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底線和人類生存,兩者誰更重要?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超生游擊隊》,電影中,人口數量龐大,必須計劃生育,多胞胎中也只能留一個,其他的冷凍【實為焚燒致死】。想起以前看過的《三體》,所以提出了這個問題。
呃,這不是一個有分歧的話題。它有答案。
生存可以孤立於道德存在么?可以。
道德可以孤立於生存存在么?不可以。所以生存重要。道德從古到今是一直在變化、重構、崩塌、重建;光是中國,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道德體系一直在變化。
而生存卻永遠是二維的,生或者死,存在或消亡。你這個問題,如同在討論數學和物理哪個重要。前者是一切的基礎,後者只是應用。在一個塌方的山洞中,有三位遇險的礦工,他們有一部電話,能和外界溝通。
現在的情況是,打通這個山洞至少需要一周,可他根本沒有食物,水也所剩無幾。
這個時候,其中一位礦工傷勢很嚴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不行了。
當其他兩位曠工得知至少要一周才能打通隧道,他問了外面的醫生。以我們現在的情況,能否堅持一周。
醫生說,堅持不了。
兩位礦工又問,如果我們把不行的xx吃掉,我們能不能堅持到隧道打通?
醫生沉默了,想了很久很久,
最後他說了一句,理論上可以。
最後醫生聽到了xx說了一句,家裡還有老婆孩子,他不想死……
請問,醫生道德嗎?礦工道德嗎?誰家沒有老婆孩子?這個時候道德和生存,題主你選哪個呢?道德本身就是指「對他人,對群體有好處的行為」。如果情況惡化到需要殺死孩子,那麼很快,殺死孩子就會變成道德的,得到人們的歌頌讚揚。古時候福建人就有溺嬰的習俗,生下女孩就淹死,因為養不起,當地人並不認為是不道德的,政府下大力氣治理也沒用。直到現在,少數貧困地區依然有這種問題。所以我們事實上不需要在道德和生存當中二選一,道德永遠為生存服務,它的定義在不斷地改變。
道德並不是先驗正確的,不能給人帶來利益的道德對不相信它的人根本沒有約束力。
所以,如果面對危機的是一群聰明人的話,他們的道德絕對不會與種群生存相矛盾; 如果是一群蠢蛋的話,願意為他們的道德宗教殉葬就殉葬去吧,沒什麼可惜的。咳咳,這種問題,應該拿到辯論賽上,讓正反兩方辯上兩個小時——因為永遠不可能有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答案……
如果讓我來說,那會從兩方面來考慮。
==================================
1、社會沒有巨大變動的時候,道德是為人類(更好的)生存提供服務的,無所謂誰更重要。我知道這是句廢話,題主明顯想知道「社會巨大變動的時候」該如何取捨,但是有時候表明觀點的時候,廢話也得說……
2、社會產生巨大變動,只有損害到道德底線才能保證人類生存的情況下,哪個更重要,是靠屁股決定的。換句話來說,被犧牲的一方,大多數會認為「道德底線」更重要;被保存的一方,大多數會認為「為了生存,犧牲道德底線未必不能接受」。
「群體」是個很有趣的概念。在我看來,只要有可能性,在群體之中便能找到實例來演繹這種可能性。所以,對於你的這個問題,必定也會有兩類人持截然相反的觀點。所以,「道德底線和人類生存」這二者到底誰更重要」這個問題本身,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處在某一個社會位置上的時候,它們中的哪一個對你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個決策者,你需要明白的是,他們中哪一個對大多數人重要。
《三體》中有一段描述,大意是說,三體人擔心一小部分地球人逃出太陽系,ETO認為那不可能:人類不可能允許一小部分人逃離——生與死的不平等是人類的最大不平等。在這份不平等帶來的巨大衝擊前,人類的生存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然後有了「大動蕩」:為了人類生存,道德底線似乎也可以扔掉了。
