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估值超過 10 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正在衰落?
http://www.bloombergview.com/articles/2015-10-06/tech-unicorn-evernote-needs-to-turn-into-a-cockroach
比如 Evernote。想問問為什麼這些公司在那麼大後衰落了?究竟是哪一步走錯了?
Dropbox和Square
先說Dropbox。或許國內的人或者圈外的人還沒注意到,但毫無疑問現在的Dropbox正處在困境之中。對創業公司來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困境中止步不前很容易演變成衰落。
表面上,Dropbox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其中互有聯繫:
1. 通過企業付費版的盈利路線發展並不順利。
2012年末的時候,Dropbox的一位產品總監曾向我介紹說,他們希望通過讓足夠多的企業使用他們的付費產品,來養活個人免費版,並最終讓免費版的容量無上限。三年之後看,這條路走的並不順利。就我工作過的Facebook和Uber為例,兩個公司都支持使用Dropbox企業版來做文件共享同步,但使用頻率都不高。Facebook內部更愛用Quip,Uber更愛用Google Doc。如果哪天公司停止使用Dropbox,恐怕也沒什麼人會站出來反對。
究其原因,是文件共享同步並非企業真正的痛點。真正的痛點在於如何便捷的分享,瀏覽和共同修改文檔。Quip和Google Doc對此的無縫支持甩Dropbox基於文件夾的操作幾條街。
2. 普通用戶的使用情景單一,付費意願不高
我猜很多人都用Dropbox帳號,也都會在裡面放上一些文件。這是為什麼Dropbox可以迅速成為獨角獸的原因。然而,你會多久再上傳一個新文件呢?又多久會在一台電腦上同步另一台電腦上的文件呢?對大多數人來說,Dropbox更像是那種上傳一次文件就忘了,過半年才會打開第二次的應用。如此低頻的使用場景,你又如何指望用戶會為此付費呢?
其實Dropbox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重金買下了Mailbox等一系列應用,試圖打造圍繞Dropbox的生態系統。回過頭看,這條路線也並沒有逆轉局面。產品上先天性的天花板很難靠買買買來解決。
3. 被巨頭拉入價格競爭
在美國,Google Drive和Apple的iCloud都比Dropbox便宜。沒什麼可說的。4. 高估值阻礙了公司的進一步成長
這件事可能聽起來有些反直覺,需要好好解釋下。Dropbox已經估值100億美元了。可作為Dropbox在企業端產品的競爭對手,Box上市後的市值只有15億美元。而Dropbox在個人端又沒太多收入。這使得Dropbox的高估值反而成為了它的障礙,它需要向投資人和市場說明它為什麼值這麼多錢。既很難融到下一筆錢,也很難以現在的估值上市。
這種影響不僅僅是資金上的,而是全方面的。如果公司近期上市希望渺茫,自然就很難有好的人才加入,現有的也會跳槽。現在在矽谷,Dropbox已經很難說是一線的創業公司了。
不過,這些都是表面上的原因。根本原因是:Dropbox基於文件儲存同步的產品邏輯已經過時。
Dropbox出生於Windows最後的輝煌年代。那個時候,大家還都習慣於在本地編輯儲存文件,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別人。Dropbox魔法般的解決了大家的痛點,並因此獲得了迅速的增長。
不過後來,我們有了社交網站,我們還有了iPhone。社交網站和移動互聯網的本質是雲服務,再沒有文件的概念。你的照片在Facebook,Instagram和微信上,上傳等同於儲存+分享+互動,現在又有了Google Photo幫你做黑科技般的優化處理。公司要文檔協作就用Quip和Google Doc。文件儲存是這些應用和服務的一部分,而不是平等獨立的存在。
喬布斯說Dropbox的文件儲存系統是一個功能,而不能算是一個產品。在移動互聯網的語境下,這在逐漸變為現實。
------------------------------------
再來說說Square。Square的問題很簡單,利潤率實在太低。Square經手一筆100美元的劃款,要付給Visa和Mastercard等信用卡公司 1.82美元,自己只能留0.92美元。更別提和星巴克這類大商戶的合作Square本身完全不掙錢。
這意味著兩件事:- 本想靠移動微支付來顛覆傳統支付行業的Square,給傳統行業上的貢還比自己掙的錢還多
- 為了給這些矽谷的高薪工程師們付工資,Square需要非常非常巨大的金額流量才行。可無論買方和賣方,都沒有足夠強的動機來使用Square。
這不能說是很壞的生意,但要支撐起60億美元的估值,還是勉強了些。
最後說說我個人的幾點感受:- 即使對倍受矚目的獨角獸來說,想成為下一個Facebook那樣的故事也還是很難的
- 產品和商業的內在邏輯決定了其天花板。再怎麼吹捧概念,故事,和創始人背景,都無法改變這件事
- 想知道哪個創業公司要完,看中國人在矽谷的跳槽趨勢就行。這種事情,國人還是很敏銳的。
