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劉慈欣的《贍養人類》?

在網上看到,感想就是:1大劉很左啊2那種超教育(大腦擴展)的設想有現實根據么


這部作品的可怕在於其描繪的圖景在一步步的成為現實。

現在香港1.5平米的床位,月租兩千,換言之,你收入不高,就只有這麼大的空間。

第一地球的窮人,買不起空氣,就只能在逢年過節時喘幾口。

平庸的社區中學,老師心不在焉,學生放任自由,最後出來什麼人可想而知。

吊炸的伊頓公學,有最嚴格的管理,最好的師資設施,出來的,自然不久後就進議會了。

這二者的差別,真的比自己學和直接輸入知識進大腦小?


贍養人類是大劉發表於2005年的作品,文中處處散發著對金錢的嘲弄,對貧富分化的擔憂,對人類未來的悲觀。窮人與富人之間的隔閡,猶如天塹,而最可怕的,這天塹還有可能更加巨大。

本文選取了一系列充滿了衝突的人物,殺手,富豪,窮人,故事的戲劇性和荒誕感營造的非常成功。通過殺手的視角,冷眼旁觀整個故事的發生。

作者無情嘲弄了富人們對於金錢和物質生活的貪戀,也讓我們看到,窮人們的的基本人權是怎樣的缺乏,窮人不想接受他們的錢,居然就應該被殺掉嗎?視金錢為糞土的骨氣似乎在我們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了。

很多人可能在看完後覺得大劉深受階級鬥爭思想毒害,但其實這是一種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如果只是普通的貧富分化,是可以通過革命來改變的,就如同過去所發生的那樣。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的數量優勢在科技面前越來越不重要,一旦貧富分化和技術革新之間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導致的問題可能是空前的。結合近年很熱的《奇點臨近》,窮人和富人徹底的撕裂未必是一種假想。

小說中的場景,尤其是哥哥文明所發生的事情,幾乎是荒謬絕倫的,我們有一萬種理由去論述其不合理之處,但是我們卻又不得不承認,這種荒謬的結局帶給我們極大的震撼和思考,不是因為它一定會發生,而且它的發生「合情合理」,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反思,我們通常的情理是否存在什麼問題呢?

我在之前的評論中說,大劉的文章總有一種預設場景然後圍繞其形成故事的感覺,似乎過於刻意,但是看到這裡,我突然覺得,我們應該反過來看,當我們接受了他的設定的時候,就會體會到,大劉不愧是大劉。未來有無限種可能,而大劉寫作時,就是要寫出你我最不願意看到的那一種,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最後,還是說一下不太科學的問題,根據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百分之八十的財富,也就是說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少數人坐擁大量財富。

但是假如我們把所有富人的財富都平均分給每個人,能分到多少呢?比爾蓋茨很有錢,但是他的錢分給全人類,一個人能拿多少?十幾美元。

這還只是最表面的問題,從經濟的運行規律來說,均分本身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減少了財富增值的可能,最後整個社會可能因此變得更窮。(個人對經濟學不是很了解,歡迎指出問題)

當然,在未來可能出現的技術導致的更嚴重的貧富分化(比如壽命延長)面前,金錢又顯得無足輕重了。

此外,文章關於滑膛的生平刻畫的很深,對武器的細節,對殺手的心理,對他戲劇性的一生花費了相當多的筆墨。從滑膛與齒哥的恩怨糾葛中,我看到了三分古龍的味道,甚至一度讓我以為我真的在看一部關於殺手的小說。

這讓我覺得,如果大劉去寫武俠,說不定也能闖出一番名頭,但說實在的,看這裡的時候會有點齣戲,因為與文章主旨顯得有些過於遠了。

我在做大劉的短篇小說劇情梳理 ,沒有時間看小說的人,可以去我的專欄了解故事梗概,歡迎關注。

劉慈欣短篇小說劇情梳理--《贍養人類》 - 知乎專欄


作為一個20年的偽科幻迷,我也想說下關於 @趙小康的答案

我的觀點很簡單,科幻的震撼來源於兩點,一個是源於對於細節和構架的極致描述,一個是源於對於構想的極致推演

大劉這篇文章限於篇幅和文筆,第一點是沒有做到,但是我認為第二點做到了。這篇文章以私有化為前提做了一個極致的設定,讓大家的思維邊界得到了拓展,使人進行思考,已經足夠了。

我覺得,作為一個合格科幻迷的素質,就是要認清科幻的定義:

科幻是基於科學的幻想,而不是基於科學的推理。只要邏輯鏈條基本能夠銜接,就是一篇合格的科幻。如果僅僅從「這個條件不一定導致這個結果」而否定一篇科幻小說,我認為是不可取的,因為,本身科幻只是展示了一種可能性而已。


人類學和社會學是帶著悲劇和荒誕色彩的

。關注這個問題有一陣子了,很多人的答案也很有見地,今天是中秋假日吧,我一個人在異地,在教室,透過窗戶看著星空,想著畢業後何去何從,此時我讀研,工作,創業三條路都在齊頭並進,可我又像是一隻蟲子,在竭盡全力的向上攀爬,追求著那可有可無的人生價值,不敢鬆手,因為我一旦倒下,身後空無一人。家人反對,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回到主題,大劉的作品,我幾乎都拜讀過,唯獨這篇,對我的衝擊最大,因為我自己就是生活在最底層,一步步在向上攀爬,不敢有絲毫懈怠,而越是如此,才會越覺得無力。在資源,教育,人脈,美色都不斷向上涌動,而垃圾新聞,弱智劇情,肥皂劇,弱智情懷文章,言論自有壓制,思想自由壓制,都充斥著整個社會,這個時候若是一不留神就會被這些東西淹沒,從而變的行屍走肉般。而在大陸,腦殘劇卻是大賣,暑期作品可見一斑。

回顧整個生物發展史,人類從猿類變成智人也就區區幾十萬年,在宇宙的年齡面前就是一瞬,而在真正有了我們現在所認為的文明之日,也不過萬載。在科技,藝術,文明高速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越來越覺得,人與人的差距拉大,有的已經十輩子都追不上了,大劉文章的邏輯是這樣的:個人資料聖神不可

侵犯-寫入法律,由社會機器強制執行-個人資料資本擴張,後代繼承(包括各種高端教育)-資本運行,資本趨利,合併擴大,佔有者越來越少而個人佔有資料越來越多-多數人資料減少,被壓榨,受教育水平下降-社會分化(包括資本和思想)

由於社會機器的強大,沒有任何人任何組織能夠摧毀,但它仍然保護私有財產不可侵犯,這時候,空氣,水,土地都變成了個人所有。

如果有心,就會發現,在整個進化過程中,人類已經分化了,換句話說,就是資料所有者和被資料支配的人這兩種人已經變成了沒有生殖隔離的兩個物種。

「你接下來可能想說,窮人越來越上不起大學了。」

  「是的,高等教育費用日益昂貴,漸漸成了精英子女的特權。但就傳統教育而言,即使僅僅是為了市場的考慮,它的價格還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那條連通管雖然已經細若遊絲,但還是存在著。可有一天,教育突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個技術飛躍出現了。」

  「是不是可以直接向大腦里灌知識了?」

  是的,但知識的直接注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大腦中將被植入一台超級計算機,它的容量遠大於人腦本身,它存貯的知識可變為植入者的清晰記憶。但這只是它的一個次要功能,它是一個智力放大器,一個思想放大器,可將人的思維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這時,知識、智力、深刻的思想,甚至完美的心理和性格、藝術審美能力等等,都成了商品,都可以買得到「一定很貴。」

  「是的,很貴,將你們目前的貨幣價值做個對比,一個人接受超等教育的費用,與在北京或上海的黃金地段買兩到三套一百五十平米的商品房相當。」

  「要是這樣,還是有一部分人能支付得起的。」

  「是的,但只是一小部分有產階層,社會海洋中那條連通上下層的管道徹底中斷了。完成超等教育的人的智力比普通人高出一個層次,他們與未接受超等教育的人之間的智力差異,就像後者與狗之間的差異一樣大。同樣的差異還表現在許多其他方面,比如藝術感受能力等。於是,這些超級知識階層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其餘的人對這種文化完全不可理解,就像狗不理解交響樂一樣。超級知識分子可能都精通上百種語言,在某種場合,對某個人,都要按禮節使用相應的語言。在這種情況下,在超級知識階層看來,他們與普通民眾的交流,就像我們與狗的交流一樣簡陋了……於是,一件事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你是個聰明人,應該能想到。」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同一個……」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就像窮人和狗不是同一個物種一樣,窮人不再是人了。」

引用結束

當生物技術突破,也就是科技發生大的突變時,這種現象會爆炸式發展,這是大劉的邏輯,然後我們回顧現實社會,就會發現,居然是這般驚人的寫實,農村幾乎唯一的通道,讀書,中考失敗-去技校或者輟學,高考不得利-高職或者輟學,大學擴招教育水平卻又下降,其實即使這樣,仍舊無法改變眼界,技能,等等各種差距的。而失敗這個比例出奇的大,上層就不一樣,完全不用擔心沒學上,精英教育,出國,家族產業等,若能出現直接向大腦灌輸知識的科技,我相信,在資本的運作下,小說中的場景99成會實現,毫無意外,因為絕不可能出現所有人都得到這種科技的情況。最近在甘肅出現殺死孩子又自殺的慘劇,在北京上演著一個局級官員貪污五個億的滑稽劇情。當然,我們在很努力的減小貧富差距,.也很努力的奮鬥,但.......

