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裡的招商引資,你有哪些具體的疑惑和困難?
越具體越好!
謝邀。我之前在縣裡招商口待過,目前在江蘇沿海某市國家級高新產業開發區,做招商引資也3年了。招商引資的困惑?當下很多「企業家」的思想觀念仍舊沒有轉變,覺得去某地投資就是來套政府補貼,賺快錢的,與我們接觸後第一關心的不是當地的產業配套、軟硬體條件,而是土地返多少錢、稅退多少錢、裝修補多少錢、設備補多少錢等等…可是12年新皇登基後,這些優惠還真能兌現嗎?中央不知道地方的招商引資的投資額和工業增加值有多少水分?
這裡點名批評安徽安慶某地、貴州遵義某地、江西新余某地、河南鄭州某地、重慶某區!不要再這樣拿納稅人的錢(很大一部分都是政府違規融資及土地抵押的錢)變相補貼那些所謂「客商」,導致這些客商賺一把就跑,政府花錢建的廠房大量空置,前幾天上面某地已經被央視曝光!這裡也勸某些「客商」,之前抓了一批貪官,以後少不了抓一批貪商,全國各地查的虛開金票、增值稅的案例最近沒看到嗎?
睡覺了,改天更。謝邀。
沒在縣裡呆過,鑒於我已經從蘇南某國家級開發區離職,簡單說說基層招商人員的困惑吧。1.由於省里考核基準是外資,所以不得不說真是歧視民營企業。土地價格就不一樣,更不要說後期的政策扶持,補助等。民營企業想拿塊地十分困難,然而其實園區稅收主要還是靠民營企業。
2.領導制定招商方向過於想當然,脫離實際。當然我想這不僅僅是招商方面的問題,整個大環境應該都是如此。隨便畫個圈,要啥企業,要什麼國家的,啥行業的都指定要求,當然所有的點集中成一句話就是:我們要佔資源少的,投資大的,稅收高的。(廢話,誰不想要這樣的)
3·產業方向過於自信:機器人火搞機器人,我們就去引進一百家機器人企業,汽車火都去搞汽車。前些年四萬億的時候工程機械火,搞了一堆工程機械來,現在死了一堆,還有太陽能光伏,大家都懂。
4.62號文吧這事也是一出,你讓投資者怎麼相信政府?沒多久又來一75號文,朝令夕改,和熔斷機制一樣讓人費解。
最後,基層招商人員如我只關心能賺多少錢,進來沒兩年獎金都沒了考核還年年加碼,恕我不再奉陪。曾經在蘇北某縣建設過一個項目,項目是公司高管和當地招商辦談的。合作意向書籤好了,有十幾頁,然後我被派駐執行。
第一階段,公司註冊期。這時候,招商辦還有縣裡各級領導,都非常的熱情,每天派人陪我。白天陪我跑各個局辦遞交材料,蓋章。晚上陪吃陪喝。很快公司就註冊完成。
第二階段,建設期。這時候各種問題來了。首先,工業用地的各項準備工作都沒做好。征地動遷,農用轉工用手續,掛牌公示等等,都沒做。讓我們先開工,再補手續。最後是在國土資源局上搞了個不痛不癢的通過批評。最後,花了2年多,建設完成了,要去辦房產證了,才把土地證給拿到。還有承諾的優惠購買土地的價格也不能兌現。縣裡根本無權決定土地價格的。
呵呵,這個可是在合作意向書里有的條款。其他還有各種承諾都無法兌現,我當時特別頭疼,每次回總部開會,總被質疑。
第三階段,生產運營期。主要問題兩方面問題。
各種配套設施跟不上。建設時,一直催促我們加快進度。正式投產了,各種配套設施跟不上了。道路、水電氣、公交等等。一路磕磕碰碰的走過來。
第二個問題,投資蜜月期過了,各種卡、拿、要,來了。每天應付各種檢查。介紹關係戶進公司等等。
======================================================================
說了這些,只有一個問題:招商說明書上的內容都是真的嗎?有沒有超越縣政府許可權的政策?在實際操作能兌現嗎?
