湖塗。即達到格物致知。致知而後心誠,明白的道理多了,對是非對錯有清楚的判斷,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約束我們有所為有所不為,以正人君子的道德品質要求自己即達到心正。心正而後修身。提高自身修養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參考曾國藩十二修身法。歷史上蔣公也是仿效曾國藩克己修身。蔣公對自己道德要求還是很高的,蔣日記公開後,我們看到他對自己年輕時嫖娼的行為視為禽獸。剋制自己的慾望,達到克己修身。修身而後家齊,意思是作用自身的修養來管好自己的家庭。

之後的平天下,古代人讀書就是為了考取仕途,在我看來是對自己政治目標的要求。


修身必先立志。這是楊昌濟老先生對年輕毛潤之說的一句話。我覺得挺好。


簡單的說一下,修身分為兩個方面:修命與修性。第一,修命主要指的是修持命體,就是指我們這副軀體,做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但是當代社會「發展」至今又有幾人能效仿天地飲食起居?簡單地說可以按照二十四節氣的各自規律,盡量去接近與自然規律同頻地生活,做到起居有節,飲食有度。第二為重點,修性指的是修持性體,指身國內的眾生,三魂七魄等體元,簡單的說就是使他們的更加具有德性,滌陰增陽。這裡說的德性是具有品格能量性的,彌散與宇宙空間及我們周圍,德的能量普散開來可分為仁義禮智信五種品性,對應木金火水土五德能量。「修」的實質就是如何使我們這副身為「人」的容器更多的獲得「德」的能量,最終使我們的「性」反歸於我們的「源頭」。(具體修身方法萬千,大多為密學,自古以來修身真法世代口傳,難見文字。現在世上修身概念混淆,以養生等概念魚目混珠。真法在佛家、道家中有很多,有志者必有緣獲得。)我們身為地球人類有幸在本世獲得人身,實乃福分,更要珍惜為人的機會,明白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真正意義。


謝邀。

在傳統中國,士大夫或說君子是統治階級,當然,儒家的君子靠的不是刑罰,而是以身正天下,所以,修齊治平為什麼會聯繫在一起呢?!就因為,傳統中國是德治,需要君子在宗族、地方的公共事務活動中起到垂範帶領的政治作用。所以,修齊治平的修具有社會治理的意義。

但現代不同,柯林頓,估計年長點的都狠追過把考克斯報告吧,以揭示美帝醜陋真面目的名義光明正大的看看小黃書,這機會多難得哦:) 就這也不影響人繼續當總統,雖然在我們這傳統文化的影響不會一時就消除,但修身的政治意味還是在逐漸淡化。

按現代政治理念,修是個人素質,那麼除非涉及到公共事務,否則他人不得干涉,當然政治人物沒人權,個人隱私要受限制得多,但個人的和政治的還是會慢慢切開,只是在我們中國可能會需要不少的時間。

齊本來是家族,也是君子嘗試政治活動的起點,但現在不會了,應該轉移到學校了

治本來的地方性的政治活動,這也是傳統上士大夫主要的活動領域,現在已經沒有了士大夫,但未來還是需要給政治精英、知識精英、經濟精英參與地方政治的一個空間,是否能由此再次催生出新的士大夫群體,這不好說,但總是要給體制外的精英們一個參與的空間的

平是國家層面上乃至於國際性的政治活動了,這就是職業政治家了

總的來看,現代社會,不必太在於修身了,積極努力,興趣廣泛些,嚴格的按學校要求訓練自己就足夠了,學校教育都是這麼多教育家們天天琢磨、天天研究的,收集收集、歸納歸納,肯定比我說的全面而且更有效的多啦

我唯一覺得值得提下的,就是記日記吧


修身的幾個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選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一輯》

雪漠 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什麼叫無心道人?心裡沒有雞零狗碎,沒有執著,沒有概念,沒有分別心,但又是明白了真理的人。無心道人沒有分別,沒有雜念,沒有計較,沒有煩惱,沒有執著,只有對世界的貢獻。