引用

「各位好,歡迎光臨寒舍!有這麼多的客人我很高興,也希望你們在我的院子里玩得愉快,但還是請大家體諒我,你們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現在。全球已有近十億人因生態循環系統崩潰而走出了自己的家,來到我家,另外那十多億可能也快來了,你們是擅自闖入,侵犯了我這個公民的居住權和隱私權,社會機器採取行動終止你們的生命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如果不是我勸止了它們那麼做,你們早就全部被激光蒸發了。但我確實勸止了他們,我是個受過多次超等教育的有教養的人,對家裡的客人,哪怕是違法闖入者,都是講禮貌的。但請你們設身處地地為我想想,家裡來了二十億客人,畢竟是稍微多了些,我是個喜歡安靜和獨處的人,所以還是請你們離開寒舍。我當然知道大家在地球上無處可去,但我為你們,為二十億人準備了兩萬艘巨型宇宙飛船,每艘都有一座中等城市大小,能以光速的百分之一航行。上面雖沒有完善的生態循環系統,但有足夠容納所有人的生命冷藏艙,足夠支持五萬年。我們的星系中只有地球這一顆行星,所以你們只好在恆星際間尋找自己新的家園,但相信一定能找到的。宇宙之大,何必非要擠在我這間小小的陋室中呢?你們沒有理由恨我,得到這幢住所,我是完全合理合法的,我從一個經營婦女衛生用品的小公司起家,一直做到今天的規模,完全是憑藉自己的商業才能,沒有做過任何違法的事,所以,社會機器在以前保護了我,以後也會繼續保護我,保護我這個守法公民的私有財產,它不會容忍你們的違法行徑,所以,還是請大家儘快動身吧,看在同一進化淵源的份上,我會記住你們的,也希望你們記住我,保重吧。」

引用結束

看著這段話,我們會覺得這個人很有修養,有見識,有思想,也完全合法,但是回顧整個劇情,就會覺得,這就是帶著黑色幽默的滴血的文明。尤其是最後一句:看在同一進化源源的份上!!!是啊,我們剛開始共同進化,最後卻因為資本所有量的不同而趨向於兩個物種,真是思之極恐啊,馬克思說過,物質決定意識,還真是呢。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帶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待更


四個字:細思恐極。

先來個書中預言與現實對比。

在我曾祖父的時代,第一地球60%的財富掌握在一千萬人手中;在爺爺的時代,世界財富的80%掌握在一萬人手中;在爸爸的時代,財富的90%掌握在四十二人手中。 ——《贍養人類》2005年作品

《贍養人類》里第一地球有20億人口,曾祖父時代1000萬人,即0.5%人口掌握60%財富。

現實中:地球目前是前1%人口掌握50%財富。

離書里曾祖父那輩財富集中程度(貧富差距)還差2倍多。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是不是可以鬆一口氣了?現實終究沒那麼科幻,嗎?

補充一個現實中案例:墨西哥「終產者」卡洛斯斯利姆,其財富值相當於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的8%。

再摘取書中一段:

……於是,一件事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你是個聰明人,應該能想到。」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同一個……」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就像窮人和狗不是同一個物種一樣,窮人不再是人了。」

以前寫的一個答案,點開鏈接有詳細數據

大風:窮人和富人區別是什麼?

【貧富分化引發的人種分化】貧富差距作用在生理層面早已不是新聞了,貧富造成的生理差異度已經超過性別、膚色,不僅具備隔離性、全球性和可「遺傳」性,而且隨著貧富分化而不斷加大。而平等的基礎是建立在同一物種之上,如果我們不能從現在開始對抗不平等……於是,一件事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你是個聰明人,應該能想到。」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同一個……」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就像窮人和狗不是同一個物種一樣,窮人不再是人了。」

「哦,那事情可真的變了很多。」——劉慈欣《贍養人類》

最近都在吹人工智慧超越人類的節點馬上就要到了。其實人工智慧可能也面臨「大過濾器」,不一定能變成真正的「智能」。局部領域超越人腦和「全面獨立運行」還差得很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

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人工智慧跟人腦結合的階段。

而這種技術必然被少數人壟斷。所以贍養人類里的「新人類」預言是可能的。新人類通過人工智慧增強技術輕鬆學習,拉開與廣大p民差距。

參考:

1%的人擁有全球近50%財富 並越來越有錢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15日報道,瑞士信貸(CreditSuisse)最新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財富佔全球前1%的富人坐擁的財富,佔全球比率甚至超過48%。

全球最富的8個人擁有與全球50%人口相當的財富_財經_騰訊網

據路透社報道,樂施會(Oxfam)周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8位頂級富翁(全是男人)擁有的財富與世界上最貧窮的一半人口(36億人口)一樣多。


!!!內有劇透,慎讀!!!

!!!內有劇透,慎讀!!!

!!!內有劇透,慎讀!!!

寫的相當精彩,後悔沒有早看呀。劉慈欣作品的續作往往和前作是風格迥異。不能因為兩部書是一個系列,所以得出前一本書無聊所以續本也無聊的結論。

劉慈欣的兩部書我看得非常無趣一本是《三體》一本是《贍養上帝》;看了《三體》後導致我五六年沒有興趣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最近才看的的《贍養人類》,而上次看《贍養上帝》的時候,應該有10年了吧。都後悔沒有早看那。 我很喜歡《贍養人類》,所以我要大書特書一番自己的看法。

《贍養人類》是一部討論社會階級的巨大鴻溝的現實主義軟科幻作品。

如果除去故事中的任務和後面的哥哥文明的描述,就光訴說滑膛的故事,也是一部精彩的故事小說了。大劉小說中,最擅長的就是工科的作業流程描述和起名,滑膛工作的黑話和工作流程的敘述是對工科背景的讀者來說充滿的極大的魅力。工件,加工等殺人流程的描述,在大劉筆下是匠氣十足,讓人滿足呀。

回到小說中來,我對小說的看法是,大劉通過了對比幾個不同的窮中富三層結構世界,描述並襯托出了一種可以出現的極端社會差距的現實悲劇。

這幾個世界基本情況都是三層結構:富豪階層,中產階層,貧窮階層。

第一個世界是滑膛自己的世界,富豪階層是齒哥,中產階級是滑膛,貧窮階級是果兒。齒哥可以任意改造果兒的生理結構,虐待果兒。弄殘果兒對齒哥來說只是加工一個賺錢的工具而已,而滑膛卻無法對齒哥進行任何的影響。這也是滑膛變成殺手的一個原因之一。而後來學成歸來的滑膛殺死齒哥,說明了這個世界,中產努力後可以對富豪階級施加影響的。

第二個世界是第4地球,也就是前段故事的大時代背景,有富豪液化組織組成的富豪階級,有中產階級,也有靠撿垃圾的貧窮階級。這個世界是個滑稽的時代,因為開始大家窮富分明,但是故事進程中,卻要進行貧富均的工作,讓窮人迅速變中產,然而富人努力發錢給窮人,這個工作卻很難完成。雖然貧富差距極大,但是這個差距只是金錢的差距,通過考發錢可以均富。

第三個世界是撿垃圾的江湖世界,有富豪拾荒者,有中產拾荒者,有窮人拾荒者。富豪拾荒者可以給錢賄賂保安,混入高檔社區撿高檔垃圾;中產的拾荒者,可以靠佔領地盤控制好的垃圾區域生活;而貧窮拾荒者,就是那個像果兒的拾荒者,這是體弱的拾荒者,只能撿別人撿剩下的垃圾過生活。這個也是一個荒唐的世界,雖然大家都是撿垃圾的,但是靠身體和金錢,居然還是能分出差距極大的等級來。在這個世界裡靠著身體和錢,可以打通上升通道。

第四個世界是哥哥文明的世界第一地球,而這個世界科技發達,卻是一個極端化發展的世界,過去,雖然有社會貧富差距,但是靠著教育,可以打通貧富之間的差別。但當後來智慧和教育可以直接購買,讓大家在智能上出現了差距,最後發展出來的社會,是一個用智能區分富豪,中產和窮人的一個世界。世界發展到後來貧富階級的通道已經沒有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而窮人也無法靠革命來推翻富人統治了。哥哥文明發展到極致,就是1個終產者,20億貧窮者人口的極端社會體制;作為富人,控制整個第一地球以及其空氣和水;作為窮人的生活,是極度不自由,過著畜生不如的非人生活。

大劉通過4個世界內部的貧富差距的對比,以及通過這4個世界之間的對比 ,來描寫出哥哥文明的可怕而可悲窮人生活場景。

大劉寫果兒的非人生活,寫了拾荒者的非人生活,又寫了哥哥文明窮人的生活。而這些絕望的非人生活都又是靠著對比相對應的極富階級生活來寫的,這些對應的極富階級的生活反過來更襯托出了其非人生活的絕望而悲慘一面。

讀者讀本書的時候,是從拾荒女開始的,在這個部分中,我們看到了兩個窮中富重疊的世界的最底層,窮人中的窮人是如何生活的。而且我們先看到液化委員會的奢華,再看到這個窮人拾荒者中的那個最底層拾荒女,光自理生活已經是極其困難了。然而更可怕的是,極富階級的液化者們,花費極高的價格,聘用了中產階級里最高級的殺手,去殘忍殺死這個最苦命的極窮階級拾荒女。這樣的差距,讓我們會覺得「我可不想過這樣的生活,這個時代真可怕」。然而大劉說,「你是不是認為這是最悲慘的生活和最可怕的世界了吧?我告訴你不是,下面我來說個更加可怕的世界」

然後,我們讀到了果兒,對比著齒哥的「土豪」的世界。 「土豪」齒哥,對於「極窮階級」果兒進行了非人的「加工」:砍殘大腿,不給上藥任意發炎致殘,並且故意讓果兒不吃東西,餓著果兒,而中產階級滑膛被派著去「照看」果兒,保證果兒致殘飢餓的狀態。這是一個富裕階級對極窮階級任意肉體加害的世界,極窮階級的果兒對自己的身體是沒有擁有權的(而拾荒女雖然生活極苦,但至少對自己身體是有擁有權的)。我們會發出「我更不想過著這樣的生活,這個生活更可怕;和這個比起來,拾荒者生活還好一些呢」。然而大劉說,「你是不是認為這是最悲慘的生活和最可怕的世界的極限了吧?我告訴你不是,還有更加悲慘的生活,更加悲慘的世界呢」

最後我們讀到的哥哥文明,出場是絢麗無比,讓人覺得是個科技強大到令人妒忌的一個外型文明,然而他開始描述了他們窮人的生活:窮人沒有擁有水和空氣的權利,住在狹小的自循環系統空間中,資源要靠父親的生命去換;然而對比著終產者的合法窮奢極欲,讓人對哥哥文明的窮人感到可悲而絕望。這讓人覺得「這樣活著,可能還不如果兒呢,至少果兒還能自由呼吸空氣」;或者是「這樣活著,完全沒有生活希望了;至少我們的世界還有個可以提升到富人階級的上升通道,充滿希望」

