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殺死汝愛》?


玳瑁鏡框,廢墟中的綠洲,可惡的干紅,接著他理解了葉芝,他們一起上吊,一起「死亡」然後「重生」,然後陷入遊離縹緲的意識,甲基苯丙胺里藏匿著詩人的伊甸園,貪婪的笑氣里他看見手掌劃開的血口和他的相吻合,然後貓被放進烤箱,「灼熱的眼窩把眼淚烘乾」,愛情扭曲成千瘡百孔,最後他蔚藍的眼睛變得不堪一擊,曾經的桀驁不行蕩然無存,然後河馬被煮死在水槽里,誰會祭奠初遇時圖書館的北回歸線?

Kill your darlings,講的是愛情,還是性放縱,還是垮掉的一代命運的巧合?這是個問題。

我覺得也許是自由,崇尚純粹自由的天性。就像Lucien壓根兒不會法語就異想天開地偷了條船企圖越過大西洋去參加巴黎的解放戰爭,就像Allen說:「我不想成為他們認為的人。」可惜這種自由既迷茫又昏聵,開啟了什麼,卻不知接下來該如何,Lucien似乎並不承認他的感情,也許正如《存疑的夜》所說:「他愛你,事實上你也曾愛他,但這個秘密侵蝕著你,所以在芝加哥你曾嘗試自殺,他救了你,他救了你的命。」

「你真可憐。」Lulu對那個人說,然後呢?血浸透了襯衫,那個人的衣袋被塞滿了石頭,靈魂沉入河底,腐蝕,潰爛,他死了,而他埋葬了惺惺相惜的癲狂。

嘿,記得那個嗜酒如命,不修邊幅地倒在路邊上,白痴般想逃離哥倫比亞的美人兒嗎?他曾經是個唇紅齒白的嬉皮士,後來他成了個恪盡職守的雅皮士。

真是個可憐人。

這不是我想說的,我想說這更像是必然。

從一開始蹦上桌子的演講「在一個星期日的下午,當百葉窗都被放下,無產階級佔領了街道,幾條大路延伸只讓人聯想到……」他看上去無畏無知無恥,到後來帶著Allen來到世界邊緣給他介紹所謂的守護者,然後在某個晦暗的房間,剋制著情緒說:「他是個該死的fruit,他不讓我走。」

A fruit?

A queer.

看上去錯了,不知道,也許沒錯,這不複雜,因為這是一開始就布置好的惡作劇。

Some things once you"ve loved them become yours forever, and if you try to let them go, they only circle back and return to you. They become part of you, or they destroy you.(有些東西,你一旦愛上,就揮之不去。如果你試圖掙脫,它們只會原地打轉,回到你身邊,或成為你的一部分,或將你摧毀。

Life is round,誰也逃脫不了。

Lucien是個徹頭徹尾的叛逆青年,卻在法律面前脆弱又膽怯,曾經切斯底里地活在死亡邊緣,用酒精榨取最後一滴靈感,他忘了自己一無所有,然而實際上他的確什麼都不是,帶著分文不值的狂躁,和廉價的陰鬱又靡麗的氣質,你明白我的意思嗎?那種漫無目的流浪著的普羅米修斯海盜汽船。

之所以他嚮往死,之所以在繩索套在脖子上的時候,他宣布要放縱要證明自我意識,是因為他根本沒經歷過死,他之所以覺得韻腳和韻律還有糟透了的教授是法西斯,是應該被顛覆的教條主義,是因為戰爭離他太遠,遠到令人著迷。

心馳神往的都是美,掩蓋了骯髒,是混合了腐臭濕氣的芬芳,油畫永遠定格在最神秘的微笑,沒有人會在乎粘膩的,逐漸腐爛的屍骨。

直到時間刺破在尼古丁滌盪下的詩意,曾經的戀人在水底變成骷髏,當獨自和死亡一同鎖在監獄裡時,那個金髮碧眼的孩子開始畏縮了,他想死,他把床單撕成布條纏在自己的脖子上,拚命地自殺,卻死不了,就像戰場上的殘肢斷臂,拚命地活,卻終究是死。

別以為垮掉的一代是無憂無慮的。因為視野狹隘所以他們看不見撒哈拉哭泣的駱駝,因為幼稚所以信仰自焚式的自我放逐,因為失落所以才逃避周遭現實,才挑釁一切傳統,才質問自己恨什麼恨到骨子裡。真正的苟延殘喘不是迎合時代,而是背棄原則後,被扇一巴掌,就乖乖地加入那幫制定原則的同盟軍。

