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思想可取?

孔子思想隨著時代的更替是種禍害

隨著時代發展、 孔子思想是種禍害

孔子為了迎合權貴 、奴役人民的思想 這是赤裸的。

史記里記載 孔子不與閹割之人同車、甚至因為這樣離開一個國家、由此可見是多麼的任性、跋扈。

宣揚什麼女子難養和小人並論、 自己又上了人家的香車 。

和司馬遷比起來 孔子簡直小人一個、 一個言行極為不一的人、 既然鄙視閹割之人、為何又巴結閹黨而認識權貴呢?司馬遷還知道權貴和財富不可遺留後人 、唯有遠大的抱負和經典的著作方可長久流傳、為了抱負也可以說是目的、 而受宮刑苟活完成志作、你孔子呢?打著迎合權貴的思想發揚著所謂的道德倫理、私下裡為自己謀取目的、

孔子甚至鄙視男人衣服不和女人衣服曬在一起、 呵呵 、孔子一定是當時被女人傷害了 、變化為一種狹隘的報復思想 、心胸狹窄。

孔子的夫婦之道、 男女之道 、權貴之道 、順從之道、 倫理之道等等不說、 愚昧了後人 、帶來了近代多少影響姑且不論了、 孔子思想中的一些愚昧思想(單指一些愚昧迎合思想)、為國家發展帶來了巨大災害。中國夢就是要實現自己國家的野心、抱負、 實現富強、但凡有抱負的政權都不怎麼採用孔子思想 。

舉例:秦始皇的坑儒 、毛澤東的批孔、 成吉思汗及後人把儒家思想列為最低等的思想 、

唐朝的李世民行為上也是抵制孔子思想的 等等 不勝列舉

孔子思想中的愚昧人的部分、給後來的朝代帶來的是什麼?大明 大清 ?

不知道那些每天全盤宣揚孔子思想的人 、居心何在。

既然你孔子思想是 忠孝為主、你又何必拋棄魯國呢? 你的君主當時還在呢 。

從一些矛盾之處可見、說他有些地方小人一個、不虧。


謝邀。

每次打開知乎的APP,都會出現這麼一句:「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顯然,這是對知乎答題者的期許和託付。那麼,對於提問者而言,你的問題是否值得答題者分享他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就是一個提問之前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在答題之前,先給出2個鏈接:

如何看待「非建設性提問」? - 如何評價 X

如何在知乎提出一個好問題? - 知乎提問

下面進入正題。

孔夫子曾說:「予欲無言」,他說過很多話,可能是他那個時代最博學的人,然而他仍述而不作,並沒有把自己的「思想」當作一回事。編了一部《春秋》,還戰戰兢兢地留下一句話:「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唯恐後人因這部史書中帶著他的「觀點」(褒貶)而怪罪他——他的觀點隱藏地如此之深,又如此地精妙,以致解釋《春秋》的傳都有三部成為以後的經典。

以上是說:言論是如此危險的東西——如果知乎有一成的提問者有孔子一成的對言論的謹慎,也許知乎本身,會比孔子更加偉大。

本題充滿了「觀點」,更糟糕的是,充滿了虛浮的、貼吧化的、為了挑口水而生的沒有支撐的「觀點」。題主提到了《史記》,為此在下特地把《史記·孔子世家》找出來重新看了一遍。

史記里記載孔子不與閹割之人同車

原文:

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之。

可見,孔子沒有與「宦者雍渠」同車,是衛靈公的安排。

——「參乘」是古時乘車,坐在車右擔任警衛的人。又,「宦」本義是帝王貴族的仆隸;閹人、太監的含義,是很久之後出現的。

宣揚什麼女子難養和小人並論、 自己又上了人家的香車 。

事實上,孔子沒有上南子的車。孔子見南子,《史記》的記載是:

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

至於「女子」「小人」並列的誤解,倒不怪題主。可參考: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Jerry Feng 的回答