這樣三連擊,讓人感受到哥哥文明中窮人生活是多麼的絕望,壓抑,讓人喘不過氣來。而這個是一種可能的社會發展方向。

然而,這樣的窮人文明,來到地球後,可以輕鬆碾壓人類科技。

大劉通過主角的視角,看著這4個世界人物的互動,冷酷得推想著不同科技背景下所產生的貧富差距所帶來的社會倫理悲劇。

這部短片小說的現實意義很大。這部作品可以說把同樣寫窮中富階級對比的《北京摺疊》秒成渣了。

我想說,《贍養人類》寫的真精彩。

-------------------------------------

2016年9月17日更新

我在談談滑膛的作用。滑膛的第一個作用是串聯整個故事,這個作用是文學主角的作用,很好理解,我不談這個。我談談滑膛的另外的作用:他是用來乘倍加強極窮階級中極窮階級拾荒女的悲慘。

我非常欣賞大劉在這篇文章中的對比手法,通過拾荒女的悲劇來襯托果兒的悲劇,再用果兒的悲劇來襯托哥哥文明的悲劇社會。這樣把拾荒女寫的越慘,這個悲劇對比效果就越突出。

開始寫了社會窮中富,然後寫了拾荒者內部階級的窮中富,而拾荒女就是這個重合的世界的窮中窮最底層。

大劉寫慘盡興了嗎?沒有,所以他讓富人階級派男主角滑膛去殘忍殺害拾荒女,讓拾荒女更慘一層。

大劉這下盡興了嗎?沒有,所以他要把男主角滑膛這位殺手寫的非常冷酷甚至殘忍,所以花了大篇幅慢慢敘述了滑膛的殘忍殺手成長史,在這個成長史裡面有著一位更殘忍的養父,冷酷到極致的殺手校長,在描寫了一群和滑膛相似的高手同學們,這些都是用來突出滑膛這位殺手的冷酷和殘忍。而描寫加工工件的流程和對大鼻子的描述,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存在的。當完整的吧滑膛的成長史描寫完畢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是一個極度專業,極度冷酷,極度殘忍的職業殺手,這也預示了拾荒女必死的結局。這樣當滑膛開槍殺害拾荒女的時候,拾荒女的階級悲劇是被的提高不能再高的層次了。然而大劉接下去馬上緩緩把一個更悲劇的階級世界-哥哥文明的窮人世界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這就是滑膛的作用。

其實滑膛的故事結尾非常迅速,哥哥文明的敘述結束後,滑膛的故事就幾頁沒了。可見「滑膛開槍殺害拾荒女」後,就滑膛的「任務」就結束了。

都說大劉不會寫人,人物十分扁平,而大劉自己也說所有的人都只是一個符號,為了故事而服務的。但是大劉真要認真寫起人物來,並不扁平,滑膛就是一個例子。《贍養人類》中,所有的人都是一個符號,但也正是需要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大劉筆下的滑膛就成了一個內心極度矛盾,個性十分反轉又十分充滿魅力的人物。


剛看完,感觸太深了。話說,題名感覺好含蓄。。。。以下個人感受,僅供參考:

第一、執法單元就像國家暴力機器,越公正越保證貧富分化的順暢。在科技不夠發達的時代,還能起義反抗,當科技太發達,反抗就是以卵擊石。比如天朝,屁民是沒有任何武力優勢的,搶都沒一把。比起之前的朝代,這方面連想都不敢想了。。。不過幸好統治者執法者還都是人,不是書里的機器單元,不至於這麼精準無情。

第二、99%的財富掌握在1個人手中。理論上是很有可能的。撲克遊戲比大小,不管開始多少人參與,到最終都是1個人贏去了所有的牌。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必須要加入各種人為干預,並且也只是放慢速度。

第三、教育一直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重要武器。可以靠自身的努力勤奮,比富人學的更好,出人頭地。人是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在小說中,教育徹底的商品化了,一旦被明碼標價,同樣就加入了貧富差距分配的行列,越來越難獲得,越來越不可能靠自身努力(人的不確定因素)獲取。現在社會也有這個端倪,從娃娃抓起的教育資源,好初中高中大學出國深造,就業機遇,人際圈,等等,越是富裕抓到的越多,寒門子弟越來越難,可能性越來越低,雖然過程很緩慢,大勢我覺得不可避免。

所以這書特別有現實意義,也可能是我想歪了。。。

另外,書里有一點點和三體重合的地方,看來三體真的是醞釀了許久許久許久~~把人類都感到澳大利亞啦,外星文明流浪到地球啦,好親切~~雖然兩本書是完全不同的主題

超愛大劉的書,現在ip這麼熱,這本拍電影也不錯哈哈,又高端黑,又文藝范,又不太需要絢麗的特技~


代表劉對現實的迷茫,你需要再看看《贍養上帝》

突然想夾雜一點自己的私貨:

人類社會,尤其是中國社會,每次大動蕩的誘因往往是生產資料的高度集中。土地全部集中到了地主手上,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個過程靠幾百年的積累,土地一代一代繼承給地主的後代,最後形成超級地主。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這樣的事情用更快的速度發生了。產物就是政治書上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資本家迫不得已吃下了社會主義的藥丸(這個藥丸對資本家來說是有毒的,相當於對付癌症的化療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於是有了社會保障、反壟斷法、遺產稅這些完全非自由資本的東西。使得財富再分配,減少資本集中的速度。但是資本集中的病根並沒有解決,這個病根就是私有財產不可侵犯。這好比一個腫瘤病人,原發癌細胞沒有切除,只是不斷治療轉移癌細胞,所以還是吃棗藥丸。再看看《贍養人類》中的超級技術。我們挑一個大家最期待的出來,長生不死。仔細想想這個技術是窮人的福音嗎?長生不死使得遺產稅徹底失效。使得單個資本家有足夠的時間積累財富,繞開反壟斷法進行資本投資。只有私有財產不可侵犯這個原發腫瘤還在,就能隨著技術發展讓資本對一切社會主義再分配的化療葯產生抗藥性。終產者的出現無法避免,實際上這個哥哥星球的悲劇已經出現在這個人類地球上了。現在富可敵國真的已經不是誇張,實實在在在人類世界上演了。

最後喊一句口號:

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


這是一部反烏托邦的作品。

如果說烏托邦是一個無限富裕而極端穩定的社會,那麼。。。

我覺得這部小說最大的問題是:當人類個體之間的財產鴻溝轉變為智力鴻溝,階級差異轉變為物種差異,那麼人類社會還是人類社會么?

例如一群黑猩猩中有一隻受到了黑石的啟示,然後開始覺醒開始打砸石器(此處應響起施特勞斯的某部交響樂片段),然後黑猩猩進化為人。那麼人和原來的黑猩猩是什麼樣的社會關係呢,除了泰山,哪個人把黑猩猩平等對待呢?

在小說里:終產者是站在智力頂峰的人,其餘人類是留著叢林里的黑猩猩。這是《人猿星球》的最終圖景:窮人成為寵物。

很顯然用當代的倫理學是無法解決這一科幻道德議題的。

另外建議一部小說《光明王》,描述了類似的圖景,少數人類在另個一個星球殖民,然後用科技手段創作人類,建立社會,將科技鎖死在古典時代。殖民者通過科幻生物技術改造身體,變成如印度神祗般不老不死的存在,依靠人類社會供養。

小說給出的答案是,不應鎖死科技,全部人類應該共同進化,這是我比較喜歡的答案。

人類智力的進化權,應該是基本人權。否則人類社會的根基便不存在。平權是建立在身體特徵的對等性上的,否則人類便如蟻群蜂群一樣,身體特徵有差異,那就應該是《美麗新世界》的圖景:窮人成為工蜂。

所以,綜上所述:小說描述的圖景不存在任何當代人類社會的不平等。

因為小說中,人類社會已經滅亡了:所有人類完全由終產者飼養。所有人類和終產者的關係不是人和人的社會關係,是黑猩猩和人的「人與自然」關係。

小說中的地球是終產者的花園,人類是花園裡的阿貓啊狗,阿貓阿狗惹飼主不高興了,便被拋棄了。


個人看法是,兩部贍養分別描述的是(作者認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終極形態和社會主義(或者共產主義)社會的終極形態,也就是贍養人類和贍養上帝中對外星文明的描述。


執法機器不就是 @牢不萌 的神國的終極版本嘛~


說明大劉在人文社科方面短板顯著。

其實贍養人類只是藉助一個科幻的皮探討了一個很經典的自由主義的問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是自由主義的核心觀點之一。而由此造成的問題,快要餓死的人偷麵包對不對?洛克在1690年出版的《政府論》中就有過論述。

Locke指出,在「自然狀態」,在任何政治體制建立之前,每個人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然而,一旦我們同意進入社會,就同意了受法律制度的約束。

因此,Locke認為,即使政府干預了個人的權力,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意見賦予了它權力這麼做的。我們進入社會是通過同意,通過協議來離開自然狀態,並被大多數人通過法律體系,人類的法律所管轄。但這些人類法律合法的唯一前提是,他們尊重我們的自然權利,他們尊重我們不可剝奪的權利:生命、自由和財產,沒有哪個議會或者立法機構或民主的全權證書可以合理地侵犯我們的自然權利。沒有法律可以侵犯我們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但是,怎樣才算尊重我的生命權和財產權,卻是由各國政府決定和界定的。

所以你看,1690年就有人認識到,其實這條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也是有邊界的,至少不能凌駕於其他人的生命權、自由權之上。

對於自由主義的爭論,後面還有各種學派的觀點,建議大家大家至少看看哈佛的公開課《論公正》,可以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而大劉的《贍養人類》,就是有點浮於表面了,一個世界發展出那麼高的生產力,而社會制度層面卻還停留在原始時代,私有財產真的神聖不可侵犯嗎?人們組成政府最先產生的就是稅收,而稅收本質就是政府從個人手上搶奪勞動果實,從組成政府的那個時點開始,實際上就不存在所謂「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了。從進入社會開始,「私有財產」本身的邊界就需要由政府來界定,也就是從這裡開始,個人的財產權有了其他人的意志的介入,也就不再只屬於你自己,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了。而贍養人類中,終產者居然靠著"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一機械法條就能去旁若無人的大肆掠奪,就有點逗人發笑了。

如果說自由主義、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會造成少數人欺壓多數人,出現「少數人的暴政」,那麼基於民主政治的「多數人的暴政」就正好平衡這種力量。所以說,如果真的要實現像大劉文章里說的那種情況,需要的是強權來打破這種平衡。通往奴役之路,不是自由主義鑄成的,而是由獨裁與暴力,但是大劉卻把問題歸咎於自由主義上,著重刻畫貧富差距,卻對強權壓迫隻字不提。

