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綠地中心更改規劃,即將成為世界第一高樓,超過在建的上海中心,上海會不會不淡定?大家覺得這種無休止的第一之爭有何意義?

新聞鏈接:http://money.163.com/12/0226/03/7R5J71NS00253B0H.html


上海真不會不淡定。。。

武漢也不會成天沒事兒引以自豪。。。

說個搞笑的事兒吧,綠地的項目所在地在武昌和平大道三層樓附近,而武昌區規劃的華中金融城在公正路加中北路。。。只要這個大規劃不改,我不知道綠地這個樓蓋那麼高的意義何在。。。

從另一個側面可以看出,萬達和綠地相比,還是萬達贏了。。。

但是具體這個項目會不會成功,能有多大的收穫,對武漢經濟發展有多大幫助,我覺得吧,這事兒不是我們該考慮的。

只是對我來說,三層樓這個區域,我是斷然不會下手買房的。


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是造600米的電視台,那沒問題,因為就是觀光。可600米的商務樓,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名氣,而是能不能租出去。600米和500米的造價不是簡單的數學比例,維護費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所以我顯示支持內陸城市求發展,可大躍進的事情要謹慎。

上海肯定沒壓力,其實之前有了金茂,之後是環球金融中心,但在外人的眼裡『東方明珠』和『陸家嘴』才是品牌效應,城市形象已經形成,可武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加油吧


我實在覺得提問者這樣遣詞用句讓人感覺是來黑武漢的 武漢人自己明白自己城市在全國的定位 也一直在潛心發展 積蓄力量 但並未把上海當作競爭的對象 目前中國除了北京 深圳等一線城市 有幾個能與大上海比肩 大家也並未覺得修了一個第一高樓就代表了什麼 武漢人還沒有那麼天真 未來的路還很長


跟工作相關,不請自來。

這兩年武漢高端寫字樓特別是250米以上的供應量增加太快,對比差不多級別城市的成都,個人感覺供大於求,能消化嗎?


上海人估計不在乎,上海引以為傲的並不是樓有多高

武漢人其實也不在乎這個,不管是東方芝加哥也好,中國最大的縣城也好,都不是武漢人自己喊的,武漢人是真不在乎這個,還不如討論新開哪家館子好吃


我是上海人,代表我一人。

淡定的很,等著看悲哀....

上海中心56萬平米,按設計規範每10平米一人,要有5-6萬人在起重工作;

按常理,平均一家公司百人(坐OFFICE)的,需要5-6百家公司,還必須付得起這個租金的;

武漢目前繁華地段的普遍租金是45-90CNY/MONTH;

上海陸家嘴是1-2.5¥/DAY;

先不看數字,看後面的單位就知道這兩個城市在辦公樓租賃上的差異,乃至差距了!

如果你要說我上海人用心險惡,狗眼看人低。那你錯了!

綠地是上海公司,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個公司比較腐敗。這樣說不會有人搞我吧。

這樣的公司做一個世界高樓是個悲哀,還不信?

去綠地已建成的項目看看,哪一個你認為是管的好的?


這特么幾年前就知道的,606名字叫606實際有六百三十幾米的高度。這消息現在才拿出來有點滯後了吧(聽說綠地資金不夠了,現在放出這個消息不排除為了引入資金的可能),而且武漢人才不會盲目自信瞎去爭自豪,前面幾位上海人淡定點莫引戰,貌似只有些過於敏感自卑的人才會很在意這些問題。

另外也看到說綠地定位的事情,個人承認綠地確實周圍規劃沒搞好,zf也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向那邊傾斜,那邊也規劃有地鐵過了,今年房價直接上27000,記得綠地剛建時賣9000。

