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都看不懂道德經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問題的提問方式其實非常不正確。因為去打聽一下身邊看過道德經的人,沒人在兩年內能夠看懂道德經。再去看看給道德經做過注釋的人,也沒有人在兩年之內看懂道德經。再去看看歷史上那麼多的人,依舊是沒有人在兩年內看懂道德經。
正兒八經的說,兩年內看懂道德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說的不可能,是針對每一個人來說的,沒有人是例外。
因為這不符合客觀的規律。
首先在歷史上,道德經應該不是一本禁書,而在每一個朝代都應該算是比較出名的一本書,所以大部分人接觸這本書的年紀,應該都不會很大。熱愛讀書的人,接觸這本書的時候超過三十歲,是概率非常小的事情。
而道德經這本書,必須要年齡足夠大,才能夠看得明白。我的意思不是說年齡大了,經歷的事情多了,自然能夠對道德經中的內容更加理解。
而是一種年齡的身體素質,對應著相應的理解能力。大部分人,三歲的時候比一歲的時候理解能力強,八歲的時候比三歲理解能力強,十六歲比八歲理解能力強。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三十歲的時候理解能力到達頂峰(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有非常少數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加,理解能力越來越強,也只有這少數人,才有可能真正的看懂道德經)。
即使是擁有最強的理解能力,也不可能在三十歲的時候理解道德經。別的不說,僅僅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句話就做不到,這句話對應的境界是人對於自己的思維控制修鍊到極強了,沒有紛雜的思緒,可以做到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
更何況,道德經中的許多內容,很多都是有關身體的。是需要練習非常久的時候才能夠明顯感知到的東西。而這一點正好是理解能力強的人最難做到的。
再者說了,歷史上的記載,老子最少是一百六十歲了,一個一百六十歲的人的思想,有可能會被三十歲的人讀明白嗎?不可能的,就像是博爾特寫了一本書,寫的是他百米跑到十秒以內的感受。普通人能夠理解嗎?不可能的,只有真正的可以把百米衝刺進10秒以內的人才會懂。
而其他所有說「懂」的人,那種懂都不是真實的懂,而是經過自己大腦處理的,自以為的「懂」。
至於老子是不是真的一百六十歲,有沒有什麼證據來證明,我想了解道家的人和不了解道家的人,應該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也沒有必要去爭辯。
不過,兩年讀不懂道德經是非常符合客觀規律的,一輩子也讀不懂道德經,也是非常符合客觀規律的。若是有人說他自己看懂了,那麼多半不是真的懂,而是他把道德經中的內容曲解成自己可以理解的內容了。
道家的難懂,是古今公認的。正如太史公司馬遷說:「道家……其實易行,其辭難知。」——道家的主張很容易實行,但它的文辭難以理解。自魏晉以來,讀書人就把《道德經》、《易經》和《莊子》合稱為「三玄」,即三本最玄奧難懂的書。所以,題主兩年看不懂《道德經》,是最正常不過的事。
《道德經》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一面說他的主張易知易行,一面又說天下沒有人能知能行,這就等於承認了他的書起碼是「難懂」的。
「難懂」不代表「不能懂」。要想讀懂《道德經》,首先需要具備一定的悟性,其次還需要一定的閱歷和社會體驗,兩者缺一不可。因此,不提倡年紀太小的人讀《道德經》。
但《道德經》有一點好處,就是你有多大的悟性,就能從中獲得多少。悟性淺時所得少,悟性深時所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年輕人也不是絕對不能讀《道德經》。
本人讀《道德經》已有七年,但一直對《道經》第一章和《德經》第一章(第三十八章)做不出滿意的解釋,直到最近,才有所悟。
所以,《道德經》是要用生命去讀的,是值得讀一輩子的書,不要強求速成。
有人說,你讀了沒有用,是因為你沒去行動,不行動就永遠沒有用。看似有理,實則不然。行動是需要「動力」的,是需要理念支撐的。沒有理念支撐的行動,必然難以持久和持續,這就是一個人不能靠打雞血獲得成功的原因。理念來自哪裡?來自你的閱讀和體悟。知之深,才能行之切——關於知和行的關係,本人一直深信,知在前,行在後。換一句高大上的話,就是「沒有理論支持的實踐是走不遠的」。
那麼,讀《道德經》能獲得行動力嗎?
