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2000 年以來的經濟環境是怎樣的?
看到一篇報道:http://cn.wsj.com/gb/20170310/ECB171831.asp?mod=trending_now_1
裡面提到:然而,儘管勇往直前地進行了長期超低利率實驗,日本卻依然束手無策。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萎靡不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顯得縮手縮腳,因為他們目之所及的只有經濟不景氣、工資增長停滯和通貨緊縮。
……前文提到的那位在母親衣櫥里淘衣服的東京姑娘柴田奈奈子,前不久把自己在職業介紹所的工作時間減到了每周三天。為此,她搬到了租金只有之前一半的公寓里,乾脆不再逛街。她覺得把時間投在工作上毫無意義。現在她學起了現代舞。年輕人不敢花錢,經濟不景氣,是這樣的?
謝邀,
從公開的數據來看日本經濟確實不行,至少缺乏活力。
首先最大根源是:福利制度+老齡化+少子化+本土資源匱乏
只要這4點同時存在,日本再怎麼折騰都很難在常規統計的數據中看到經濟再起的希望。
但反過來說,這4點要是放在其他國家,例如希臘什麼的,那結局會比日本慘好幾倍,之所以日本現在只是低迷不是奔潰的原因在於他們經濟的質量。
一個比較典型的公開數據,2000年以來,日本已經獲得了17個諾貝爾獎,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物理化學生物獎。而更加牛逼的是,這些理化的研究成果都已經變成了實際了產值,規模效應都起來了。而日本人相比歐美人,民族主義情感和民族共同體的認識還是比較強的,那麼日本人的這些成果大部分利益都流回本國,通過制度各種補貼補助讓全日本國民享用。也確實養了不少懶人。
我和日本人和日本公司打交道的時間也算比較長了。
懶人和動不動就推卸責任的人多,勤奮的日本人往往都是表現在他們個人擅長的領域,不擅長的地方往往都是勤奮反面的極端。
日本大公司的特色是:幾個大牛大神在勤奮,然後養了一群只會論資排輩上綱上線的老年LOSER,然後這群老年人動不動就教訓下面的小鮮肉。。。大牛開發的產品市場反應好,這幫人就沾光說自己功勞問上面要這要那,賣的不好,就各種推卸責任,一個會幾個小時可以一句話不在重點上。老年人太強勢,逼走了小鮮肉也逼走了大牛,這公司也就離關門不遠了,只不過日本市場比較封閉,淘汰周期比較長而已。
日本這麼多年的經濟其實都是一直靠犧牲個人來成就國家的這麼一種模式吧。
只不過隨著世界化進程的加深,全球範圍的社交的壯大,日本人在變化,這種變化衝擊了日本傳統的企業運行模式,而這種衝擊帶來了經濟的動蕩。
大概就是這樣吧。
日本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通縮,國家的刺激政策不起作用。不過普通人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畢竟起點高,通縮也使得生活成本降低了。日本年輕人似乎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用流行的話語就是小確幸嘛。很多年輕人,進不了大公司,只能當派遣員工,或者打零工。不過據說在日本,即使打零工也可以過得不錯,當然前提是降低消費水平,奢侈品啥的就不用想了。日本年輕人流行一種說法就很有代表性:為啥要拚命工作,去買賓士呢,五十鈴的微型車也很不錯啊。
我認為有幾點
人口老齡化,日本這方面太嚴重了。滿大街的老年人。很多工作沒人干,逼得只能找外國人。一看歐洲其實也是這樣,最不怕老齡化的發達國家只有美國了。可人家能吸引高級移民啊。再有就是日本這個老牌發達國家發展到這個程度已經基本是極限了。該有的都有了,在這個面積下也只能這樣了。
還有就是,新興國家也發展了幾十年了。一些相對低門檻的領域也能追上日本了。使得一些如電子等行業有勢逐漸被削弱。這樣也導致經濟增長乏力。
但說了這麼多,其實在新興領域上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二,日本人也在部署未來。一旦產業革新成功,日本依然是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國家之一。
我認為日本經濟問題的根源是老齡化。日本的年輕人在逐年減少,老人越來越多。老人不論創新,製造以及消費的能力都不如年輕人,這造成日本經濟停滯不前。雖然日本整體經濟不行,但是生活在日本依然非常舒適,沒有感覺到生活水準不如其它發達國家。對比中國,日本人生活水準依然要高得多。日本年輕人剛出校門最低也有相當人民幣一萬以上的月薪,物價略高於中國但是房價低於中國。日本的經濟前景是看不到出路的,你可以想像一個人口不斷減少年輕人都變得稀有的國家有什麼出路。除非發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導致生產率大幅上升,否則一路到底。
鼓吹保護傳統,結果保護了極道暴力團、極端政治組織綁架社會。
鼓吹宗教無界,結果發明了無數新興邪教。直至公明黨誕生干預國政。
鼓吹家庭主婦回歸家庭,終致勞動生產率長期低迷,職業女性不敢結婚。
鼓吹工匠精神,於是鄉下的學徒至今還在給師傅下跪。長子則要繼承父業。
鼓吹終身僱傭,終致勞務派遣走向主流、研修生越招越多。派遣工對集體的義務倒是一樣不少。
鼓吹產業政策,終致通產省神話破滅。經濟管理走向絮亂,財團的中高層官僚終身僱傭,統統不願退休。
鼓吹地方自治、保護國內工業,製造出一隻又一隻加拉帕戈斯怪獸。
鼓吹凱恩斯主義,最後消滅了一億總中流。財閥卻在重新崛起。
穿著西裝的日本人,往往還保留著前上一世代的心靈。蒼白的官方統計數字不會告訴你,制度錯誤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毀滅社會的活力,而少數精英不可能彌補整個社會的精神停滯。
文化進步,不進則退。
這就涉及勞動剝削的模型了。日本社會生產的總服務+進口的總服務+透支外部授信進口的總服務=消費的總服務+出口的總服務+對外授信出口的總服務勞動生產率高消費小於消耗,進出口順差,資本流出,這就是日本。於是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經濟產出以資本的形式流出日本,而所有權是年齡大的人口,和財團結果,就是經濟產出和進口服務,大部分沒有被年輕人和普通大眾消費掉。生產者被剝削了!
00年到07年是一個景氣期,是戰後日本最長的一個景氣期,然後迎頭撞上次貸危機GG。09年到11年經濟又有一點起色,然後撞上東日本大地震。09年以後除了美國從金融危機恢復一枝獨秀,傳統發達國家經濟成長都不好。
推薦閱讀:
※為何 2017 年一季度中國民間投資名義增長 7.7%?意味著什麼?
※根據「城市之光」的強度分析區域經濟水平的方法可靠嗎?
※如何評價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
※請分析美國加息後債市暴跌的原因,以及對銀行的衝擊?
※twitter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經濟學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