《三體》中還有一句話:「給歲月以文明,而非給文明以歲月」。人類又把道德底線給撿起來了。
然後被圈養在澳大利亞,開始同類相食的時候,底線又被扔了。
這些情節都有其合理之處,因為到底應不應該扔掉道德底線,實際上都取決於「大多數人的意志」而已。所以,對這個題目,你永遠找不到一個公認的答案的。
道德底線一直就是為 人類 所服務的。
人類群體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或者無意的弄出了一套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道德底線,這就是群體全體為了這個群體更好的生存下去所做的約束。
所以說,當人類在生死存亡之際時,道德底線也自然的需要為「人類存活」這個大目標服務。題主所認為故事中他們逾越了的道德底線,只是以我們當前的視角來看所以才不舒服的。
畢竟,生活在「再不生娃經濟怎麼辦」的環境中的我們,去批評一個「再超生人類怎麼辦」的環境中的行為,這不是擺明了耍流氓么(笑)。1884年,英國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海難食人案——「女王訴達德利和史蒂芬斯案」。這是一起影響深遠的刑事案件,它涉及在一場海難後為求生而食人的行為,能否依據海事慣例進行辯護,並最終確立了一個普通法的先例——危急狀態無法構成對謀殺指控的合理抗辯。
海難後的食人慘案
1884年5月19日,「木犀草」號遊船從南安普敦啟程,船上有達德利船長、史蒂芬斯、布魯克斯,以及年僅17歲、無航海經驗的帕克。7月5日,在行駛到好望角西北約2600公里處時,海浪突然衝垮防浪擋板,「木犀草」號很快沉沒,船員逃上了唯一一艘救生艇。巨大的海浪、兇狠的鯊魚、食物與淡水的短缺,連續挑戰船員的生存極限。7月20日,帕克開始生病,史蒂芬斯也感到不適。
7月23日,帕克昏迷。在死亡的威脅下,達德利說,抽籤決定以某個人的死換取其他人的生存,才是明智的選擇。布魯克斯表示拒絕。
7月25日,仍看不到獲救的機會,史蒂芬斯按住帕克雙腿,達德利在禱告後用折刀殺死了帕克。布魯克斯事後聲稱他既沒有同意,也沒有表示反對;而達德利堅持認為布魯克斯當時表示贊同。剩下的三個人以帕克的屍體為食,還找到了淡水。7月29日,倖存者獲救。 艱難的控訴與審判 9月6日,達德利、史蒂芬斯和布魯克斯被送往英國康沃爾郡的法爾茅斯市。入關時,達德利和史蒂芬斯提供了證詞。他們很坦誠,相信會受海事慣例的保護。海關官員以「公海謀殺」之名,向法爾茅斯市市長利迪科特申請並得到了逮捕令。內政部長哈考特在收到案卷材料後,立刻與總檢察長詹姆斯及副檢察長赫舍爾進行磋商,決定提起控告。本案控告的困難在於證人只可能來自三名被告,沉默權會妨礙任何正式的訴訟程序;而供詞只適用於供述者本人,不能及於共同被告,或許還不足以證明有罪。9月18日,控方要求撤銷對布魯克斯的指控,以使其成為本案證人。治安官表示同意。在康沃爾郡與德文郡的冬季巡迴審判中,開始了對達德利和史蒂芬斯的審判。 11月3日,赫德爾斯頓爵士,在埃克塞特市,主持對達德利和史蒂芬斯的審判,達德利和史蒂芬斯申辯無罪。控方反對將危急狀態作為辯護理由,但沒有隱瞞當時救生艇上的生存環境,並最終建議寬赦被告。 赫德爾斯頓希望通過確保判決被告有罪,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將危急狀態作為辯護理由的法律問題。他指令陪審團提交一份特別裁定,僅陳述他們發現的案件事實,無需提出任何其他意見,法律問題則由法官組成的合議庭認定。
