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帶動機械行業的創新?還是機械行業的創新反推商業模式的創新?

以最近在風口的無人售貨、自助售貨機為例,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帶動了機械製造的創新?還是機械行業內部的創新帶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從虛擬經濟回歸實體經濟,機械行業的如何推動自我創新?


謝邀!很開心可以參與行業發展問題的討論,這也是我比較想涉及的一個思考方向。

從我個人對行業的認知而言,我覺得這需要分階段來分析,我們現在立足於技術的發展,分階段來討論機械行業創新的步驟和發展歷程。

一、基礎技術研發階段

在這個階段,基礎技術的研發與所謂的商業模式沒有任何的關係,基本上依靠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在驅動基礎技術的研發與進步。

1、政府行為,機械行業作為國家製造行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國家強國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因子,無論是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出發,還是從滿足民生需求的現實需要,機械行業作為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組成部分,都在國家需要推進和發展的重要行列,鑒於這個原因,政府在很多機械領域都出台了相應的發展政策和發展基金,甚至為了發展這些基礎技術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無償的為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創造條件來促進機械行業的基礎性技術的發展。

例如當下大熱的「中國製造2025」強國戰略,就是為了促進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的大力發展而作出的重要戰略布局,這樣的行為不僅可以大力的促進我國機械行業的一些基礎性技術的研發,更可以讓一些較為成熟的技術有「落地"」的機會,讓這些基礎性技術可以擁有更好的發展和深化的環境和土壤,從政府的層面而言,這種基礎性技術發展的投入是無償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更為基礎性研發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發展指導思想。

而且這種政府性投入也是不可替代的,因為這種投入的資金量巨大,涉及的面也非常的廣泛,是任何企業和個人都無法單獨推進和完成,從基礎性技術發展的角度而言,我們需要這種良性的政府行為,更應該感謝這種利國利民的政府行為,因為正是因為政府的不計代價的投入,才使得機械這個行業有著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可能性,才讓這種可持續發展具有了強大和輝煌的氛圍與土壤。

2、企業發展的需要,作為企業而言,尤其是一些實力強大的企業,身為行業的發展龍頭,企業有責任也有義務對這個行業的一些基礎性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證自己的行業地位和可持續發展,也非常有必要去做一些創新性基礎性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行業的發展方向和潛力,也跟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命運與實力。

企業在創新性基礎技術發展方面,更多是一種危機感在驅動,因為現代企業所面對的生存環境就是一種「不進則退」的現狀,如果不進行和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和速度,很可能會面臨競爭對手的超越和打壓,甚至在市場上逐漸沒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鑒於這種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壓力,企業也會對新技術的研發進行固定比例的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被動的成就了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其它企業的主動性加入,對於企業而言,技術的落後不單是企業發展的問題,更是企業生存的問題。

所以很多創新性的技術,尤其是基礎性技術,更多的來自於企業的自身研發,尤其是合理利用政府政策和資金的基礎性研發,當下已經成為了企業對技術投入的一個很大方向,各種項目的申報與上馬,既立足了企業的實際需求,也順應了政府的發展戰略,更極大的促進了行業的深度發展,這種企業與政府的深度合作行為,使得很多技術的研發變得順理成章,也變得具有更強的「落地」能力。

3、個人興趣驅動,我們不得不看到,很多創新技術的研發確實來自某些「牛逼」的個人愛好者,他們以一己之力,憑藉個人的智慧與激情,在某個行業和某個領域做出了很多企業和政府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各種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在這些精英分子的努力下為我們的認知打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也讓很多虛幻變成了現實,例如飛機的研發,這對於古人來說就是一個笑話,或者說是一個夢想,但是就有那麼一對兄弟就去死磕這個事情,最後他們成功了,所以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出行變得「海陸空」這麼立體而便捷,那些憑藉一己之力而改變這個世界的人們,值得所有人的敬意與掌聲,也值得後世萬代敬仰。

同時,個人興趣也與企業存在一定的必然聯繫,很多個人興趣的起點就是來自企業的需求,更來自企業從業者的參與,其技術的發展與壯大更需要企業的支持與政府的扶持,所以個人、企業、政府這屬於三位一體式的創新發展模式,我們人類的技術發展無不是來自於這三種的強有力的結合與推動。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基礎性技術的研發與發展,才使得創新的商業模式在一定上成為可能,否則所謂的商業模式也不過是「空中樓閣」、「水中花月」而已,絲毫都沒有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土壤,從這一點上來說,技術的創新應該優先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尤其是一些基礎性的關鍵技術的創新,一定是優先於商業模式的創新的。試想一下,如果在一個連飛機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的年代,你對你的愛人說:「我要帶你裝逼帶你飛」,那你就是個神經病,更加不存在說我要運營一個航空公司來方便天下出行人,這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可能性,這種商業模式就是一個夢,一個幻想而已,是無法落地的。

二、機械技術發展階段

隨著技術應用的落地和發展,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必然在利潤和資本的催逼下誕生,這是一種技術發展的必然,只要這個技術是有用的,是複合正常人的使用邏輯的,創造性的應用模式就一定會成為現實,而在新的商業模式的驅動下,機械技術的發展也會相應的得到促進和提升,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切入:

1、商業模式的成功促進技術的發展,隨著全新商業模式的運營成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一定會成為一種必然,這不單有匹配商業模式的可操作性的問題,更有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同時因為商業模式的成功,也可以為技術的發展帶來需要的資金支持和更好的研發環境,一中有價值的技術,一種能夠創造價值的技術,一定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預期,也會有更多的人和企業願意在這個技術點投入更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因為利益可期。

