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魏延的軍事能力?

每次提到魏延都會有人說他被低估,實際上是非常優秀的將領,還會出奇謀,比趙雲優秀很多。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魏延的軍事能力,請各位大佬解惑,謝謝


只能說魏延是諸葛亮非常看重的將領,其軍事才能在諸葛亮北伐時,算是出類拔萃;魏延是否比趙雲強?也許吧;至於魏延的奇謀,比如子午谷,還是不用吹了;而魏延的敗亡也比較搞笑。

諸葛亮相當倚重魏延

諸葛亮是【恃延】(注1),相當倚重魏延。魏延由劉備部曲,一路陞官,在劉備生前被任命為漢中太守。諸葛亮駐漢中後,就以魏延為丞相司馬,成為諸葛亮丞相府的屬吏。在魏延與吳懿在陽谿之戰,擊破郭淮等人,又生了官,出了諸葛亮丞相府,成為征西大將軍(注2)。

後來姜維也是這套路,先成為諸葛亮的屬吏倉曹掾,後出府為征西將軍(注3),這似乎和魏延的征西大將軍有矛盾,不過據諸葛亮廢李嚴表【行護軍征南將軍當陽亭侯臣姜維】(注4),姜維應是征西將軍,所以不是兩人任職有先後,就是陳壽把姜維的征南將軍,誤記成征西將軍。

當蜀漢吉祥物劉琰,與魏延產生矛盾時,諸葛亮選擇責備劉琰(注5),所以諸葛亮相當倚重魏延。此外,當時認知的蜀漢宿將,就是以【魏延、吳壹】為主(注6)。

(注1)華陽國志卷七:征西大將軍魏延與長史楊儀素不和。亮既恃延勇猛,又惜儀籌畫,不能偏有所廢,常恨恨之,為作《甘戚論》,二子不感。

(注2)三國志魏延傳: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注3)三國志姜維傳: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後遷中監軍征西將軍。

(注4)亮公文上尚書曰:輒與行中軍師車騎將軍都鄉侯臣劉琰,使持節前軍師征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南鄭侯臣魏延......行護軍征南將軍當陽亭侯臣姜維......

(注5)三國志劉琰傳:然不豫國政,但領兵千餘,隨丞相亮諷議而已。車服飲食,號為侈靡,侍婢數十,皆能為聲樂,又悉教誦讀魯靈光殿賦。建興十年,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亮責讓之。

(注6)三國志馬良傳: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魏延大破郭淮的陽谿之戰

此戰記載很少,具體時間也不知道,大體在230年,是魏延和郭淮入羌中,又出現在南安(注7),擊破了郭淮、費曜。陳壽只記載【是歲,魏延破】郭淮(注8),其簡略令人髮指。但根據《華陽國志》,此戰似乎應該在曹真伐蜀之後(注9)。

而曹真伐蜀是幾路出兵,曹真從子午道,司馬懿走漢水,其餘人走斜谷,還有人從武威出發(注10)。這武威就耐人尋味了,大體在南安北邊,那麼魏延吳懿出現在南安擊破郭淮,是屬於擊破曹魏的來犯之敵,還是曹真退軍後的乘勝追擊呢,或者其它。

個人猜測,如果不是武威記載錯誤的話,應該是諸葛亮收復武都陰平2郡後,道路通暢,使得魏延、吳懿能夠方便進入羌地後,後又進入南安界,引來曹真吐槽【蜀連出侵邊境】,於是開展反擊。魏軍從武威進入,正是反擊入侵南安的魏延、吳懿的。所以時間順序可能是:

  • 1,魏延、吳懿入侵羌中、南安。
  • 2,曹真認為蜀漢連續侵犯邊境,上書朝廷,反擊蜀漢。
  • 3,朝廷接受建議,幾路侵入蜀漢,其中郭淮、費曜一路,從武威出發,反擊魏延等人。
  • 4,魏延、吳懿在南安,大破郭淮、費曜。