儘管辯方在總結陳述中強調了危急狀態,赫德爾斯頓卻提出一份提前擬定的特別裁定,一面閱讀,一面要求陪審團表示同意。法庭一片沉默。結果,以陪審團的名義裁定,「無論是否基於整體考慮,那些囚犯過去構成並且現在也構成謀殺罪,陪審團對此一無所知,求助於法庭」。 危急狀態不能作為謀殺指控的辯護理由 12月4日,王室法院分庭在首席大法官科爾里奇爵士的主持下開庭。控方提出,任何普通法上的權威都無法支持下述觀點,即危急狀態可以成為對謀殺指控的辯護理由。辯方則通過援引先例,提出諸多支持危急狀態辯護理由的主張。經退庭商議後,科爾里奇代表法庭宣布,「我們(法官)全體一致的意見是,應當認定(被告)有罪,但會以書面方式記錄我們(判決)的理由,並在下周六予以公布」。
12月9日,經過法律技術方面的討論後,合議庭發現,無論是基於法律先例,還是基於倫理與道德,在普通法上,根本沒有任何針對謀殺指控所涉及的危急狀態的辯護理由。法庭依法判處達德利和史蒂芬斯死刑,但建議予以寬赦。最終女王將刑期減至6個月監禁。後來,達德利移居澳大利亞,但始終認為對他的有罪判決是不正當的。
為了紀念本案中死去的理查德·帕克,有人在其出生地附近的南安普敦市東郊梨樹坪教堂立起一塊墓碑,上面鐫刻著:為了紀念理查德·帕克,17歲,因「木犀草」號遊船失事,在熱帶舢舨上經歷19天可怕災難後,死於1884年7月25日。
很抱歉,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生存勝過一切。
記得以前看到一句話,很冷血,但是沒辦法反駁它。
「當你真的走頭無路的時候,你還可以犯罪」
道德對於金字塔最頂端和金字塔最底層的人是沒有什麼實際的束縛力的。道德底線還不是人類自己畫著玩的
人類都沒了還有道德什麼事道德???
如果給我五個億,我能去吃屎!!!
但是有的人就不同,比如馬雲爸爸,他可能會說:這傻逼,太沒道德了,為了區區五個億而已,竟然就去吃屎!!!
道德就是這樣的…大多數情況下道德會服從人類的生存需求
任何事任何人威脅到人類生存的時候,哪還有什麼道德底線!
聽我媽講過以前鬧饑荒的時候,狗吃狗,人吃人,自己家人不忍心就換著吃!餓到吃人的時候還會想道德嗎?
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想道德了嗎?
扶老人被訛上的,老人想道德了嗎?
高速上搶別人貨物的想道德了嗎?
為了要男孩拋棄親生女兒的想道德了嗎?
虐待繼子繼女的時候想道德了嗎?
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上生到生存就能直面人性,威脅到生存只怕更殘酷!很多事情的性質是複雜的,但是生存下來卻是必要的:如果為了守住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而不實行計劃生育,那麼更多人的生命甚至整個人類社會都會受到威脅,那麼這樣又是另一種更嚴重的不道德了。除非有保全二者的方式,否則以少部分人的犧牲換來整個人類社會的有序,是必須的。
所謂的道德,甚至於所謂的善惡,其實都是基於某個特定時間段內的、相對來說能使整個族群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其實本來就無所謂道德,無所謂善惡,生命的本質就是自私(此處用做中性詞,意即趨利避害,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準則)
道德的標準一直都在變啊!本來就是為了人能夠更好的生存而產生的。
遠古時候同一個部落的人之間會講道德,或者說是規則,彼此不能傷害孩子,不能偷到搶劫之類的,有利於總體的生存。部落與部落之間可不講什麼道德。國家出現了,互相約定的道德也被寫成了法律,人與人之間你給我方便,我給你方便,講義氣守信用,也更令人信任,這個道德同樣對群體有利。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同樣需要守一些國際公約,不同國家之間的道德標準也是差不多的。問我外星人和人類之間會不會講道德,估計不會。有天我們在太平洋發現一個小島,島上有蛇蜥蜴海鳥蟲子和大量珍惜礦產和好吃的水果,估計也不會認為這些東西還是屬於島上的蛇蜥蜴蟲子海鳥的。人擁有得越多,世界越大,需要的法律規則道德也就越多。逆推回去,命都沒了,還要什麼道德?