樓上也有位說華中地區金融城的事,我也說說這個吧,華中地區金融城又叫九方城,我原來高考的時候住在那塊,當時用了些黑手段以及什麼樣的價格拿下來的就不說了,那還是在漢街興建之前。拿下來以後就一直放在那裡沒有動,如今其中一部分被融創拿下來用於做成壹號院系列,近期去瞟了下。牌子已經豎起來了但是裡面還是一片土。今年融創面試有聽其中的老總說這裡的房子要賣到十萬(不知道是不是吹牛逼,不過壹號院系列確實蠻叼)。總之就是說是華中地區金融城目前也並未看到有相應的金融招商信息,反而先進來的是地產開發。但是毗鄰漢街也確實是個好地方。至於以後能不能成為金融城還很難說。


上海應該毫無壓力吧!

武漢一出現一定是各種黑

在這種方面爭第一 我只會更看不起

反而覺得這個城市是有多可憐的感覺


比樓高不知道有什麼意義,武漢的寫字樓嚴重過剩,比如泛海國際規劃的不錯,地理環境也不錯,但就是孤寂杳無人煙的感覺,說到底還是武漢有實力的私企太少,經濟全靠大國企,能夠消化多少寫字樓? 給優惠促成北上廣的公司在武漢開分基地讓人才迴流才是王道,可惜市裡的幹部卻懶得這樣去做


瀉藥,高樓效應不知道題主聽說過嗎?

其實是有內在原因的,攀比高樓高度的內核是資本對利潤,對影響力的追逐達到頂峰。以及對第一高度對公司聲譽,融資渠道,政商關係的提升。超高高樓邊際成本過大,本身明擺是虧本的。這說明該國,該地區經濟體的泡沫已經很大了。這時候資本會做出很多不太理智的事情。比如日本收購帝國大廈,比如九幾年東南亞金融海嘯前夕競相蓋高樓。

國內重慶,北京,上海,深圳,武漢。都有上馬過第一高度的規劃。那麼問題來了:)


摩天大樓是城市、甚至國家的榮耀,是偉大的藝術品。不過,在經濟學家看來,摩天大樓歸根到底是一件經濟性物品,是經濟、尤其是金融的力量推動著摩天大樓平地崛起。因此,從某種程度上,摩天大樓可以被視為一個經濟指標。事實上,民眾和政客也經常將摩天大樓視為一項經濟指標,視為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標誌。不過,與常人的這種看法相反,經驗事實表明:摩天大樓往往預示著經濟衰退即將到來。為什麼會這樣?

摩天大樓大樓指數

每一幢摩天大樓的崛起,都是令人興奮的,尤其是如果拿到世界第一高樓的記錄,所在的城市和國家似乎都有一種榮譽感。但是,人們發現,不幸的是,世界第一高樓崛起之時,往往就是經濟衰退開始之日。20世紀初以來,全球共出現了四輪摩天大樓熱,而每一次,都伴隨著經濟衰退或金融動蕩。

表:全球第一高樓與經濟危機

竣工時間 名稱 地址 高度(英尺) 層數 經濟危機

1908 勝家大廈 紐約 612 47 1907年的恐慌

1909 大都會人壽紐約 700. 50 1907年的恐慌

1913 Woolworth 紐約 792. 57 ?

1929 華爾街40號紐約 927. 71 大蕭條

1930 克萊斯勒 紐約 1046. 77 大蕭條

1931 帝國大廈 紐約 1250. 102 大蕭條

1972/73 世貿中心 紐約 1368. 110 70年代的滯脹

1974 西爾斯大廈芝加哥 1450. 110 70年代的滯脹

1997 馬來西亞石油雙塔 吉隆坡1483(452米)88東南亞危機

2007 浦東環球金融中心上海480(米)101 中國危機?