======================================================================
再補充一點,一直在管理公司的各個生產基地。經歷了多年之後,感悟是最重要的還是人。
軟硬體條件不具備可以逐漸改善,人不行就完了。
遇上了一位專業性強,負責認真的對接人員,就是運氣好了。
企業碰上問題了,你去找他。他馬上能發現問題的核心在哪裡。
比如:當工廠碰上經常停電,那種無預兆的停電。幾乎每個基地都遇到過這個問題。
有個基地的對接的負責人,比較了解供電系統,經過他協調,當地的供電部門給出保障方案等等(很多不便細說)。這個基地的年度停電頻次是最優的。
===============================================================
又收到題主的邀請,最近正好又在建一個項目了,再來嘮叨幾句。
前期走的還算順利,現在正處在土建階段,招商部門的各種幺蛾子又來了。
原來答應的一些優惠條件開始改口了,各種談判。鬧心。
已經投入幾千萬了,土地款、設計費、前期費用、支付給施工隊的預付款等等。
肯定不能撤了。
現在呢,公務員的規矩也大,這個大家懂得,不展開。想使勁都使不上。最根本的麻煩,是機構設置、職能劃分和考核驗收,下面詳細說說
最近幾年,市縣招商引資小分隊,普遍已由縣單獨派變成市統一派。統一派,又有名義上的和實質上的。名義上的,市只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具體怎麼乾的權力仍然在縣上;實質上的,就是市大包大攬,把所有招商引資的活都幹了,縣跟著跑跑場子、露露腿。
不管是名義上的,還是實質上的,縣都有任務、有壓力,只是壓力和任務的傳導方式,有所不同而也。對縣來說,兩種方式傳導的任務和壓力都不輕。由於財政仍然以縣為單位分灶吃飯,招商引資將長期存在名義上統一與實質上統一的並行不悖。那個階段那種方式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影響不大。值得關注的,是新常態中,市縣招商引資出現的拐點。
一、名義上的統一派遣
表面上以市為單位,具體實施,仍然以縣為單位。譬如:V市一共派出15個招商引資小分隊,每個小隊3~5人。雖然考試、選拔、培訓、派遣都由市統一組織,但所有小分隊與所屬區市縣、高新區、管委會一一對應,出去招商引資的地區,基本上也與縣的招商引資需求對應。
不搞實質上的統一派遣,道理很簡單:叫甲縣的招商引資小分隊,去幫乙縣招商引資,由於對乙縣的情況不是十分了解,很難對接得上。何況,招商引資,不單是吸引資金和企業的問題,不只是資源、項目、優惠政策的問題,商家和資方考慮的第一問題、排在第一位的問題、首要的問題是:政商環境。
商家和資方主要考慮的,又是市縣主要領導的任期、上升空間,以及在政商兩界的人脈資源。市縣領導給力,可以「無中生有」。反之,可能被套牢,甚至血本無歸。市做加法,就是統一轄區內所有區市縣、高新區、管委會的招商引資政策、獎勵標準、招商引資小分隊在外招商引資期間的補助標準,解決轄區內縣與縣之間相互攀比、惡性競爭,甚至互挖牆腳的問題。
市只起組織者和協調者的作用,「千斤擔」實際上還是由縣挑著。縣招商引資是否成功,還是要看縣招商引資小分隊的本事,市仍然是蹺起腳腳兒耍。縣搞得不好,市可以光明正大地收拾。縣呢?只能躬起背背兒挨。這種方式在政績考核內容已經改變,縣已經失去招商引資動力的情況下,普遍失靈。
二、實質上的統一派遣
由市招商引資部門牽頭,「三建立三統一」:
一是建立全市統一的招商引資項目庫、資源庫,解決因縣領導變動,帶來的招商引資問題;
二是建立全市統一的信息共享、項目落地、跟蹤服務、現場辦公等等,一系列統籌協調制度,所有招商引資項目,由招商引資指揮部統一評估,統一確定項目落地平台,也就是甲縣招到項目完全有可能落到乙縣,但招商引資的功勞,仍然記在甲縣頭上;
三是建立全市統一的招商引資小分隊,與各招商引資平台定期會商制度,重點通過會商來評估、推進小分隊招商引資。縣派出的招商引資人員被市打亂了分派,每個招商引資小分隊的招商引資任務,也不局限於所在縣,兄弟縣、友鄰縣的需要的項目,只要有,也要一併招回來。
招商引資小分隊的政績,也由市統一評判,不再徵求縣的意見。這種機制,被形象地表述為:「出去一把抓,回來再分家」。
好處是:徹底解決了縣與縣的競爭、拼搶甚至「心懷鬼
【招商研究】8:市縣招商引資的分分合合
經濟下行,好的投資商和投資項目有限,省與省,市與市,區與區,甚至單位里部門與部門既有合作又有競爭,信息保密工作難度大。 不少優惠政策吸引力有限,優惠力度不大。前期手續辦理易,企業建設促成易,後期跟蹤服務難吶。
我就感覺我這臉啊,是越來越大了啊。
第一是政策能否落實第二是當地百姓是否認可第三是簽約後是共同建設,還是吃拿卡要。