還有魏延、吳懿到底是在羌地擊破郭淮等人,還是在南安擊破郭淮等人,當然,雍涼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算是羌地,或許南安也有羌人聚集。反正陽谿之戰的記載撲朔迷離,我的猜測也不一定準確。但此戰至少是魏延指揮的,一場蜀漢對曹魏的勝利。

當然,你問我魏延大破郭淮的陽谿,到底在哪裡,我只能回答一句無可奉告。後人的各種解析,也實在過於零碎,難以確定,我也不能誤人子弟。

(注7)三國志楊戲傳:建興八年,(吳懿)與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將費瑤,徙亭侯,進封高陽鄉侯,遷左將軍。

(注8)三國志後主傳:八年秋,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漢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絕,真等皆還。是歲,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於陽谿。

(注9)華陽國志卷七:秋,魏大將軍司馬宣王由西城,征西車騎將軍張郃由子午,大司馬曹真由斜谷,三道將攻漢中。丞相亮軍成固,表進江州都督李嚴驃騎將軍,將二萬人赴漢中......丞相亮以當西征,因留嚴漢中,署留府事。嚴改名平。丞相司馬魏延、將軍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延遷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封南鄭侯。懿左將軍、高陽鄉侯。

(注10)三國志曹真傳:真以"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併入,可大克也"。帝從其計。真當發西討,帝親臨送。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穀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

《魏略》里的魏延的子午谷,從軍事常識上來說,實在不現實

子午谷已經說爛了,我就簡單說說。《三國志》記載每次諸葛亮出兵,魏延都請求率領萬人分兵它路,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注11)。《魏略》特別記載在諸葛亮一伐前,魏延建議的子午谷謀略,給魏延5000精兵,另外5000人糧。

這段最違背軍事常識的,就是這1萬人【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注12),要知道南鄭與長安。兩地間直線距離最短,是220多公里,差不多550里,無論怎麼走,都要走完這550里,而一路上不是棧道就是山路彎路,行程不下1000里。

孫子曰【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而魏延在負糧的情況下,每天少說要走七八十里,不僅完成路程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抵達了,這1萬人能夠準時抵達的,也沒多少。後來鄧艾走700里陰平小道,差不多走了1個月。

就是說,從軍事常識上來判斷,魏延的【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時間實在太少,過於苛刻。或許魏延說的是30天,而《魏略》作為曹魏史料,出了偏差,誤記成10 天,也有可能。

(注11)三國志魏延傳: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注12)魏略曰: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魏延敗亡比較搞笑

陳壽對魏延的敗亡記載比較搞笑,或許有曲筆,很多事情談不上實錄,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魏延的敗亡非常迅速。當然,按照記載,王平一吼,士兵覺得魏延理虧,就散去了,於是魏延就這樣完蛋了,這實在有些戲劇化。

而先前記載魏延【善養士卒】(注13),就彷彿是諷刺。要知道楊儀和魏延,這2人的人緣,都很糟糕,結果這2人內訌PK,以魏延的軍事才能,居然是楊儀獲勝,贏得了話語權。不得不說,這魏延迅速敗亡的過程,實在非常搞笑。

(注13)三國志魏延傳: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關於魏延與漢中守備

劉備派遣魏延守備漢中時,曾採用【實兵諸圍以御外敵】的方式,後來姜維改變的防守方式(注14),具體哪種守備方式的優劣與否,可以參考我下面的回答:

姜維如果沒有改變漢中的防禦體系,蜀漢能否抗住鍾會鄧艾的滅國戰爭,是否能撐到晉朝西北邊患爆發的時候?www.zhihu.com圖標

(注14)三國志姜維傳: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總而言之,諸葛亮相當看重魏延,算是蜀漢極為重要的將領,稱得上蜀漢名將,但也有很多槽點,既有才能上,也有性格上。而魏延的子午關奇謀,早在王莽時期就設有子午關,壓根就不是機密,後來曹真伐蜀也是走子午關,所以吹什麼子午谷奇謀,還是洗洗睡吧。

此外,既然題主認為魏延比趙雲強,那就比趙雲強吧!

