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版普通話和大陸版普通話口音上有很大差別?
我不太明白,實際上兩岸推廣的普通話都是以北京話為藍本,早期台灣電影里的普通話和大陸這邊也幾乎一樣。
但是為什麼發展到現在兩邊會有這麼大差距呢? 譬如台灣版普通話里的兒化音基本消失,很多場合里捲舌音(譬如zh, ch, sh)也被舌齒音(z, c, s)替代。
我看維基上有解釋說這是因為閩南語的影響,我相信這是一個因素,但是既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北京話版普通話在台灣媒體里應該是一個強勢語言,在近20年相對較短的時間裡就能夠被替代么?
(本問題只涉及語言發展本身,不討論政治)
「台灣國語」口音上的特點主要是受台語影響,對比大陸閩南地區的口音可以發現不少共同點。像題主說的發不好兒化音,平翹舌都是如此。至於現在差異這麼大,二十年前好像還不這樣,其實並不是近一段時間台灣人的口音突然變了,而是以前國語強勢,廣播電視都要求講標準國語,在電視上是聽不到台灣國語的;近年來國語地位下降各種各樣的口音百花齊放了。就像現在大陸各個省電視台主播普通話都無比標準,電影里天南海北的演員也都聽不出是哪人,但這是政策要求的結果,並非中國人現在普通話都沒有口音。
其實台灣「本省人」佔到七成,剩下三成又有一半是客家人,外省人也就只有十幾啪,還不說這些外省人其實也是口音各異(就比如說委員長這個口音吧)。向馬英九這樣的外省人二代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家裡也不說台語自然國語說得好,但大部分家庭不是這樣的。像阿扁這樣根正苗紅的本省人,口音也是杠杠的。台灣以國語為母語的人比例太低,戒嚴時期靠高壓推廣國語已經是極限,僅能夠保證媒體上口音純正,普通人都會說國語,至於口音就沒什麼辦法了。
可以類比英國的情況。英國各地人口音迥異,但是以前非常推崇rp,別說蘇格蘭,就是巴基斯坦出生的記者也是一口bbc腔,不說rp你根本不可能找到媒體工作。但現在沒這麼嚴格了,大家就都把家鄉口音掏出來了。普通話並沒有兒化音 ,因為是師範生,比較了解考試方面的普通話事項,想就業都得過普通話考試,北京也有很多本地學生考的不太理想,北京話的兒化音,吞音,習慣帶的話佐料,以及很多字的調值,都不符合現代的普通話的標準。
普通話,不單純是北京方言發展來的,普通話還綜合了有河北,河南 ,等等其他北方地區的方言。至於台灣地區的特點,聽老師說台灣地區普通話定的比較早啊語言就是一群人交流的工具,會隨著時間不斷演化的,當一群人分割成兩群之後,國際環境,經濟發展,當地人群結構什麼的都不一樣,當然會越來越體現出差別了。南方很多地方,每個縣城都有自己的方言,他們的方言和北方的普通話也都是同源的,就是因為地理上的相隔,一群人相對隔離地生活,自然會慢慢演化出不同的口音,甚至變成不同的語言。
考慮到民國時代的國語普及程度和大陸遷台人數就可以想見,事實上在台灣更可能是大家都學講國語,而這種國語不見得是北京話版,只能說是以官話為基礎方言。事實上在全國推行普通話之前,全國各地也都有通用語類似物,此所謂藍青官話,像今日知名度比較高的川普,就可以視為一例。對於獨立性較強的語彙,往往可以單獨植入當地方言,而更依賴於語法結構的辭彙,相對而言就往往更具地方性。所以你會明顯發現台灣國語的實詞多數和官話區區別不大,而虛詞則明顯帶著閩南特色。
1. 受方言的影響,這個應該是最大的因素。這點我比較有體會,我老家那邊(閩南語系),所有人講的普通話都很有共性,很多發音嚴重受到方言的發音特點影響而帶有方言的特徵,當然在我們那邊本地並沒有人會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溝通也不成問題,所以也就沒人去刻意學習標準的發音方式了。 2. 發音難度,這個應該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像捲舌音在講閩南語方言的人群中是一種障礙,很多人就算學也很難發准,而且十分麻煩,在不影響溝通的情況下,就逐漸拋棄了。類似的像前後鼻音的區分也比較難,所以很多人直接忽略這個問題了,還有N、L這兩個音,顯然發L比較容易,所以很多人會將「哪裡」發成「拉力」這樣…目前各種懶音現象出現,應該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3. 同化作用。我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普通話學得還不錯的,很多音都能發準確,但隨著融入社會越多,跟我們本地的蹩腳普通話交流多了,也逐漸被同化了,因為確實沒有必要很標準就可以應付生活所需了。
4. 沒認同感。這個也算是比較普遍的一個因素了吧,像我個人就對官方的普通話沒有什麼認同感,總覺得北京腔很像在噴口水,又難聽又難講,講起話很折磨人。
5. 文化的問題。其實,我覺得台灣那邊的國語更好聽,而且那麼多台灣明星影響力很大,對年輕的一代的影響力絕對是極大的,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20年一代人的影響已經完全足夠了。在我看來臺灣的國語是多音字多。
例如:
- 「白」ㄅㄞˊ,但「李白」讀為ㄌㄧˇㄅㄛˊ。
- 「葉」ㄧㄝˋ,但作為姓氏讀作ㄕㄜˋ,如「葉公好龍」。
語言的發展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南方本來就多是平音,加上閩南語和當地語言的滲入,「混音」就很正常了。 就比如,在海南島,海南話多和黎語及普通話+粵語混著說,意思就是說可能有時候一句話里有兩三種語言混在了一起。
不必說大陸和台灣,就是河北與北京也不同啊。
其實不僅是閩南語。有很大程度上是受日語的影響。同為大陸地區的閩南語片區也沒有像港台腔那樣
因為政治原因。普通話與國語的基礎都是民國制訂的老北京國語,經共產黨和國民黨各自修訂而成。按理說,幾十年發展下來不會有太的大差別。近二十年台灣國語驟變完全是因為政治干預。蔣氏父子在位時推廣老北京國語,那個時候長大的台灣人說的國語很接近普通話,比如鄧麗君,比如甄嬛傳里的蘇公公。民進黨的李登輝陳水扁上台後推行「去中國化」運動,打壓老派國語,發揚閩南話。所以近年的台灣國語才會與普通話有如此之大的區別。
非也。老北京人說「和」也是讀成「害」。台灣人也一樣,你和我,你害我。另外,台灣普通話中是不是有些南京口音啊。畢竟民國政府定都南京。
推薦閱讀:
※從現在中國技術層面講 台媒體說的 雄三發射一秒後偵測到大陸反導雷達開機準備還擊。有可能嗎?
※怎麼看待台灣海軍2018至2040年,花費4700億新台幣的「國艦國造」軍艦更近計劃?
※如何看待部分大陸網民號召抵制與蔡英文家族有商業關係的台企「海霸王」?
※大陸的整體文字水平與香港台灣相比,誰更高些?為什麼?
※為何許多大陸人不喜歡香港台灣人批評大陸遊客的個人衛生問題?港台人為什麼關注遊客的個人衛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