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審美觀念的存在有什麼進化意義?

我希望能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闡述論證人類審美觀產生的原因及存在的理由。審美觀的存在是否有利於種群的繁衍?有審美概念的個體相對於沒審美概念的個體更有生存優勢么?或者,審美觀念最初就是對於有生存優勢的異性個體的青睞?


@床叔叔 已經說得比較完善了,我從我的角度補充一下:

影響我們審美的因素有兩個:先天的【基因遺傳】+後天的【所處文化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縱向來看,史前的人們的審美主要受基因遺傳影響。

雖然從史後到今天,文化的影響越來越重要,但是我們身上還有很多審美偏好是【藏在我們內心最深處的】。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感官剛好夠我們在舊石器時代保證我們的生存和繁衍。

比如視覺,我們視覺讓我們看不到紅外線和紫外線,因為那和我們生存無關。

視覺只能讓我們躲避捕食者、尋找自己的獵物,同時更讓我們能夠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好啪啪啪。

也許你從小在城市長大,但是內心也非常有可能嚮往著田園牧歌般的生活。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內心中依然殘留著一萬年前的【狩獵採集者】的偏好。

我們喜歡去森林中散步,因為我們人類的祖先一直生活在大自然中。

今天我們生活在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大都市,但很少有人會嚮往賽博朋克式的科幻生活,更多人嚮往的還是大自然的風光,因為這些東西是我們DNA上的烙印。

自然選擇在我們頭腦中【預設】了各種偏好,當你面對一個東西的時候,即使你從來沒見過它,但你的偏好卻依然會被【激發】出來。

當我們看見好的作品時會感覺到一種【共鳴】,這種共鳴是我們頭腦中預設的偏見,藝術就是利用這種偏見調動我們的情緒。

比如,你設計一個全球化的產品,讓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人們能夠接受它,最好的風格就是找到全體智人(Homo sapiens)共同的審美,即與生俱來的【寫在DNA中的審美】。

你在大自然中的某些事物,為什麼你從來沒見過,卻感覺被【美哭了】,就好像【前世見過一般】的久別重逢之感?因為你對這些東西的審美就寫在你的基因之中。

所以我們看到設計師經常【寫生】和【攝影】,就是在【師法自然】,最終讓ta們 能夠把這些自然的東西帶入設計中。這就是創造,把自然中的某個元素【重混】或者【隱喻】進你的作品中。

——————————

橫向來看,全世界不同文化的人之間的審美有什麼共性?

我從景觀設計的角度來說一下。

幾萬年來,無論是亞洲、歐洲還是美洲,無論林地還是田園,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建築師」們選址、蓋房子、設計景觀時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 把土地抬起,有個向前的「窗」可以俯瞰整個大草原→我們祖先也喜歡把地形抬高因為這可以【掃描地形、監視】放牧的動物以及接近的敵人;
  • 後方是密林→對應我們祖先去【採集水果】;
  • 靠近岩石→對應我們祖先用來【防禦】;
  • 周圍環繞著水流、小溪(河景房、湖景房、海景房)→對應我們祖先即使乾旱時也能【喝到水】;

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人們【對景觀的共同偏好】,其實就有點我們非洲祖先在稀樹草原上的生活環境。

為什麼我們非洲祖先偏好這種環境呢?

因為那時的他們只能在這樣的環境才能【自給自足】,從而生存繁衍下來。

這其實就是人類學中著名的——【稀樹草原假設】Savannah hypothesis

你可以看到,千百年來無論是古老的東方廟宇中日本人常種的楓樹。

還是西歐的男爵莊園常見的橡樹。

這些樹的特徵都非常接近非洲稀樹草原的金合歡樹(acacias)——很寬的樹冠、合適的高度、低處的水平蔓延的分支……讓我們可以很快地爬上去,從而【躲避猛獸】。

另外補充一個,從影視設定的角度來說。

很多影視作品的角色設計中就用到了蛇、蜘蛛,比如伏地魔、大蛇丸,這就是誘發我們本能的恐懼,它們的原型(archetypes)就是陰險可塑造一個惡魔的形象,不同文化的人看到這些事物都會恐懼,這也是寫在我們基因里的。

影視作品喜歡使用老套的情節 (stereotypical plot),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動物的隱喻符合我們大腦中的【刻板印象】。

想到再補充吧?|???|?*~●

——————————

參考文獻:

Beatley, Timothy. Biophilic Cities: Integrating Nature Into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11.

McKibben, Bill, ed. American Earth: Environmental Writing Since Thoreau. New York: Literary Classics of the U.S. distributed by Penguin Putnam, 2008.

Moor, Robert. On Trails. New York: Simon Schuster, 2016.

Orians, Gordon H. Snakes, Sunrises, and Shakespea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

Williams, Florence. The Nature Fix: How Being Outside Makes You Happier, and More Creative. New York: W. W. Norton, 2016.