Zynga(星佳)。Farmville,Zynga Poker 和 Words with Friends 之後基本上沒有推出有影響力的作品,新作基本都被 Clash of Clans 爆出翔,Revenue 增長停滯甚至負增長。。。基本上創業公司能賣的概念在星佳這裡全都快死光了。
上市時市值是90億,峰值是135億,是總營收的20倍,而現在。。。YELP 和 GRPN 的故事也都差不多,就不多說了。有趣的是這幾家公司在股價大幅下跌期間,都有過巨額收購的動作,ZNGA 花5億買了 NaturalMotion,YELP 花1億買了 Eat24,GRPN 花了9000萬(其中2000萬有條件支付)買了 OrderUp,企圖擴張經營模式,但基本也都是然並卵。事到如今,基本可以(不客觀不全面地)總結一句,獨角獸們要想活下去只能做好主業,投資人的錢拿去到處收購買買買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本月第一個正經回答。雖然前天就收到邀請,但最近一直在玩合金裝備,一心無法二用。現在要開始忙正事了,也就又可以開始答題了。
歷史上衰落過的獨角獸公司不要太多~不過題主既然問的是正在衰落,那就以當前為準,首先來看獨角獸的列表——
The CrunchBase Unicorn Leaderboard統計的還是很全的,返利網這種我個人認為根本算不上獨角獸的也都列入了表中。幸好沒有把八戒網之類的列進去……很顯然估值並不是唯一定義。可以先看哪些公司最新一輪融資是downround(估值下降),這是最明顯的衰落表徵:
Bloom EnergyLazada
MongoDBBloom Energy是清潔能源公司,這個領域整體的投資額都在減少,倒不能說是明顯衰落,可能只是之前融太多錢,畢竟最早被當成能源界的google。
Lazada是東南亞電商,之前我已經多次介紹過的德國Samwer兄弟搞的公司,這種專門挖坑的公司不用多說。MongoDB是著名的非關係資料庫。非關係資料庫終究只適合特定的領域,不可能完全佔領所有市場,之前的估值代表了想像力的空間,所以這是正常情況。另一個特徵是長期融不到資。我不是科技媒體,這個信息不好收集,只能從數據上來反推。以下是融資時間在一年之前的——
Dropbox 2014年1月
Theranos 2014年6月Cloudera 2014年9月Atlassian 2014年4月Pure Storage 2014年8月
凡客 2014年2月Nutanix 2014年8月Trendy International Group 2012年http://Avito.ru 2014年2月Deem 2014年7月Mu Sigma 2013年Jasper 2014年4月http://Auction.com 2014年3月拉手 2011年搜狗 2013年
Proteus Digital Health 2014年6月Klarna 2014年3月Automattic 2014年5月Pluralsight 2014年8月Tango 2014年3月Actifio 2014年3月Adknowledge 2011年NJOY 2014年2月MediaMath 2014年5月Eventbrite 2014年3月
Kabam 2014年7月JustFab 2014年8月AppDynamics 2014年7月蘑菇街 2014年6月豌豆莢 2014年1月AVAST Software 2014年2月就不一一介紹了,沒有辣么多時間。有個小編幫忙差不多。
這些公司並非都發展得不好,有的是因為已經發展到很高階段了,短期不需要融資,這個後面再說。
不過,對於很多人看衰的Dropbox和Evernote,我覺得沒那麼悲觀,雖然它們沒有新晉的這些公司新潮,但他們並不是Groupon,很簡單,Groupon倒了不是世界末日,因為那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如果今天Dropbox與Evernote倒了,會不會有人覺得像世界末日?會。只要還有一大票人覺得他們倒了會是世界末日,那就不會立刻倒掉,因為還有剛需在。
也就是說,看衰的更多的是資本,即他們對風投而言不是好標的,成長速度下滑了。確實,他們這三年的確很不專心,收入沒達到預期也是真的,12年對他們的估值顯然也高估。以Evernote為例,他們的銷售做得實在太差了,沒有看到廣告,不會引導你付費變成正式會員,沒有做增加活躍的機制,沒有主動讓用戶推薦的機制。他們更多做的是傳統的媒體合作。這不是不好,而是太花錢太慢。
這幾年新出的創業公司很多都信奉Growth Hacking,走階躍式增長,結果Evernote不光一點動靜都沒有,而且還分心一直出周邊app,加之成長速度奇慢無比,錢就是這樣燒掉的。僅此而已。
那當前什麼公司當前發展最旺、最不容易倒掉呢?可以看資本效率,也就是公司花了多少融資來取得最新一輪的估值。可以看到大多數獨角獸的倍數都在4倍到10倍之間。資本效率最高的是被媒體稱為「女版喬布斯」的伊麗莎白·霍姆斯創立的Theranos,開發了顛覆抽血測試市場的技術,只要幾滴血就能測出幾百種疾病,這家公司只花了九千兩百萬就達到九十億的估值,資本效率倍數接近百倍,宇宙第一。之後第二名和第三名是大疆和小米,兩者各自達到了76.2倍和40.9倍,已經超神。四家超越20倍的公司里中國有兩家,然後有三家是20倍,也就是說只需要少於五千萬美金的資金就能達到十億美金的估值,分別是Lufax(陸金所)、China Rapid Finance(信而富),以及美國硬體公司Razer。(試問中國碉不碉?)