我就有一些這樣的朋友,你根本感覺不到他們在努力地幫我,但他們就是在幫我;你感覺不到他們在做事,但他們就是在做事;你感覺不到他們對我好,但他們就是對我好。他們從來不說,從來不居功,但不知不覺中,你就能感覺到他們春天一樣的心。當你交到這樣的朋友時,你的一生會非常快樂。所以,我們自己也要盡量做到這一點,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別人,讓別人感覺不到我們在幫他,給別人一份好心情。

有人曾經問過孔子,如果朋友做了壞事,我該不該勸?孔子說,該勸。別人又問,如果我勸了,但他不聽呢?孔子說,他不聽,你就算了。為什麼?因為,該勸不勸叫失人,不該說說了就叫失言。有的時候,說與不說,要看機緣,也要看分寸。分寸代表智慧。

不知有之

老子也做得很好。孔子拜訪老子的時候,老子就不怎麼說話,他靜靜地坐在一邊,像個呆木頭,偶爾說上幾句話,都是在回應孔子。孔子不說不問,他也不說。孔子就非常敬佩老子,覺得他神龍見首不見尾,自己摸不清他的底。這就是「不知有之」。老子從來不覺得自己想當孔子的老師,要教給孔子什麼東西。他心裡根本沒有這個東西。他就像一口鐘,你敲一下,它才會響;你如果不敲,它就靜靜地待著。智者都是這樣。這是第一種。

修德

第二種是修德。如果你做不到「不知有之」,就必須從品德上著手。修德靠什麼?靠行為。我們常說高僧大德、德高望重,標準都是他的行為,也就是他做過的事情。你如果是個大德,你就必然有大德的行為。當你有這個行為時,人家自然知道你是大德,不用你自己說。你可以試一試,如果你明天上午到街上去,隨便告訴一個人,說自己是大德,你看人家會怎麼說?人家會說你是個瘋子。為什麼?因為,大德不是說出來的,是靠行為來展示的。只有利益眾生、貢獻社會的人,人們才稱之為大德,也就是德高望重的人。所以,有幾個朋友加我微信,想當我的學生,我就對他們說,你還是先做事吧,用你的行為告訴我:你是什麼樣的人。

修身

如果行為上做不到利益眾生,那麼你有一顆仁愛的心也行。仁愛的心,就是對別人好,對別人有一份關愛,也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愛心。但體現你的仁愛之心的,仍然是行為。這是修身的第三等。

禮儀

第四是什麼呢?是禮儀。禮儀就是基本的行為規範。有了禮儀和修養,你沒有仁愛之心也不要緊,沒有行為也不要緊,只要你尊重別人,對別人有禮貌一些,遵循一些禮儀,也夠了。

有些人不一定多好,但他非常有修養。他可能很自私,但自私是人的本性,他不會因為自私而害人。他就像楊朱所說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拔一根汗毛就能利益天下,他也不願意做。雖然他不願意利益天下,但他獨善其身,待人彬彬有禮,這也很好。這是人格修養最低的標準了。

戒律

第五等是守最基本的戒律,不要幹壞事。比如不要殺人,不要偷東西,不要搶劫,遵守基本的社會規範,也就是法治。

這就是修身的幾個層次。你最少要尊重法律、尊重基本的社會規範;然後要學會尊重別人;再上一層,要有一顆仁愛之心;繼續上一層,用行為貢獻社會;這些都做到了,你就掃除這一切,不要所有的概念和分別,但你無時無刻不在利益社會。


原本我是來看看能不能突破自身瓶頸的,對其他回答不太滿意,用自身思考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知乎上相關類似問題很多,我覺得都可以統一回答。

比如以下問題: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代人「修身」要怎麼做?

怎樣才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第一步修身,?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流傳百年,是否有不全面的嫌疑?

