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為什麼沒有「自動詞」和「他動詞」之分?
01-23
學藝不精,談一點自己知道的:
總的來說是由於漢語的語法中漢語形態不發達決定的,漢語的語法基本上是靠語序和虛詞來表達語法關係的。但是韓語的話形態較發達,基本上都由動詞變形而來,不管是什麼句子,都很難得看到動詞的原形,一般是去掉一個?再加上一些形態變化,比如? ? ??(終結語尾)?????(表過去)等等……其次說一下漢語中動詞的分類,主流的說法: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或存在、變化、消失等,分為以下幾類:
1.動作行為動詞:走,聽,看,保衛,學習2.心理活動動詞:愛,恨,喜歡3.表存在消失變化類:在,存在,消失4判斷動詞:是
5能願動詞:希望,想,願意6趨向動詞:上,上去,下,下來7形式動詞:進行,予以,加以照這樣分類看來,好像的確是和自動詞還有他動詞一點關係都沒,漢語中也的確沒有自動詞和他動詞的概念,但我認為就像對應到英語中的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漢語中也是的確存在對應概念的動詞,只不過還沒有進行一個系統的分類。作為動詞的語法特徵,有一點是這麼說的:動詞常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多數能帶賓語,如「我愛北京」「我在家」(註:此處是動詞,但換個句子:他在家裡住嗎,這裡的在又是介詞了)。參照上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的動詞必須帶賓語和賓語共存,有的動詞可以不帶賓語自己做獨立成分。
好比上述分類中的6趨向動詞,就是這麼一個可以不帶賓語而單獨做謂語和謂語中心的詞,如「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出來」。
韓語里也有對應的自動詞,如??? (【自】來,上)????(【自】下去) ????(【自】進入)???(【自】出來)等等。PS趨向動詞可以用在動詞和形容詞後面表趨向:「拿&<出來&>一本書」「拿&<出&>一本書&<來&>」。再如「一個中年人挨了&<過來&>,把他的小母牛端詳了一會」。這個句子里的「過來」是趨向動詞做趨向補語,前面的動態助詞「了」一般加在補語後、賓語前,所以這裡的趨向動詞後面無賓語,不知道算不算可以看作是對應自動詞形式的一個原因呢。
隨手寫的,暫時只想到這麼多,先佔坑,以後想起來再補充。韓語是阿爾泰語系,漢語是漢藏語系,兩者的語系不同。其實韓語裡面的自動詞和他動詞其實在漢語的體系裡面也有表現出來,只是通過不同的語法表現出來。
因為中國人沒日本人那麼喜歡推卸責任?
推薦閱讀:
※儒森漢語學校怎麼樣?
※國家漢辦漢語志願者的心理測試是如何測定一個人是否適合去國外工作的?
※為什麼我們問別人的郵箱地址很自然的會說「你郵箱多少」 而不是「你郵箱是什麼」?
※最近上網發現很多泰國學校在招中文教師,而且有意向的人挺多的,想問一下在泰國教學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