用估值來評判公司並不能完全還原其實力,Benjamin Graham說過,市場短期在選美,長期在舉重。獨角獸公司要突然死掉其實還是比較難的,即便衰敗,也更可能是在垂死邊緣苦苦掙扎,downround融資,或者以一個低於當初估值的價格將自己賣出去。也許到明後年泡沫破滅之後才能看出哪家會出大問題,而且往往會發現,更多是CEO的問題。
(雖然我不關心有沒有人贊,但如果你真的要贊,請確認你的確思考並認同了,不要因為列舉數據就贊。我個人並不希望知乎被偽乾貨佔領)互聯網領域達到這個規模的公司,衰落的原因往往不在公司的運營不善或者競爭落後,而是業務模式的局限…
總結起來不外乎兩個:1.有吸引力(創新的概念或願景能解決用戶痛點)卻沒有盈利模式(不是用戶剛需) 2.能快速擴張(迅速複製)卻沒有護城河(用戶粘性或技術壁壘)2比1更重要一些工具類的Evernote/Dropbox主要問題在前者,但 後者因為侵入巨頭地盤,先發優勢也快要被蠶食殆盡。危機最大而且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Groupon兩者都有,團購本來就不是剛需,一轉眼新興市場已經被複制者們佔領完了,增長結束一旦投資者失去耐心也很大可能悲劇。
所有的遊戲公司都沒有解決問題2,現金奶牛卻總無法長期持續,每一家被後來者超越都只是時間問題
Twitter/新浪微博/whatsapp 雖然問題1很嚴重,但是得益於巨大用戶量和影響力帶來的不可替代性,雖然現在可能不達預期(從商業角度看的確曾被高估了),但最終一定還是會穩步盈利的…
GOOGLE靠技術,FB靠用戶解決了問題2,也曾經卡在盈利的瓶頸,但好在護城河夠深,最終解決問題後現在已經無法撼動了。但即便強如Google,也還是停掉了Google reader這樣空有用戶卻沒有盈利模式的產品。
Uber/各種打車/Airbnb假以時日也是必定衰落的,因為收入和用戶增長在這類型模式裡面永遠此消彼長…
國內的公司里,暫時看來騰訊/淘寶是安全的… 百度/小米衰落也並不是沒有可能…最近寫了一個,直接複製過來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資本市場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財報一查,這財報簡簡單單,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前景廣闊」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宿,才從 EPS 裡面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虧損」!