最後歡迎關注我的歷史專欄:

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zhuanlan.zhihu.com圖標


說魏延被低估。是在什麼評價上說被低估?

空口說被低估。這個問題就不成立了。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史書上都是真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傻逼三連

上面這句不是針對誰。

按題主的評價「優秀的將領」這個誰否認了?

至於魏延都做了什麼,會讓人覺得被低估?

以我的經驗,說這些的都是百度出來點網文看完之後驚呼:魏延被低估了。

其實吹魏延甚至不如郭嘉,郭嘉都比魏延有可吹的資本。

說幾個吹魏延現實不可避免的問題

一,入川最高評價「數有戰功」具體什麼功勞不知道。功勞大小不知道。跟有傳的其他人比張飛黃忠趙子龍劉封馬謖比?大概是能勉強跟劉封比,比馬謖略強吧~~~~

二,漢中之戰無載。

三,就後世文獻來說,沒有魏延在漢中修築防禦的記載。連劉封的記載都有就是沒有魏延的。也就是說魏延在漢中防禦上的貢獻基本為零。

四,前線掙權,斷十萬北伐大軍糧道歸路。可謂禍國。

就魏延「良將」資格,指揮偏師破郭淮偏師,鹵城臨陣與高翔吳班破司馬懿。這兩個足矣。


魏延:

在劉備手中,魏延是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在關羽死後,魏延幾乎就是蜀漢政權中駐外大將中最有實權的將軍。

而在諸葛亮手中,魏延是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官位看似是很高,但是充其量就是丞相府下的一個領兵將軍,凡是也都得先經過丞相才可以。

如此,你讓魏延能如何?

韓信:

在項羽手中,那就是一個無兵無權的郎中,就算提意見也沒人聽,如此,你能說韓信就是辣雞?

在劉邦手中初期,韓信就是一個治粟都尉,毫無能力表現,如史書記載:

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如此,你能說韓信就是辣雞?

但是,等到蕭何推薦之後,有了下面的經歷之後:

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史記·淮陰侯列傳》

那麼韓信就是一代兵仙,滅五國的絕世名將。

如此,再看魏延曾經的經歷: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如此,有了足夠的平台之後的魏延,便是這樣的: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單單說魏延就會個子午谷奇謀那是在羞辱魏延,也是在羞辱劉備。

魏延的能力從劉備時期就是非常出彩的,而且也是讓劉備極其看重的,甚至把其當做韓信來看待的。

但是,其結果等到劉備一死,魏延就只能乖乖的成為諸葛亮丞相府帳下的一個將軍,如此,你讓魏延能如何?

我曾經不止一次說過,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和平台是有著非常大的關係,而有些人在特殊的平台就是能展現出極其卓越的能力,如韓信,但是有些人如果不給平台,那就是個庸才,也如未成大將軍之前的韓信。

故而,如古人評價魏延的:

羽不能當一面,魏延何敢比淮陰。

我只能說,若是蜀漢政權真能把魏延當做大將軍韓信那樣啟用,誰能斷定魏延就不是下一個韓信?

說魏延不會治軍,敗亡之快,那你們怎麼不看韓信是怎麼敗亡的?不過被陳平略施小計,便擒獲了,而後其部署呢?有為其誓死反抗的嗎?

但是這能說明韓信治軍就是辣雞嗎?同樣,單就這一點而言也根本就不能反映魏延的能力差。

換言之,你試著讓蕭何去帶領韓信打仗,那你覺得韓信還會是那個兵仙嗎?


