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住屋嚴重短缺,仍然每年批准幾萬人移居香港?

2016年創新高,達57400人。


單答前者

香港房屋資源希少,這是事實,但嚴重程度,有嚴重的人為誤導

其實香港有許多房子沒人住,業主寧可空置也不減價放租,因為會影響樓價

港府一直拒絕實施「物業空置稅」,就是因為這會影響這群吸血鬼的利益

今年,前發展局長牽頭攪福利房屋,組織了一批業主提供幾百個「閒置」單位(想想在香港可以「閒置」房屋的,會是甚麼人?善長可能有一二單位,能有幾百的...呵呵)

那麼,不被政府組織的「閒置」單位究竟有多少,除了港府,只有天知道

9/12 補充

原來房屋數量,港府是公佈了的

按2017年最新的統計資料,或按2016年統計資料的推算數字

到本年止,香港住戶達238萬戶,住宅單位總數量250萬間

很基本的數字,香港這個房屋資源稀少的地方,「閒置」房屋竟達12萬間,香港的房屋問題嚴重?考慮了上述數字,必定會令你改觀。


2017/12/03更新:

很多評論提及香港新移民中不同方式的比例,在網上找到一些數據有比較詳細的比較和統計,分享給大家。

數據來源貼於文末。

1、內地出生,在香港不足7年,未成為永久居民的人數,並未有所上升,而是在過去15年節節下降。在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這個數據的時候,曾經引發香港媒體的熱烈討論。(2017年5月)

2、來港生育:2013年香港政府嚴查雙非嬰兒,雙非兒童現在極少;而單非嬰兒(即父母雙方有一方為香港居民),每年維持在7000-8000人左右。

3、單程證:這組數據就是題目中提及的「單程證」。「單程證」目前審批權在內地,2016年為57400人,較2015年大幅上升。

從數據1可以看出,儘管單程證人數大幅上升,來自內地的居民總人數反而下降。因此單程證這一項並不會構成內地人口比例急劇膨脹。

3a、跨境婚姻統計:內地女嫁給港男數據遠遠高於內地男娶港女。(囧)

4、來港工作:這是新移民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來到香港工作的人數緩慢上升,每年1萬人左右。

5、學生群體:截至2015年,也是大約1萬人每年。

從上述5項統計可以看出,每項入境計劃的統計人數均不斷上升;然而,香港政府2017年公布的人口比例中,出生於內地的居民總數僅僅微升,總比例逐年下降。

這說明一個問題:在這些通過不同計劃拿到香港居民身份的人群中,有不少人之後離開了香港,並未進入人口的統計範圍。這就是人口的正常流動。

數據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http://www.censtatd.gov.hk/gb/?param=b5uniSurl=http://www.censtatd.gov.hk/home/index_tc.jsp

以下為原答案:(2017/12/01)

----------------

說來慚愧,本人也是2016移民香港的其中一人。

說說我的入籍經歷吧:

單程證和我沒什麼關係。在註銷內地戶籍的過程中,在轉換身份的過程中,部分金融機構要求我提供「單程證」。我解釋了很多,我是沒有單程證的。

我的入籍很簡單,來港讀書加上工作,連續7年即取得香港的永久居留權。在轉換身份的過程中,保留中國國籍,也就是說其實就是將中國一個省的身份轉換到了香港特區。只不過香港比較特殊,並不可以再次轉換回去了。

其實很多人都和我一樣,這兩年身邊的朋友通過連續7年入籍的都不在少數。

然後說說居住環境:

這個真的是因人而異的。

最近一篇香港鴿子籠似的住宅在網路上沸沸揚揚,引發全國人民的「幸福論」。

其實我和我身邊的大部分朋友是沒有經歷過的。

可能我們的學歷比較高,收入一直處於中等水平吧,住房方面一直是沒什麼問題的。有能力的買房,首付差一點點的就租房,格調都很高,居住面積其實也不小。

朋友要是問,香港的居住環境小不小,擁擠么?那肯定是小的,不能和深圳比。但是就在香港這個城市來說,有個6-8平米自己的房間,和足夠的公用面積,還是挺知足的了。

有很多像我這樣的朋友吧,都是通過來港讀書,拿到IANG,然後滿7年就入籍了。

有一個名詞叫「香港新移民」,指的就是我們這群人。

政策方面,得益於香港政府的IANG簽證計劃;

渠道方面,目前香港各所大學的留學計劃都比較受到內地學生的歡迎,這方面的中介也不少;