——《「蘭亭」日記》
蘭亭集勢是一家成立於 2007 年的跨境電子商務,其主要業務是將中國的廉價產品賣給世界全球,曾經作為中國第一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風光無限。卻在第一次財報後大跌 30%,從此拉開了「跌跌不休」 的局面,去年股價下跌 49%。縱觀蘭亭集勢的上市史,可以說接近於一場資本市場的騙局。
蘭亭集勢從07年開始成立後,每年都在虧損,「巧合」的是在上市前的一個季度開始盈利了,160 萬美元,凈利潤率僅僅只有 2%。上市後,每一次財報披露又開始虧損,13年虧損 470 萬美元,14年虧損 2400 萬美元,15年前三個季度虧損 3500 萬美元。
虧損!虧損!虧損!虧損! 重要的事情可以說四遍。蘭亭集勢業務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家網路營銷公司。因為他們沒有工廠、設備、自營品牌、配送渠道,甚至連退換貨的全流程也不齊備,資產除了線上信息這一塊,其餘全部「外包」出去,看起來很輕,但虧起來很重。
在發展初期,蘭亭集勢極其依賴 Google 的計算方式,實現搜索引擎優化營銷。這也是其團隊 CEO 郭去疾的核心競爭力,郭去疾是前 Google(中國)的六位創始人之一,斯坦福 MBA 畢業,李開復老師同事,懂很多 Google 的搜索演算法。但是後來,Google 調整了搜索演算法,加上關鍵字競價火熱,蘭亭集勢面臨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和居高的營銷成本,招股書顯示,2012年蘭亭集勢的銷售及市場費用占凈營收的比重為26.7%,而亞馬遜為3.9%,唯品會為4.7%。
同時,蘭亭集勢面臨的是全球國外市場,受到多種複雜宏觀因素影響,尤其是匯率,蘭亭集勢的收入有 60%來自於歐元區,看看歐元去年一年的走勢。
除了這些外部因素影響之外,內部因素也是蘭亭集勢迅速衰落的原因,蘭亭集勢自上市起,先後多位高管離職,包括創始人之一的文心,原CTO,原CFO,也包括僅僅任職半年就離開的職業經理人 Mark 等,公司運營資金困難,還掏出 2000萬美金回購公司股票,雪上加霜,導致大幅裁員,銷售人員削減業績提成等等。內部的經營環境處於一個惡性循環當中。同樣是跨境電商,出口型跨境電商蘭亭集勢處在水深火熱當中,而進口型跨境電商,像網易的考拉海購,聚美優品的海外購,唯品會的海外淘,阿里巴巴的天貓國際,京東的全球購都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中,進出口模式反差巨大,究其原因,在於進口電商有政策紅利,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要會抱大腿。蘭亭集勢從上市起,就宣揚自己廣闊的 60 億人口全球市場。但是全球市場複雜程度遠超中國,品控、關稅、出入關、倉庫、退換貨、信息收集和反饋,宏觀動蕩、地緣政治,看上去很美好,做起來要人命。同時,過於廣闊和分散的客戶群,非常不利於對外跨境電商像京東、阿里這些企業一樣,可以往金融、眾籌這些衍生行業發展,使整個商業模式缺乏一個想像空間。
蘭亭集勢上市後,第一個財報就暴跌,這是對公司信譽的極大損壞,對承銷商名譽的極大損壞,更是對公司管理層信用的極大損壞,真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呢!
附.蘭亭集勢承銷商
Credit Suisse
Stifel
Pacific Crest Securities
Oppenheimer Co.
China Renaissance Securities2015.11.16更新
一張WSJ總結的獨角獸公司估值表,有興趣的可以按圖索驥。
http://graphics.wsj.com/billion-dollar-club/獨角獸公司,以及廣義的明星創業公司,有崛起時自然也有衰落時。對此CB Insights 的CEO阿南德 · 桑瓦爾是這樣總結的:」在矽谷,這樣的公司包括雲存儲服務 Dropbox、筆記應用 Evernote、流媒體音樂服務 Deezer,以及血液檢測服務 Theranos 等。」
國內傳出裁員消息的公司則有:一畝田、叮咚小區、58到家美甲、功夫熊等。一、巨龍型企業(十角獸)-估值100億美元以上
1、Snapchat-受眾集中在沒錢的年輕人
閱後即焚應用Snapchat,流量大到對Facebook產生威脅。今年5月估值高達150億美元,是美國四大獨角獸(Uber、Airbnb、Palantir、Snapchat)之一,至今獲得11.9億美元融資。現在每股30.72美元下調至22.91美元,整體估值遭減記25%,估值蒸發了40億美元。投資者包括Benchmark和Kleiner Perkins等矽谷風投公司,以及阿里巴巴、騰訊以及雅虎等科技企業。聯想到一直沒能留下畢業之後的用戶的校內-人人。2、Dropbox-單一功能
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用的網盤Dropbox,估值100億美元,排名前十。估值是去年盈收的 25 倍,看起來能支持泡沫論的成立。原因或許很簡單,單一做網盤不是一個好生意,競品Box在上市後股價一路走低,而Dropbox一直停留或躲在私募市場里。具體來說,企業付費版的盈利路線不順利,普通用戶付費意願不高,被Google和Apple拉入價格競爭等。3、小米-沒有突破