實際上這篇小說里還有其他的一些社科錯誤,比如文章中說超等教育的價格問題。一開始超等教育可能需要2、3套房的價格(大劉對房價的認知一直讓我耿耿於懷),但超等教育的效果如此顯著,一定能大幅度提升社會的生產力,既然如此,正常狀態下,超等教育的價格就應該會下跌,有更多的人有能力接受超等教育才對,就像計算機普及的過程一樣。如果不能,那麼就應該對原因進行補充說明。但文中僅僅就靠著一句價格貴,窮人買不起就一筆帶過了,無視了生產力的發展與價格、收入的關係。

大劉在這篇文章里,通過幾個概念的組合完成了終產者的誕生條件,一個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反再分配),一個是絕對的執法單元(反革命),還有一個超等教育和機器人工業(生產力壓制)。從這三點得出財富集中化的推論,然後又引進我們的現實經驗(貧富分化擴大)來進行佐證,好像就論證了終產者產生的必然性從而讓讀者感覺到這個未來異常真實。然後他再引導讀者用這份真實感去反思現實世界的一些現象。但實際上這些論點本身就有問題,論點之間的推理也有漏洞,但都被寫作手法巧妙的掩蓋了,現實經驗一引入,理性問題就會變成感性問題,人們就會傾向於認同這個理論,潛意識中選擇性的整理論點,拋棄對它不利的,強調對它有力的,從而把它當作真理。

黑暗森林法則也是如此,列舉了幾條看上去成立的公理,得出一個爆炸性的推論,然後引進現實經驗(冷戰思維、零和博弈)進行佐證,於是讓很多人驚呼黑暗森林彷彿就跟真的一樣。

大劉的這種寫法極具蠱惑性,沒有相關知識的人很容易就會陷進去了。科幻小說歸根到底還是小說,本質還是消遣,大家千萬還是不要當真為好。

---------------------------------------------------------------------------------------------------------------

怕有的人看不懂我再補充一下。

劉慈欣描述的未來有沒有可能?有可能。如果他略過那個推理過程,直接展示一個這樣的世界,沒人會反對。他的問題在於,想用機械思維去闡釋這個過程,幾個前置條件,一個公理,然後自然而然就得出最後的結論。我要反駁的不是說他的未來不可能出現,而是不會像他描述的過程那樣。你幫他補充了很多內容,每一個都能讓人類社會的形態和結構發生大幅度的變化,人類脫離生產後,社會形態會變成什麼樣?超智力出現後社會形態會變成什麼樣?絕對執法單元存在社會形態又是什麼樣?永生實現後的社會形態又是什麼樣?每一個題目都是一篇可以展開討論的大話題。劉的問題就是在於他的科技在砰砰砰的往上跳,社會卻還一直停留在原地,技術對社會本身的影響,他想的太簡單了。

不過這裡實際上也存在著另一種解讀方式:

大劉曾經在公開場合表達過自己是技術黨(工業黨),堅信技術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在《贍養人類》中,技術不僅沒解決問題,反倒促成了人類社會的毀滅。雖然在這篇文章中這不是重點,也許只能算是大劉潛意識中的一種反思,但是如果有一種可能,這一切都是大劉故意為之的呢?可惜至今沒有看到這方面的解讀。

ps:有興趣的可以去讀讀劉維佳的《來看天堂》,同樣是貧富分化,同樣是智力分層,看看他筆下描述的社會是什麼樣的。

來看天堂_劉維佳中短篇作品


很遺憾,書中描述的場景必然會實現,雖然不至於20億人被迫離開地球,但是估計也相差不遠了。

1.大腦擴展,永生不死,全機械執法,隨著科技發展,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大。

2.貧富的差距,就算沒有大腦擴展,也在不斷的拉大。發展到最後,雖然不至於空氣,水都是私有,但是土地私有是必然。就算在當代,大財閥的富有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比方說馬雲,資產為279億美元,按今天的匯率,1863億人民幣,對一般人來說只是個數字概念。但是,當你折算一下,按一個普通人一年掙10萬來算,相當於186萬人一年的收入,也就是一個普通人工作186萬年的收入;按一個人一輩子工作30年來算,相當於6萬人一輩子的收入。

3.所以,當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動的時候,就是絕大多數窮人的末日。


稍微劇透前先說明個事,大劉不是左派,是個不多的,有點良心的,右翼改良派。

————————————————————————

外星人來了,準確的說是外星屌絲來了。

它們和這個藍色星球上絕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底層人民。

只不過,它們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反而愈發的窮困,以至於被趕出母星。

一群對於統治階級而言沒有利用價值的太空loser遊盪到了地球。

一個藍色的,美麗的,充滿誘惑力的星球。

一個可靠的,落後的,無法反抗的殖民地。

一個安全的,充裕的,有點蟲子的落腳點。

它們利用自己的先進的的科技稍微觀察了一下這個蠻荒之地。

看到了如此似曾相識的情景。

階級分化。

當全人類,不分種族,階級,宗教膚色都將淪為非洲底層的生活時,「英明」的統治階級搞了個「財富液化委員會」。

消滅貧困,消滅不均,消滅匱乏。

真正的烏托邦即將實現,共產主義即將到來!

歡呼吧,人類!解放吧,殖民!

啪!

現實打了所有人一巴掌,無論左右。

統治階級很快發現:

1.哪怕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守財奴依然不在少數,有識之士很擔憂!

2.居然有些泥腿子,窮棒子不要我們的錢!

有識之士很憤怒!

然後「有識之士」找來了一個殺手,憤怒必須得到發泄!

咔!打住!

有識之士為全人類的前途殺人,這一點我完全不反對。但這群有識之士的財富液化手段我完全不敢苟同。

如果真要財富液化,第一步應該是即將向最不發達地區提供工業化支援啊!迅速使他們成為工業人口啊。大劉似乎並不記得。

第二步應該將所有的發達國家轉為計劃經濟體制啊!通過補貼等經濟,和懲罰等行政手段迅速降低物價,消滅私有制,消滅大企業的利潤,然後強行提高補貼和最低工資,實現蘇聯式的短缺經濟。大劉似乎並不想。

說白了,通貨膨脹的同時強制降低物價。

文中,一群人類「精英」,居然以人手不足為理由,親自上陣,沿路發錢!

說真的,這是我能想到的所有財富液化手段中最蠢的。

「精英」應該做的是制定農業國工業化,和協調既得利益集團讓利啊!同時督促強制降價和市場補貼啊!

而沿路發錢,開動的是印鈔機,而不是「精英」們過人的大腦。

單純的通貨膨脹,除了拉高物價,破壞市場,什麼作用都沒有。

是大劉不懂經濟,還是「精英」不懂經濟?

我猜,應該是自以為精英的精趙吧。

精英政治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確定誰是精英」

————————————————————————

大劉寫的真的是故事嗎?

是思考。

一個有良心的右派對社會現狀迷茫後的思考。

畢竟,他應該也是20億的一份子。

事實上我們都是。

————————————————————————

「如果沒有你們的干涉,我們的世界也會重複這個故事嗎?」聽完了第一地球人的講述,滑膛問道。

「不知道,也許會也許不會,文明的進程像一個人的命運,變幻莫測的……好,我該走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社會調查員,也在為生計奔忙。」

「我也有事要辦。」滑膛說。


「技術對社會本身的影響,他想的太簡單了」。

我恰恰認為,這是大劉故意為之,基於簡單的技術-社會關係變化,推論出一種科幻社會形象。贍養人類是三體系列的「精神前傳」和「試驗田」,大劉嘗試了基於簡單的設定而去創造世界體系這一瘋狂而刺激的工作,山寨版利用幾何公理構建幾何學科的過程,當然這個邏輯過程是比較簡化和形而上的,大劉只是闡述了一種「可能性」,順便發泄一下想像和造物的快感(主寂寞了)。

類似的作品還有《山》,比起贍養上帝和贍養人類,山的設定更為簡單(地心文明),但是也是推導出了一個文明的探索,其點子之硬足以支撐幾部長篇小說來敘述一個苦逼文明波瀾壯闊的科技發展史,但是,主不在乎,這麼浪費地寫個短篇。

從敘述上,贍養系列和三體都是以小人物視角開頭,然後與文明視角宏敘事(宏細節)結合的方法,在《山》一文中,大劉乾脆只有宏敘事了。

當然自然-科技-社會 的複雜關係絕對不是一篇腦洞小說能夠簡單闡明的,管他呢,腦洞爽就是本人看科幻的最初動力,所以我都不鄙視看玄幻小說的小白,誰的開心都不比其他人更廉價。

PS:當年看的時候,殺手的設定真是酷斃了,「加工一下」對我的刺激不亞於後來的「主不在乎」。


再多幾個劉宇昆,雨果獎要不夠發了。

大劉老王何夕柳公子加上潘海天今何在。

我覺得我們可以期待一下茄子,寫科幻出身英文水平夠,專心琢磨做中式科幻翻譯推廣搞不好大有天地。

英美這幾年科幻奇幻都疲軟的不行,是時候讓他們感受下東亞中華雄風了。


瀉藥。。。

實在懶得回答日經問題了、直接複製粘貼劉慈欣本人的話吧:

你(黃晉康)寫的都是自己相信的,我寫的自己都不信。

我的創作一般是先有核心的點子,再圍繞它編織有戲劇性的故事。

故事性是第一位的,真實性和個人表達則放在後邊。我想許多科幻迷解讀劉慈欣小說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到他本人一直強調的這一點,劉慈欣為了市場化做了很多妥協,也正因如此他的故事才會廣為流傳。

回到問題,若說《贍養人類》中的液化財富是左,那麼劉慈欣另一部小說《地球往事之二》中的黑暗森林理論不正是極右的自由市場縮影嘛?