謝邀。
只有生存下來了,才能有力氣談道德。
那些指責別人「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人,無非是因為自己已經不再受困擾於生存問題了,才如此振振有詞。因為脫離了對生存的糾纏,可以追求道德,所以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譴責那些仍掙扎於生存問題中的人。
生存與道德是相伴而生的,有一定先後順序,先解決貧困才能徹底提升道德水準,貧困會滋生諸多罪惡,這也是國家一直要扶貧的原因之一。
在未解決生存問題的階段,大談道德就是瞎扯,此時解決生存問題自然更重要。
已解決生存問題,再大談生存就是流氓。
此時應努力提升道德。各個階段有各個階段的任務,重要之分也隨階段而變化,該問題沒有固定回答,對每個人也沒有唯一答案,區別對待才是正道。同意三體裡面的判斷, 「 極端條件下的人已經不是『人』了 」, 不能用現在的道德底線去描述這幫新的生物。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利他基因和利己基因,會在環境下達到某個平衡點。
模因也一樣。
首先聲明,這都是我不成熟的觀點,錯誤請指正。
道德的起源有哪些?
尊老愛幼,救助他人,等等道德的行為一方面,這些素質從某種意義上,可以更好的促進他人的生存,促進種族繁衍。另一方面,道德也會有助於社會穩定,也是有助於種族繁衍,生存。但是當生命無法得到保障,就會出現為了生命放棄道德。
我們家鄉有個老人,親身經歷過易子而食。全村沒有糧食,小孩已經餓死了。自己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只能和別人家的交換。所以,我只好血淋淋的認為,生命比道德重要。當然,如果犧牲我一個,造福千萬家,而且死亡的痛苦比較小,我想我可能會選擇道德吧。源自於百度
個人感覺:突然想到了旅鼠效應,不知道正確不正確。如果人類達到極點,那麼食物短缺問題就成為了很普遍的現象,人類因為饑荒開始死亡,屍體腐爛產生病毒變異(例:埃博拉)爆發大面積病毒,然後大多數人死亡,只有一部分人存活下來(例:黑死病)。
如果真的出現了人口大爆發的情況,那麼非人道措施一定會採取的!本質上,道德底線從來不會跟人類生存產生不能相容的矛盾,相反,有利於人類生存。
道德底線告誡人類不能殺人。
1、人類節育算不算殺人?不算。2、人類因為飢餓,同類相殘或同類相食算不算殺人?那當然算。3、為了避免2的發生,人類不得已選擇1,應該算是最大限度的維護了人類的尊嚴和道德底線。
所以,題主的問題可解。
如果問,為了自己不被餓死,殺死同類或者消滅弱小群體,算不算殺人?