第一輪真正的摩天大樓熱是1904年至1909年。1908年,47層高的勝家大廈建成,一年後,它就被50層高的大都會人壽大樓超過。而就在1907 年,由於農業收成的季節性因素及貨幣、信貸的周期性因素湊到一起,又由於一家受全國銀行系統管制的銀行拒絕向一家未接受管制的信託機構結清資金,導致金融恐慌,其結果是銀行擠提,引發美國經濟史上最劇烈的一次經濟萎縮。正是此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案》,成立了聯邦儲備委員會,極大地擴張了聯邦政府管理貨幣金融事務的權力。

接下來是大蕭條期間出現的第二次摩天大樓熱。20年代,股票市場一片紅火,而商用和民用住房建設市場也高度繁榮,這期間,有關公司陸續宣布興建三座刷新紀錄的摩天大樓,在大蕭條爆發後,這些大樓相繼落成,即華爾街40號大樓(1929)、克萊斯勒大廈(1930年)和著名的帝國大廈(1931年)。

第三輪摩天大樓熱出現在70年代初。在經歷了60年代強勁而持續的經濟繁榮,1970年的經濟衰退標誌著長達十幾年的滯脹期到來。而就在金本位制將被廢除、布雷頓森林體系將要解體之時,紐約和芝加哥的建築工人正在緊張地興建若干世界最高大樓。經濟危機開始了,凱恩斯主義不靈了,而這些大樓也落成了:1972年,世界第一高樓紐約世界貿易中心(417米)完工。1973年,它讓位給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443米)。

然後就是我們熟悉的東亞摩天大樓熱了。整個80和90年代,亞洲經濟高速增長,出現了東亞奇蹟。這個奇蹟的高潮就是1997年,馬來西亞吉隆坡馬來西亞石油公司雙塔(452米)的竣工,它第一次為東亞奪得了全球最高建築的桂冠。然而,很快,馬來西亞股市暴跌,貨幣急劇貶值,社會動蕩蔓延。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根據上述經驗觀察,1999年,Dresdner Kleinwort Benson公司的經濟學家安德魯o勞倫斯(Andrew Lawrence)先後撰寫了兩份報告:「The Curse Bites: Skyscraper Index Strikes,」 Property Report, Dresdner Kleinwort Benson Research (March 3, 1999);「The Skyscraper Index: Faulty Towers!」 Property Report, Dresdner Kleinwort Benson Research (January 15, 1999a),總結出了一個「摩天大樓指數」(skyscraper index),將經濟危機與摩天大樓的建成聯繫起來,他發現,世界最高大樓的開工建設,與商業周期的劇烈波動高度相關,世界最高大樓的興建通常都是經濟衰退到來的前兆。勞倫斯將他的這一驚人發現稱為「百年病態關聯」:大廈建成,經濟衰退。

坎蒂隆效應

當然,經濟學的責任不僅在於指出兩種現象之間的關聯,更重要的是對這種關聯給出邏輯上可以接受的解釋。否則的話,人們可以在任意兩個事件之間建立起某種關聯。勞倫斯本人儘管提到,投資過剩、貨幣擴張和投機活動可能與該指數有關係,但卻沒有對此進行深入的探討。不久前,美國路德維希o馮o米塞斯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馬克o桑頓(Mark Thornton)提出了一份報告《摩天大樓與商業周期》,運用「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解釋。

Richard Cantillon(1680?-1743)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他流傳下來的著作只有一本《商業性質論》。他第一個指出了,貨幣和信貸供應量的變化通過相對價格之變動而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貨幣增量並不會在同一時間等量地作用於所有價格,而是像在水裡投下一枚石頭一樣,會一圈一圈地擴散,因而,增量貨幣會對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取決於貨幣注入的方式和渠道。

根據這個理論,增發貨幣未必會有利於所有人,相反,這可能會伴隨一個再分配過程。康替龍舉例說,當金銀的開採增加以後,金銀開採者和冶煉者的收入會增加,其支出當然會隨之增加,他們將購買更多的食物、衣服等物品,增加對這些商品的需求。這會推動這些商品價格上漲,而此刻,其它人並未得到增發之貨幣,他們所能購買到的商品數量反而減少了。因此,對社會上的一部分人來說,通貨膨脹政策是對他們的一種掠奪。