估值460億,估值已經很高,很難突破。不過話說回來,也不能說就是在衰落。4、一畝田-作假
估值480億美金,於8月底曝裁員1500人。二、獨角獸-十億美元以上
1、Square-利潤率低
移動支付應用Square,估值60億美元,近日籌備IPO。高速增長但從未盈利,截至2015年6月,其凈虧損為7759萬美元。交易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很大一部分要分給傳統發卡機構。雖然Square正面臨著種種問題,老大Jack Dorsey還是決定回去拯救另一個孩子Twitter了——別說獨角獸了,上市了還是會有很多煩心事啊。2、Evernote-無法創造收益
筆記,首批獨角獸公司,至今獲得2.9億美元融資,估值近20億美元,但沒有找到有效的變現方式,創始人兼CEO Phil Libin離開,過去9個月印象筆記裁減了大約18%的員工,上周還宣布將關閉10個海外辦公室中的3個。可能原因是不專註做好一件事,開發了太多花邊功能,可以用來賺錢的又沒有好好挖掘。三、已上市但前景不佳
現在互聯網公司上市低於估值已經成為常態。有的還未上市已經被看低,如之前提到的移動支付應用Square,上市後市值將比上一輪融資估值低不少,同樣的還有Snapchat,Zenefits,Blue Bottle Coffee等。有的上市了日子也不好過。
1、Groupon-做多少虧多少
全球團購第一品牌,但是嚴重虧損,市值蒸發了百億美元。2011 年,中國區的高朋失利而歸。2、Twitter-半死不活
微博原版。在用戶數量和盈利上3、Zynga-火一把就死
社交遊戲公司Zynga,最高估值200億美元,市值低於估值,還繼續下降。收購Draw Something後,2013 年 6 月,Zynga 宣布裁員 520 人,關閉了收購來的 Draw Something 母公司,Zynga 因此事件資產減記 9000 萬美元。2014 年 11 月,Zynga 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公司虧損 5700 萬美元,與去年同期虧損數額 6.8 萬美元相比擴大了接近千倍,預計全年凈虧損 2.14-2.31 億美元。4、Box-單一功能
網盤應用Box,上市後跌了50%。四、明星型企業-近十億美元
1、Flipboard-閱讀變而Flipboard不變
閱讀應用Flipboard,曾經的iPad必備應用,估值8億美元,至今獲得2.1億美元融資。如今,聯合創始人伊萬·多爾(Evan Doll)和CTO 埃里克·馮(Eric Feng)離職,廣告價格下滑75%,想被收購但無人接盤。如今,apple招新聞編輯,今日頭條影響力蓋過傳統新聞網站,紐約時報用機器人選擇要推廣的文章,騰訊用機器人寫新聞,技術手段在不停地在改變閱讀,好的很快就會變成落後的。2、Secret-匿名社交模式,新鮮一把就死
匿名社交應用Secret,曾經估值1億,現已倒閉。上線一個月內獲得谷歌等投資方860萬美元A輪融資,加上之前的種子輪和B輪融資,總募得3500萬美元——從B輪融資比A輪少就可以看出,這家公司已經在衰落狀態中了,這是小米正在面臨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融資額不是越高越好。3、Homejoy-過度關注增長
家庭保潔公司Homejoy,估值5億美元,融資4000萬美金,已死。投資者包括Google風投和Paypal的創始人。獲取成本很高,增長速度過快,員工都過著聖誕節繼續加班的生活。4、Crinkle-功能高度同質化
移動支付應用Crinkle,還沒產品就募集了3000萬美元,但是沒有做出任何不一樣或更好的東西出來。Deeper
Theranos未完待續一般來說衰落的獨角獸公司有下面幾個外部可以看到的特徵:
- 早早說要上市但一直沒有實現,而上一輪融資已經是2年多以前
- 最近有過裁員,或者員工數量沒有隨著一輪輪融資或者IPO的「接近」而增加
- 可以用Alexa之類的網站察看該公司網站/APP的流量,或者察看搜索指數的趨勢,看是否下降
- 媒體的相關負面報道
- 公司目前的利潤很低(或者是負的),需要一直燒錢活下去
- 之前估值太瘋狂,泡泡已經吹得太大,下一輪投資者接盤更加謹慎
- 產品已經過時,或者新的競爭者出現
已經被證實/報道衰落的未上市公司有:
- Fab: 原來估值 $1B, 2015年3月被$15 M 左右收購。
- Gilt: 2011 年估值 $1.1B, 2015年年末據稱會被$250 M收購
- Snapchat: 2015年11月被自己的投資人Fidelity估價從$16 B調整到$12 B
- Evernote: 估值 $1B, 裁員+媒體報道
- Dropbox: 估值 $10B, 估值被質疑
- Bloom Energy: 估值 $3B, 前途未知
(謝謝大家指正,修改答案鳥)
曾經市值70億美元的公司,Groupon美國現在經營的怎麼樣不太清楚,在中國和日本地區的業務,有兩個大問題:
1,本土化能力太差2,沒錢2013年因為盈利太差CEO引咎辭職。美聯儲不擴表了,這些所謂獨角獸也該死了。扯業務模式單一的那些都扯淡,有免費錢的時候不見你們說?都事後諸葛亮。有免費錢,誰會衰落?現在是沒錢了,龐氏騙局也該結束了。
凡客,曾經估值30億美金。現在還值3億美金嗎?
