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丁堡藝術節有很多日韓的表演,但是中國場的卻很少見?

愛丁堡的八月份正是一年裡最熱鬧的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和邊緣藝術節(Home |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的時候,有很多國家的人來表演或者觀看錶演,一天能有數千場。雖然從亞洲國家來的表演比較少,但是來自國內的和來自日韓,甚至是台灣地區的比,數量更少。據題主所見所看到的數量,來自日本約有13個(Consulate-General of Japan in Edinburgh,),韓國的約有15個(Korean performers and artists at Edinburgh Fringe 2016),而且基本都是貫穿整個藝術節,大約每個節目20多場,然而來自國內的不僅數量偏少,而且單個節目場次更少,基本只有一兩場(沒找到2016年的,但是有一個2015年的統計Chinese shows at Edinburgh"s Festivals)。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現在的情況?語言也許是個原因,但是有些日韓節目看起來也很傳統,沒有多少語言(比如日本太鼓)並沒有為迎合老外的胃口做改變,老外看得可稀奇了,起立鼓掌。然而感覺他們並沒有比國內的鑼鼓表演(黃土高原威風鑼鼓什麼的)強。所以,是不是有什麼別的原因,比如政策鼓勵,文化自信,文化斷層?


謝邀!

因為在中國大陸內地的政治制度下,所有出境演出,都必須獲得政府機構的審核許可,才能被認為是合法(出境)演出

(三)出境演出和入境非商業性演出

我文藝表演團組或個人赴境外演出,外國及港台地區文藝表演團組或個人入境非商業性演出,由外聯局、台辦歸口審核並按有關規定辦理報批手續

文化部所屬藝術院團及演職員赴境外演出,由藝術局初審,外聯局、台辦複核並報部審批。

當然,不報批拿到批文,你也可以去演,因為歐美國家沒有政府審核這一說,只要對接方認可你就可以演。但是就像很多第五代電影導演,當年曾因為「非法赴海外參展上映——比如《活著》,而被政府部門一度禁止在國內參與任何影片拍攝工作一樣,相關人員肯定回國後會被排擠甚至秋後算賬。而且影視領域,國內資源開放度較高,即使沒法直接參与拍攝工作,還能打打雜,戲劇表演這方面,就沒有這些自由度了,基本上被政府封殺,只有兩個出路:改行,或者出走。


占坑,八月底來回答


我們的文化教育部門大都在忙著組織應試,GDZJ每天忙著閹割作品,沒有自由又如何發展


謝邀。就像你最後提到的。這類文化藝術演出活動表面上看雖然是經濟行為,但是一國組織人員去他國演出往往需要得到他國政治上的允許,拿到許可和准入證書文件才能公開商演。然而這種活動在兩國交好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舉例來說,韓國藝人近幾年在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掀起一股股韓流熱潮,反觀今天,韓流退去的深層原因就是政府政策行為,全面限制韓國藝人來國內商演,朴槿惠在和我國交好的同時背後捅刀,我們怎麼還能容忍他們來華圈錢呢?


推薦閱讀:

對一切不確定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總感覺那會浪費很多時間,這是一種病態心理嗎?
為什麼要生產白色男襪?
達芬奇是否被過譽了?
十九世紀的工業化給西方美術帶來了哪些影響?
學古箏的職業道路是怎樣的?

TAG:藝術 | 文化 | 國際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 愛丁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