以上,是對一些事實上可以更加嚴謹的一點小考證。至於「孔子的思想是否可取」?這個問題太大,在下沒法回答。也許孔子思想真的是當今社會的禍害、毒瘤。他並不像傳言的那麼偉大,他的思想毫無價值,不值得眾多的死忠粉為他洗地。並且,他自己也承認: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一個像蘇格拉底那樣的無知的人,什麼「至聖先師」,比不上題主的一根毛。

**************************************************分割線*****************************************************

《論語》隱而難,註解者以萬千計,得其門者鮮矣。本公眾號對《論語》進行闡釋,出入自如,一以貫之,方明「孔子說什麼」。

請掃描或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2ThPVzbEWGsnrXI0923L (二維碼自動識別)


孔子一生勤於學習,勇於探索,敢想、敢說、敢做,建樹卓著,為人類做出了「十大貢獻」:

  第一、文化上的貢獻

  我國公元前841年前沒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編修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把上古文化和文明傳承下來的。在孔子時代至今的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主線。孔子是中華上古文化的傳承人以及5000年中華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觀念上的貢獻

  在歷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開始「制禮作樂」,「明德慎罰」,轉向注重「禮樂文明」。孔子不言所謂有意志有靈驗的「天命」和「鬼神」,這是中華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飛躍。

  第三、文學上的貢獻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據《史記》記載:「古者,詩三千餘篇」,經過孔子整理刪定形成了流傳至今的《詩經》版本,又叫《詩三百》,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新篇章,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極其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孔子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創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學上的貢獻

  《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書。孔子使《易》這部筮占之書成為大道之源,成為中國哲學之源。孔子作的《易傳》由《易》的「筮占」功能轉變到《易》的「德義」層面上來,其中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等觀念已成為人類「求變向上」的思想基礎和中國哲學的寶貴財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轉向哲學,引發易學革命。

  第五、史學上的貢獻

  孔子編撰的《春秋》是記載上起魯隱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魯國歷史的第一部史書。這部《春秋》僅僅一萬餘字卻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可謂言簡意豐。《春秋》為我國兩千多年史學的發展創立和奠定了基礎,應該說中國史學之父是孔子而不是司馬遷。孔子開修史之先河,是為我國史學奠基的第一人。

  第六、教育上的貢獻

  在歷史上,孔子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私人學校,在設壇辦學、教書育人方面遐邇聞名。

  孔子辦學是政治家辦學。他所選編設置的六種教材——《詩》、《書》、《禮》、《樂》、《易》、《春秋》是為培養多方面人才服務的。孔子注重「文、行、忠、信」的教育,把弟子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進行教學,取得了新的成就。

  更為可貴的是,孔子辦學主張「有教無類」,實行全民教育。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孔子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論。

  第七、德育上的貢獻

  孔子生活在禮崩樂壞、道敗德失的春秋末期。他不但告訴人們學做人、學文化、學技藝等方面的知識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方面的方法,而且提出了以「中華十大傳統美德」(簡稱「中華十德」)——「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公、省」為內容的倫理道德觀念。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師。

  第八、體育上的貢獻

  孔子一向重視體育鍛煉。「射」和「御」是孔子開設的六門課程中的兩門必修課。「射」是射箭,「御」是駕車。作為先生的孔子很重視射箭,他本人的技藝也很高。為了強健身體,孔子不但重視體育,而且注重營養衛生。同體育鍛煉相統一,孔子注重養生之道,為後世逐漸形成的養生學鋪設了道路。

  第九、美育上的貢獻

  所謂美育,就是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審美情操和審美興趣的教育。孔子是把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並列一起納入教育內容的第一位先師。從「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中我們看到,孔子的詩教、樂教除了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從政本領之外,還有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和審美情趣之意。