答案是肯定的,拿太史公的話來說就是:「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道家使人精神專一,行動合乎無形的規律,而使得萬物豐饒。道家的行動力,不是打雞血,而是讓你能夠致虛守靜,虛則實,靜則動,由此生髮出源源不斷的行動力。
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可不容易,首先你要能夠讀懂它。一旦你真正讀懂了《道德經》,真正得了「道」,「道」就不會輕易離開你,它的作用是終身性的。
《道德經》五千言,雖然難懂,但它的宗旨,不外乎「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無為而無不為」的精要,是「無為」。「無為」的核心,在一個「無」字。
「無」是道家的世界觀,「無為」是由這種世界觀而派生的方法論。
「無為」的含義太複雜,但它的基礎義,無非就是「無欲」:「常無欲,以觀其妙」,「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如何做到「無欲」?「為道日損」而已。
然而,《道德經》81章,幾乎每一章都在講「無為」,說明「無為」這兩個字絕不簡單。不去一字一句地悉心揣摩,不去「從字縫裡看出字來」,休想懂得「無為」。
儒家的學說,像《大學》、《中庸》所揭示的,無非就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的立足點始於一個「誠」字。其中,《中庸》有五分之一的篇幅專講「誠」。周敦頤的《通書》,也大力提倡「誠」,說「誠者,聖人之本。」那麼,要學會「誠」,大概要多久呢?
北宋大學問家司馬光,有個學生叫劉安世,元城學派的創始人。劉安世的父親跟司馬光是世交,所以劉安世從小跟隨司馬光學習。學了五年,問及司馬光「盡心行己之要,可以終身行之者」,司馬光回答說,大概就是一個「誠」字。安世自此力行七年,多有所得,自此「言行一致,表裡相應。遇事坦然,常有餘裕。」後來元城學派的學問,他們自稱也只有一個「誠」字。安世曾說,「某之學初無多言,舊所學於老先生者,只雲由誠入,某平生所受用處,但是不欺耳。今便有千百人來問某,只此一句。」
儒家講「誠」,道家守「無為」。如果劉安世七年才學會一個「誠」字,而我們能夠用七至十年學會「無為」,是不是也不算太笨?
「致虛極,守靜篤」你去努力做了嗎?
「和其光,同其塵」你去努力做了嗎?
「虛其心,實其腹」你去努力做了嗎?看了兩年書,書還是書,你還是你,那跟沒看又有什麼分別呢?看懂道德經?四禪八定都體驗過應該就看得懂了。看道德經根本沒有用,它只是讓你知道有一個人和你體驗過一樣的東西,免得你沒法確認自己的體驗是客觀存在還是自己yy出來的。
要看懂,既要機緣,也要悟性。和看了多少年沒有太大關係。
我寫了個 教程,你要是能看明白,再看道德經如白話文。無奇之道---從根本上破解道德經 - 【無奇之道】第0章----5步引導你徹悟大道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21373?utm_source=com.google.android.apps.docsutm_medium=social點我看專欄,裡面有每章徹解。知乎專欄·「無奇之道---從根本上破解道德經」- https://zhuanlan.zhihu.com/daodejing?utm_source=com.google.android.apps.docsutm_medium=social從三十多歲讀到了近五十歲,十五年間與道德經思學肯綮……
至今不敢芻議道德二字…...道德南華小太山天地四方一指間羈旅不識返桑梓濕灰槁木復始燃 ————愚作、慚愧!看來知乎存在閱讀或者智力上的障礙的太多。
道德經並不難懂,非常簡單,所以說難懂或者裝神弄鬼的故弄玄虛的都是為了搞錢搞名,都是為了刷粉點贊。
道德經關於倫理道德修身養性和治國平天下的部分,這裡也就不解釋了,《淮南子》《文子》《伊文子》《韓非子喻老解老》都說了很多。
給個時空門文子說了什麼:
文子讀書筆記(一上六卷)
文子筆記(下六卷)
主要解讀可以參考李卓吾推薦的《老子子由解》和張道陵《老子想爾注》,前者是站在傳統士大夫解讀看待,後者則是道家特別是《道藏》主要依賴的建立道家學說的綱領下文件,當然《四庫全書》下面各種解說也是很多,但是都差不多,沒什麼太多見解。
根據顧頡剛先生的分析,《老子》成書在論語、荀子後,大概是戰國期間,因此可以看到道德經很明顯對於儒家學說的批評還有《孫子兵法》的進一步借鑒。
如第四十章:「反 者 道 之 動 ﹔ 弱 者 道 之 用 。」,第五十章:「兕 無 所 投 其 角 , 虎 無 所 用 其 爪 , 兵 無 所 容 其 刃 。夫 何 故 ,以 其 無 死 地 」分別涉及到孫子兵法的《始計》能者示之不能……《九地》,無為無不為更是暗合孫子兵法用兵之道。
這裡主要是解釋幾個核心觀念:
1.道究竟是什麼
可以說中國的先秦時期的真正稱得上哲學的只有《道德經》一家,除此之外,別無分店。儒家墨家都是玩政治,玩道德倫理的,跟哲學基本上沒有關係。哲學研究的是世界是什麼,人是什麼,人和世界的關係,世界和人怎麼來的。
從道德經的觀念來看,世界是道產生的,道產生了天地,天地生萬物,簡而言之,世界是從無中誕生的,所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2.道與名的關係