未來發展方面,我們是會把中港兩地的優勢發揮出來,有別於香港本地的畢業生。

所以說,移民香港和房屋問題有關係么?我看是沒什麼聯繫的。

即便沒有我們這些「新移民」,香港本地人的居住問題和現在也未必有什麼區別。


拿單程證和在香港長期住是兩回事。有誰規定一定要在香港長期居住的。


其實移民來香港的,尤其之前1000港幣投資移民香港的,基本沒人來住。。就是握著個香港身份罷了,每兩年來續一次簽證,等到真正需要用到這個身份的時候,才亮出來。。


要理解單程政的政策,必需要理解中港兩地的入境政策的轉變過,否則就會像某些胡說甚麽「取回入境審批權」的膠論(不是謬論)。

香港從1840年開埠以來,就沒有管制過中港之間的入出境,依照1898年簽訂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其中有條款註明「至九龍向通新安陸路,中國官民照常行走」,以至於曾經出現過重大的人口變遷,其中一次是1926年:省港大罷工

  • 根據1921年人口普查數據,當時的香港人口總數高達625,166人
  • 需知道自1925年6月19日香港大罷工正式爆發以後,不出三天之內,竟有二萬人匆匆離港回粵
  • 及至1925年7月8日,已有大約14萬人陸續離港赴粵。

可見當時並沒有出入境管制。另一次發生在1941-1945年日佔的三年零八個月前後的人口變化:

  • 「七七事變」後,中日終於爆發全面的戰爭。在其後的一年多,上海丶南京丶武漢丶廣州等大城市相繼失陷;其中特別是廣州一役後,大量難民湧入香港。香港的人口亦由1931年的約84萬,激增至1941年的160多萬。
  • 日佔初期,香港人口估計高達150萬(少部分的人口在開戰後不久即離港,故數字與開戰前有少許出入),這除了帶來嚴重的糧食負擔外,亦對香港防衛的資源分配構成重大的問題。因此早在1942年1月,軍政廳即頒布華人疏散方案,以勸諭丶利誘,甚至威逼等方法迫使居民特別是無以為生者離港。在香港淪陷後的一年間,估計超過50萬人離港回鄉。在艱辛的回鄉途中,被暴徒丶土匪掠奪或襲擊,甚至因饑寒交迫而死的,不計其數。到了1943年,由於糧食問題日趨嚴重,歸鄉政策的執行變得更嚴厲,憲兵隊甚至當街隨意抓人,強行押解出境。在這政策下,香港人口大幅下降,至日本投降時,只僅餘約60萬人。
  • 戰爭結束後,大量香港原來居民及難民的湧進(1945年底,人口估計已回升到100萬,這段時期平均每月再有10萬人湧入),更使情況進一步惡化。為了迅速重建香港,夏愨的軍政府一開始便執行全面的統制政策。

因此,戰後港英政府並沒有限制內地人口進入本港,皆因當時的香港,真的是一個除了人力和港口之外,甚麽都沒有的城市,而戰後大量的南下移民,除了勞動力之外,更帶來了資金和技術,輕工業開始發展,如荃灣丶深井等有水源的地方就發展了紡織業,為香港殘酷的原始資本累積揭開了序幕。而戰後至1970年代,香港以每十年100萬的速度增加人口。

抵壘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內地和港澳居民仍可以自由往來,不受限制。1950年,港英政府單方面實行內地移民配額制,以平衡人口移入和移出。中國政府抗議。後來,為保衛國家安全和維護社會治安穩定,1951年2月,中國政府封鎖了廣東省與港澳接壤的邊界,並在邊境上建立了邊防檢查站,然而並沒能阻止內地人南下香港。

1951年5月25日,香港政府宣布在邊界地區實行宵禁。6月15日,香港政府又頒布《邊界封鎖區命令》,宣布自6月15日起,在新界北部邊界地區實行封鎖,進入或逗留在封鎖區內者,必須持有港府發給的「通行證」。

1958年,港英政府修改入境條例,容許入境處職員有酌情權,批准非法移民逗留。面對快速增長的人口,港英當局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方法處理,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政策,既有收留抵達市區的偷渡客,亦經常有大規模的遣返行動,如1962年的大遣返,是回應1962年的大逃港,日均五千「大軍南下」。

在1974年,經歷20多年偷渡潮後的香港,市區大量人口亦是於偷渡潮抵港。港英政府終於在1974年11月推出第一個入境政策:抵壘政策Touch Base Policy),一方面確定了1974年以前及以後偷渡抵港的難民和戰後移民一樣擁有相同平等地位的香港居民的身分,另一方面由中國大陸偷渡到香港市區(港島及九龍界限街以南)即得到香港居民的身分。

即捕即解政策

1974-1977年每有6,000人成功抵壘。1978年觸發另一輪偷渡潮,1980年首8個月,便有91,000人從內地來港。加上移民人口以及其後代(包括本人),除了自然增長以外,在1950-1980年間亦有把親屬申請到港,當時申請來港人數由每日25人上升到後期的每日75人。