  第十、政治上的貢獻

  儘管孔子的政治生涯比較短暫,但是政績卓著。孔子倡導道德政治。孔子始終把人際的友善、家庭的和美、鄰里的和睦、社會的和諧、人民的福祉、國家的太平擺在重要位置。他提出了「仁者愛人」的政治主張。

  孔子所說的德治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法治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孔子在教化世人、穩定社會、安邦治國方面為後人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時空跨越兩千多年,回過頭去再看孔子,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孔子高瞻遠矚,他提出的「仁政德治」主張,他提出的「小康」和「大同」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政治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紀的法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它對中世紀神學統治下的法國,乃至整個歐洲,都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在18世紀的法國,中國受到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重視,人們爭相了解和談論中國、研究中國。 百科全書派領袖霍爾巴赫反對法國和歐洲野蠻的君主專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認為「在中國,理性對於君主的權力,發生了不可思議的效果,建立於真理之永久基礎上的聖人孔子的道德,卻能使中國的征服者,亦為其所征服」。征服者雖可毀壞田園村莊,「可是聖人孔子的道德,卻能抵抗此狂風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蠻征服者對此亦須保持尊敬,而以之為政府施政的目標」。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對孔子思想十分推崇,他慨嘆:「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這真是大不幸。」在《哲學辭典》中,他列舉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後寫道:「東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餘年便教導人們如何幸福地生活。」 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在他起草的1793年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引用孔子的格言,成為佳話。他寫道:「自由是屬於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損害他人權利之事的權利:其原則為自然,其規則為正義,其保障為法律;其道德界線則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表示「對於這位東方聖人極為景仰」,並經常稱引孔子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 詩人龐德曾經譯過孔子的《論語》。他晚年居留羅馬,記者採訪他,看見「房中最醒目的是兩隻手提箱和三本書:《詩章》、《論語》和羅賓遜版的《喬叟》」。龐德對記者說:「只有音樂的形式才能包容所有的材料,我心目中的孔子的宇宙,便是韻律與張力交互為用的宇宙。」談到語言和政府的關係,龐德說:「壞語言勢必造成壞政府,而好語言未必造成好政府。孔子說得好:『名不正則言不順。』」


唉,無知者無畏。說的就是你吧。


孔子沒錯,錯的是董仲舒


我們想讓孩子聽話看書,我們就說,啊,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們批評肉食者,就來一句,啊,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放到別人要求我們,我們又說,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後對自己的饕餮貪婪再來一句,孟子說啦,食色性也。亂世了,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做天下了又說是君權神授。然後告訴大家,君為臣綱。需要他了,恩,大成至聖先師,不需要他了,打倒孔家店。他的話不斷的被斷句,被解釋,當然最終解釋權歸官方所有嘛,但是扔掉論語,打開春秋,一句鄭伯克段於鄢,便足夠打的這些解釋的人的臉啪啪做響了。孔子從未吃人,只不過有些人打著儒家的幌子,做著凈身房的事情吧。


不要扯那麼多沒用的高深理論,孔子的模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社會的發展,用以治理愚昧百姓可以,發展國家值得商榷,強權即公理,孔子思想里一些懦弱行為和推崇模式是該丟棄的時候了,根深蒂固的毒瘤。

仔細一看回復人,清一色孔子推崇者,理論研究者。不想去和此些人辯論,為什麼?我朋友說:"因為他們靠孔子吃飯,靠理論吃飯,即使覺得孔子思想已經不適合現在社會發展也不會承認,並且一直維護".