當然算。算不算突破人類道德底線。算,德國納粹二戰時期屠殺猶太人也以猶太人賺走了錢,搶走了飯碗為借口。而且,以猶太民族是劣等民族為由,遵循所謂弱肉強食的原則殺死猶太人,道德上不允許。所以,按照同一邏輯,由於擔心自己的生存而消滅競爭者,是道德不允許的行為。無論這種行為針對誰,都是不能夠自圓其說的。
難道我們就要餓死嗎?不會,你是擔心餓死而已。只有共同面對,想辦法克服困難,我想,天無絕人之路,一定可以救人類。但是,如果弱肉強食行得通,一直貫徹下去,最後只剩下一個人,他可以佔有所有資源,但是,他也最終會死去。所以互相殘殺是不符合道德律的。你們說,那餓死人怎麼辦?印度十幾億人口,都餓死了嗎?全人類幾十億人口,餓死了嗎?不去勞動,不以勞動去養活自己,而用殺人代替勞動才會毀滅人類自己。紅軍長征,饑寒交迫,紅軍戰士如果不遵守道德底線,早已滅亡。一個國家人口發展過度,到最後屠殺同類,是最野蠻最愚蠢的生存方法。人道主義提倡保護人類不被餓死,才是人類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因此,國際社會對遭遇饑荒的人民實行人道救援,這是符合道德的。辦法總是有的,關鍵是人類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去解決生存問題,人類能否生存和發展,那得看人類是否遵守道德法則了。天佑好生之德,人類如果不遵守道德法則,必招滅亡。如果生存都無法保障的話,再去講求道德底線,也無異於痴人說夢。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百度百科詞條「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生理需求有如下的解釋——
如果這些需要(答者註: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對安全需求有如下的解釋——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我個人認為,要想成功生存,必須至少同時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談及更高階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所以我認為,在生存無法保證的情況下,人類生存更重要,在生存可以保障的情況下,無需題主操勞,人類自然而然就會追求更高階的道德底線和倫理。
最後,推薦題主看看四個動漫,一個是《獸王星》,一個是《槍神斯托拉塔斯》,一個是《惡魔倖存者2》,還有一個是《咎狗之血》,都是生存類的故事,《獸王星》更加重口味一些,自相殘殺更加慘烈,說實話我自己有些難以接受(把自己的親弟弟都犧牲掉的行為讓我有些難忍,但是如果我是哥哥,為了我自己更好地生存,我也會有犧牲掉拖累我的弟弟的打算,至於能否犧牲掉,那就無法預料了),《咎狗之血》雖然玩的是生存遊戲,但是並沒有到達人類瀕臨滅亡的結點,相對來說另外兩個口味還好,而且比較切題,所以更加推薦題主看看這兩個片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
道德底線和某個人類個體的生存,道德更重要;
道德底線和整個人類文明的生存……如果人類真遇到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刻,那只有生存才是唯一重要的。
當然是道德底線了。
因為人死後是會轉世輪迴的。
突破道德底線,果報很嚴重。
項羽因為缺糧,屠秦卒二十萬。
後來的南京大屠殺,就是秦人輪迴為日本人,對楚人的報復。
群體生存是最重要的
生存產生道德。
道德是奢侈品
生活水平降低的越厲害道德喪失越嚴重
人類生存壓根用不著道德,應該說任何一個物種的生存都用不著道德善惡這種思想意識上的規範。讓一個物種能夠維持存在而不被滅絕的最根本原因是在任何時間段該物種的繁殖量大於消耗量就行了。
人類的第一要務是生存。一切都建立在人類存在的基礎上才具有意義。道德的本質是作為一種工具使個體的人更有效連接併合力發展。
道德並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應把道德看做一個辯證發展的全體。部落習俗?地區崇拜?宗教信仰?國家法律?形而上的道德。
道德是服務於人類生存的。
道德永遠落後於時代,並不斷改善自我來適應時代訴求。
世界是流動的,沒有萬世不易的道德。
道德符合時代需求與發展趨勢,才具有追求的價值與美化的意義。
道德以生存為目的。兩者的矛盾是片面,暫時的。從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體來認識,兩者是辯證發展的同一。例如戰亂,無人從善的年代,洞悉世事的聖人孔子會呵斥施恩不求報的行為。與和平年代裡大力倡導的無私奉獻精神。形式不同而內在追求不曾改變。
很多人思考道德問題不是從其本質出發。而是追求一種形而上的精神滿足。然而其一味美化道德,只是把道德虛化為一層覆蓋在社會泥像上的光鮮外衣。追求道德而枉顧生存,這種美德只適合於個體。照搬到社會全體上,這無異於砸神像保聖袍的行為。
更適宜的做法是:確保人類生存的基礎上,道德跟進輔佐。高贊說生存可以孤立於道德存在,道德不能,因此推論生存高於道德,這是不充分的。人類追尋的並不是存在本身,而是滿足或 現在不滿足但在將來有希望得到滿足的生活。而一旦做出違背自身道德的選擇,將無法改變既定的歷史,對於一個追求自我認可的人而言,生存將失去意義,成為無盡的的折磨。
道德底線和人類生存這種話題和自古忠孝能不能兩全一樣。所有人口中都注重著自己的道德底線,可是真的利益放你頭上你能把持住自己多久?所謂沒有不吃腥的貓,父輩可能會有這種思想覺悟足夠高的,可是現在這種人太少了,如果有,估計就是你利益不夠高吧~
計劃生育是一項失敗的政策,其敝遠大於利。
道德是為了服務與人類的生存而存在的。
非常簡單好懂:原始人為了爭奪生存資源,不同的部落之間要相互廝殺。現代人嘛,嗯……至少明面上殺人是不道德的。之所以產生這種變化是因為人類的生存方式發生了改變。
退一步講:「道德」是不過是人類發明的概念而已,要是人都死完了,誰還管什麼道德不道德的?
