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評中那些複雜的比喻是怎麼來的?

比如「皮革、礦物、李子香味」、「內斂而高傲的氣質」……

這些比喻和修辭是怎麼來的?應該望文生義地理解還是每個詞都有業內專門的含義?


就個人的經驗而言,看品酒辭不用糾結於過於細節的東西,因為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人可以知道別人聞到的是什麼味道。

比如題主說的「皮革、礦物、李子香味」,「皮革」你就試著往橡木桶那個方向聞,或者再大概一點反正不是果香。(如果別人一定跟你說這就是皮革的味道,那你倒可以問問到底是什麼皮呢?貌似皮革的味道也有千千萬吧。)「礦物」在有些酒裡面是很明顯的,可以的話題主可以喝一喝法國盧瓦爾河谷桑塞爾和普伊芙美產區的長相思感受一下(Loire Valley- Sancerre, Pouilly-Fume, Sauvignon Blanc)。至於「李子」,題主可以把它理解為紅色水果香氣,類似的還有草莓,櫻桃等,至於具體是哪種水果別太糾結。

說白了,語言是為了傳遞信息的,世界上的味道比人類的語言豐富太多,所以我們在描述新的香氣時只能用接近的東西的味道去描述,所以你類似你的李子、覆盆子,我類似我的草莓、櫻桃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只要不是說你聞到的是青蘋果,我聞到的是烤肉,真是這樣的話就再找個人吧,應該是有一個人偏的有點厲害。

這樣描述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交流,因為大家基本都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味道,畢竟如果我跟你說這款酒有我奶奶家後院下過雨後那棵桑樹的味道你肯定想抽我。還有一個問題是葡萄酒畢竟是一個舶來品,所以它的整個香氣描述的語言系統中有很多是中國人不太常見的東西,比如在品酒辭里非常常見的raspberry覆盆子我想很多人都沒有吃過。

至於題主說的「內斂而高傲的氣質」,「內斂」我可以試著理解為香氣不是很濃郁(這並不是不好的意思,取決於葡萄品種),這個「高傲的氣質」,呵呵,原諒它吧。


酒評中像「皮革、礦物、李子香味」這些描述,是比較具體的描述了。如果你想想自己所掌握的對氣味的描述,發現他們都是對另一個東西的隱喻。為了達到交流上的統一,只能把隱喻上升到定義的高度。

推動這件事的人物之一,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個叫Ann Noble的教授。她喜歡研究波爾多產的紅酒。她在學校教紅酒品評課的時候,感覺沒有一種統一的語言,與學生們在課堂上交流比較難。所以,她收集了一堆紅酒描述的辭彙,發給了其他研究人員,紅酒專家,生產商,結合他們的意見和自己的研究,做了紅酒的香氣輪盤(包含常見的但並不是全部的紅酒香氣和口味的描述)。1984年這個輪盤推出之後,也得到了這些專家的支持。1990年的改進版可以說是紅酒業的標準。可以看看這個回答里給出的中文版香氣輪盤:啤酒是酒類中最複雜的酒? - 小林立直的回答。是不是有你經常見到的描述辭彙?

當然不能說這些描述是絕對客觀的。雖然在用詞上盡量剔除了模糊的描述,但是類似「礦物」等,還是有爭議的。不過,Ann Noble說,她可以機械性得訓練一個人分辨出這些辭彙代表的味道。其他酒類也後來跟進,比如蘇格蘭威士忌研究所花了三年時間做了一個類似的。

Ann Noble退休後,她的繼任者還在繼續把這些味道的描述與化學分析結合起來。但個人感覺再做下去就完全是科學家的一廂情願了,跟消費者沒什麼關係。比如,苯甲醛,這個化學物質能在杏仁和櫻桃里都找到,不同人聞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但是,你一定更能接受別人告訴你這酒有杏仁或者櫻桃味,而不是告訴你這裡面有苯甲醛的味道。

抽象的描述,類似於「內斂而高傲的氣質」,感覺要怪就要怪那些比較有名的紅酒作家。第一個,就是二戰後寫紅酒的Pamela Vandyke Price。用詞非常抽象,比如「活潑」 「稀鬆」等等。不講求精確,更像寫散文詩。當然還有其他有名的紅酒寫作家,比如號稱能改變一款紅酒的價值的Robert Parker。其實不只手機,酒,也能充當詩意的情懷來賣的!:)