所以在這個階段來說,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技術的發展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過程與結果,是一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多面共贏,尤其是當商業模式和技術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機會的時候,這種技術的發展會極大的推進行業的發展,也會極大的促進技術應用面的拓寬,這對技術而言是非常好的發展環境。

2、新進競爭對手的加入促進技術的發展,一種商業模式的成功,必將帶來大量的行業競爭者,隨著新競爭者的加入,技術的發展也會得到極大的推進,無論是從技術的應用方式還是應用領域,都會得到極大的拓展,其實很多時候,一種商業模式的成功,並不單是某一個人的成功,而是一個行業大機會和成功,這種成功過會受限於某一個人,更不會受限於某一個行業,這也必將帶來技術的極大發展和拓展,而且是高速的發展,而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再次促進商業模式的修正與發展,並再次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多以對於一個行業而言,新的競爭對手的加入完全是好事,競爭越激烈,越有利於行業的發展與壯大,只是對於個人而言,要時刻謹記一句話「成功不必有我」,也許技術的發展道路上,你只是一個墊腳石而已,有你的功勞,但是你不一定是那個摘果子的人而已。

3、相關配套技術的進步促進技術的發展,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單一,尤其是隨著商業模式的創新,一個核心技術的發展,一定會帶來諸多配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而這些配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核心技術的深化與發展,很多時候決定一個核心技術發展的不單是商業模式的成功,更有配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就像一架飛機,你飛機做得再牛逼,但是你的空乘人員素質低劣,服務意識淡薄,那飛機作為一種出行方式最終比較走向壽終正寢的結局,因為配套技術和服務的低劣,會極大的影響核心技術的發展,所以一項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一定是一個全面發展的過程,人類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一個由點到面的發展過程,我們今天極大豐富的物資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在這種有點到面的擴張中發展起來的,那些沒有發展潛力的技術早就匆匆的夭折了,根本就沒有活到今天。

有鑒於此,在技術的發展階段,商業模式的成功是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促進因素,他們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更是一種雙贏的運行模式,二者缺一不可。

互聯網也是一種技術,現在過多的神話了這種技術,但是我們看待互聯網的時候,也要用一種技術的眼觀去看,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的機械技術結合起來,形成更具創新性的新技術,開創根據價值的商業模式才是我們後人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把他們放在對立面,造成一種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對立狀態,這樣對任何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發展都沒有好處,更談不上創新。


謝邀!

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價值創造提供基本邏輯的創新變化,說白了就是企業以新的更有效的方式賺錢!比如亞馬遜賣的書和零售書店差不多,但賣書的方式截然不同。在眾多商業模式創新過程里,無疑也推動了機械製造業的創新。比如無人機,比如功能更加強悍的機器手等。先有創新模式的構架,再有對機械行業的更好要求,或者新技術的構想,從而由構想變為實踐。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機械行業的很多創新,並不因商業模式創新而進步發展。有很多公司在商業模式並沒有較大創新的前提下也在不斷加大對機械製造業的創新。例如在汽車領域的機械製造創新可以帶來更低的油耗,更低的排放,更安全的車身等等……同時又有很多新的機械工業創新為其它領域帶來「福利」,甚至能夠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

所以我認為商業模式創新與機械行業的創新不是誰推動了誰,而是可以相互推動的。同時商業模式的創新當然也會推動其它行業的創新,而機械行業的創新,也會因其它因素而被推動。

我們的創新系統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創新決策由政府定製,資源由政府投入,過度到了由政府引導的模式,又過度到了市場經濟為制度,強調企業創新,科教興國戰略的模式。機械製造業也是如此。如何自主創新?

我個人看法,最重要的就是人與創新環境(這其實是一句廢話)!

取得創新成果,就要有基本創新素質!也就是在創新過程中,人才的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等內在要素的總和。往大里說,這包括事業感,責任感,嚴謹的態度,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等……往小里說,耐得住性子,能靜下心來搞研發等……

人員素質的保障,創新知識技能的保障,創新思維的保障……全部都反應在創新人才上。

然後是創新環境的問題,最明顯的比如~更加公平的待遇,和保護與利用知識產權!

我們國家的機械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了,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但在創新人才尤其是基礎製造業的人才培養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最後再用一句廢話結尾~機械科技工作者任重道遠!


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和機械行業,可以說前者是意識,後者是物質。那麼這個問題一下就上升到哲學層面了。

從哲學上講,物質是基礎,這個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能推動物質的發展。

對應到商業模式和機械行業來說。應該也是先有機械行業實際物質的產出,反映到人的意識中,對物質和現實世界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未來有一定的預見性,所以會產生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而商業模式的創新又反過來對機械行業的創新有推動作用。就此形成一個不斷發展,螺旋向上的發展趨勢。

所以,還是機械行業基礎,決定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再反推機械商業的產出和創新。

通過這個問題,我又想到一個新問題:

傳統行業內部如何推動互聯網+工業設計,互聯網+機械設計的發展?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426163

歡迎大家來一起討論!


是生產力的進步。人力成本高了自然要要用機器代替,日本老早就開始大規模推廣無人售賣機,因為他們歷史進程比我們快。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那個女建築師辭職去做麻辣燙的行為?
遇到和 VC 簽了增資協議,錢逾期不到賬,提出解約不理會,拿走技術資料等不歸還的情況如何處理?
在向投資人發完BP之後,大家是什麼感受?
蘇州什麼行業比較發達?
可以用學校里自己的電腦作為伺服器搭建小型個人網站嗎?

TAG:工業設計 | 創業 | 互聯網創新 | 機械 | 機械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