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初晶元市場是否回暖?原因是什麼?

根據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全球晶元銷售額在 2017 年 1 月同比增長 13.9%,銷售額達到 306 億美元,創下 6 年來最高增長。其中中國增長最高為 20.5%,美國 13.3%,日本 12.3%。這波增長的原因是什麼?


2016年下半年元器件市場就有這種趨勢,並非2017年開始。

有人說物聯網和大數據極大拓展了晶元業的需求,導致了這輪晶元牛市,我覺得這麼說還為時過早。

最直接的理由是手機指紋識別。這從2015年開始就是最熱門的應用,從旗艦到千元機,目前已經開始進入499元機市場,保守估計市場上5成的智能機都已搭載指紋識別,這就是個每年接近5億片的市場,而且該產品對晶元產能的消耗非常驚人,每片指紋識別感測器至少消耗25平方毫米的矽片,而且這種消耗無法隨製程升級而減少(即你用0.5um工藝要用25平方毫米,用90nm工藝還是要用25平方毫米)。所以手機指紋識別晶元大大消耗了8寸0.18-0.35um工藝的產能,我估計2016年大概消耗接近200萬片8寸晶圓,而這種產能正好是電源和微控制器等晶元主要使用的產能,從而大大擠壓了電源和微控制器的生產,逼迫這些廠家加大了下單和備貨規模,並且轉向一些不常用的工藝(例如12寸90nm,和6寸的0.6-0.8um),從而把產能緊張擴散到更廣的領域(更多的電源領域,NOR flash等)。

所以呢,從2016年初甚至更早幾個月,產能的緊缺就以發生了,考慮到生產周期,大概2016年中傳導到產品市場,到年末傳導到終端市場。既然產能緊缺,自然會導致產品緊缺,從而帶來價格上漲,導致銷售額提高,又帶來某種漲價預期,導致整條產業鏈上各個成員加大庫存,從而放大需求,加大漲價幅度。

不過看起來這種緊缺會在2017年下半年得到緩解,SMIC為首的中國Fab2016年在8寸市場進行了大量投資,SMIC的新增8寸產能大約每月20萬片大概在2017年年底會完全釋放,由於指紋識別導致的產能緊張應該可以得到完全緩解。

倒是產業鏈上各個成員在此期間加大了庫存,在產能緊缺緩解後發生旱澇急轉的機會是很大的。我覺得在整個2017年各個企業不要光想著趁這波行情大撈一筆,把庫存降到合理水平才是當務之急。

希望物聯網的發展帶來的需求增加能緩解這波幾乎必將到來的寒潮。

PS: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人民幣貶值,去年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了多少。即時國內的Fab計價也是用美元進行的,這一點幾乎就產生了10%的裸片成本上漲(人民幣計算,不過測試封裝是以人民幣計價,所以總的漲價幅度沒那麼大,但是近幾個月金屬和塑料也在漲價,封裝恐怕也挺不住了)

PS1:這次緊缺還真不是高端的12寸產能,起碼不是主要的,目前比較緊張的12寸產能只有90nm的NOR flash,我覺得是原來利用8寸0.13-0.18um產能的8位控制器漲價,帶動了NOR flash市場,然後相關廠家調整不及時,導致的恐慌性搶購。


瀉藥。

晶元市場的增長後面其實是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

當下,中國的數據中心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佔到全球總量的7%,處於高速發展階段,這受益於雲計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中心的數量和規模越來越大,一方面出現了很多超大型的數據中心,單個數據中心吞吐量都達到了新高,海量的數據和數千萬互聯網用戶的訪問湧向了數據中心。

這是數據中心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_數據中心_技術參考_中國IDC圈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數據中心業務在中國,正在加速發展,其中包括公有雲伺服器、私有雲服務,服務的對象,基本上是以企業、政府邊緣業務、教育為主。

從業務上看,傳統企業面臨轉型,智能化生產系統;政府、教育面臨數據化管理;還有一些其他的新型互聯網行業,比如日前比較火的人工智慧、共享性質服務、機器人等,後端都離不開數據中心的建設或者雲服務的提供。