因當時每日有450人來港抵壘,港英政府在1980年10月23日一日內三讀通過《1980年人民入境(修訂)(第二號)法案》,以「即捕即解」政策取代抵壘政策。在當日以前已來港的中國非法入境者,可在其後3日寬限期內,登記領取香港身份證,當日後抵港的偷渡者,則會被立刻遣返中國。政策公布後,數以千計偷渡入境者,在寬限期內到位於金鐘道的華人延期居留辦事處,日夜不停地辦理登記領取香港身份證。

作為配合政策,港英政府立例規定,由1980年10月28日起,禁止僱用非法入境者及不合法受雇的人士。為了進一步阻嚇非法入境者來港,法例規定任何年滿15歲的香港身份證持有人,須隨身攜帶其身份證明文件,並在要求時出示文件,以供查閱。入境處一系列打擊非法入境者的措施迅即收效,非法入境人數隨後大為減少。

單程證制度

1980年中英達成協議,將通行證制度規範化,當中可到香港定居的《前往港澳通行證》(俗稱單程證)定為每天150個,以家庭團聚為目的。之後名額多番改動,1983年降為每天75個,1993年105個,1995年又變回150個,後來更寫入基本法。八十年代以後的移民,有8-9成內地移居本港人士是家庭團聚的婦女及兒童。

之前筆者看過一份資料,這單交易的背景是中國積極主動地限制內地人來港,作為交換港英容許內地政府掌握特定人數之內的審批權,換言之,香港方面由港英政府到現在的特區政府,都從來沒擁有過單程證審批權。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香港】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香港】

房地產相關的專欄:賞心悅目的家

投資理財相關的專欄:投資自己最好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香港用地異常緊張,為什麼不要求大陸派天鯨號與天麟號過去填海呢?

脫苦海:有沒有介紹香港警察的書籍?

脫苦海:為什麼港鐵會規劃那麼多那麼短的線路?令換乘更不方便?

脫苦海:香港有哪些有亮點、有特色的菜市場?

脫苦海:香港有哪些跟內地不一樣的民俗?


不知道為什麼被要求修改?

----------------------------------------

有這種想法的,有點中國特色人口資源論。香港社會福利署的數據表明:新移民大多數內地人,申請綜合援助比例不足1%,小學學歷不足一成,結構年輕化,就業率高。香港住房的問題是制度問題,不是移民導致的。新移民對香港長期有利。


很簡單啊,因為批來的人才薪水高,繳稅多,為啥不批。。


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口老化間題日趨嚴重,要補充正在減少的勞動人口,政府按目前的出生率作預測,20年後全香港每3個人當中便有1個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

以下為部份節錄於政府統計的數據,原簡報的內容可點選下面的鏈接查看:

http://www.censtatd.gov.hk/gb/?param=b5uniSurl=http://www.censtatd.gov.hk/press_release/pressReleaseDetail.jsp?charsetID=2pressRID=4200

=====================================

人口推算2017-2066

***************

  根據政府統計處今日(九月八日)發表的最新一套人口推算數字,香港人口將增長至二零四三年822萬的頂峰,然後下跌至二零六六年的772萬。

  以二零一六年年中至二零六六年年中的整個推算期計算,香港的整體人口將增加39萬,人口自然減少(即死亡減出生)為149萬,而人口凈遷移(即流入減流出)則為凈流入188萬。

香港的總和生育率(即每一千名婦女在一生中活產子女的數目)在過去二十年持續低於2 100的更替水平,由一九九六年的每千名女性相對1 191名活產嬰兒下跌至二零零三年901名的歷史低位。總和生育率在近年回升,二零一六年的數字為1 205名。在生育推算中,已考慮各種因素,包括曾經結婚女性的比例、已婚女性年齡別生育率及中國內地女性在香港產子的情況。總和生育率按推算由二零一六年每千名女性相對1 205名活產嬰兒逐漸下降至二零六六年的1 166名。

  香港在一九九六年至二零一六年間的死亡率持續下降,導致平均預期壽命上升。在二零一六年,男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為81.3年,而女性則為87.3年。與其他經濟體比較,香港的死亡率正處於一個甚低的水平。根據推算,在二零六六年男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將上升至87.1年,女性則上升至93.1年。死亡人數從推算期初的每年46 700人上升至推算期末的每年98 000人。雖然人口越趨長壽,但老年人口所佔比例增加是引致死亡人數上升的主要原因。

  在整個推算期內,香港人口將有持續的凈流入,而單程證持有人是凈遷移的主要組成部分。考慮到單程證持有人近年來港的趨勢,政府統計處採用了每日100名(或每年36 500名)單程證持有人來港作為長遠假設。