所以生存重要。
生存重要。活人才有資格談論道德與否。其次,道德律己,刑法律人。
道德是在人類解決生存問題後,閑著沒事生出來的東西。生存永遠是所有的前提,別跟生存談道德,兒子永遠是兒子。
有了生存才有社會,有文明,才會有隱性規則,才會有道德。沒了生存,道德就是空中樓閣。
首先,什麼是道德底線?人們為了生存,會不斷的拉低道德底線。
在一個有道德的社會假想一個無道德的世界是不道德的,正如在一個有政府的社會不允許宣傳無政府主義一樣。 但人們從來就沒有過真正的無道德與無政府的社會,如此,我不經好奇,各位到底在害怕道德本身的合理性?還是在害怕沒有道德的恐懼? 道德是這麼一種寬泛無聊的概念,卻如此牢牢地控制著我們,這是為什麼?我們在強調道德概念時,究竟是在妄想藉此約束別人,還是在控訴我們被道德欺騙? 凡活在道德世界的人我從未見過,我只看見以利益目的行事的生存動物。 ——仿功利主義
道德工作的方式是制高點,底線就是用來打破的
法最重要
失去人性你會失去很多,失去獸性你會失去一切。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這句話,簡直醍醐灌頂。
生存與道德,這不是一個誰可以徹底戰勝誰的比賽,而且也沒有必要。
古往今來,大有捨生取義的勇士; 同時也有不少貪生怕死之輩。
雖然我們一直頌揚高尚的靈魂,但是很多的平凡人在面對生死關頭的時候,會爆發強烈的求生欲,這是生物的本能,並不羞恥。
而那些高大的靈魂之所以值得被仰望,大抵是因為他們能擺脫自身求生欲的局限,捨身為他人。這種行為沒有非凡的勇氣和毅力是辦不到的,我們稱之為愛或者俠義等等。
社會要傳播,要弘揚這些故事,目的是為了社會整體的穩定和發展。因為必須要有人作出一些非利己的貢獻,才能讓社會繼續發展下去。你想想,幾百萬年前的野人,茹毛飲血,殘殺同類;誰不是為了生存?哪裡去講什麼道德?可發展到了現在,為什麼大家都要講素質,講道德?就是因為如果我們每個個體單位都能有道德,做出基本的貢獻的話,社會,或者說我們的後代,才能有更好的生存環境。
不然當你買了蛋糕路過,被饑民奪走,人家是餓得要死了,為了生存。你可以理解,但是你能原諒嗎?每個人都為了生存,確切來說是為了利己,那社會還要不要發展了?