1、外資考核指揮棒扥問題。商務部考核指標層層下達各省市區,具體考核指標為引進合同外資、實際到位外資(包括港澳台)。一是考核指標不合實際,改革開放初期國內資本積累薄弱,引進外資發展經濟當務之急,30多年過去了時過境遷,外資的重要性降低了很多,急需改變考核方式。二是給予外資超國民待遇導致假外資(內資出去HK兜一圈回來)騙優惠實際上是國有資產流失(土地、稅收、基礎配套)。三是有損各市場主體競爭公平,貢獻了絕大多數稅收、就業的民營企業更是在夾縫中求生存,拿地、稅收、產業基金扶持資源獲取成本太高。
2、產業發展方向研究深度不夠。對未來產業的發展,需要做深度的研究、預判,防止拍腦袋決策,跟風發展。機器人熱搞機器人,互聯網+熱搞互聯網,P2P等等,最後大多數園區都呵呵,只是被無良資本圈地而已
3、不少地區招商毫無契約精神。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開門迎客、關門打狗屢見不鮮。產業配套不完備,基礎設施不達標,違規審批等,對後期項目落地經營來說都是致命問題。相對,東部沿海地區政府更懂契約精神,遵守商業倫理。
4、各地區間哄搶項目。違規承諾,先騙過來再說,是很多中西部地區招商的常態,不過這個問題無解。
5、最後扯幾句,靠政策招商是最低級別的招商,至於什麼才是最高級別的?呵呵
縣裡的優惠政策基本上做不了主,尤其是山東,官本位思想嚴重。縣級政策靈活性太差,市長都不敢承諾政策優惠,誰還能拍板這件事呢?
我是2015年的選調生,現在某國家級開發區,從事招商引資工作半年了。感覺當甲方的感覺挺不錯。去年12月份不是有個62號文,意思就是禁止稅收返還了,每次企業問我們有什麼優惠政策的時候都很糾結。現在我們搞了個產業扶持資金,跟稅收返還有點類似,但是力度沒有那麼大了,還有什麼其他的優惠手段可以參考一下呢?
感覺樓上的各位答主都是屬於政府的招商人員,作為新入行的工業園區招商人員(屬於企業)困惑如浪,一波接一波。目前有對企業來源的困惑,以及作為一名招商人員,需要提升的各方面。(個人想法是熟悉1~2個行業,只做這1~2個行業的招商,了解的同時去更好的在後期服務)
這是個很大且寬泛的問題,樓上都說得差不多了
當前,眾多區縣政府把招商引資工作列入經濟工作的「第一菜單」,全民招商引資的氛圍逐步形成,在區縣政府招商引資欣欣向榮的背後,也存在著許多隱憂。
招商引資如何避免「大呼嚕」、「一窩蜂」「廣種薄收」的招商方式,減少招商成本,真正達到能招商、會招商、招大商、成本低、見實效的目的,筆者認為應注重以下幾點:
1、著力打造高素質、高水平、專業過硬的招商團隊
我國區縣政府招商引資的主要方式是縣招商局下設多個招商分局,分片區對外招商,縣直單位和鄉鎮自主招商。這種方式雖然可行,但由於招商人員素質的高低不一和績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都導致招商效果不佳。
因此,建設一支好的招商團隊是開展招商工作的前提。但是單純靠區縣政府來培養專業的招商團隊總體難度較大,因此更多政府傾向於委託谷川聯行等招商引資中介機構來負責培訓招商人員,收效顯著。
2、開創招商引資新方式
積極開創新的招商引資方式,近些年,電腦網路迅猛發展,國內外稍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都有自己的網站。因此,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開展網上招商引資,不僅有可能,而且招商引資的成本極低,只要方法運用得當,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同時還可以「以商招商」,區縣對引進的客商企業,一定要做到每引進一個就要全力服務好,使其真正感到投資環境好、各項服務好,這些客商對這裡就會有一個好的影響,通過他們對其他客商現場說法,是招商引資中最好的活「廣告」,比其他的招商方式都好。
3、切實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有的放矢
項目建設是招商引資的基礎性工作,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招商引資的成敗。近些年,許多區縣也在招商工作中也儲備編印了一些項目,但總體上重視的程度還遠遠不夠,包裝也不夠精美,印製的數量也少。
因此,招商引資需要在項目建設上抽出專門人員,花費一些必要的代價,通過不同途徑方法尋找挖掘項目,通過搜集、論證、整理,深入地全方位地研究符合本地資源優勢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投資回報率高的,對財政貢獻大的等一大批可行性強、有吸引力的高質量項目,帶著項目有針對性的外出招商,提高項目招商引資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1.騙子很多。分兩類,第一類說著來投資,實則來圈地,最典型的為雨潤集團,拿了一塊地皮建酒店,遲遲不開工,最後轉手高價賣掉,全省內部口頭通報,永不歡迎雨潤集團來投資;第二類空手套白狼,裝著很有資本來投資,其實是想拿到縣重點項目,然後去銀行貸款,做無本生意,項目中途死掉率90%。2.居心不良。我縣較窮,地理環境也不好,從來沒有外資來投資過,結果一上國家重點保密項目,立馬來了一家台灣企業,年年虧本,但是就是不倒閉。3.當備胎。很多企業同時到多地考察,都說要投資,拖拖,就沒有後續了。08,09年的時候有一個老闆本來要來我們這邊建設鋼鐵廠的,省發改委都給路條了,地也給他圈好了,結果他跑去朝鮮投資礦場,後來又被金正日直接收歸國有,破產了。
