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洋到傅園慧,對政府、官員及人民群眾的寬容度和開放度來說,算不算是一個提高?
RT
這屆奧運會,我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受:
奧運會不再是只為金牌而戰的奧運,而是為突破自我而戰的奧運;奧運會不再是一場只有運動員們奮勇拼搏的戰役,而是一場全民歡樂的盛會。「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
相信大家都被傅園慧在里約奧運會100米仰泳半決賽結束後的採訪逗樂過。
之後她的微博已洪荒之力的氣勢一天漲粉百萬。讓我們翻開中國奧運的歷史,平靜地看待這句來之不易的「洪荒之力」。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許海峰射落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如此激動的場合,讓當時還很年輕的許海峰有點不適應,在賽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他面帶微笑,不斷的感謝祖國和領導的培育。(官方臉==)同樣是洛杉磯奧運會,體操王子李寧一舉攬獲三枚金牌,是那屆奧運會最大的亮點,然而面對鏡頭,李寧除了感謝之外,還表示要向別的同學學習,感覺自己還需要很多提高,絲毫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激動與興奮。1988年,漢城奧運會。
「體操王子」李寧被國人寄予厚望。比賽時,所有人都屏氣凝神,希望他能拿到金牌,以此來證明中國的國力。結果是,李寧敗的是如此慘烈。無論是吊環還是跳馬,他都因失誤未能很好的完成動作,也沒能拿到國人心中企盼的那枚金牌。下場後的李寧和隊友哭成了一團,他知道,自己已成為中國體育的罪人。
國人憤怒了。嘲諷聲和叫罵聲鋪天蓋地襲向李寧:「輸了還笑,李寧像什麼樣子,丟盡中國人的臉!」見到李寧,連機場人員也不忘落井下石:「哪裡不好摔,跑到那兒摔去了。」有觀眾直接給李寧寄刀片,希望他割脈自殺以謝國人。一位遼寧觀眾做得更出格,他在寄給李寧的信里裝了一根系好的塑料繩扣,並附上一句話:「李寧小夥子兒,你不愧是中國的——體操亡子,上吊吧!」「中國是個輸不起的民族。」當時的外國媒體如是評價。依舊是漢城奧運會,中國女排拿到了第三名。賽後郎平描述漢城奧運會失金的運動員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時說:「1988年,中國女排在漢城奧運會上僅獲得第三名,沒想到,當時社會上對女排幾乎都是批判的態度。楊錫蘭給我寫信時都哭了,說是辜負了祖國人民的期望。」
李寧的那塊金牌太沉重了,女排的金牌也沉重的連她們自己都沒有信心捧起。金牌被賦予了國家實力的重量,被賦予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重量。是啊,我們太希望贏了,來向世界證明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也是「有實力的」,來證明我們不是「東亞病夫」。殊不知,這些金牌其實是寄託了國人們那脆弱而又可憫的自尊心。金牌的價值被扭曲。2008年,北京奧運會。
由於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以12秒88創造了紀錄,其被貼上了「中國速度」的標籤,隱喻中國的發展速度之快。在北京奧運會賽場上,劉翔轉身離去,部分網友們吐槽他「爬也應該爬到終點」。相同的場景發生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劉翔再次因傷退賽。
連續兩屆經歷奧運會傷退之後,他更是捲入輿論的漩渦之中,一時間被網民質疑、指責,甚至是謾罵,認為他「丟了國家的臉」。這片質疑聲,不是對劉翔能力的質疑,不是對中國運動員的質疑,而是對我們國家自信心的質疑啊!如果中國足夠強大,誰還在會去拿一塊兩塊金牌來證明自己的國家實力呢?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
周洋為中國首次奪得了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賽後在接受採訪時,周洋感謝了自己的父母,並沒有感謝國家:「 拿了金牌以後會改變很多,也可以讓我爸我媽生活得更好一點。」當時正在開政協會議的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于再清說:「感謝父母可以,但應該先感謝國家,把國家放在父母前面。」于再清的這番話通過網路和媒體的傳播迅速成為了兩會的焦點,也激起了網路的強烈反應。在各大論壇上,于再清「先謝國家」說法遭強烈質疑,絕大多數網友都堅定支持周洋,認為周洋的話發自肺腑,沒有任何問題。之後,迫於輿論壓力的周洋在做客某門戶網站聊天時,又感謝了一次:「最想說的就是感謝,感謝國家給我們提供了那麼好的條件,讓我們有這麼好的條件去征戰奧運會,也要感謝支持我們的人,感謝教練,感謝工作人員,感謝我爸媽。」從「周洋感謝門」可以看到,當時的運動員已經在從內心發聲了,並且一些國人也已經開始支持運動員們的「心裡話」,開始接納他們。但是社會上仍然存在「感謝國家感謝黨」、「唯金牌論」等觀點,加之媒體的壓力,大多數運動員仍不能隨性的展現他們的個性。直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