延續到全球,除了德國敢稱已經完成了工業4.0,還沒有哪一個國家敢稱自己工業已經完全智能化了!所以全球的數據中心業務,也必然是發展期。

而上述的這些行業,還沒有達到數據中心建設的瓶頸期,晶元市場確實回暖了,並且,還會繼續升溫。

分割線---------------------------------------

有人說要數據:

請看如下:

迅雷發布2016年財報 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230.4%

萬國數據發布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全年凈收入增長50.1%_國內資訊_新聞資訊_中國IDC圈

2016年全球雲計算行業規模及增速情況分析【圖】_中國產業信息網2016年全球雲計算行業規模及增速情況分析【圖】_中國產業信息網


應該說是晶元公司開始逐漸摸索出了後摩爾定律的生存方式,市場回暖不回暖不好說,但是各大公司確實指標漲的不錯

其實這幾年的IC行業正在經歷摩爾定律後期的轉型,看看大家眼中的牙膏廠,每年的更新換代符合摩爾定律嗎?一點也不符合,所以說摩爾定律部分已經死掉了。新的方式現在正在摸索,看起來比較有成果的突破摩爾定律的摸索有下面幾個代表

1. 新的架構:代表就是搭上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快車的N家,GPU相比CPU不再是單核性能提升,而是在新的架構下用專用的架構做通用的CPU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並且配上強大的開發底層SDK,除了N的GPU,很多FPGA,ASIC都是這樣的道路,一旦找到合適的應用市場就可以爆發。

2. 軟體層面的複雜特性代替簡單的硬體堆性能:軟體層面各種複雜特性比起硬體按照摩爾定律堆性能,發展速度可能更快,畢竟軟體迭代收到物理限制大大減少。代表是Broadcom,產品線上幾系列比如交換晶元,無線晶元等在數據中心,手機上的應用都有大量的軟體特性加進去,而不只是,甚至不主要是IC的本身性能按照摩爾定律提高。

3. 模擬,器件的發展:代表是TI,以及各個做手機濾波,PA的廠家。複雜的消費類電子需要成倍增加的各種PA或者filter,不受摩爾定律限制,發展也很迅速,只要大的趨勢是消費類爆發,這些都不會差

4. Fab模式重新回歸,以前靠著fabless短平快做一個startup打通一個市場逐漸越來越難,因為各大公司基本把持主要領域,技術進步對單一IC要求遠不如SOC來的多。相反技術,資金,運營能力強的能夠有Fab資源的築起了很好的護城河可以在價格上更多的主動權,而巨大的投入,先進的技術讓新進資金基本很難進入這個方向。代表就是TSMC和三星半導體,其護城河之堅固別家以及新進者很難追趕(因為必須面臨前期巨大投入和巨虧,後期也難說盈利,除了國家意志,幾乎沒有資本願意)

最後是資本層面的,以前靠著摩爾定律不愁吃的明顯發現需要轉變,除了上面的技術方向,資本層面就是併購大為活躍,看看這幾年的併購規模頻率明顯上去,逐漸從百花齊放向每個方向完全寡頭壟斷髮展,壟斷了就可以擺脫最底層的殘酷價格競爭,財務報表上也可以做各種整合。這個也是這幾年相關公司的利潤股票大幅上漲的一個推動因素


瀉藥

摸按摩店推出新平台,有望拉低某牙膏廠產品價格,同時有望買回被賣掉的大樓

吐槽下這簡介,,B350主板的。。


首先,漲價和CPU沒多大關係,有答案說touch id佔用晶圓產能,touch id從13年到16年普及了四年,大廠們15年就已經是標配了,前幾年沒出現過危機,偏偏16年下半年出現,這個鍋指紋模塊不背,而且,touch id並不需要特別先進的製程,中芯28nm甚至40nm都夠用。

最主要的還是 內存和快閃記憶體產能緊張,也並不是產量降低,而是用戶對內存和存儲的需求增速太快,產能增長跟不上用戶需求增長,價格就爆了。

1、ssd雖說已經商用很多年了,真正大量普及還是2016年,512的tlc盤做活動能降到700,雖說持續寫會掉速,體驗依然吊打機械硬碟,這部分擠占的產能相當大,現在裝機ssd已經標配了吧,某些tlc黑子,如果沒有tlc,今天ssd會更貴!