看看馬克思是怎麼評價高度壟斷資本主義市場的:

生產集中和壟斷。在20世紀初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集中已達到很高的程度,生產部門中的壟斷組織已經廣泛存在。這個時期,按照大公司聯合的範圍和程度,壟斷組織可分成多種形式。最簡單的是短期價格協定,進一步是普遍發展的、主要是在生產部門內瓜分市場、規定產量和價格等的卡特爾,聯合採購原材料和銷售產品的辛迪加,高一級的形式則有統一掌管參加企業的業務和財務活動、以獨立的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托拉斯,還有以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為核心的不同部門企業結成聯合集團的康采恩。這些壟斷組織已成為經濟生活的主體。但是,從自由競爭中生長起來的壟斷並不消除自由競爭,而是凌駕於這種競爭之上,與之並存,因而產生出許多特別尖銳特別劇烈的矛盾、摩擦和衝突。這就是說,壟斷雖占統治地位,但並不存在絕對的壟斷,不僅自由競爭仍然存在,而且產生了新形式的競爭,即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壟斷組織同非壟斷組織(局外企業)之間的競爭,以及壟斷組織內部的競爭。

有沒有很眼熟?嘿嘿嘿嘿嘿嘿

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要研究《三體》? - 移動互聯網


這應該是大劉的作品裡最有可能被拍成電影然後過審的了

萬惡的資本主義,你看你把美利堅,不,第一地球的老百姓都禍害成什麼樣了!


「如果沒有你們的干涉,我們的世界也會重複這個故事嗎?」聽完了第一地球人的講述,滑膛問道。

「不知道,也許會也許不會,文明的進程像一個人的命運,變幻莫測的……好,我該走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社會調查員,也在為生計奔忙。」

「我也有事要辦。」滑膛說。


如果看過大劉的所有作品,不難看出大劉對基督教,民主和資本主義的反感。最明顯也最出名的一句就是「人類不感謝羅輯,人類感謝程心。」

其實基督教,民主和資本主義是一回事,不過是在文化,政治和經濟三個層面的不同形式的表現而已。


(劇透預警:以下文字憑記憶寫作,部分名詞可能不準確,但仍包含重要劇透)

《贍養人類》屬於一個短篇作品,最近又火起來感覺是因為《北京摺疊》獲雨果獎的關係,兩者題材有類似之處,均是關於貧富差距問題的。《贍養人類》本身無論是文字還是故事,都不屬於特別優秀的作品,但是得益於劉慈欣一貫宏大的想像力,給人衝擊力還是比較大的。

小說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部分,兩部分各有一個主要看點。

地球的部分,是小說的主體,主要的看點在於殺人動機的懸念。主人公「滑膛」是一名殺手,接受了一群地球上可以說是最富的人的殺人委託,而殺人對象則是三個一貧如洗的人。隨著文字的展開,可以逐步了解到主人公本身的過往經歷、三個窮人的情況和當時地球社會貧富差距懸殊的現實,但是受制於劉慈欣的描寫功底,一如既往效果不佳,讀起來頗有一些尷尬。真正會對人形成衝擊的地方在於,文中以絕對優勢入侵地球的外星人,提出了將全人類遷往澳洲大陸,由他們贍養的提議,而贍養的標準則是地球上最貧窮的人所生活的條件。

對於福利經濟學略有接觸的人,應該都明白這一構思是羅爾斯主義福利標準的一個延伸。按照常見的表述,羅爾斯主義福利標準下,社會的整體福利取決於這個社會中處境最差的個體的福利。羅爾斯的正義論以及福利經濟學的羅爾斯主義福利標準說來話長(而且我也不懂),但劉慈欣比較好地構造了這種福利標準的一種運用場景。全能的上帝角色(即文中的哥哥星球)將以地球社會中處境最差的人的生活狀況,作為標準來贍養全人類,全人類今後過得怎麼樣取決於社會中狀況最差的人過得怎麼樣,強行使得社會福利函數滿足了羅爾斯主義福利標準的要求。效果是戲劇性的且充滿衝擊力的。富人們紛紛大把撒錢給窮人,而對於不接受這種饋贈的窮人,甚至不惜巨資僱傭殺人殺掉。

小說的第二部分講的是「哥哥星球」,以主人公「滑膛」與「哥哥星人」的對話,揭秘 「哥哥星人」的狀況。令人驚異的是,地球上固然是貧富懸殊,而「哥哥星球」則已經極端到整個星球只剩下一個擁有幾乎所有財產的「終產者」和其他所有窮人。「哥哥星球」的窮人是貧窮到只擁有僅有空間、水和空氣,像太空艙一樣維持著艱難的平衡,而一旦失衡,甚至只能靠回收屍體的所得的資源來重建平衡。

這一段的看點在於,這樣的社會在何種情況下能出現。私有產權下,資源向少數人逐漸集中是一個常見的現象。而打破這種資源逐步集中的,文中劉慈欣認為主要是兩種渠道。一種是教育對於階層流動的作用,科舉、高考都屬於這類。另一種則是暴力衝突,農民起義、革命等都往往打破了原有的資源集中趨勢。劉慈欣構造的世界中,分別用兩種技術手法解決了這兩個流動渠道。對於教育,他構造的哥哥星球中,知識已經可以直接輸入,用錢買輸入到大腦就可以了,而不受到天賦、努力程度等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窮人絕無可能在教育中勝過富人。而對於暴力衝突,劉慈欣構造了一種「執法單元」,一種絕對忠於財產私有制度的機器人。對於侵犯私人財產的人,可以以絕對優勢的暴力保證產權。在這兩個設定下,資源逐步集中的趨勢已難以打破,而劉慈欣更進一步設定「哥哥星球」的技術已經達到了如此的程度,以至於資本(或者說機器)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勞動,從而勞動在要素分配中已沒有自己的位置,窮人連出賣勞動力的機會都沒有了,不可能獲取任何財產。而終產者,則義正詞嚴地表示他的一切是合法得來,他的祖先也是從小生意開始起步的。

這幾個設定,還是非常精妙的,而更加衝擊的是,知識的直接輸入、絕對的暴力優勢以及資本對勞動的替代,即使從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並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事情。就算做不到像劉慈欣所寫的那麼極端,這個趨勢卻也在真真切切地發生。所以這一部分的故事,字面上寫的是「哥哥星球」,其實還是在寫地球。劉慈欣完全把哥哥星球的一切抽象化了,沒有什麼不必要的區別描寫,除了幾個技術設定以外,「哥哥星球」與地球並沒有任何差別。這也呼應了為何「哥哥星球」要以社會中窮人的生活標準來贍養人類,因為來到地球的「哥哥星人」全是那個星球上真正的赤貧。

一篇短篇小說,能有這樣兩個大的看點,已經是具備不錯的可讀性了。科幻小說,要的就是「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再看小說帶不帶感」這樣的角度來思考。當然也可以舉出很多角度認為故事不能成立。隨便舉一個,比如,從個人效用的角度出發,終產者會不會存在把少量的資源贈送給窮人的可能,從而享受那種救世主一般的快感呢?就像另一個答主說的那樣,劉慈欣在這篇小說中,確實是輕視了很多社會科學已有的成果和結論。但作為一個短篇作品,設定簡化一些,故事有衝擊力一點,也就夠了。除了文筆仍然是短板以外,這仍是一個中等偏上水平的科幻短篇。


科幻相對於其它的幻想小說,最大的不同和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其它幻想小說所描述的往往永遠不會在現實世界發生,而科幻小說所描述的則恰恰相反——正在現實世界步步成型。

最好的科幻就是未來的家庭倫理劇,兼具科幻和人文精神,是吧。


非常有腦洞的一篇文,文中所描述的上帝與傳統意義上的上帝大相徑庭,不過科幻不是本就該天馬行空么。設定宏大,但是細節又十分溫馨,我至今還記得那個老上帝看動態照片的那個場景

說點與評價無關的吧,這篇文我記得應該是我看的第一篇科幻世界上的文章,翻過封面好像就是了。當時的科幻世界可沒有現在這麼多彩頁,丟個圖然後就是整片整片的文字了,我現在都驚訝還在上小學的我怎麼看下去的。。不過當年的科幻世界確實很多精品,在那個幻想文學相對匱乏的年代,應該也滋養了不少人把。


初讀有所觸動,但多度幾遍就覺得有點故作高深了,這種想像太強行了(在其兄弟篇 贍養上帝 中更為明顯)。

而且留了很多鋪墊,有展開成長篇的可能,但很可惜沒有完全寫完。書中的想像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大劉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各種條件極端化,然後藉機拷問一下人性。

總得來說贍養人類是一篇中規中矩的劉慈欣風格的科幻,而且放在國內科幻中也只能算是平庸的。

PS:何慈康松的大部分作品都讀過2遍以上後得出的結論。


在把現實社會問題極端化並加入科幻點子這方面,大劉表示在座的各位都圖樣。北京摺疊那種階級固化和貧富差距算什麼,簡直圖樣。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觸動是:

當財富已經高度集中的時候,通過富人的施捨促進均富是低效的。而最高效的方法是,殺死最富的那幾個人。

這是大劉給出的方法。


前面講的什麼黑幫恩怨子彈旋轉比後面的外星人什麼的好玩多了……


強懟@趙小康

每當一位作家被捧上高地時,總有某些妄圖標新立異嘩眾取寵之輩要把他踩死。好比你做飯,做得平淡他嫌你不好吃,做得華麗他嫌你忘卻初衷不真誠,實在不行譏諷你缺乏藝術感。一篇短短萬字的短篇科幻小說,他要求你猶如博士論文一般嚴謹,又要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要宏大的格局和貫穿始終的大跨度,又要你熟知人文社會歷史,寫出滿滿人文情懷的作品,還不落俗套,不能讓讀者一讀就知道結局是什麼……最後,他要你把這一切濃縮在一篇短篇科幻小說中。

這種人,一個詞形容,Low。


超等教育是對現實高等教育的極致推演,自古以來無論是科舉還是高考,教育都是打破階級壁壘的一種方式,甚至說是一種模式,無數人在高考面前篩選,然後優勝者進入富有的精英階級並努力融入進去。資產階級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讓自己的後代永遠站在資產階級的陣營中,這一樣是通過教育,有錢人的子女往往更容易享受高等教育,出國留學這種事富人比窮人更有機會,何況他們的子女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比高考篩選面前的普通人要好的多,於是有錢人和他們的子女都獲得了較好的學識和能力,這樣的有錢人群體擴大形成了固有的階級,不斷延續,始終掌握社會較多的財富。

在階級壁壘面前,窮人可以通過教育多多少少融進去一部分。但會越來越難,以前有句話叫「富不過三代」,不學無術揮霍家產的人自然早晚被踢出富有者階級,努力拚搏並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人也極有可能融入富有者的行列,而超等教育出現後富人的後代脫離富有階級的風險更小,窮人則面對的競爭力更大,窮人再怎麼努力或許也只能在窮人之中再區分一個階級,但富有者的階級永遠都撼動不了,富有者將世世代代富有下去。