作為一個釀酒專業的初學者,我來試試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

首先,關於題主提到的前三個氣味的描述,由於葡萄品種,還有發酵過程的不同,這幾種氣味確實是有可能存在於葡萄酒中的,有些可能非常的淡,想要準確的辨別出來,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表示現在就被黑莓,藍莓還有黑加侖等水果氣味虐的不行。

關於題主提到的後面的那個描述,酒評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品酒師的性格不同,或許會導致風格不同,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就是葡萄酒的魅力。

明天有時間我找下資料,把這幾種的氣味的來源說一下,題主應該就會明白了


這些酒評是有理可依的,但是確實像第一位回答所說的,還是需要腦洞的。

先講酒評里的香氣。

葡萄酒香氣簡單分為三類。

第一類:品種香氣。就是來源於原料的香氣,是葡萄品種,種植環境,風土等造成的。一般是水果味,比如李子啊,柑橘啊。但是一般的葡萄酒不會聞的這麼清晰,聞香訓練比較少的人大概也聞不了這麼清晰。 所以一般都是說紅色水果香氣,黑色水果香氣,柑橘類水果香氣,熱帶水果香氣。只講籠統大概。看紅酒的顏色,偏紅紅色水果,偏紫黑就黑色水果香氣,這樣裝逼很少被打臉。白酒的顏色,淺一點的,清新柑橘類水果香氣,偏黃一點香氣濃一點,就是熱帶水果香氣。

第二類:發酵香氣。是在發酵過程中得到的香氣,直接說發酵香也可以。具體講就該是酵母味,麵包味什麼的。這個應該能問出來,但是裝逼謹慎。

第三類: 陳釀香氣。就是皮革味,野味啊什麼的,一般好酒才有,所以可以完全不說這些吧,,省的裝逼被打臉。

然後感覺要特別說一下,礦物味,這個帶一點爭議吧。有的人覺得是礦泉水也能感覺的那種礦物感覺,有的覺得是一點點土味的感覺,還有人覺得一點點鹹鹹的感覺。但是這個真的真的是一個裝逼好詞。一般一個酒你說完水果啊什麼的,扯一個礦物味,別人聞到了,覺得你不錯,如果沒聞到,他就會有一點皇帝的新衣的感覺了。

然後再說你提問里的內斂而高傲的氣質。這個要是一般按品酒翻譯過來大概就是,結構緊湊又飽滿

葡萄酒里的糖,酒精就是代表葡萄酒的身體;酸和單寧就代表葡萄酒的骨架。沒有身體就太艱澀,沒有骨架就太軟趴趴。然後就酒評里比如糖或者酒精度較高又很合宜就會描述為酒體飽滿,酸度高又很得宜的話就會描述為清爽,單寧有力又得宜就描述為骨架好,整個酒不鬆散就是結構緊湊。

然後白葡萄酒是一定不說單寧的,因為沒有,所以白酒提結構提酸度不說骨架。

內斂而高傲就是開了腦洞的描述,其實還是小開腦洞,你可以看看《神之水滴》的漫畫,日劇,電影,那才是開腦洞。

當然這樣開腦洞的描述也是有好處的。首先是嗶格顯得高,或者是偏文藝。其次就是這樣描述的話,用詞比較模稜兩可,比較不容易被人挑出錯來。

大概喝葡萄酒,一定要開腦洞吧

----------------------------------------------------------------------------------------------------------------------------------------

另外聽說新的中英品嘗對照表要出來了了,會有山楂乾兒味,枸杞乾兒味,臘肉味之類的中國人比較熟悉的香氣了。


僅僅是類似,接近的香氣。可以通過酒鼻子來訓練和習慣。人對於氣味的記憶沒有那麼強烈,對此的建議只有,多喝!


到了比拼誰的腦洞層次更豐富的時候了


推薦閱讀:

東方人歌頌酒,是迴避,厭世,離不開生活層面,西方人卻是狂歡,心理?文化?想深入探討。補充了我問題來源。
唐三鏡胡星傑:冬天怎麼溫酒喝,各種溫酒方法推薦!
葡萄酒一周回顧!美國:蟬聯23年葡萄酒銷量第一!

TAG: | 葡萄酒 | 威士忌 | 白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