2、安卓旗艦普遍是4g內存起步,殘暴如一加三全線6g,三星s7銷量+華為高端銷量+OV+小米,消耗的產能可能是往年的兩倍,連iPhone 7plus都增到3g內存了。更恐怖的是,低端機也開始增大對內存的需求,早些年紅米1g內存已經糊弄不了消費者了,紅米已經2g起步,3g很常見。這是內存,快閃記憶體就更不必說了,知乎有錢人都是iPhone 128起步,256很正常。

3、顯卡雙雄同時換代,A卡N卡都推出新一代顯卡,而且是罕見的性能大升級,堆出一塊顯卡需要大量晶圓,佔用大批產能。

有人歸咎功於PC復甦,整個pc從13年起就沒怎麼增長過,4g仍然是大多數電腦的標配。不僅是晶元漲價,連面板都漲價了。這讓我懷疑是不是提升了工藝,大量產能擠入新工藝比如面板和晶圓都會用到光刻機?前面說到的iPhone 256g版本,這個晶元存儲密度太高,很多廠商技術都達不到,目前只有三星和東芝能搞定,東芝算勉強搞定,其中3d晶體管技術功不可沒,還有lppdr 4內存,突然一下子大家都從ddr3轉到ddr4,產能肯定跟不上了。

以上內存和快閃記憶體,中國都無法大規模製造,所以他們漲價你也無可奈何。如果中國能造。。。據說要到2018年才能造。劃重點武漢新芯、長江存儲、紫光、展訊


回暖?2016算是晶元大年,國內新廠如火如荼。2017目前感覺輝煌難在,當然還是會增長的,全年不太看好


謝邀。第二次被邀請了,受寵若驚。但也實在是不好意思,慚愧的很,這類問題真的答不了,別說乾貨,我特么連個像樣的段子都沒有,貌似就算有段子,也懟不了這麼正經的問題,捂臉~。

不過。。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既然來了,留點啥呢?唉,那就 : 汪~~


我覺得,晶元市場增長良好,就是物聯網,大數據給鬧得

以前我們說晶元啊,主要就是是指手機和電腦里的。隨著手機增長速度放緩(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同比增長2.3%),電腦增速更不能看了。

那麼,晶元的增速是從哪裡來的呢?一方面是國內手機爭氣,華為,oppo,vivo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另一方面就是物聯網和大數據帶來的。

我舉幾個例子

以前你家水電錶是專門有人去查的,有了這種電能表,數據就可以整合傳輸到後台,省時省力,更加準確,數據怎麼採集,怎麼匯總,怎麼傳輸?晶元+載波通信嘛。

其實我覺得汽車行業對晶元的貢獻相當大。一輛新能源汽車需要多少晶元? 電池管理晶元(BMS)、胎壓監測晶元(TPMS)和車身控制晶元(BCM) 這些是必須。還有,你上路需要行車記錄儀吧,那裡也有晶元,這個晶元主要是處理視頻用的。很多租車,保險公司在車內裝一個小盒子用於定位和採集數據,那個小盒子里也有晶元。當然還有其他地方都需要。

最後說點和大家生活相關的,你帶的手環,說是可以知道你走了多少步,晚上睡眠質量怎樣,那裡就需要晶元。家裡的智能電視機,4K,聯網,可操作,沒有晶元怎麼完成那些。空調要精確控制溫度需要感測器+晶元。現在的跑鞋都要在鞋底加晶元了,說是能知道你跑步的狀態好不好,高爾夫球杆,背包等等等等,只要你想加,沒有加不到的。

為什麼說晶元市場和物聯網大數據有關?晶元的功能有什麼,計算大家都知道,手機電腦電視機內部運行都需要晶元,晶元中有了通信模塊就可以將數據上傳,這個就是物聯網,採集非常巨量的數據那就是大數據, 要是沒有晶元,你還怎麼聯網,還怎麼分析數據?晶元是互聯網的基石啊,物聯網+大數據蓬勃發展又加大了晶元的需求。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不能保證準確性。。。


其實直接看各國外資在國內建廠就知道了,目前因為智能產品興起

以及產能不夠(台積電不能handle所有國內高階手機產能)

所以才會有手機品牌 華為、小米爭相開發自己的手機晶元

建廠就是要填補 1. 智能產品 2. 新興市場手機產能(印度..等)

廢話不多說上圖~

更多電腦硬體相關知識分享

歡迎到博客 科技說

http://www.techteller.com


謝邀~

唔...其他方面不知道就亂說了~

說說CPU方面吧...