Wilson, Edward O. The Future of Lif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2.

Wilson, Edward O. Half-Earth: Our Planet』s Fight for Life. New York: Liveright, 2016.

Donoghue, Denis. Metapho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本來是想提這個問題的然而發現已經有了而且是個已經放了兩年半並無人問津的問題我真是惶恐萬分感到無法跟大家一起快樂地玩耍。洗了個澡思考了一下不如就我來回答這個死寂的問題好了雖然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看到,不過作為我的知乎首答也正好找個僻靜的角落看看文字怎麼排版比較科學。

(不能按tab讓段落前空兩格真是渾身難受)

回到問題。

題主問的是人類的審美,人類的審美較其他大多數生物不同,是由兩個部分構成:

1.生物本能上的審美(暫時命名為「生物審美」)

2.後天學習受熏陶的審美(暫時命名為「人文審美」)

先討論生物審美,因為人類比較複雜,這裡我們去掉人文審美這個變數用一些比較單純的生物來看看生物審美的進化意義。

幾乎所有生物的進化方向都是為了更好地繁衍後代以及更好地生存。

審美包括各種感官上的審美,一個能在審美上得「優」的東西應該具備以下特徵至少一項:

好看、好聽、好聞、好吃、摸起來爽(當然還有「它的紅外線光譜感受起來好棒」之類的,但人類不具備這些感官所以我們暫時不談)

生存環境奠定了生物的基礎審美。

能在某種感官感受到愉悅的,就是好的,可以叫「美」;而讓某種感官感到難受的,就是不好的,可以叫「丑」。生物的基礎審美就是喜歡好的,不喜歡不好的。

這些喜好如果被刻入了生物的基因,那就形成了基礎的生物審美。那麼這些喜好是怎麼刻入基因的呢?我們來舉幾個栗子。

三隻小豬ABC,他們突變出三種審美,A覺得獅子長得超帥,B覺得人長得超帥,C覺得豬長得超帥。那麼最後,只有覺得豬長得帥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生了一窩小豬。

三隻小鳥ABC,他們突變出三種審美,A覺得同類長得好噁心,B覺得蟲子吃起來好噁心,C覺得蛇看起來好噁心。那麼最後,A注孤生,B餓死了,C長命百歲得到了幸福快樂的生活並生了一窩小鳥。

從而我們可以得到生物審美的產生原因,跟所有進化的原因一樣:提高繁殖和生存能力。為了認知並避開天敵,正確繁衍後代,於是進化出了審美觀。同時,因為審美觀的出現,表現欲也同時出現,個體會在符合審美的基礎上盡量把自己表現得更為優秀,以爭取交配權。

從利於種群繁衍的角度來說,審美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對象的健康狀況

雄性軍艦鳥在求偶的時候會鼓起大紅色的喉囊並跳舞,因為我們不懂軍艦鳥的審美,所以不知道是喉囊越大越好還是越紅越好,跳舞到底是動詞大慈還是哼哼哈嘿。但總的來說,只有健康的軍艦鳥才能完成這樣的行為,如果天生喉囊萎縮或者小兒麻痹無法跳舞,那就無法完成求偶行為。

凡是有「看起來不對」、「聞起來臭臭的」、「聽上去有病」、「舔上去好噁心」、「摸起來不爽」這些情況發生,就代表對方可能在健康狀況上出了問題,不適合做配偶,於是會產生嫌棄。

審美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讓個體選擇穩定健康的對象作為配偶進行繁殖,不符合審美的個體往往會讓其他同類失去信任,比如

「你這麼白真的跟我們一樣是烏鴉么?」

「大兄弟你脖子這麼短也來冒充我們長頸鹿?」

「啊啊啊你作為一隻蝙蝠怎麼能閃閃發光呢快滾離我遠點閃瞎眼啦!」

像這些不符合審美的個體就很難找到配偶以繁衍自己的後代從而遭到淘汰。

結論①:生物審美可以為配偶的選擇提供依據,可以維持種群基因穩定,並在一定程度上選擇更優秀的個體和淘汰不健康的個體。

從利於生存的角度來說,審美觀可以知道哪些感受意味著危險,哪些感受意味著可以愉快地生活。

如果一條蛇喜歡五彩斑斕的顏色,然後它就天天去找箭毒蛙吃,沒多久就死了,但如果他喜歡灰灰的毛茸茸的食物,那就能好好吃老鼠頤養天年。晝行性動物不喜歡黑暗,夜行性動物不喜歡強光,趨光動物會追逐光亮,如果說這些都是由生物的審美控制的話,那便能很好地幫助他們避開危險並選擇安全的棲息地點。

舉個栗子:

