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年輕人真的變「宅」了嗎?

美國統計局的資料顯示,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20來歲的年輕人跨州遷移的比例降低大大超過40%。廣州日報的一個編譯《紐約時報》的新聞:http://zt-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2/03/17/011821599.shtml

我想問的是在美國生活的朋友,是否有直觀感受?(Sheldon那樣不會開車的人變多了嗎?)

還有為什麼上一代美國人相比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不「宅」?

是什麼讓年輕美國人喜歡留在家裡的?

美國一些有頭腦的人們怎麼看待年輕人變「宅」這件事?這事跟「佔領」運動有什麼關係嗎?


因為我沒在美國生活過,只能談談我所知道的情況。各位權當個參考。

美國人喜歡四處遷徙,是因為政府鼓勵你這麼做(長達百年的西進運動,免費的高速公路,便宜的車價和燃料費,全國通行的身份和保障制度,以及大部分城市將商業區和住宅區分開的規劃)——實際上自二戰前到現在,美國政府都在隱性補貼汽車行業,同時也讓美國人旅行遷徙成風。

我在美國有三個阿姨和一個舅舅,他們是親姐弟,但分別生活在聖芭芭拉、薩克拉門托、波士頓和明尼阿波利斯,而他們的六個孩子則分別曾在紐約、明尼阿波利斯、洛杉磯、華盛頓、波士頓、台灣和中國常州工作和學習——我在美國的所有六個兄弟姐妹中,只有一個是在本地讀的大學,其他人都是離家讀中學、大學和工作。

我真的不認為美國的年輕人變「宅」了——其實那篇文章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美國人之所以遷徙率下降,是因為現在工作不好找,大家都想先保住手頭這份工作。據我所知,美國的年輕人並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崇拜Google的兩個創始人以及扎克伯格那樣的「網路新貴」、「成功人士」,至少遠不像中國年輕人那樣崇拜。他們雖然熱衷Facebook,熱衷SNS,但並沒花太多時間在家中的電腦前,你去看看他們分享的照片、視頻,有多少是在室內拍攝的,有也多半是在Party上——實際上,他們遠比我們愛出門,手頭稍微有點錢,首先想到的不是換車換手機換電腦,而是出去玩。

紐約年輕人的確會開車的少,因為公共交通太發達,開車太痛苦,很多年輕人直到大學畢業都沒駕照。我妹妹從聖芭芭拉跑到紐約去學舞台設計,每次去排戲都是她開車,因為紐約的同學沒一個有駕照的。但這隻發生在紐約,其他城市的年輕人通常是高中就考到駕照了。


主觀印象里,美國人一直都很宅:

-全世界最愛看電視的民族就是美國人?找不著那個相關統計數據了

-美國的肥胖問題一直就是個大問題不是?導致肥胖我們都知道一是飲食,一是不愛運動

只去過一次美國,呆了15天左右。當我們開車馳騁在去玩拉斯維加斯的路上時:望著夕陽籠罩的窗外時,我就覺得這真是一個黃沙漫漫,黑夜都彷彿漫無邊際的國度啊

事實上,美國國土基本和我們相近,但人口卻相差那麼懸殊,導致除了幾個超級大城市,大部分地區人口不是一般的稀少啊,歐洲尚且讓人覺得很寂寞,何況更荒涼的大部分美國地區呢?

我的歐洲同學說過一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我們歐洲人的每個個體都是很孤獨的,不像你們中國人,到哪裡都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同胞」,我想這也是facebook在海外如此流行的一個原因吧

以上都是主觀的感受,但我想這類問題就是需要千千萬個主觀答案就匯成了一個好答案吧


推薦閱讀:

動漫裡面有哪些糟糕的台詞?
如何看待Lovelive akb0048 超級索尼子等虛擬偶像的走紅?
如何拯救宅了四年的廢柴?
怎樣花盡量少的時間找到個正常的女朋友?描述可能有點問題,想問怎麼通過一些簡單點的方法和異性增進關係?

TAG:美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