今年AMD發布了ZEN系列處理器 下面還有Vega+HBM搭配Zen推出的Raven Ridge處理器,明年(好像)要發布Zen+處理器 IPC提升15%。十分有野心的計劃,畢竟一代就抵上Intel兩代牙膏了。然後,伺服器以及工作站還有Naples 看起來也不錯~可以期待一下

Intel方面,一屁股坐在牙膏管上以後,嚇得要抓緊推出桌面6C12T,而且好像介面也不換了,下面的新製程也會很快上線。(年初明明還有某廠商聲稱難產了)同時聲稱要聚焦於改進CPU性能,醒來發現自己原來還是個CPU廠不是GPU廠。

至少今年CPU晶元市場是有好戲看的~ 其他方面就別的大牛補充吧!


謝邀,不過怎麼會讓我回答這種問題,我只會黑黑廠商的怎麼回答得了這個問題,只能拉拉家常吹吹牛掰了。我覺得上面回答的都挺對的,的確對於晶元行業並沒有什麼寒冬,雖然pc下滑、智能機停滯,但物聯網、工業半導體都是拉動半導體行業的廣闊增長點,前兩年經濟萎縮對需求產生了影響,像中國近年來對於半導體行業的投資也是持續增長的,所以出現這種現象還是挺合情合理的。

看我的id也曉得我不是什麼正經人啊,我還是去貼吧開車去。。。


瀉藥。

簡單的說,水到渠成啊。

第一,性能性能從SNB開始到現在擠牙膏,辦公電腦性能足夠,更新數量自然不高。農企直接讓同價位處理器性能(辦公科學計算)性能翻倍,對性價比敏感性高的行業自然會趁機更新一波。

第二,5-7年了,10-12年左右大量購機的一波正常折舊也該更新了。當然,性能夠用的話商家一定會繼續湊活用的,所以在第一條的大背景下,需求會格外明顯。

第三,經濟大放水的情況下,資金大量流入必然要換成資產(房地產被國家死掐,自然往別處流動),更新一波機器沒毛病。


我感覺會回暖不少,至少我戰了五年的初代I7退伍換ryzen了~


長期真的不看好消費類晶元。


行業從業人員,利益相關。

最重要的一點,中國去年晶元自給率5%,進口花費超2000億美元。而高端製程方面,國內廠家裡走的最遠的smic28nm良率還不足90%,28hk還沒投產。

廠商方面amec,裝機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升,雖然技術還差了些。北方微電子也在迎頭趕上。

5-10年內還大有可為。但是這波浪潮後,不知道會是怎樣的寒冬。


謝邀

其實從去2016年下半年開始快閃記憶體價格就一直都在漲價。

晶元市場是否回暖我覺得光看銷售額是沒什麼意義的,銷售額會隨著成本上漲而上漲,還是要看銷售量和利潤。

漲價在我看來不是好事,這表示市場供需不平衡,生產商因為預估市場不好而降低產能後導致的結果。加大產量後降價才是回暖的標識。


總得來說就是三方面 1.轉型 2.技術 3.供求

一系列的原因導致內存對比16年漲了30% 連號稱性價比的小米也升價了


不是回暖。是2016年就很火爆,2015年也是。沒有冬天何來回暖一說?這幾年中國每年進口晶元比石油花的錢多。


你要知道自2011年二代酷睿開始,英特爾民用CPU已經擠了六年牙膏了,每代升級實際提升不超過5%,已經嚴重背離了摩爾定律,當然這並非技術原因(雖然摩爾定律也有瓶頸),而是市場上只有英特爾一家獨大的結果,現在AMD厚積薄發,攪動了沉寂多年的桌面晶元死水,是必然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4月19號英特爾(intel)宣布裁員12000人,佔總員工數11%?
三星的finfet技術從哪裡來的?
中國半導體產業大概還要多久才能追上台積電,聯發科的水準?
一個晶元產品從構想到完成電路設計是怎樣的過程?
為什麼很多軍用晶元都還是65nm的?

TAG:英特爾Intel | NVIDIA英偉達 | AMD | 半導體產業 | 晶元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