拿下三爺志在必得的漢中太守 並把漢中防線打造得鐵桶一般。皇書識人這點上還是靠譜的


下限比趙雲強一個趙雲,上限比王平強一個趙雲,在網文中比孔明強一個韓信。


說魏延被低估,無非就是說「子午谷奇謀」未被諸葛亮採用,還有就是諸葛亮沒有用魏延守街亭而已。

那我們就來簡單討論一下吧。

首先擺出我的結論:魏延從來沒有被低估。

從軍事能力上來看,無論劉備和諸葛亮,從來都是重用魏延。

劉備時期

劉備奪下漢中後,回成都之前,需要選拔將才鎮守漢中,眾將以為,無論從資歷還是能力來看,這個位置非張飛莫屬,但劉備卻意料之外的選了魏延作漢中督鎮守漢中,可以說是「先主違眾拔延」,我猜想,可能是在入川戰爭中,劉備看到了魏延出眾的軍事能力,並且在選漢中督人選時,詢問過魏延本人的意見,魏延怎麼回答呢?我們且看《三國志魏延傳》曰「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其言。」劉備正是因為魏延拿出的漢中防守策略而選其鎮漢中,這不是簡單的【實兵諸圍以御外敵】,而是,若我們正面實力不如曹魏大軍,則選擇堅守隘口,不讓敵人入境——這在曹真大軍入蜀、曹爽大軍入蜀時,諸葛亮和王平選擇採取的防禦策略;若曹魏進攻兵力對我方沒有巨大優勢,則可以放入漢中平原,以我魏延的能力是殲滅俘虜的——這也是後來姜維主張的防禦策略,姜維失敗了,但不代表魏延做不到。以魏延守漢中的策略來看,他的意思是,在曹魏陣中,只有曹操比他厲害,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對手,而得到劉備的回答是【先主稱善】,也就是得到了劉備的承認,並被劉備選為漢中督。而魏延的漢中防禦策略,是被後期的吳懿、王平、姜維都採用了的。這不算低估魏延了吧。

諸葛亮時期

首先,「子午谷奇謀」不算奇謀。【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諸葛亮上出師表後出鎮漢中,到大軍出兵北伐,期間是有一年的戰爭準備時間的,這期間曹魏不可能不得到消息,而曹真的反應恰恰證明了曹魏已經做出了全面的反應:魏明帝曹叡發布動員令,以夏侯楙鎮長安,以司馬懿鎮宛城,以曹真統隴右大軍屯斜谷出口眉縣,等待趙雲。可以猜想,漢中出長安的三個出口,肯定也已經被曹魏軍隊堵死了,魏延想以區區萬餘精兵出子午谷攻下曹魏重鎮長安,簡直痴心妄想,所以諸葛亮拒絕是明智而正確的。

再次,為什麼守街亭的不是魏延呢?因為當時魏延不在軍中。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是先鋒前部督。【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諸葛亮北伐時,聲張出斜谷取眉攻長安,但卻率大軍出祁山,屯冀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並不是說聽到諸葛亮來了,就投降了,而是作為前督部的魏延,率前軍開到城下而投降的。所以,曹叡派張郃來攻冀城的諸葛亮時,魏延還在三郡掃蕩,並不在軍中,也不存在不用魏延的情況了。至於為什麼用馬謖而不用吳懿守街亭,既然題主關注魏延,就先不討論了。

作為數次北伐前部督,諸葛亮是很倚重魏延的,前鋒開路責任重大,是需要軍事能力強悍的宿將擔任。而後來的北伐,諸葛亮分兵魏延,在羌中大破魏郭淮、費耀等,正說明了諸葛亮識人用人之能、及魏延過人的軍事能力。

以上。


張飛死後,姜伯約降丞相以前,能獨立帶兵的武將還有誰?有什麼好評價的....蜀漢陣營除了丞相外,從文臣到武將不都是矮子裡面拔高子?魏延能得到重用,是因為可用之才實在太少。要是在曹魏陣營,魏延的地位肯定不會是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那麼高。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

若不是斂兵聚谷,漢中乃至成都是不會那麼快丟的。


推薦閱讀:

怎麼才能戒掉 QQ?

TAG:三國 | 才能 | 歷史戰役 | 季漢 | 魏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