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0世紀70到90年代出現了一批有提手的突擊步槍?

查了一下百度,發現很少有人討論這個問題。很想知道為什麼自上個世紀60年代m16以及他的半自動版本ar系列出來以後,各個國家的突擊步槍上面都喜歡加一個提手。比如法國的FAMAS,德國的g36,我國的95,自己胎死腹中的xm8。如果說二戰輕機槍的提手可以讓戰士行進中射擊,這個我還比較好理解。但是後面這些步槍上面的提手是幹什麼的我真是理解不能。同時現在比較先進的突擊步槍比如scar,acr,又取消了這個設計。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它們採用直槍托式布局,即槍管軸線在槍托抵肩面上。採用了這種布局,為了保證瞄準姿勢的舒適,瞄準基線就要相應地提高。

以前的步槍,槍托抵肩面大多低於槍管軸線;直槍托式布局相當於提高了抵肩位置,那麼瞄準的位置也就要相應地提高,否則士兵就得用鼻孔瞄準了。

反正要提高瞄準基線(也就是照門柱和準星柱的高度),那就乾脆將提把整合進去吧。

如果說二戰輕機槍的提手可以讓戰士行進中射擊,這個我還比較好理解。但是後面這些步槍上面的提手是幹什麼的我真是理解不能。

二戰輕機槍的提手主要是用來在行進中提槍的,也可以用來協助更換過熱的槍管。現代自動步槍的提把也是用來提槍的,提把的位置比護木的位置更接近全槍重心,提槍時更平衡也更省力。

何況二戰輕機槍行進中射擊應該是抓著腳架或者托著護木,而不是提著提把……

至於後來取消了提把,是為了安裝更多種類的戰術附件,於是用皮卡汀尼導軌取代了提把。不過,皮卡汀尼導軌以及戰術附件的流行已經是1990年代末期的事情了。

但對於部分現代自動步槍而言,提把依舊是可選附件,能夠安裝在機匣頂部的導軌上(當然你也可以安裝在護木頂部的導軌上)。

順便,這句話里有兩個槽點:

很想知道為什麼自上個世紀60年代m16以及他的半自動版本ar系列出來以後,各個國家的突擊步槍上面都喜歡加一個提手。

1、AR系列不是M16的半自動版本,應該這麼說:M16系列是被美軍採用的AR-15家族成員。AR-15家族還包括其他很多全自動型號,只不過它們不叫M16或者M4而已。而且AR(阿瑪萊特步槍)除了AR-15家族,還有其他,例如AR-7生存步槍、AR-18自動步槍等。

2、在M16以前,就有自動步槍設置提把了,例如FAL。


95 type和famas的提把只要是大型機械瞄具護翼,避免照門不受衝撞或其他導致意外變形的因素,同時兼作提手; G36和XM8則是主要提手功能,以及裝飾作用。

但要糾正的是二戰及現代機槍上、槍管上的提手是方便更換過熱槍管的。


除了瞄準基線的問題之外,在長途行軍中,在步槍的重心部位設計一個提手,可以減輕士兵攜槍的疲勞感


不加提把基線太低,而且你說的有很多都是槍托幾乎與上機匣平行這種了,如果沒有提把也沒有導軌的話基線太低很不方便瞄準。皮軌都是90年代左右才開始流行的,流行之後就可以一部分滿足提把的功能。包括97,EF90,AR等等都有可以去掉提把的版本或者乾脆是把瞄具或者提把直接裝在皮軌上


推薦閱讀:

88式狙擊步槍採用和95式步槍一樣的5.8mm彈藥,排除簡化後勤彈藥供給這一方面,此舉還有什麼意義?
如果63式步槍當初沒有質量問題,會不會一直用到被95替換?
中國單兵裝備是不是還不如伊拉克?
為什戰鬥機掛載均為翼下掛載?
為什麼戰鬥機進氣道和機身之間有一段縫隙?

TAG:武器 | 軍事裝備 | 輕兵器 | 步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