修身,養性,格物,致知,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義是什麼?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順序關係現在還適用么?

傳統文化修身對生活工作事業有無啟迪和革變?

開始正式回答的分割線:

先來分析這段話。出自《禮記 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來分析這段話,這段話一上來就告訴了我們,這段話的目的是「明明德於天下」,畢竟古時候走入仕途、做官為民才是正統大道,所以這段話適不適合當代社會,只能說不一定啊,如果你只打算過好你的小日子,那你確實不必要做那麼多。但是就是完全不適用么?我認為不是的,這段話最大的啟示,在於說清了順序,先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階段接下來是什麼樣的階段。大部分人可能達不到理想中的治國平天下這個階段,但是修身齊家這樣的階段是每個人都沒法避免的。

然後來回答這個問題,怎麼開始、以及如何做好第一步——修身。我自己的經歷和思考分為幾個階段,和比我年齡稍長或稍幼的人聊過這些問題,感覺有些地方相似,但是每個人又不一樣。但由於我自己走了不少彎路,所以會在按時間記錄的順序之後再將我認為比較好的順序總結在最後。

階段1:困惑,但是連困惑什麼都不知道。

經歷:我是從高二的時候才開始有意識的思考這些問題,因為那個時候對於社會的認識以及高考的壓力是有衝突的,開始會覺得「手忙腳亂」,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初中及之前,憑著自己還算聰明,一直都沒有體會過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處理好功課學業,就會在別的方面有缺失。這種缺失會體現方方面面。就是想一想就覺得自己有好多不足,可是怎麼辦啊,不知道從哪裡搞起啊,感覺也沒時間啊,搞什麼都覺得是在耽誤學習偷懶啊。

結果:這個階段大概經歷了有半年,最後的結果是拋掉除了學習以外的所有心思,一門心思高考。(畢竟身在河南)但是這個階段的思考後來還是很有用的。

階段2 :知道自己的困惑是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經歷過手忙腳亂之後,找准自己的方向。

經歷:上了大學之後,並沒有因為時間充裕解決掉上述問題,反而更加手忙腳亂,學業、朋友、社團、興趣、工作以及後來家裡的事情等等,隨著大學接觸的人和事迅速擴大,遇到的問題呈指數倍上漲。這個時候進入一個瓶頸期,開始很認真的思考怎麼辦。後來讀書嘛,大學時候讀《大學》,讀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下定決心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分為這幾類,然後從「修身」這個問題開始解決。舉個例子,比如我覺得我那時候脾氣不好,我覺得屬於「修身」一類的,那就先解決。我覺得我需要多和爸媽溝通我的想法,這樣子我也不惹他們生氣他們也不要惹我生氣,這屬於「齊家」這一欄的,那先放放,回頭再說。剛開始就是先找覺得屬於「修身」這一個問題最嚴重的問題,慢慢解決次嚴重的問題。這個時候開始有了方向和順序。遇到不確定什麼是對的,怎麼樣更好的時候,就一直想,或者找相關的書讀。

結果:中間其實還是走了不少彎路,但總算大方向沒有錯。慢慢的解決掉一些事情之後,心裡稍微安定一些,畢竟當時把提前準備工作經驗這樣的事情傻傻的放在治國這一欄里…其實如果有前輩的指導,會走得更順利些吧。(畢竟當時連知乎都沒有)