你這種傻逼,就是一手促進文革的人最喜歡看到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明顯就是有偏見的理論,其一,老子嘗曰「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所以說,孔子的理論在當時是成立的,但在今日此時,有些理論是漏洞百出,但不乏可陳之處。其二,孔子是思想上的先驅者,而非實踐者,他使用自己的理論來使當時的君王信服並在他的國家實行,所造成的後果與孔子何干,因為但凡君王所施之政,只是參照了孔子的施政之道,言者,謬已。


讀幾本孔子的書再來噴不遲


情感描述太多了,先放下偏見,讀讀書。


一把菜刀,可以用來切菜做飯,殺雞也沒問題,也有人拿來砍人,個別大神級人物可以拿來幹革命,比如賀龍將軍,就看你怎麼用。同樣,孔子的學說思想也看你怎麼用,別把幾千年來的古人當蠢貨,否則你就是蠢貨。


昨天說了父皇們五體投地的尊孔,絕對不是因為「仁」,因為皇帝沒有「仁人」,有「仁」就不能做皇帝。要做皇帝就必須先掃清一切障礙,很多皇帝必須先從兄弟。父子,兒女殺起。既然如此,皇帝們又是因為什麼尊孔的呢?難道是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嗎?很顯然,這些全部只是學習方法,這些方法和「困而不學、民斯為下也」,「唯上智下愚而不移」,「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些輕蔑、鄙視、愚弄老百姓、反對老百姓學習的惡毒透頂的理念相比,明顯的一文不值。況且,方法好就好嗎?孟子的「以民為本、憂民之憂、樂民之樂」。墨子的「兼愛、尚賢、節用、節葬」哪一個思想,哪一個方法不是長遠的、得力的、利國利民的方法。墨子有過任何封號嗎?而孟子不僅要被取消亞聖的稱號,還要被缺席判處死刑!更何況,對於任何一個帝王來說,「亂臣賊子」們,如陳勝、黃巢、李自成、洪秀全之流,若是全都有了好的學習方法而又互相師法,他們豈不是叫天不應、呼地不靈。 至於「誨人不倦」就更值得商榷了,戈培爾最善於此道。所以為了誰的問題才是最最根本的大問題。個個頑固堅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皇帝們,豈能為了雞毛蒜皮的學習方法,而且是亂臣賊子們都可以利用的學習方法,而為孔子封聖封王。他們的腦子是不是全都進了水?

再有就剩下禮了?什麼是禮?禮的本質就是等級,就是「刑不上大夫」,就是「法不加於尊」,就是「男尊女卑」,就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顯而易見這些已絕對不能構成孔子在今天還能復辟的理由。

為了能給封王封聖找到根據,兩千年來極盡包裝之能事,最終也不外乎:仁善中恕、安貧樂道、正直節信、勤學好問而已。顯然,孔子仁不及墨、義不及孟、道不及老莊、信不及商鞅。更何況鼓吹孔子最賣力的皇帝們,只要有需要,就會毫不猶豫的殺父殺兄,殺子殺弟,殺人如麻。孔子自己也是心狠手黑,殺少正卯,墮三都,眼都不眨。而且這個奴氣十足的奴才:出疆必載質、拜南子、投弗畔、三月不見君則惶惶如也、見了王不敢直腰,小快步走過,這分明就是一個十足的、地地道道的奴才。就連唯一可以吹噓一下的中恕之道,也被自己殺少正卯,興文字獄的事實徹底抹殺。無論你戴上什麼有色眼鏡,認認真真的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怎麼可能看得出孔子那一點象個聖人?那一點值得歷代皇帝大動干戈為其封王封聖?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苦思冥想,所幸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是我糊塗,忘了最最關鍵的兩個字:忠和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罷;半部論語治天下也罷。歸根結底,只是一個無比簡單的原則:以孝治天下!如此精彩絕倫的原則來源於一句話:如果此人孝順,就不會犯上,不犯上就不會作亂。原來聖人眼見禮崩樂壞、天下大亂、憂國憂民、深思熟慮而終得一解:只要天下人都像孝敬自己父親一樣孝敬統治者,以下犯上的事就再也不會發生,天下就能永享太平。自此統治和被統治的關係,竟然被創造性的和父子關係划上了等號。多麼偉大的創意和發現!這個震鑠古今的發現,經過無數次的挖掘和發展,終於形成了完整的、登峰造極的集權專制理論體系。於是許許多多華麗的外衣才被一一披到孔子的身上,可憐的仲尼終於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匠,變成了歷代封建專制暴君,實行殘暴統治的遮羞布、擋箭牌和理論根據。其地位也從至聖先師、到萬世師表、以致登峰造極的「文宣王」。