共產的無產階級者在面對日益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反抗暴動都是無意義的小打小鬧,即便整個社會踢出這部分無產者,社會一樣正常的運轉下去。


現在富人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知識和壽命不能通過量化的方式跟財富一樣積累。當科技突破的那一天,這小說百分之一萬能成為現實,這就是人性


一直看大劉的小說讓我對大劉充滿信心,這本贍養人類亦是如此,相信在故事的什麼地方一定會給我想像不到的腦洞和驚喜。就是這種信心讓我可以讀完前面平靜甚至冗長的鋪墊,直到大劉擲地有聲的把驚喜和想像世界一字一句娓娓道來。當那個像炸彈般的驚喜到來的時候,我沉迷了,陷進去了。當大劉平靜的說完他的驚喜的時候,我還沒蘇醒,故事卻就這樣結束了,戛然而止了,只留下我碎成渣的膝蓋,不滿足的無法自拔。


可以入選中學語文教材


 普通人都能對身邊的經濟現象有所認識,於是對經濟學不是全然一無所知,然而又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卻因此而自以為全懂。大劉的小說《贍養人類》中展現出來的觀念正是如此。

  在展開評論之前,為免「大劉」粉絲的誤解,要先澄清一下:我對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的評價是他的短篇小說其實比長篇小說更好。這一點,我發表在《南方周末》「2015年我的書單」上列的第一本書就是大劉的《鏡子》可作證明。也就是說,我這篇評論並不針對大劉,而只是就事論事地針對《贍養人類》這一篇小說。

  《贍養人類》在大劉的短篇小說里應該算是蠻有名氣的,因為懸念感強,但更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它很好地「迎合」了一般人的仇富情緒。以思想而論,其實它不過是「私有制、資本主義是造成貧富懸殊的根源」觀點的翻版,要是寫成議論文,大概只會泯然於一大堆左憤言論之中,大劉將之寫成科幻小說,卻因其想像力之奇幻,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小說梗概

  這篇小說以一個職業殺手「滑膛」的經歷為主線。地球上的富人們突然向窮人大肆派錢,另一面卻又僱用「滑膛」去殺害某些窮人。隨著劇情發展,懸念逐步解開。原來外星人要佔領地球,以澳大利亞為圈養人類的「保留地」(這個情節後來在《三體》里再次出現),而外星人給予每個人類都一樣的「贍養」標準——是他們調查到的地球上能活著的最窮者的「最低生活標準」。富人為此拚命把錢分發給窮人,以圖提高「最低生活標準」。但個別窮人「寧窮不屈」,不肯拿他們的錢,於是他們要僱用殺手把這些「死硬分子」殺掉。

  但外星人為什麼會制定如此古怪的贍養標準呢?原來他們來自一個徹底推行私有制、嚴格保護私有產權的文明(「第一地球」),結果貧富不斷分化,財富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人手上,最終整個地球都被一人(「終產者」)獨佔。那裡連空氣的使用量也被機器(「執法單元」)精確量度,嚴格收費。其他人的財富漸漸耗盡在購買空氣上,為了減少消耗空氣而不外出工作,就更加沒有收入,更加越來越買不起空氣,惡性循環。最終,一部分人活活窒息而死,其餘人拚死衝出戶外盡情呼吸新鮮空氣。太多人「違法」導致「終產者」不便依靠機器懲罰所有人,而是將他們都驅逐離開「第一地球」。他們於是到處尋找新的地球落足,並執意要推行那人人享有一樣的「最低生活標準」的贍養標準,以防止「第一地球」的前車之鑒重演。

  共同貧窮,真的好嗎?

  與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人都享有能充分滿足其需求的財富的「共同富裕」夢想不同,在這篇小說所無限嚮往的外星人贍養人類的「保留地」里,人人享有的是最低生活標準,可謂「共同貧窮」。

  作者借小說中的人物朱漢楊(富人代表)之口說:「如果人類社會不存在貧富差距,最低的生活水準與最高的相差不大,那保留地就是人類的樂園了。」似乎是想表達,只要人人一樣,實現了絕對的平均主義(他所定義的「公平」),一樣地窮就是天堂。這哪有馬克思的境界高啊?分明是更進一步地倒退到「不患寡而患不均」那裡去了。

  然而,錯的就是錯的,不管用什麼體裁寫出來。奇怪的是,一些讀者一邊面對計劃經濟時代的「大鍋飯」使國民經濟遭受嚴重挫折、不得不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的事實;另一方面卻對書中這一已被事實所推翻的觀點,依然深信不疑。

  保護私有產權會造成貧富懸殊嗎?

  認為以保護私有產權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所謂的「資本主義」)會造成貧富懸殊,這是對經濟學一知半解之徒很容易犯的錯誤。價格準則(即俗稱的市場經濟)的成立,需要保護私有產權的法律制度作為遊戲規則來支撐,這就是所謂的「市場經濟的法治基礎」。事實上,在有完善的法律保護私有產權而使價格準則得以確立的社會裡,不可能有嚴重的貧富分化或貧富懸殊。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裡,靠損人獲得收入的途徑基本被法律所杜絕,人們主要是通過利他——為社會創造財富——來獲得收入,因運氣(無論是靠買彩票還是靠剛好生於有錢人家裡)而獲得收入的情況在統計學上屬隨機因素,對整體的影響既不大,也互相抵消。而又因為一個社會裡的人群的智商呈正態分布,則他們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也呈正態分布,其收入水平自然也是呈正態分布,不會是兩極分化。

  也就是說,市場經濟下會有貧富分化,但這分化是個人能力所決定,並不會極端嚴重到「貧富懸殊」的地步。凡是貧富分化到嚴重程度堪稱「貧富懸殊」的,其實都是「偽市場經濟」的結果,根本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私有產權得到嚴格保護、人們只能通過市場創造新財富去利他才能獲得收入——的結果。保護私有產權的法律可不僅僅是阻止「竊鉤者賊」的強搶豪奪,也要阻止「竊國者侯」之輩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因為這已經在實際上推翻了價格準則。

  正如剛剛過去的里約奧運會,一邊以吃禁藥之名封殺所有俄羅斯運動員,另一邊卻以治病——往往是治哮喘病——之名允許吃禁藥的一眾歐美明星運動員參加各大比賽,人數佔比之多讓人不禁疑惑:難道歐美國家的哮喘病人都從事各類體育運動了?體育運動的競爭準則哪裡還是奧運會所標榜的「更快,更高,更強」者勝出?分明是已經被「偷換」成更會玩政治、更能控制國際興奮劑檢測機構者勝出。

  人們看到很多發展中國家貧富懸殊,而它們實行的是市場經濟,於是就認定市場經濟造成貧富懸殊,這完全是一知半解。許多發展中國家盛行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哪裡有嚴格地保護私有產權,哪裡能算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這好比你買了個假LV,沒用多久就壞掉,於是你抱怨LV這鼎鼎大名的奢侈品牌是名不符實,這豈非天大的冤枉?

  空氣能賣出高價嗎?

  《贍養人類》最後講的那個「第一地球」的故事,只是更進一步地說明大劉對經濟學的一知半解。先不管嚴格保護私有產權會否導致財富逐漸集中到一人身上,即使退一步姑且接受這個假設,也絕不會出現小說里所描述的人們的財富耗盡在購買空氣以至於窒息而死的情節。要知道產品價格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其稀缺性,而不是壟斷與否。像空氣那樣稀缺性不高的產品,雖然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之物,卻不可能收取高價——這是早在斯密的時代就已經注意到的現象,他還為此深感困惑而提出「水鑽之謎」: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鑽石卻是可有可無的。但水的價格很低,鑽石的價格反而很高。這是因為水雖然需求量大,但供給量更大。而鑽石的需求量雖少,可供給量相比之下更少。

  空氣的價格如果高到人們買不起,以至於死光光(小說的結局是全部趕走,跟死光是同樣的效果,那個「第一地球」上再也沒有「終產者」之外的其他人),那終產者還能從誰身上賺錢?這對他根本沒好處啊!這富翁也太蠢了吧?這樣的人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擊敗所有對手,爬上佔有所有財富的「終產者」的位置?這裡有明顯的自相矛盾。

  說到水,其實我們已經找到明顯的事實來推翻這個虛構的「空氣也要花錢買」的假定情境中發生的事情。現實世界裡的空氣沒有直接交易(其實間接交易是有的,如空氣清新的地方或綠化做得好的小區,房子會賣得更貴,就是把清新空氣的價格打進了房價之中捆綁出售),確實是因為沒有小說里那樣的「執法單元」能以足夠低的成本(交易費用)量度空氣的使用量。但自從有了自來水,水的使用量的量度就變得很容易(交易費用足夠低),於是以前沒有收水費這回事(人們自己從河裡打水,或自己鑿井抽水),現在都用水表精確地量度用水量,精確地收取水費。水對人類生存的不可或缺性比空氣只差一些,比糧食還更重要——人可以絕食很久,絕水卻很快就會死。但人有因為被水表精確量度著用水量、要為每一單位的水都精確地支付價格而使得財富大量集中到自來水公司,並因自己的財富都耗盡在支付水費上而逐漸買不起水,以致最後大批死亡嗎?顯然沒有嘛!