階段3:確定這個大方向,並且初步完成「修身」這個階段。

經歷:有一件事情讓我確定了心裡的想法,就是有一次坐火車去學校的路上,臨下車的時候相鄰鋪位的一個老爺爺跟我說「這小姑娘家教真好」,大約半年的時間裡,我又再次聽到了相似的表達。雖然很有可能是那位爺爺心善,禮貌的表達,但是對我真的震動很大,畢竟二十幾年來,還是第一次聽人當面跟我說這樣的話。也確實堅定了心裡的想法。改變自己覺得最首要的幾點是很快的,大概個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後面也基本不怎麼反覆。(拖延症這種的我根本沒列進計劃之內,啊哈哈哈,要不然大概這輩子都進不了下一個階段了,攤手)接下來就是陸陸續續修補以前覺得是小毛病的地方,差不多經歷了一年吧,覺得只看自己的品性方面,自己覺著能過關了。至於怎麼評判過關與否,這其實就是個建立三觀的過程,在此不贅述。

結果:這個階段就像是打地基,還是那句話,因為缺乏靠譜的前輩指導,大部分思考都是通過和朋友交流以及看書最終確定下來的,三觀中間毀了多少次都是淚啊。

階段4:進入到「齊家」階段,並且逐步完善「修身」這個階段。

經歷:這個階段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明顯不會手忙腳亂了,因為你是有基礎的了,你有很多經歷過思考之後做的決定,這些東西就是你的基本三觀和原則,其他很多問題都可以水到渠成的解決。比如這個階段一般就不會再和父母起爭執,因為我知道發脾氣是不對的,再上一個階段,已經解決了如何在要發脾氣的時候快速冷靜下來,這個階段只要解決掉怎麼選擇一個他們能接受的表達方式說清問題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可以了。所以這個階段,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以及正向反饋上一個階段,偶爾查缺補漏進一步「修身」就好了。

結果:結果就是,時間飛快,搞完這些我研究生都畢業了…

階段5:按照這個順序繼續進行下去

經歷:以上的準備讓我在進入工作之後,並沒有太大的震動,就是正常處理事情就好了,終於沒有了以前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嗯,我是把工作當成「治國「階段來看待的,每天進辦公室都有一種來看看本宮的天下的既視感。預測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進入」平天下「這個階段。

結果:我自己感覺現在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我自己能意識到的問題,該解決的都解決了,解決不了的也沒有辦法,問題在於,我現在不知道哪裡是有問題的,嗯,我需要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總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其實是個順序問題,是有先後的,你說弄亂順序行不行?我覺得不可行,因為前面的是基礎,沒有地基蓋的樓是會塌的。

最後我要說的是回頭看看最好的順序是什麼,不說廢話,直接上原文:

「凡訓蒙,需講究,詳訓沽,名句讀。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三字經》

我就好奇了一下,什麼東西放在「四書」前面,原來是朱熹的《小學》,是一本書!!!

《小學》全書共三百八十六章,含內外兩篇。內篇二百一十四章,分立教、名倫、敬身、稽古四個類目。外篇一百七十二章,分嘉言、善行兩個類目。朱子認為,一個人的教育分為兩個階段:

「小學」階段為洒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

「大學」階段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子的理論有些是過時的,比如女子過了十歲就不能出門見人了這種明顯可以無視。但是這本書給的標準很全,確實給了不錯的對比框架。比如明倫又下分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交等篇章,敬身又下分心術之要、威儀之則、衣服之制、飲食之節等篇章作為「修身」的起步以及對照,確實很合適,裡面有很多觀點我覺得不僅不過時,反倒是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應該學習的。


修身就是修養身心啦,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不同學派,主張也不同根據自己的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吧! 簡言之,就是斷惡修善


illegal immigrant Sun Yet San"s handwriting: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or

classical traditional 格致正誠 :)


修身就是修養身心啦,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不同學派,主張也不同根據自己的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吧!


推薦閱讀:

古自有說法「書生誤國」,由於還沒到那個高度,只是覺得現在這個社會,書生只能「修身」,能「齊家」都要靠運氣了。是這樣子的么?有什麼辦法么?
一個普通的人也能在課餘時間追求道教嗎?
喜歡看南懷瑾老師的書的朋友們,是怎樣知道南師、了解南師的?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代人「修身」要怎麼做?
如何看待知世就是力量這句話。?

TAG: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