  政府發言人表示,內地當局並無計劃更改目前每日150個單程證名額。單程證制度將繼續讓合資格人士(主要為分隔配偶及其在內地出生的子女)有序來港家庭團聚。

  陳萃如說:「預期未來人口將持續老化。隨著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士踏入老年,六十五歲及以上長者的人口推算在未來二十年將增加超過一倍。撇除外籍家庭傭工,長者人口由二零一六年的116萬(佔總人口的16.6%)上升超過100萬至二零三六年的237萬(31.1%)。相較之前二十年(一九九六年至二零一六年)約50萬的升幅,未來長者人口上升的速度明顯加快。另須留意的是,長者人口超過230萬的情況將維持最少30年。至二零六六年,長者人口推算達259萬(36.6%)。與此同時,由於生育率維持低水平,推算十五歲以下人口的比例由二零一六年的11.8%逐漸下降至二零六六年的9.2%。」

  政府統計處亦根據最新的人口推算數字,更新了勞動人口推算和家庭住戶推算。

  在更新的勞動人口推算方面,整體勞動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按推算將會由二零一六年的362萬上升至二零一九年至二零二二年間367萬至368萬的高位,然後下降至二零三一年的351萬,隨後至二零三八年將徘徊在349萬至351萬之間,最後下降至二零六六年的313萬。

  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即勞動人口在1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的比例)按推算由二零一六年的59.2%下降至二零六六年的49.6%。

=======================================


為什麼北京住房嚴重短缺 價格這麼高,你們這些外地人還要窩在北京?


誤解,其實香港還有一大半的地皮還沒開發。


香港公屋政策可算是香港政府怠政的最佳表現

17. 在二零一七年第三季,民政事務總
署的統計調查訪問了9 250名內地新來港
定居人士。在同期內共有11 673名十一歲
及以上單程通行證持有人抵港,回應率為
79.2%。由於新來港人士的抵港日期和申
請身份證的時間有差異,請注意回應率只
是一個代指標。

25. 大部分的受訪者居於公營租住房
屋。其相應數字在二零一二年和二零一
七第三季分別是58.2%和47%。而居於私
人永久性房屋的受訪者比例在二零一二
年和二零一七年第三季分別是28.8%和
42.7%。

可見近半數經單程證來港的新移民居住在公屋

但重點是

即使你在內地擁有大量資產

只要你不主動申報 房屋處是查不到


題主想要戶籍制還是保甲制?


住屋短缺很大原因是政府弱勢不作為。要是有一個有魄力的政府,哪怕是把獅子山削平維港填平也要讓港人都住上千尺大屋。還會有這些問題么?這樣的政府對抗不了港獨解決不了民生髮展基本靠跟風要他何用?


同樣地:

越來越多港女嫁給內地男!來八一八背後的秘密.

上面那個連接也說明什麼近年香港發明了一個詞叫"港女".(說那些拜金女.)其實就是那些所謂的"本土主義"酸別人而想出來的詞.其實人往高處走水往底處流,人之常情.於是:

所以越來越多的香港男性回內地娶內她女性呀.就在我身邊認識的親友基本都是從內地娶過去的.根本不用看數字也知有這種趨勢.


身邊認識的很多香港戶籍持有者都住深圳,大部分東北口音;不講粵語;


香港住屋短缺,所以就要減少人口增長?而不是想辦法增建房屋?還好題主不是香港官員,不然香港很快就要完蛋了。。。

香港的人口政策有點複雜,因為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人口政策最大的矛盾,在於單程證的審批權在內地政府手裡,每天有150個配額,就是香港政府沒權拒絕這150名新香港人。這150人裡面,主要以家庭團聚為由申請來港。

由於香港政府無權插足,所以部分人裡面龍蛇混雜,當中有不少人內地有房有資產,卻來香港蹭福利。

這導致香港政府只能把這部分的人口增長放在規劃里,房屋政策福利政策只能迎合增長。也就是這部分,最招香港本地人反響。

香港政府可以主導的幾個移民政策,第一個是人才輸入計劃。這個簡單來說就是工作簽證,申請人需要先在香港找到工作,才可以申請工作簽證。這些人還要再在香港待夠七年,才可以拿到香港居民身份。

另外一個叫優才計劃,顧名思義,這是人才輸入計劃。只要申請人成功獲批,就可以先取得香港身份,再找工作。

這部分高端人才是每個城市都求之若渴的,然而人不可以貌相,(這裡省略了一些推論,免得大家多想),最後導致某些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歧視。


推薦閱讀:

在日本是怎樣有效解決屋子裡潮濕的問題的?

TAG:香港 | 居住 | 香港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