  窮人的工資與生活必需品的價格

  為什麼呢?除了因為上述提到過的空氣雖然對人類生存不可或缺,但並不稀缺,因此賣不起高價之外,還因為只要私有產權保護得當,使市場能自由運作,市場絕對不會讓最窮的人買不起生活必需品而死去。這一點與經濟學中講解「價格管制理論」時解釋為什麼沒有政府以行政指令管制價格、人為規定最低工資,窮人也絕不會因為生活必需品太貴、工資太低而活不下去時所使用的邏輯是共通的。其實早在古典經濟學時期,就已經有經濟學家提出「生存工資理論」,指出所有窮人的工資收入合起來形成對生活必需品的購買力,因此窮人的工資與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是互相決定的。生活必需品就是靠窮人的工資收入買下來的,所以如果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太高、窮人的工資收入太低,以至於窮人買不起生活必需品,這些生活必需品就會無人購買而供過於求——不要說富人會來買,富人當然也需要生活必需品,但他們會買高質高價的,不會來跟窮人爭奪低質低價的,窮人和富人之間根本不構成競爭關係。富人吃的是山珍海味,而不是饅頭黑麵包;富人穿的是香奈爾愛馬仕,而不是地攤上擺賣的廉價衣服。

  空氣這種有錢也不需要多呼吸的東西,一般情況下更是不可能出現富人跟窮人爭奪搶購的現象。生活必需品供過於求當然只能價格下跌,一直跌到窮人對它們的購買力恢復過來。另一方面,如果窮人的工資低到連生活必需品都買不起,窮人在這個地方就待不下去,只能「用腳投票」離開這個地方——在《贍養人類》的假定情境里就是「第一地球」上除「終產者」之外的其他人死掉或被趕走。於是窮人本來所從事的工作會因為缺乏人手而不得不提高工資來吸引勞動力進入,所以市場一定會讓最窮者的工資上升到至少能購買足夠的生活必需品以存活下去。總之,窮人的工資收入與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之間,就如同水和魚的關係:魚吐水,水養魚;窮人的工資收入買下生活必需品、其購買力支撐起它們的價格,生活必需品養活窮人以確保有人來買它們。

  窮人為什麼致窮?

  造成窮人活不下去的,恰恰是干擾市場的惡法(本質是侵犯私有產權),如政府的價格管製表面上壓低了商品的價格,但由於侵犯了賣方的產權而導致他們不願意再供應商品到市場上,於是供不應求導致更嚴重的稀缺,買方實際負擔的成本不降反升,使得他們從原來的負擔較重變成甚至完全負擔不起。又如最低工資法表面上提高了工人的工資收入,但由於侵犯了企業的產權而導致企業主不願意再聘用工人,使得工人從原來收取較低工資變成失業、收入大跌至零,反而更加貧窮……所以貧富分化的真正原因並不是什麼私有產權、市場經濟,而恰恰是市場的運作被政府所干擾,而政府干擾市場運作的本質就是侵犯私有產權。

  專研經濟思想史的斯蒂格勒曾感嘆,向外行人說自己是經濟學家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因為如果外行聽說你是物理學家,他會說:「物理學?我不懂,您才是專家,請您指教。」然後洗耳恭聽物理學家說話。可是如果外行聽說你是經濟學家,他會說:「經濟學?我不懂,但我認為……」然後就開始對經濟問題大放厥詞。為什麼會這樣?原因之一(注意:不是原因的全部,只是「之一」)正在於確實每個普通人都能對身邊的經濟現象有所認識,於是對經濟學不是全然地一無所知,然而又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卻因此而自以為全懂。大劉這篇《贍養人類》小說中展現出來的觀念正是如此:他知道有了私有產權就可以進行市場交易,即使是空氣也可以買賣;他卻不知道市場的運作會照顧所有人的需求,而絕不僅僅是富人,一定也包括窮人,但市場能正常運作恰恰取決於私有產權得到保護。由於一知半解,最終造成嚴重誤解:造成貧富懸殊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侵犯私有產權的偽市場經濟,棍子卻居然反而打到了有效保護產權、讓市場能自由運作的真市場經濟身上。

  傳統經濟學很冤枉,但最冤枉的是市場

  所以我才說,傳統經濟學(家)很冤枉,但最冤枉的是市場!明明它根本沒錯,明明是人類用錯誤的貨幣政策扭曲了它的價格信號,又是人類用最低工資法等制度廢掉它以價格變動來調節供求平衡的功能,人類(以凱恩斯為首)卻還是把導致大蕭條的一切罪過推到市場頭上……好吧,市場不是一個人,它不會出聲反對人類的指責,它不會站起來為自己受到的污衊誣告而抗辯。但是不要緊,經濟規律才是最終的裁決者。人類可以胡亂地諉過於市場,但人類逃不過違背經濟規律的懲罰——正如人類不可能違背牛頓定律而不會從天上摔下來跌個頭破血流,甚至粉身碎骨一樣。大蕭條三十年後,經濟規律的懲罰翩然而至!1970年代西方國家因長期使用凱恩斯所主張的政府干預政策,而紛紛患上了「滯脹」之病。

  大劉的這些觀點,幸好也只是在小說里。「贍養人類」的「保留地」會是樂園?我說:以為能通向天堂,其實最終通向地獄的道路是一知半解,卻無知者無畏鋪成的!

(轉載自搜狐文化)


不能徹底保護私有財產,個體必須為了種群利益服務。


因為剛讀完贍養人類,覺得第一星球的一個人當家的事情太不可能實現,人類歷史多次證明一個國家或群體貧富差距不用這麼極端時已經接近滅亡了,想想北洋混戰時期中國的讀書人有多少,懂知識的人有多少,絕大多數人是文盲,這個社會結果怎樣,被列強欺凌瓜分,就算劉說的依靠未來人工智慧做國防軍,機器人不需要能源么,不需要電路供應么,打敗機器人只需要一次太陽風或一個EMP脈衝就可以造成電力失效,那麼地球只有一個人類,這個星球是不是太搞笑了,對獵食者而言就是個空城,這種情況絕不會出現的,也許只有1%的人掌握極端財富,但是空氣收費和水收費時,必然會引發暴力對抗,人的社會不會這麼愚昧的,即便沒錢上學的孩子也知道糧食不夠了就要搶偷和奪來這是本能,不考慮這些本能的東西一味按照邏輯推理的思維無異於電腦在驗算,這結果只能說是推演終究不是現實,因為現實就是因為人的存在,人就是這麼個沒有定數的感覺的會犯錯誤會走昏招會出奇蹟的物種,所以,我覺得大劉在腦洞上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和開展方向,但很多點上不必要套用如今的社會和未來的節奏,雖有延續性,但是完全不可能實現。即便在一個平行時空,也不可能,因為網路遊戲里沒有了其他玩家的大R們還玩的有什麼意義,GAMEOVER了


其實我建議你看看劉慈欣寫的文學評論,他有對這篇小說的核心問題進行討論


過程推論欠佳,但結果引人深思。


強答一個,大劉的很多小說在社科上預見性很強大,這篇小說2005年發表。

講述德國中產被上層與底層拋棄整個社會撕裂的《反社會的人》,德國原版應該是2012年出版,中文譯本2014年出版。

個人感覺大劉這篇小說里唯一bug就是他把底層說的太沒有反抗能力了,儘管有教育壟斷知識壟斷等設定來進行補充……但《反社會的人》里說明了通過高福利徹底把底層迷醉在底層了,把這個補丁打上了……

感覺《反社會的人》就是個補充了bug並且有詳細數據說明的《贍養人類》啊(好吧跟《北京摺疊》也有共通……)


假設了一個階級分化最終通過消滅無產階級來實現的未來,因為「人」本身作為生產者的意義被徹底剝離而異化成為單純的消費工具,只有自己「身體」的物質作為可交換生活資料的等價物。

終產者是唯一的消費者了。商品經濟結束了。某種意義上社會也被摧毀了。《變形記》里格里高利變成一隻大甲蟲,終產者把除了自己所有人類都變成大甲蟲。

還好還有一個地球。

於是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弟弟地球尷尬了。

剩餘價值全部敲出。

你說平等自由,是哪一個階級同哪一個階級的平等,是私有制基礎上的自由還是消滅私有制基礎上的自由呢?

你看平等自由實現了。

弟弟地球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當然是終產者的復刻。


剛剛看完 覺得很不錯 想起了以前看的末世類小說 真的很不錯


怎麼這麼多答案都在糾結贍養人類中的情節有沒有可能出現

科幻小說,首先是小說,科幻只是一個背景,重點是在這個背景下展開的故事,以及這個背景下人物的所作所為,所謂不變的終究還是人性

至於去討論這個背景是不是合理,這個背景的產生對不對...... 你是在逗我嗎? 你怎麼不去吐槽星球大戰里怎麼還有皇帝,心靈歷史學根本就是扯蛋呢


看這篇小說感觸比較深的是教育的不公對整個社會兩極分化的影響,文中是用比較科技與誇張的展示,講的是教育的方式發生改變後,逐漸造成的社會不公。

教育是底層社會通向上層社會的階梯,這點在古代的中國科舉制度中體現尤為明顯。即使在底層的人,只要努力讀書,參加科舉,通過幾代的人的奮鬥,整個家族從底層躋身到上層社會的機會是很大的。但現在的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公越來越明顯,教育資源就像文中說的一樣是商品,而私有財產決定了你能支付的商品的多少和好壞;私有財產的不一樣,帶來的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會加劇社會的分化,教育這條躋升通道將慢慢被堵上。


既然是科幻,就讓我用比較自然科學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吧。

我覺得,大劉提出的問題的本質在於,我們沒有充分理由相信人類文明社會結構具有趨向橄欖型社會的漸進穩定性。至於道德啊,法律啊,私有產權啊,貧富分化啊什麼的,都是一定歷史時期內這種現象的特定表現而已,在這樣的時間和科技尺度內並無意義。

和《北京摺疊》不同,後者中世界的設定和道德觀基本上同現實世界無差。《贍養人類》中大劉雖然主觀上未必意識到,但其營造的世界的觀念,實際上直接被世界的發展所塑造。可見大劉的馬原學的實在不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很多人可能會簡單把大劉的經濟觀點理解成在黑資產階級私有制,我覺得還是有點淺了。無論是以暴力,公權力,還是僱傭關係為人與人之間統治關係的載體,在這種分化下的區別難道會很大嗎?一個非常簡化的(我記得是元胞自動機?)的模型已經證明,在特定假設下,隨機擾動造成貧富分化是必然的。那麼對於人類社會這樣一個無比複雜的動力系統,而且多半是混沌的系統而言,最後階級分化的結果如何,是無數個個體的力以平行四邊形法則合成的結果,以人類現有的科學發展水平,其實是無法得知的。大劉實際上也沒有對此做像黑暗森林那樣斬釘截鐵的斷言,而是指出了這個問題,指出了他所認為很有可能的途徑——生物改造和教育的代際傳遞,保持了開放的態度。我覺得這才是這篇作品最有價值的地方,不僅對思考社會現象很珍貴,甚至對科學研究也很有啟迪。

那麼,這難道意味著人類就一無能為,只能靜靜地等待社會演化的結果了嗎?我覺得,這樣又犯了機械決定論的錯誤。人生於世,就是要承擔起對家國天下的責任,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更具體地說,心系那使人成為人的事業——教育,儘可能斬斷階級代際傳遞的鏈條,盡人事以待天命。這才是我們思考終極問題的真正意義,也是大劉的這些作品之所以寶貴的原因。