4.現在小市縣招商真心不容易,沒有配套產業鏈,不在成熟的商業圈周邊,還不讓出優惠政策,大企業不願意來,大項目基本都是省里安排的,小企業都是一些即將要淘汰的落後產能或低端產業,發展真心不容易。
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是匿名吧。看到這個問題,深有感慨,針對縣級還有鄉鎮的招商引資,前面很多大神做了分享,這邊也表達下自己的觀點,縣鄉級招商引資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但大體上把握以下幾個方向就好: 一、進一步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快慢取決於人思想觀念更新轉變的快慢,特別是鄉村兩級幹部思想觀念的轉變對招商引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鄉村幹部要不斷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到招商引資對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一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政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理念。工業的發展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也能夠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因此要牢固樹立"工業興鄉"觀念。依託工業來發展地方經濟,增加收入。 二、拓寬工作思路,創新招商方式 一是立足自身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增強競爭能力,圍繞全市資源開發招商,;二是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通過與谷川聯行等專業機構合作,大力宣傳鄉鎮的資源和優勢。同時,市招商部門要與鄉鎮加強溝通交流,收集整理鄉鎮經濟發展和資源特色的資料,統一包裝,整體對外宣傳推介;三是克服"守株待兔"式招商,組織小分隊主動出擊。定任務,定時間,有目的有目標,避免盲目招商;四是利用關係招商。通過關係拉關係,關係套關係,把所有能利用的關係和門路都儘可能地利用起來,不放過每個環節,不疏忽每一層關係,不厭其煩地宣傳推介;五是以商招商。充分利用現有在鄉辦企業的老闆現身說法,以自身體驗向外宣傳推介,同時趁熱打鐵,邀請企業和老闆考察投資;六是積極與谷川聯行等專業機構合作,探索網上招商和委託中介招商方式。 三、優化投資環境,強化服務意識 要軟硬環境兩手抓,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搞好交通、通訊、能源、城鎮基礎設施等硬體建設,為企業引進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是抓好軟環境的建設。一是要情感招商。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優質的服務內容吸引客商,樹立人人都是環境、每個單位都是環境的意識。二是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力求現有政策進一步優惠化,增強政策的吸引力。三是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嚴懲各部門對企業"吃、拿、卡、要"行為,整頓各種亂收費、亂罰款行為。切實轉變政府工作作風,改善服務態度,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優化法制、治安環境,讓投資者放心投資、順心經營。
推薦閱讀:
※在縣政府招商引資部門和教師哪個工作好啊,有了解的嗎?
※招商辦公室主要工作是什麼啊? 一般科員主要負責什麼工作?
※中國曾經是「污染避難所」嗎?拒絕外商直接投資(FDI)能夠避免成為「污染避難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