更重要的是,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會影響到利率,而這種影響究竟會是什麼樣,再次取決於貨幣是如何注入經濟體的。假如增發的貨幣貶值首先落入開發商或銀行之手,則利率會首先下跌,相反,假如這些貨幣首先為消費者所獲得,則利率會被推動上升。而利率的變動則會影響長期資本品、短期資本品、消費品之間相對價格的變動。而這又會影響到生產結構(建築、技術、產業組織等等)的變化,這種變化就被稱為「康替龍效應」。

重視貨幣供應量對相對價格的影響,這一點被米塞斯和哈耶克所接受和發揮,成為奧地利學派商業周期理論的一塊基石。可以設想,利率越低,長期資本品的價格相對於短期資本品的價格會上漲。結果,更多地資源會配置到長期資本品上。19世紀末奧地利經濟學家龐巴威克所說的生產的「迂迴」過程會被拉長,更多資源被配置到遠離最終消費的生產中。

而如果由於種種原因,利率提高,資金供應鏈斷裂,這些資源得不到支撐,就會造成大麻煩。這裡,我們需要提一下奧地利學派商業周期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資本的異質性。在現實世界中,資本並不表現為同質的、幾乎可以不用花費成本即可轉作他用的貨幣,而是表現為種種實物形態,比如辦公室、廠房、機器設備、生產線等等,甚至包括高度專業化的技能、銷售渠道。現代經濟越發達,資本越高度專業化。專業化也就意味著它們比較難以無摩擦地轉作他用。如果由於利率變動導致之相對價格發生波動,與其相對應的最終消費品的需求減少,則這些長期資本品就沒有用處了,資本所有人承受重大損失,並立刻波及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從而導致金融與經濟衰退。

開發商為什麼會犯錯誤

上面僅僅是對商業周期的一個一般性解釋,下面我們具體探討康替龍效應是如何促使開發商決定興建摩天大樓的。

利率的變化對摩天大樓會產生三大「康替龍效應」。第一個效應是利率對於土地價值和資本成本的影響。低利率會趨向於提高土地的價值,尤其是在大都市的中央商務區。如果將利率視為外生變數,則利率降低將會提高對土地的需求,導致地價上漲。不過,地產行業的座右銘是「地段、地段、地段」,因而,利率對於地價會產生不同影響。在利率降低的時候,最適合於進行長期生產、資本密集、生產方法最為「迂迴」的土地,相對於用來從事短期、直接滿足消費之產品的生產的土地,價格會升高。地產所有者的預期收入和利潤都會增加。再加上低利率導致資本成本低廉,於是,地產主將會建造資本密集的建築,也就是說,大量建築會向中央商務區集中,而大樓也會越建越高。因為,土地成本提高,導致給定高度下每層樓的建築成本升高,從而激勵地產主建造更高的大樓,以分散土地成本。而低利率也使得他有能力在同一塊土地上投入更多資本。

低利率的第二大效應是對企業規模的影響。低利率會刺激企業規模擴大,資本越來越密集,而生產和銷售將在更廣大地域進行。這樣,企業的協調、管理工作越來越繁重,需要建立某種集中的協調、管理機構,也即公司總部,並相應地在市場集中的地方建立分公司。同時,這個時期,金融市場總是異常活躍,大量金融企業也對高級辦公場所形成了強大的需求。這都會增加對於中央商務區辦公樓的需求。這種需求會抬高房租,鼓勵興建更多、更高的辦公大廈。

第三大效應則涉及興建大樓的技術的影響。興建比以前更高的大樓,既需要資金,也需要種種複雜的技術,比如,地基、建築、通風、採暖、製冷、採光、交通、通信、電力供應、供排水、環保、防火、抗風、抗震、現在還有防恐怖襲擊,等等,在所有這些方面,都可能需要技術和材料創新。而如同剛剛過去的新經濟泡沫所昭示的那樣,技術和材料創新經常是低利率、資本市場異常火爆時代的產物。

