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除了OPPO、vivo 這兩個品牌,國產手機都在虧本賣?

oppo vivo這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中不低價反而為什麼有「高價」的趨勢?這兩個品牌有是如何在打價格戰的市場中生存的?


誰說其他國產廠商都在虧本賣?

供應鏈合理把握,即使是699的紅米1999的小米1都有有賺頭的。

虧本賣的要麼是在燒錢打營銷(樂視)

要麼是供應鏈管理爆炸,賺錢點在其他,人家就不是在賣手機


因為這兩個牌子主要還是依靠傳統渠道過活的。


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

國內的消費者喜歡談「性價比」,就是花更少的錢辦更好的事。於是,便宜的東西更容易受到一些消費者的歡迎。

雖然我個人有的時候也會講究性價比,這個思維模式本身倒也沒什麼。但是,我不認為任何事情都可以講性價比。

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的情況下,價格相對便宜的電腦,性能並不會太高,最多滿足一個用戶的普通需求。同樣的,一台高性能的電腦,價格往往不便宜。

比如說,我要配一台電腦,可以選擇的CPU有奔騰雙核和i3,前者大約200塊錢,後者大約700塊錢(去年配電腦時的價格,現在的價格我就不知道了)。雖然這台電腦只是用來看看網頁,不拿來玩遊戲,在這種需求的前提下,這兩種CPU的效果並沒什麼區別。但是,過幾年,哪個方案的電腦更容易出現不流暢的問題,我就沒必要說下去了,大家都應該知道。

這個例子可能不是很嚴謹,但我想說明白的是,什麼樣的價格決定了什麼樣的產品。花低價不可能買到高性能的機器。

這個定律,在手機上同樣適用。本人手上有兩部手機。第一部是學校發的華為合約機,市場價500塊錢;第二部是三星在前幾年出的旗艦機,市場價4000塊錢左右。第一部手機因為運行內存小的關係,運行一個應用就必須把前一個應用的後台幹掉,第二部手機只會在後台程序太多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用過第二部手機之後,第一部手機給我的最大感覺就是不流暢。第二部手機是作為主力使用的,第一部手機用來打電話、開熱點,偶爾拿來看知乎。

那你們想一想,既然低價買不到高配置的手機,那些玩低價策略的高配手機是怎麼回事呢?

可以百度一下小米手機用戶對於小米自帶廣告的抱怨。我在網上看到的情況是,小米在手機自帶的部分應用(比如音樂播放器)里插入了啟動屏廣告,使得用戶在啟動這些應用的時候不得不看廣告。

如果手機的成本能通過銷售的渠道撈回來,小米有必要這麼做么?

再看看蘋果、三星,哪家是這麼做的?

縱觀全國,能把安卓系統玩好的用戶有多少?不要看自己的身邊,刷機、優化樣樣精通,就覺得會玩安卓手機的人有很多。更多的用戶,是那些連軟體怎麼安裝都不會的用戶,其中就有我們的長輩。他們根本就不懂安卓這個概念,只知道按哪個圖標是打電話,按哪個圖標能用微信。低價能吸引這些人,外加不懂安卓,自然就會有這樣的事情了。

這些手機廠商會把配置拿出來,暗示消費者,同樣的配置,別的牌子要3000塊,自己的牌子只要1000塊。消費者在這樣的宣傳下,自然會選擇便宜的價格。

俗話說,買的不如賣的精。

網上的免費軟體,只要不是很過分,大多數人能接受軟體自帶的一些廣告。因為軟體廠商也要吃飯,而用戶並沒有給軟體廠商付錢。典型的例子就是,普通QQ用戶能看到廣告,QQ會員看不到廣告。

但是,自己花錢買的手機,卻還是能在自己買的手機里看到手機製造商推送的廣告,多數用戶自然不能忍。如果有人告訴這些用戶,你在買手機的時候,實際上只付了一半的錢,剩下的錢通過推送廣告的方式抵消,這些用戶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什麼反應都會有。並不是只有罵「坑爹」這一種態度,還會有用戶覺得無所謂。

說了這麼多,我是不是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啊?