伊文子雖然是偽書,但是其作者解釋了很多名,但是這裡的名是作為和道對立的一組形而上學的概念,簡單來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是為了說道和名是一組形而上學的哲學上的概念,因此不是通俗的道或者名稱,道是從無的角度來看帶,名是從有的角度來看待,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東西。
相比較於笛卡爾在沉思錄解釋我的由來,一個歸結於永劫循環的我,一個歸於完美的上帝,老子的哲學都是歸結為自然客觀實在。而相比較亞里士多德將本源歸為形式因,物因,變因,極因,老子講世界歸結為無中的道和有中的名。
4.上德和下德
見文子
5.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個概念與赫拉克利特的觀念類似,也就是將世界的起源從最簡單的一種物質開始,然後逐漸誕生一切,當然赫拉克利特認為是以太,老子沒有做根本上解釋。
讀完道德經,個人猜測其作者大概接觸到了西方的希臘時代的古代哲學思想,而結合本地的特色,寫成了中文版。
本質上,道德經並不包含什麼特別難懂的哲學。
不邀強答一個!道德經的易懂是指道理淺顯但確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何也?先想明白什麼是道,再想明白什麼是人和物,最後才是他們之間怎麼和諧統一成「道」。
白岩松說過,道德經應該到了該看的年齡再去看,比如40歲,如果你現在看又看不懂,到了你該看的年齡你覺得自己已經讀過這本書就不去讀它,這對於你來說是一種損失。
寶寶,不知道你是那哪一種不懂,要是你是像我這樣入門級不懂,就看下去吧~要是你是那種大徹大悟很高深的不懂就一定記得忽略我……嗯,如果是覺得看不懂,或許你只是沒有找到一本合適的書,合適的翻譯,合適的解讀,既然不是專門研究《道德經》的人,因此可以選一些稍微比較容易看懂的書。我也不是專門研究的,對於專業的小夥伴可能會笑我的推薦,但是我覺得,這個我很能看懂,而且讓我很有興趣看下去,所以也推薦給你。我給你推薦的書是蘭喜並的《老子解讀》,出版社是中華書局。這是其中的一些截圖~給你參考,我當時在圖書館對比翻了好幾個版本,然後覺得這一本很不錯。如果還是覺得很困難的話,就找一本有完全白話翻譯的書,一步一步來吧~~
然後了解《道德經》,有很多前輩們的註解,像《老子想爾注》一類的,誒我有沒有背錯書名……要了解不同這些版本註解的大致觀點和區別,可以看一看一些中國哲學史的書的關於到家的部分,例如馮達文老師的《中國古典哲學略述》,裡面講得非常淺顯易懂。
啊要是你真的是很厲害的那種看不懂而不是入門看不懂請一定忽視我……我會覺得好丟人(#+_+);萬一是和我一樣的小白,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到你(????)道德經之所以讀不懂,是因為它並不類似於工具書,說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它會告訴我們:一不一定是一,二也不一定是二。
它又說:我們所知道的「道」,並不是真正的「道」,因為道是說不清的,任何名(解釋)都無法概括。。
這真叫人云里霧裡,不知其意,讓妾身頭疼了大半個月。
最後又研讀了下《易經》,結合道德經,彷彿找到了一點端倪。
易經中有64爻,由八卦衍生而出,八卦又是從太極而來,太極又是從無極而生。
於《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理念,不謀而合。
很巧的是,我在嗶哩嗶哩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宇宙觀測視頻,傳送門如下:
6分鐘帶你遨遊人類已知的宇宙[高清版]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根據視頻,再結合宇宙大爆炸理論,一下子彷彿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那靈光乍現,開啟新世界的感覺,人一生絕對經歷不了幾次,妾身有幸拜讀道德經,對於人生和宇宙萬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遂內心感嘆道:道德經,真乃神書也。
如果天道是人們想追求的道 那麼我們身處現在的人道 到底應該是遵守人道活著 還是繼續習修天道改變自己 但是如果人道不如天道 我們自己又無力改變 那麼我們到底該遵循什麼道?
很簡單。2000多年了,有看懂的嗎(第一義)?說看不懂什麼體驗?很正常。說看懂了什麼體驗?不正常。欲成道,先成人。做人有底線,是入道之門。第一,孝敬父母。第二,不能違反國家法律。第三,不能見利忘義(誠信,契約精神)。做到了,學道很容易,老天都能幫助開悟。做不到,就別談道了(談道太奢侈了,不配談道),只配下地獄。學道這是門檻兒。
謝邀
我也看不懂
鄧曉芒詳解:自由意志無善無惡,因為萬法唯心,唯心就是自由意志。萬法唯心,就有了世界,世界就必然有道德秩序,自由意志就必然在世界秩序中予以活動,自由意志必然受到世界的評價,就有了不自由,就有了善惡區別。
兩年了,你讀過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