雖然你我皆凡人,求生欲不可避免,但還是要提倡守道德,有節操。每個人腦中的道德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絕大多數不值一提。
我覺得道德也是一種人自我的訴求 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 所以才有這種抉擇 這種選擇也不是絕對的 在各個情景下兩種選擇都不是相對的 同樣每種選擇也有需要承擔的後果 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但是不要讓別人影響到你
道德底線是可以降低的當生存已經成為一種困難的時候道德的底線就是我不被餓死
人類生存環境形成了現有道德,你以為是古人閑得沒事制定的嗎?現在大家都有錢了能養的起數個孩子才會去批判計劃生育,等你遇到饑荒無法供所有家人吃上飯時你就會大喊計劃生育好了。兩者環境下的道德標準是不一樣的。
你得看所謂的道德底線是什麼道德底線。存在一種社會群體「公認」的道德價值觀,無論你本身的三觀是不是認可,你要打破它必然會承受相當的壓力。但是,這種「道德底線"反而是相對弱勢的那種,因為這種道德本質上都是植根於種群生存,當兩者相衝突的時候,生存壓力就會直接把維繫道德的力量沖斷。一個經過長期演化的社會不可能忠誠於與生存相違背的道德。但是,基於個體本身信念而產生的道德則與之不同,雖然它的力量基本上沒有敵過社會群體「公認」的道德價值觀,但就該個體而言這種道德優先度永遠是最高的,它也沒有邏輯上的必要性要care什麼種群生存,這種道德只考慮該個體的「理念實現」,所以,它是優先於人類生存的(這種個體的道德不一定與社會群體的道德相衝突,也不一定與人類生存相衝突;它甚至可能是包含了「保證人類生存」的,但相對的,它的可調節性遠比社會群體的道德弱得多,除了其本身包含的信念外,其它的因素對其進行影響的可能性幾近為零)。
總的來說,社會意義的道德底線永遠要讓步於人類生存,但就單獨個體而言,其自身的道德底線至高無上。那麼這個貌似矛盾的結論如何調和呢?答案就是,作為群體的社會崩解之後,才有可能讓人類生存屈服於已經不再存在的「道德「。
經驗和媽誰更……不好意思走錯片場了……
在未來社會裡,只要當好人就能活得很好。
所有精神病懶漢都將被社會清除。所有不良少年都會被送進勞教所,摘除視網膜,經過比考進清華大學更為難的指標考試之後, 才有機會重返社會——這種重返社會的人會被改造的異常優秀,將會恢復視網膜,成為人類精英
更多的不良少年因為經過100天仍然不能被改造,會被送上流水線分解成各種產品,所產生的價值用於抵償他曾經對社會的破壞。
在未來社會裡,罪犯是一種稀罕的東西,到了一犯難求的地步,因為所有的犯罪都將被誅九族,全家族的器官都用於增加國家收入,所以全國人民對於罪犯都充滿感恩——謝謝你這麼大的犧牲,哈哈哈哈,你真他媽偉大!
在未來社會,學歷跟道德,能決定你的階層。道德跟生存的意義成正比,一個德高望重的人,通常是百萬富翁道德是一堆隨時代流變的觀念和行為規範(人頭腦中眾多意識、觀念的一種形態,一個組成部分),生存問題則是永恆的。
是不是這樣就可以說生存一定比道德重要呢?