兩隻兔子AV對清潔問題有基因上的審美差異,A潔身自好,大小便都要去窩外面解決;V粗枝大葉,大小便就堆家裡。不久後,V被自己排泄物中的大量微生物改變了空氣成分,在自己窩裡被憋死了。而從不把排泄物堆家裡的A感覺良好,全家安康。

結論②:生物審美可以避開天敵、惡劣環境等不利於生存的因素,同時為如何選擇適宜的生存條件提供依據。

扯了那麼多,我自己也終於信了審美確實是對生物的繁衍和生存有價值的。

接下來我們開始談談人類的「人文審美」。

人類肯定也是有各種生物審美的,比如什麼密集恐懼症之類的大概就是因為老祖宗們躲避什麼可怕的東西然後流傳下來的基因吧。

看到不同的顏色會產生不同的感情,是因為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為這些顏色加上了各種標籤。看到各種直線曲線折線等會有硬朗、柔軟、銳利等不同感覺,也是因為這些線條暗示著某些輪廓。

如果一個東西,大家看了覺得都好看,或者大家看了覺得都難看,那這種視覺審美大概可以判斷為天生的,一時想不出太好的例子。

那我們來個嗅覺的。比如人類的翔,大家聞起來應該都是感到不愉快的(如果有聞到翔味就雀躍不已垂涎三尺的人請小心被人類淘汰)

對人類的翔的味道感到不喜歡就是一種生物審美,人類都一樣。

然而相比於人文審美,人類的生物審美簡直九牛一毛,我們通常所說的審美觀,都是人文審美,但跟生物審美一樣,都表現為對事物的好惡。

人文審美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其形成主要是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大概也受一部分基因的影響。

總的來說,人類的審美觀更多是人造的人文審美,主要功能應該是建立社會的統一意識,加強族群的團結。

從小族群說起,現在還能看到許多未加入城市化發展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審美,比如在身上畫花紋啦,用銅圈撐長脖子啦,把牛角掛襠部象徵大屌啦,用骨頭做各種飾品啦。古老的部族通常都有圖騰崇拜等各種各樣奇怪的崇拜,這就是比較古老的人文審美,帶有一定強制性,部族的人都必須接受這種審美,而他們確實是接受並傳承下來了,雖然部族外的人看到這些會感到很詫異。

一個部族有了統一的審美,就能更方便地制定規則:

「脖子最長的是最漂亮的,打架最厲害的就能娶她」——通過審美的統一,將成員的階級分開,榮譽如此誕生,更高級的獎勵也這麼憑空出現了。

「誰脖子上掛的老虎牙齒最多,誰就是最厲害的」——然後大家興緻昂揚去打虎,族長利用統一的審美觀成功帶了一波節奏,搞了次大生產。

有了統一審美,就有了榜樣有了奮鬥目標。與宗教信仰是一個道理,人生有了方向有了寄託。通過與大家有同樣的審美而融入集體,獲取安全感。

可以說,人文審美是為了讓更多人與自己站到統一陣線而創造的一些標誌。創造者為追隨者們提供這樣一個便利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場,追隨者通過附和或模仿創造者的審美表示自己的忠心。在加入更大的集群後,就能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這是人類多年來進化得出的「我們要集群生活」的結論。在現代社會也是不變的。

「大家都去看小時代,我也要去看小時代」

「大家都玩騰訊遊戲,我也要玩騰訊遊戲」

不知道作品背後的故事,就不會欣賞名畫;

在吃咸豆腐腦的地區長大,就會跟吃甜豆腐腦的人打架;

沒有了解時尚,就不知道女朋友手裡拿的兩件衣服到底哪件才叫好看;

然而憑什麼巴黎時裝那些設計師就能引領時代潮流世界審美!(沒錯我就是嫉妒人家可以靠操縱大眾審美來賺錢_(:з」∠)_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喜好與很多人不同,大概只是因為你們不在同一個圈子。

但你如果發現自己喜歡一些東西真的毫無緣由,那便是它從骨子裡就存在了。在古老的過去,發生了一些事,讓你的基因記下了它們,永遠地喜歡它們,以至於到現在,已經無法找到原因。

(扯這麼多_(:з」∠)_三個小時就過去了,以上都是我瞎扯的,累了不想繼續編了)


其實動物也有審美啊,只是和我們審美觀不同而已。

簡單來說是為了繁衍,廣義上的繁衍包括種族和思想。


推薦閱讀:

人類文明是怎樣誕生的?
坑灰未冷學宮亂,原來專家不讀書
玉琮是幹什麼用的?部分商代玉器是不是外星生物的遺物和古人的崇拜模仿?
如何把宿舍裝修成原始人風格?
人類能夠統治遠古(史前)文明嗎,能夠稱霸地球嗎?

TAG:生物進化 | 進化論 | 人類學 | 生物學 | 史前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