傅園慧拿到女子100米仰泳的銅牌,我們為她開心;孫楊拿到銀牌,我們也為他感到驕傲;華天拿到馬術的第八名,更加深了國人對他的喜愛;成績被取消後奮勇拼搏的帆船帆板選手徐莉佳,讓網友們的自信再次爆棚;寧澤濤沒能晉級決賽,表示站在奧運賽場已非常開心; 男子柔道程訓釗摘銅,我們為他能實現柔道零的突破而由衷的高興……媒體們也不會再去用「痛失」、「憾負」等詞語來進行報道,轉變為「喜得銀牌」、「突破自我」等更有鼓勵性、更加關注運動員內心世界的辭彙。所有國人都在享受著一場盛大歡快的盛會,人們沉浸於傅爺的洪荒之力,張氏冷漠,寧澤濤的顏,華天的愛國心,吳敏霞的七夕虐狗……中國再也不需要用一塊兩塊金牌來證明我們的實力。比賽結束了。傅園慧沒有感謝國家。她感謝了那個當初拼盡全力的自己。從許海峰到傅園慧,從「體操亡子」到「洪荒之力」, 這樣的一天,終於來到了。運動員終於不用再承載近乎全民「復興」的壓力,而是可以快樂地比賽,可以在採訪中露出真性情。不僅反映了國人對於體育運動意識上的進步,也體現了中國國力的發展,思維的開闊。我們從電視機前,一個個苛責的審判官,變成了站在運動員角度去體會喜怒哀樂的陪伴,這種角色的轉換無疑是一種進步。
每一位運動員,他們為自己的夢想而戰,這本身就是偉大的。由此,我聯想到了另一件全國矚目的事件——高考。
中國的高考是那樣的隆重,那樣的有儀式感,每位高三學子踏進考場的時候是多麼的有儀式感。這些場景,和多年前國人為了拿到奧運金牌而去參加比賽,是不是有些許的相似呢?同樣,高考也被賦予了太多的東西。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們從小就被灌輸一考定終身的思想,家長們對他們說高考是你唯一的出路,考不好以後就沒有幸福的生活等等。以至於高考真正來臨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搞不清他們到底為什麼去參加高考,他們到底想過怎麼樣的生活,他們只是去完成家長賦予他們的神聖使命,就像運動員去完成國人賦予他們的神聖使命一樣。
一旦高考失利,無論是家人、同學還是社會媒體,巨大的精神壓力無疑會使他們精神崩潰。有些學生甚至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去「為失利懺悔」。如果說多年前的中國在奧運賽場上是個「輸不起的民族」,那麼中學生在考場上就是一個個「輸不起的考生」,他們背負壓力,向著別人為他們制定的「沖金目標」痛苦地前進著。令人欣慰的是,我們開始看到了改變。越來越多的學子知道了自己想要幹什麼,他們開始為了「自己的金牌夢」戰鬥,而不是「家人的金牌夢」。
高二決定放棄高考,從事自己痴迷的基因科學研究的人大附中學生趙柏聞,如今已獲評世界傑出青年科技創新家, 在世界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挑起了大梁。 2016年山東省高考狀元 孫昊沒有理會國內Top高校金融與管理專業的對他拋出的橄欖枝,而是堅定地選擇了去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他熱愛的「粒子物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開始自己的「間隔年」而不是遵循傳統的教育模式,開始去創業而不是去找「工作穩定的金飯碗」,開始去尋找自己理想的伴侶而不是被家人親戚相親。這些改變,雖然伴隨著失敗和痛苦,但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國人思想的進步,社會的進步。也許,更加多元的價值觀,更加包容的社會正在像我們走來。
也許,這就是我們期望已久的東西。很喜歡知乎用戶@段品章的一段話:傅園慧在鏡頭前毫無顧忌的表現或許真的是中國體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就像一道光終於穿透層層烏雲抵達大地,那些虛偽與醜陋的影子在她耀目的光芒面前顯得無比渺小。腐朽的權威終究敵不過歷史的車輪,未來屬於年輕的一代。推薦閱讀:
※你覺得里約奧運乒乓球女單會上誰?
※如何看待里約奧運第一天中國零金牌?
※如何評價2016里約熱內盧奧運會?
※里約奧運會上,作為中國夢之隊,中國羽毛球隊和中國乒乓球隊為什麼差這麼多?
※如何看待乒乓球女團1/4決賽中,劉詩雯吊打曾令丁寧陷入苦戰的金宋依,但卻未能上女單?
TAG:中國體育運動員 | 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林匹克運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