歷代王朝的慘痛歷史一再證明,父子關係對於皇帝們來說,其實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親爸爸也好,親兄弟也罷,只要是奪權需要,殺起來也並不特別費手腳。然而,父子關係一旦這樣確定,順水推舟就是「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再進一步就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千萬不要低估這兩句話,為了這兩句話,即使讓歷代封建王朝中所有的「父親」,都把孔子叫爸爸,一定沒有不同意見。因為 「以孝治天下」無比深遠的「偉大意義」,就全部潛藏在這兩句話里。它明確規定了判斷是非的基本的、唯一的標準就是:「做父親」。從而直接造成兩千年來,中國人一向沒有黑白、是非可言,只要有權,不僅永遠正確,而且不妨指鹿為馬的局面。最重要的是:這種永遠正確是有充分的、合理的、無比強大的力量來保證的。因為儘管父親們人人忠、仁、善、孝、己所勿欲,勿施於人的大聲吆喝,卻毫不影響他們個個殺人不眨眼。而且他們清清楚楚的知道只要能把殺人和忠、仁、孝綁在一起,殺人也就不僅僅只是殺人了,而是該殺,殺的合情合理,殺的天經地義。所以,異口同聲的「盡忠」、「殺身成仁」之聲,兩千年來才能一直的不絕於耳。高舉「仁」、「善」大旗的孔子,輕而易舉的羅織罪名、名正言順的殺掉搶了自己生源的少正卯!所以,父皇、兒臣;父母官、子民的問題顯然只是表面問題。由此發展出來的「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以及「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才是問題的本質和關鍵。到了「殺身成仁」、「盡忠而死」、以致「進化」出那個專有名詞:「賜死」的時候!才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連死都是「賜」的,也就是說,即使被禍滅九族、被斬草除根,也要知道對賜死的人的感恩戴德。你若不認認真真的深思細想,怎麼能體會出這種「創意」的混蛋透頂和登峰造極。全世界範圍內,除了中華民族之外,何處有過這樣的創意?很多具有難得「糊塗」特質和稟賦的中國人,一致認為中華民族的王朝更替,是全世界的普遍規律。他們的誤區是根本不了解日本天皇、英國女王的歷史,沒有看到「極端輕賤自己的母親」、「公然的認賊作父」、「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三跪九叩」、「賜死」、「禍滅九族」等等,絕對是拜孔子思想所賜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也是絕對不能忍受的、中華民族所獨有的特徵。

這種系統的、偽善的、兇殘無比而又巧舌如簧的原則,經過一代又一代血腥的堅持、推廣和「進化」,終於造成了中國兩千年專制獨裁製度的有根有據、合理合法。使得中國人見了皇帝也由不敢直腰、快步走過的奴才相,升級為要行三跪九叩大禮的,口祝萬壽無疆的、山呼萬歲的、徹頭徹尾的、十足的奴才。在這種絕頂奴才、高級導師的導演下,中國的老百姓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的願望,徹底化成了泡影,他們不僅失去了做人的最起碼的尊嚴和做人的最基本的權利。也全體的、一代又一代的成了封建皇帝一家子的奴才。(這一切卻一點也沒有妨礙奴才們死心塌地的追隨主子,異口同聲的、忠、仁、善、孝、德的叫嚷。)儘管他們之中不乏一腔熱血、凌雲之志、氣壯山河 、視死如歸之士。但是骨子裡卻始終擺脫不了做奴才的本質和命運。其中顏異、岳飛、方孝孺、于謙、楊漣、袁崇煥等等就是最顯著的、最悲慘的代表?中國兩千年的歷史,也一無例外的成了用武力爭奪這種永遠正確的、做殺生與奪的父親的權利的歷史。