我從一個側面說一下Square。
我之前的老闆就是從Square跳槽過來的,確切的說,是跳槽「回來」的。我所在的公司,國內應該很多人沒聽說過(大陸沒有office),叫FactSet,做的是金融數據軟體,離獨角獸的稱號十萬八千里,甚至並不是行業領頭羊(業內第三的樣子,前面有兩個巨頭:Bloomberg和Thomson Reuters),我的老闆在FactSet工作了幾年後跳槽去了Square,然而僅僅一年之後他就跳槽回來了,我非常好奇問他為什麼,我也表示了Square幾乎是明星公司,為什麼你要離開;他說Square的管理非常混亂,技術方面也是混亂不堪(雖然我覺得我們公司也挺混亂的...),經營狀況也遠遠不及估值的水平,他的原話是:"Square is valued at 6 billion, it"s such a joke. "
相比較下,我們公司FactSet上市已經接近20年,今年才剛剛達到ASV 1 Billion, Market Cap 6 Billion. 尤其加上最近Twitter和矽谷的裁員新聞,讓我覺得公司要想長期健康發展,必須要有穩定可持續的市場份額和盈利模式,光靠估值是很難走得很遠的。人人貸
從行業格局看:
14年初巨額融資後,拉高了整個行業的融資門檻,但隨後的一年半都未能行成壁壘,貸款餘額從融資時的前三已經逐步衰退,目前大約只能是前十的水平,15年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騰訊、平安已強勢發力。從團隊結構看:15年年初經歷高層大半離職震蕩後,繼續經歷中層離職震蕩。整個15年全崗都在招聘並且未見大牛加入,新老薪資倒掛且能力不足,引發第三次離職震蕩。從產品創新看:最近一年幾乎沒有創新產品和動作,更不用談成功產品了,同期簽署廣發銀行託管協議的積木兩三月前已經完成合規託管,人人貸尚未有動靜。從融資面:近一年半沒有發生新一輪融資,固然可以理解為不差錢(同行都在融資,不差錢不太站得住腳),但也可見新估值不樂觀。從創始團隊:三位創始人,有兩位已淡出公司日常管理。個人觀點:各大巨頭都不會鬆口互聯網金融這塊大蛋糕,互金的獨角獸很難活好。估值10億美元,意味著市場空間及商業模式已被認可及驗證。
當公司市場瓶頸已到,且橫/縱向發展遇到挫折時,如碰巧遇到資本比較謹慎,則會被當成「衰落的獨角獸」。這是資本及名氣上的衰落。
高額的成本費用,加上轉型/擴張的失敗,則會導致業務上的衰落。
畢竟,從C輪走到D輪只有幾分之一的機會。媒體的曝光更會加強這種「獨角獸衰落頻繁」的錯覺。
恰好看過這篇文章,總結了一些「衰落的獨角獸」:
國外1、筆記類應用Evernote(印象筆記)2、設計品閃購電商Fab3、全美第二大團購網站LivingSocial國內1、美團(已與點評合併)2、凡客3、拉手網來源:獨角獸也會「折角」:那些被唱衰的10億美金公司丨i黑馬榜
附上兩篇36kr的介紹Evernote「衰落」原因的文章。
來源:http://36kr.com/p/5038171.html下一隻倒下的獨角獸,會是明星公司Evernote么?另外,我覺得,傳出「融資失敗」新聞的公司,多少屬於「融資不順利」,其業務發展需要謹慎看待,包括前段時間熱傳的Uber、美團等。豌豆莢
估計明年就能有知乎。
百度只要繼續現在這樣,我是覺得藥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