不一定。至少從人的實際選擇和決策來看,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雖然道德是階段性演變的,但以人的生命周期長度看,道德具有相當的穩定性,特別在皇權時代。只有在社會發展變遷非常快、很頻繁的時段,道德才會被劇烈顛覆而扭曲,讓人失去錨點。比如上個世紀民國代替皇權,國民黨替代北洋,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批林批孔等。
人會為了生存而戰,這是生物本能。人也會為了頭腦中意識和觀念而戰,爆發出巨大能量,甚至為了理想、信念犧牲無數。
通過戰爭這種極端的方式只是為觀念獻身的一種方式,一種相對主動的方式。我們看了那麼多拋頭顱灑熱血,很多就是為了觀念去犧牲的例子。
為觀念所束縛,最後放棄求生慾望的還有很多種不同表現形式。例如民族觀念,如果生存比觀念重要那麼多,那抗戰期間,漢奸的人數不應該那麼少,而應該是多數人都應該選擇去做漢奸。選擇抵抗風險巨大,未來收益不確定,而選擇做漢奸,可以馬上獲得安全和更好的生存環境,這是及時的反饋。
但是實際上漢奸人數佔總體人數比例很少,多數人(老百姓)即遍沒有劇烈反抗,至少也沒有去跪舔,這就是民族觀念的作用。還有很多人被莫名其妙的殘害了,也沒有為了生存去低三下四做漢奸。
稍微有點跑題,把道德引申擴展為觀念,只是想說明觀念的作用非常強悍,人的複雜程度很多時候超過我們自身的認知。在做決策的時候,是各種生理、本能的機制和自己的頭腦、觀念做較量,哪一方勝出,真不是簡單的一刀切評判標準。
在生存面前道德很渺小。
中國有個故事叫穿針引線,聖經里展示了羅德和他的兩個女兒。
普通人而言還是生存更重要;
道德底線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為了長久穩定的利益人為規定的......食人部落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就是不對族人動手..所以如果某天大部分人類都陷入生存危機,道德會發生相適應的改變.如果大的社會環境不變,而少部分個體陷入這個問題才值得討論。
環境會影響道德標準,所以也許在這種極端環境中,道德底線會到哪裡,說不清楚,還談什麼取捨呢?這個問題,意義不大。
生存選擇道德人只是沒經歷過罷了說著容易,真的到了那個境地可就不一定了想一想古代饑荒時人吃人吧,道德還在嗎?
沒有生命,何來道德呢,道德本身就是建立在人類生存之上的,道德這個概念是不能脫離人類群體而單獨存在的。我在想這個問題如果放在辯論賽上,分在道德底線更重要的一方應該怎麼立論。
必然是生存
道德?太淺薄了,道德是建立在人性上的,生存是建立在獸性上的
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道德底線會隨著生存需求不斷適應提高或降低
道德是人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所能達成的默認共識,往前倒個100多年,小腳還是道德呢,一妻多妾還是道德呢,再往前倒,封建領主還是道德呢,奴隸制還是道德呢,再往前倒,道德兩個字還不知道怎麼寫道德是文明,文明是建立在生命存續的基礎上的,丟開生存談道德,耍流氓呢?本身道德就是為了種群更好的存續,怎麼老是要把兩者對立?說白了,還是不把個體當回事,個體死了,種群還能繼續,所以個體不重要。想起來新青年那篇餓死自家女兒換貞潔牌坊的故事,剛看過,就看到這個,唉,就沒進步過
在和平年代道德是社會的穩定劑,在戰亂年代道德是救生圈上掛著的的鐵球。
道德產生的前提是自己能夠存活的情況下,活不了的話道德什麼都算不上,所以人類生存更重要。
試想下幾十萬年前的原始人祖先們有所謂的道德嗎?並沒有,他們每天苦惱的只有自己的生存問題而已。
道德是在人們有了居所,有了國家,可以開始思考生存以外的事情以後為了規範人們的行為以及保護自己利益時出現的產物。即使這樣,實際上現在沒有道德的人也是存在的。
如果連人類存在都沒有了,道德底線還有意義嗎?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
吃飽了肚子才去考慮別的。先有生存才有道德。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卻。
生存吧!人都沒了談什麼道德底線。
存在即是一切
道德產生在吃飽的前提上
這兩個是一回事啊,道德本身就是在維護人類生存的利益。
推薦閱讀:
※暴打那個救活我兒子的醫生 | 文探
※全世界都愛這個吸毒酗酒精神又分裂的小富婆
※死也要和你在一起,釣手家人將其骨灰撒入生前最愛釣點
※當她擁有一切時 卻不再留戀生命
※你最想對徐小婷說的一句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