最最不堪回首的是,就是我們自己,曾經那樣的鄙視和殘害自己的母親,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女子無才便是德」,「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家從夫、夫死從子」,這還不算,一個小腳就裹了千年。那是把她們的骨頭扳斷才完成的啊!即使如此,卻並不能阻擋「以孝治天下」的兩千年的標榜。我們不禁要問,是誰?使得全體中國婦女——我們所有人的母親,千年以來過著牛馬不如的、痛不欲生的生活?輕賤婦女的始作俑者是誰?到底是誰?今天,還有那麼多的婦女,甚至是女教師,還在頑固堅持孔子的道德,實在讓人費解的是,她們堅持的到底是「三從四德」呢?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呢?對於她們而言,豈是什麼「好了瘡疤忘了痛」那麼簡單!今天,就在今天,甚至還有些「著名教授」,竟然能從為這些輕視婦女、達到喪心病狂程度的觀念,奠定堅實理論基礎的《論語》中,從「半部」就能「治天下」的論語中,嘗到「心靈雞湯」的味道!我們還能說什麼呢?我們到底還有沒有最起碼的思維能力?和最低、最低的底線?

今天、就在今天,這種混蛋透頂的理念會不會公然的登堂入室、甚至根本不屑於改頭換面?想想張志新。想想彭德懷、劉少奇的遭遇。再想想殺人如剃頭、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人的昨天。我們還能把災難的發生歸結為人的善惡好壞嗎?不、千萬不能。它不只是皇父和兒臣的問題、也不只是父母官和子民的問題、甚至不僅僅是生與死的問題。最最關鍵的是,它從來就沒有任何道理可講、也沒有任何是非可言。有權就可以指鹿為馬,太監不僅可以稱九千歲、還可以普天下的建生祠。而且只要有權就可以完全剝奪所有人的話語權和辨別是非的權力。最終形成千篇一律的、舉國上下的黑白不分、皂白不辨、即使是皇帝、是爸爸,只要丟了權柄就要閉嘴、屈膝,否則一定小命難保。這一切的一切,難道不是被發展到登峰造極程度的孔子的集權專制理念的實質和惡果?

而這一切的一切,難道還不足以讓夏桀和商紂那樣的君父、趙高、高俅、魏忠賢、和珅那樣的父母官,當的永永遠遠的心安理得?永永遠遠的心曠神怡?萬世師表,歷代封王的待遇,難道不是名至實歸?即使讓所有的「父皇」、「父母官」們都把孔子叫爸爸,難道會有人反對?所以孔子才會屢屢被打倒,屢屢不費吹飛之力的重新站起來,而且越站越高,一直危害中華民族兩千年!

我們一向迷信明君賢相,清官廉吏,一直堅持認賊作父,而且堅持相信「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但是、有用嗎?我們的迷信太久太久。我們的根本問題是習慣、觀念,是我們的思想、制度、方法,最主要是我們的文化,存在根本的缺陷。我們讓「父親們」搶劫了太多太多的、絕對的權力,遠遠超出了他們自身的承受能力,最終不僅僅害了國家和人民,也害了統治者自身。歷代「父皇」「父母官」們的最終下場、歷歷在目。這就是中國歷史中始終存在的那個天大的周期性的問題和這個問題始終無法解決的根本原因。這種狀態我們到底還要堅持到那一天?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儒黑早晚不得好死!


兩千多年以來的中國人都是白痴,中華民族是靠別人的施捨才延續了下來,你如果是中國人一定特自卑,特看不起自己。對你這樣的心態,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推薦閱讀:

孔子有什麼興趣愛好嗎?
如何評價孔子在當代中國的影響力,尊孔是否有復辟的可能和存在土壤。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何莫由斯道也」是什麼意思?
如何評價李零《喪家狗》?
論語里有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不能把對一個人的氣憤發泄到另一個人的身上」?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