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在火繩槍上面明朝人意見如此多樣。?

質量上,神器譜里的記載是西洋造強於日本造強於中國造。

陣紀的記載卻是日本造強於西洋造。

柳成龍則認為中國火繩槍和日本火繩槍質量相等。

來源上,戚繼光,茅元儀和何汝賓都認為來自日本,籌海圖編和陣紀和武備集要卻認為是來自西洋。

而四庫全書上的記載,嘉靖20年中國就有火繩槍了,要早於日本仿製火繩槍成功的嘉靖23年和籌海圖編認為的仿製西洋火繩槍的嘉靖27年。

為啥都是明朝人且時間都相近,為啥看法會這麼不同?(四庫全書里的記載應該是引用了明朝相關記錄)

(如果有大佬樂意的話也可以順便回答一下這些說法哪個是正確的在此謝過)


這個問題嘛,其實很好解答的。有一個詞「倭銃」,無論是戚繼光還是趙士禎,所說的鳥銃來自日本其實都是誤解,因為人家原話是倭寇,倭銃。

很多人一看倭寇倭銃就激動,倭不就是日本嘛…

其實真不一定。事實上倭寇一定程度上是個統稱,除了日本人和中國帶路黨外,葡萄牙人也會被算進去。

注意這裡的葡萄牙人。

日本的火繩槍公認的是1543種子島鐵炮傳來第一次接觸,1545仿製成功。種子島傳來中除了與日本人接觸的葡萄牙人外,很多人都忽略了站在葡萄牙身邊的那個人,那個人叫「五峰」,沒錯,這個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海盜頭子汪直,中國人,是他帶葡萄牙人去的日本。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中國人接觸葡萄牙的火繩槍比日本人早得多。

最早有記載的記錄是正德寧王之亂,寧王擁有仿製的葡萄牙火繩槍。

這樣一來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嘉靖年間大倭亂,明軍經常與倭寇交戰,倭寇的武器來源到底是自製的?還是直接買葡萄牙的?我認為都有可能。

事實上倭亂起始朱紈攻擊的雙嶼島(1548年),島上就有大量的葡萄牙人,甚至這個島就是葡萄牙殖民者控制下的,中日葡三方貿易的一個中轉站。

這種情況下,戚繼光趙士禎等明朝記載自相矛盾的問題就可以合理解釋了。

誰知道他們嘴裡的倭銃到底是原裝葡萄牙還是日本仿製?

考慮日本當時孱弱的製造能力,那些被認為不好的倭銃倒更有可能是仿製貨。質量好的倭銃反而可能是葡萄牙貨。

明軍最早自行仿製的當然也是葡萄牙貨啦。因為明人實際上遠比日本接觸葡萄牙早的多…

另外,明朝地域廣大,信息傳遞可不像現代這樣方便,當沿海一代接觸西方武器並仿製成功的時候,遠在北京的中央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甚至有可能某個省已經玩嗨了,隔壁省還一無所知。

這個特點在明末紅夷大炮引入上更明顯。

在萬曆天啟時期,福建沿海民間(海盜)與地方剿匪的明軍實際已經應用了這類炮,海上打來打去玩的挺嗨的,但是朝廷並不知道。

所以當天啟二年徐光啟買來這些炮並送到北京後,新起了個名字叫「紅夷大炮」,搞得大家都以為從這會開始才有的紅夷大炮……


對信息來源的查證和對比不全面,以及國家上層的不重視

佛郎機和紅夷大炮這種重型戰術武器才有資格進入上層法眼,朝廷對此的審查較為嚴格,掌握的信息自然就多。火繩槍那都不是制式武器,鐵匠鋪幾兩銀子一把的事,朝廷不管,信息查證就只能依靠二手資料,自然就說法不一,古代又沒有知乎

火器質量對比得看參數,也看種類,還要看戰場使用方式,所以兵書編輯者的觀點不一很自然

但來源和質量對比都不是兵書的主要記載內容吧......


因為本身工藝就不成熟或者說拿到手裡的樣品質量參差不齊。肯定對其評價會有差別(那那個沒品控的量產品或者說大宗產品上的低端仿製年代的東西質量永遠是個坎)


推薦閱讀:

四五個全副武裝的特種部隊去搶劫銀行,成功概率大嗎?
左輪打不死人嗎?
這都是些什麼槍?
Kar98k到底是一把什麼樣的槍?有什麼影視作品中出現過嗎?
有哪些軍迷圈中常見的術語或者細節在軍隊中反而很少提及?

TAG:明朝 | 槍械 | 戚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