Lucien憧憬徹底地活,放肆地死,可是他選擇了寄生在蒼穹的餘暉里,就不得不伴隨著夜幕沉淪。

浪子回頭,聽上去不是悲劇,至少不是未綻放就死去。

但願我的生命里不要出現那個把紅色圍巾綁在額頭的男孩,我怕愛上他。


如果說你現在沒有一個為之痴迷的事物的話,kyd也許會幫你找到。

從電影本身來說,殺死汝愛似乎沒有什麼在電影拍攝手法上的亮點,非常的循規蹈矩,視聽方面都很正常。導演將beat generation那個時代特點有表現出來,但似乎力度還不夠,大概是細節方面的原因吧。

由上可得,在技巧方面,kyd是沒有什麼優勢的。所以我大概可以將這理解為它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劇情?導演安排的lucien的開頭很巧妙,看過了主創評論軌版的kyd就可以知道,lu衝上書桌跪在上面念出那幾句狂妄的話時,是dane的臨場發揮。這個開頭非常巧妙的確定了lu的個人特點,以及allen聚聚對他情感的奠定基礎。

我很欣賞這個導演某些別出心裁的劇情設置,比如lu帶著al去第一次去gay bar,依稀記得是一串上樓的跟鏡頭?導演沒有直接切畫面,這一連串的跟鏡頭也有點兒lu帶著al走進了一個新世界的意思。lu說""Allen in wonderland""的特寫跟他muse的形象太相似了,觀眾會開始中毒大概也是這裡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還有很妙的一點是威廉的出場,衣衫平整坐在浴缸里,吸著他的快樂之源,顫顫巍巍的伸出手告訴al,喂你坐到我的管子了。hhhhh這個嚴肅又神經質的人啊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kyd是普通的,但應該感到慶幸的是,導演還是抓住了幾個主創人物的性格特點,拍出了幾個經典片段。kyd這部電影能夠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它是一部電影,而是beat generation這個時期的氛圍,lu與al之間曖昧的關係,以及刻畫稍微有點弱的四人之間的關係。

看kyd時,其實配上科普彈幕更佳。

如果說垮掉的一代那個時代是一個瘋狂的club,那麼kyd應該算作當代人進入它的一個邀請函,是一個契機。kyd不能說是一部好電影,但它很特別吧。

送上lu和al的銅礦自拍hhhhh


和「垮掉的一代」一樣,這部電影也是毀譽參半。但我很喜歡整部電影肆意瀰漫的文藝瘋狂的氣息。「kill your darlings」一語雙關,它本是指詩歌寫作的一種手法 ,即將自己最為著迷最為得意的燦爛詩句刪去,因為該部分往往迷惑了作者,華麗辭藻和灼眼的精粹拉你入溫柔又危險的漩渦,是致使詩歌淪為平庸的毒藥;在影片中,是指盧西安殘忍殺害自己確愛過的追隨者,艾倫醒悟後割捨對盧西安執著的愛。經此一役,他們各奔前程,從少不更事的少年成長為明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的創作者。而不曾改變的是,他們一直瘋狂,一直離經叛道,一直蔑視規則。

在新視界這個小圈子裡,盧西安無疑是個自信並獨具魅力的領導者,而在感情的領域裡,他卻是個幼稚的不懂愛的自私鬼。他是個瘋子,迷失掉自我的瘋子。這樣的瘋子最終如若不是結果他人,便是毀滅自我。《Lolita》作者弗拉基米爾寫作風格深受垮掉一代影響,在他筆下,主角亨伯特是個對少女痴迷不已的瘋子,尤其對「小妖精」洛麗塔,有著近乎癲狂的愛欲。這些不容於世的愛與瘋,挑戰世俗的勇氣,在藝術作品中卻呈現要命的美感和雋永的詩意。如果永遠理智,永遠規避脫軌的危險,又何來日後閃耀的垮掉一代?


看完對愛的理解就是:

愛一個人就幫他寫作業:(


我在網上找了好久的未刪減版。

可恥的匿了。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父輩眼中的「你們這一代就是價值觀缺失的一代」?
為什麼旅遊成為當下年輕人熱衷和推崇的事情?僅僅為了逃避現實壓力?還是受了"在路上"這些書的影響?
作家塞林格和「垮掉的一代」是什麼關係?
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一戰,二戰,大蕭條這五者之間的聯繫是怎樣的?

TAG:電影 | 垮掉的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