最後用一句話評價的話,這部作品值好幾個雨果獎。

可能會不定時補充和修改。


中國最優秀的兒童科幻之一。


我覺得最悲哀的是 其一 書中的很多內容已經實現了,現在就是少數人佔據著大多數的財富和資源 其二 現實中的人卻往往吧自己佔有的1%當成了整個世界,以為這就是世界的全部,實在是天大的悲哀,還有結合贍養上帝可以知道第一地球是把上帝的資源騙過去的,而第一地球真正有權利的人只有終產者,他是怎麼發家的不言而喻


如何評價,我的評價是,這部作品,不可超越,沒錯,三體都不能!三體都不能!三體都不能!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完全已經超越了科幻,他是集科學,社會學,藝術,哲學(生命的意義),武俠風於一體的作品,印象中好像只有馬克思能做到集百家於一身

因為我的父親在美國也是一個從灰道到白道的大商人(現在是摩根史丹利的合伙人),我能接觸到好多上層社會的消息,原本只是同情窮人,看完之後開始厭惡富人………………我和父親的關係一度因為這個文章而緊張………………

大劉就這麼牛逼


優秀的科幻是會成為現實的


我到現在都認為北京摺疊是大劉換了個文風和筆名發表的。


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也打不過終產者,而世間一切"社會公理"都需要力量作保證才能生效~

智力碾壓帶來技術碾壓,技術碾壓帶來生產力碾壓,無產者會如同被按了Delete一樣無聲無息的就消失了,或者直接被控制思維了。

在終產者的那個時代里,不存在革命這回事,終產者是私有制規則的最好利用者,他鎮壓反革命的能力將大得無邊無際。技術的延伸,使得終產者擁有超越所有無產者的力量。

一切生產關係,都是以生產力為前提的。


《贍養猩猩》


最近的才剛剛開始接觸科幻類的書籍,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或許是叫科技恐慌?

我們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了遠超人力人力無法抵抗的地步,現代武器使人類一切自保手段都顯得蒼白無力甚至可笑,戰爭和暴力甚至已經可以與人類無關。不能握有科技技術的人類與掌握科技的少數人或許會分化為兩種生物,產生出人力無法跨越的鴻溝。就彷彿人於螻蟻的區別。科技的高速發展是會觸及到人生命的根本,叫「人性」的東西。就彷彿封建社會取代原始社會,但生產力幾何倍數的發展,帶來的那個人生活的變化肯定也要是比「廢井田」的變化大幾何倍數的。

科技是冰冷的,因為他沒有人類的「善良」等東西。他按照寫好的演算法去行為,去為一些人無力所為的行為,機械的,冰冷的,消滅一些「螻蟻。」書中所描述的社會中,統治者已經不再需要被統治者的勞動,一些都由機器代替,對於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說還很遠,但是已經有苗頭了。恐慌大概也由此產生,小說展示了一種由現實而想像出的恐怖的將來。

恐懼也只是一時的吧,首先我大概活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存在的前提是,統治者已經不再需要被統治者的勞動,一些都有機器代替,到那個時候。其次,我相信科技最終是會為更廣大的人類謀福音的,哪怕有大腦植入計算機的技術,也會慢慢普及到所有人吧?就好像手機和電腦。一個終產者,二十億貧困人的社會,其實是開倒車。那是一種靜止的社會,社會不會靜止,科技與人類會不斷發展,直到人類可能不再是「人類」,也會不斷發展。

我也只能去這樣相信,反正我大概也活不到那個時候。


這本書腦洞很大,那咱就來個腦洞更大的,以下邏輯純屬個人臆想,不周之處歡迎留言:

書里說的邏輯這有點像個死胡同,保護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是一切法律的基礎準則,從原始社會走出來我們就開始履行這個。因為它,我們才能有經濟活動,才能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才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仔細追究下來,它是源於人性,人性都是有佔有慾的,這是能生存下來的基本基因,即便是原始穴居時代,我們也會有這種意識。為什麼人需要佔有,因為生存資料總是有限的,想要活著就必須去爭搶,或者是文明的方式或者是野蠻的方式。所以打開這個死胡同的唯一辦法就是發展技術。為什麼不是發展生產力,這是因為生產力永遠都不會滿足人類的需求的,人類本身就是一個活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去掉這張意義之網,我們種族生存的意義就是不斷擴張和延續,靠生產力永遠也不會滿足。

為什麼發展是發展技術呢,因為技術可以使人類的思維脫離基因束縛---人工智慧(原書中的超能教育也是人工智慧的一種),從而慢慢脫離對物質的需求。這種趨勢做到極致,那就會演變成純能化文明。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能量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最後完全融合於宇宙中,與宇宙共生!

或許結局是這樣吧!


比財富這個值偏大,

比可變現財富,這個值會偏小。

由於社會主義的存在,尤其是核彈加持的資社競爭,自由與民主的競爭,實際上財富的擁有者對其財富並沒有絕對的控制。

而《贍養人類》顯然預言了一種極端自由資本主義,超級暴力的社會機器並不遙遠,其實就是資產階級法權的物化,

在這種暴力維護下,人完全淪為物,甚至是數字的工具,最終連做奴隸也不可得。

人不再是目的,而是工具的關鍵證據,

就在於《贍養人類》的另一個極端人設,進化級別的技術進步——超腦,如果人還是目的,就不會出現一個進化級別的人類階層分化,使一部分人成為超人。

《贍養人類》應該作為每個資本主義制度的當事人,必讀的寓言。

也是一切抱有共產主義信仰的社會主義者的經典。

====================

我覺得,為了向《贍養人類》這個作品致敬,應該有人出來,

寫一篇當超腦人還剩十家、3家的時候,社會是如何運行的。


各位,發個鏈接唄讓我們欣賞一下


很喜歡的文。

很久很久以前在雜誌上看到的。

設定上延續《贍養上帝》。男主寫的很有感zhuang覺bi。

時至今日,記得的幾篇文。

《謀殺先生》《趁生命氣息逗留》

《贍養人類》還有何夕的那個上網借租大腦那個(原諒我一下忘了)文,

《轉生的巨人》

太多了。

都是喜歡的文。


贍養人類此文建立在兩個前提下,第一執法單元,第二科學技術可以讓人青春永在,不老不死

然而,即使執法單元可以存在,在生命徹底能量化之前,條件二絕對不可能發生,這是寫進DNA里的法則。所以簡單的說,贍養人類就是想太多

但是,這文很好的反應了目前美國中產階級陷落的歷史進程。也有點中國封建時代土地兼并的意思


這部小說告訴我們資本主義發展到極端是什麼樣子的。


看完通篇,說一個可能是個人過度解讀了的細節

子彈是十三顆。

第一步理解:若我寫,我會寫十四顆。

第二步理解:前期借用老克反覆強調滑膛的特殊之處,僅僅殺了先主只算情理之中;在已知第四星球將重複第一星球未來結局的背景下,滑膛並未給自己準備子彈,是否意味著滑膛將成為第四地球的終產者?這才是意料之外。

「但我還是攬到了一項業務」

純個人理解咯


無非就是訴諸情感罷了,通過單方面的渲染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致的情形來營造對資本主義的恐懼。我想到知乎上的一個問題,死刑有多殘忍,有人回答你想想死刑犯有多殘忍就不覺得殘忍了。所以我看到文中關於終產者的描述絲毫沒有動搖我對自由主義(libertarianism)的信念。民主,法治,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極致也不過如此,比起那些獨裁,專制的++主義,××主義,比起那些集中營,勞改營不知好到哪裡去了,終產者再可怕也遠遠不及三胖。自由市場仍然是人類最好的制度。

然後我要反駁一下 @趙小康的說法,請不要代表我們自由主義者。我們從來沒有承認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是可以被打破的。程序正義,契約精神是現代社會的基石,它們的地位就像熱力學三大定律那樣神聖不可侵犯,是一切秩序的締造者。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契約,既然制定了就代表大家都認可了,以後無論發生什麼都必須忠實的執行下去。既然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被寫進了憲法,就應該被無條件執行,這才是法治的精神。作為自由主義者,我們必須接受自己選擇的一切後果,絕不允許背叛自己的信仰。

事實上小說中的窮人並非沒有救贖之道。他們最大的錯誤是繁殖後代。如果孩子不能得到幸福,也不能給父母帶來快樂,對社會進步也無所助益,我實在想不通他們有什麼生下來的意義。如果窮人都不生育,只有富人才生育,或者乾脆由國家機構統一進行,這樣無論貧富差距有多大,每個孩子的機會是均等的。即便孩子長大後仍然變成父輩那樣貧富懸殊也沒關係。一個健康的社會只要保證機會均等就行了。機會均等才是天賦的,而不是結果均等。任何試圖干預結果均等的做法最終都是通往奴役之路。

最後,我覺得這部小說最精彩的部分是對殺手的描寫,能把殺手這個職業寫得這麼浪漫和唯美,尤其是在殺手學校的那段經歷讓我著迷。我很喜歡大劉這種就事論事,不帶情感的描述方式。我特別認同這句話,人類就是虛偽的裝著紅色液體的包裝袋,而殺手的職責就是撕破這層虛偽的包裝,露出它真實的內涵。總之大劉這部小說讓我迷上了殺手這個職業。有沒有人給我推薦一些經典的關於殺手的小說,電影之類的?


感覺他在強調科技發展的同時忽略了思想的同步發展

黑暗森林是這樣,一個個高度文明就像野獸一樣盲目的殺戮

贍養人類也是這樣,當我們擁有那麼強大的社會生產力的同時,任然執著於權利與金錢之類的東西,對人的禁錮反而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快樂,我個人覺得這種事只會出現在中東暴發戶這種資源一大堆思想跟不上的地方。

好失望

說好的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實現人類自我解放的共產主義呢


推薦閱讀:

如果人類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識修改自己,那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地球即將不能生存,恰好全人類可以搬到另一顆適宜生存的外星,國家領土怎麼進行劃分?
如果人生倒著來,由老人逐漸變年輕,最後變成嬰兒死亡,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
如果以智力發育為培育目標,一千年後的狗智力會達到什麼程度?
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擁有任意門,交通系統是否會被淘汰?

TAG:科幻小說 | 劉慈欣作家 | 科幻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