當然,這個時代,企業家的心態也比較樂觀,傾向於進行一些長期性投資,而低利率使得企業家可以很容易得到廉價資本。於是,大量資本湧入資本密集行業,包括興建高樓大廈。這樣的決策,一般都是在利率最低、資本最廉價、技術創新最活躍、金融市場最繁榮的時期作出的。當開發商或政府決定興建世界第一高樓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作出哈耶克所說的「模式預測」:該市、該國的經濟正處於繁榮的頂峰#0;#0;而繁榮之後當然就是衰退。

在經濟繁榮時期,企業家作出這樣的決策也許無可厚非,因為企業家無從得知,目前的繁榮究竟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然而,就像米塞斯、哈耶克等人所揭示的,這樣靠人為維持低利率所推動的經濟繁榮,是不能長期維持的。因為,生產更為「迂迴」,生產過程被拉長,大量資源被轉移到遠離最終消費的生產中,而在這些部門就業的人口新增收入會增加對於最終消費品的需求,從而推動相關產品和服務價格上漲。此時,理應將遠離最終消費的部分資本品轉移到與最終消費距離較近的生產活動中,但由於資本的異質性,這種轉移很難進行。結果,生產結構被打亂,導致利率上漲,資本成本上漲,股票市場一瀉千里,經濟衰退到來。

而且,可以設想,遭受嚴重打擊的必然包括摩天大樓。因為,在繁榮時期異常興旺的行業,即那些資本密集的新興行業和金融證券行業,必然也是危機最深重的行業,而這些行業,正好就是當初決定興建摩天大樓時所瞄準的主要客戶。而建造摩天大樓都需要一定的周期,長則三五年,最短也需要兩三年。於是,通常是在經濟已經陷入衰退的時候,摩天大樓才姍姍竣工。於是,摩天大樓投入使用之時,便立刻陷入經營困境。從政治和民眾心理上說,摩天大樓當然是一種榮耀,但對開發商來說,它可一點都不經濟。世界第一的建築,往往成為逝去的繁榮時代——也可以說是泡沫時代——一個令人惆悵的紀念碑。

本文前面所引的那張表中,赫然列出了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大名。該中心本來也是在1997年金融危機之前作出上馬決策的,金融危機使之停工。不過,今年2月 13日,該項目正式恢復施工,並且,為了爭取世界第一的名聲,刻意將設計高度從466米升高到492米,超過台北正在建設的金融大廈和香港的聯合廣暢假如上面的分析還有一些道理,那我們恐怕不能不有一點點不安。


中國這麼多高樓,美國會不會不淡定?


題主明顯是在給武漢招黑,另外並不是世界第一。。


不知道小編是哪裡人 武漢中心在漢口王家墩 並不在漢陽 而且設計高度是438米


造高樓爭第一是最簡單的「第一」,這樣的第一隻需要砸錢。所以現在爭奪高樓第一的都是些發展中國家。武漢可能對自己的地位有點兒著急,才出此下策


貴陽高樓比北京多,北京不淡定了嗎?


這是一個有了名氣就有錢的時代,就是這麼好笑


我覺得這篇報道很不嚴謹 武漢中心所在的武漢CBD在漢口王家墩而不是在漢陽 而且漢口江灘已經在規劃707了


還真沒人覺得鉤直餌咸么?


深圳要建739了,做不了第一。


推薦閱讀:

過去上海各國租界是如何劃分的?
世界護照(World Passport)是什麼?
全球非戰事國家或地區里,治安最差的是哪裡?如果去旅遊,如何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韓國在未來二十年內收復北方(朝鮮)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認為2016上半年最具有影響的新聞?

TAG:上海 | 世界 | 武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