回答完畢。


如果你發現那些品牌還在市場上,說明實際上他們並沒有虧本,從市場上消失的品牌才是虧損的,比如早期的波導夏新,後來的MOTO索愛諾基亞。對於題主的疑問,我想可以從下面幾部分理解。

1。手機市場特別是國內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蛋糕就那麼大,廠家想要多分蛋糕,其實路數並不多,而最直截了當的辦法是價格戰,所以在利用性價比作為最基礎的競爭口號的廠家,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必然可以搶佔市場。從智能機早期的中華酷聯,到後來的紅米再到魅藍再到現在的樂視。不管營銷手段是怎麼樣的,至少利用低價吃到了蛋糕。而對於oppo vivo,他們沒選擇這種競爭的路線,而是依靠渠道優勢來對抗競爭。

2。即使低價,也並非都是虧本,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計提,就是計算毛利與凈利之間的價差,包含推廣渠道物流售後人力投入等等費用,做到低價,無非就是把計提給大幅度壓縮,中華酷聯時代,主要依賴運營商渠道,免去了自建渠道的成本。小米魅族時代,依靠互聯網渠道,不僅降低了渠道建立成本,甚至把營銷推廣的成本也壓縮到最低。而如今的樂視,乾脆把計提轉移到其他方面,所謂的生態化反。。。。舉個例子,同樣配置的手機,oppo賣三千,小米只賣1999,大家覺得小米在虧本賣,但如果仔細分析兩家的計提結構。實際都在賺錢。而且小米凈利未必比oppo少多少。

3。如果銷量足夠大,即使早期虧損也能夠在後期規模效應下做到盈利,最簡單的,銷量大了之後物料成本和生產成本必然降低,研發投入也被稀釋,這個成本的降低其實很容易高過售價的降低的。據我所知,早期某廠家在產品的前五十萬台都是虧損的,但碰能保證產品生命周期內盈利。類比過來,賣五萬台平均每台賺一百塊跟賣五百萬台平均每台賺一塊,實際上盈利是一樣的。

4。也有虧損的廠家,而且很多。市場每天都在變化,跟不上市場變化就會被淘汰。題主所說的oppo bivo在功能機轉智能機的那個時間節點,因為產品轉型慢也虧過一段時間。五年前還能在國內市場叱吒風雲的天語已經銷聲匿跡。而一些二線品牌如TCL金立海信在國內也步履維艱,我不清楚他們是否虧損,至少沒賺到多少。

5。商業模式的不同,帶給消費者很大的錯覺,看到oppo vivo產品定價高的時候並沒有人計算過他們的市場推廣投入門店投入等等有多大,看到小米定價低的時候,沒看到小米商城的總體流量和利潤,看到樂視定價低的時候也沒看到其提高裝機量對其軟體產品的重要程度。對於企業而言,如果短期的低收益可以過去企業長期發展,他們是樂意選擇的。短視的企業才會失去市場乃至倒閉。

6。從消費者角度看,oppo vivo的購買渠道便捷,產品質量做工也不錯,而且具有一定的品牌口碑,價格也不比蘋果三星高,自然就會有人購買。從廠家的角度看,更應該學習的就是oppovivo這樣扎紮實實做事情的態度。有多少手機廠家在中華酷聯時期扎破頭了想成為運營商的供貨方,在小米出來後又扎破頭了去搞互聯網品牌,如今又想學oppo建立線下渠道。結果呢,錢沒賺到,每一步都是在邯鄲學步。


謝 @米其林大胖子 邀請。

知乎戾氣太重,現在凡是稍微客觀一點說VO兩個公司的產品時候,往往被人說是水軍,銷售人員,等等。

凡是罵他們就會獲得一大批的贊,支持。

我也是無語了,VO兩家是當年國內少有幾家堅持做手機做到現在依然存活的,能存活這麼多年,人家有人家的道理,豈是你們一句「騙子」「坑人」就能形容的?

現在不知道有些人問問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就是為了引來大家鄙視這倆品牌的話,那就隨便罵就好了。如果覺得不夠爽的話,去那個所謂的專門討論手機的「78」去罵,那裡肯定有人支持你的。

當年做手機的一批,熊貓,夏新,波導,康佳,普天,在這幾年的發展紛紛倒掉,也就剩下VO華為三家,ZTE,聯想,酷派基本上在市場上影響力已經不如從前了。

為什麼會這樣,是坑人坑10年坑出來的嗎?是騙10年騙出來的嗎?

看了一些樓上的回答,覺得簡直可笑,說著「他們應該XXX,否則藥丸」之類的話。

人家企業公司幾萬號人,研發人員是某些公司總人數的一半,在消費類電子做十年不倒,人家企業的戰略部門是吃白飯的?就聽聽你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人家企業就得改自己的企業戰略?

消費類電子產業更新速度快,企業戰略只要一跟不上,就會出現大的問題。當年的那些品牌,小霸王,愛多,漢王等等,甚至包括當年彩電霸王長虹,在企業戰略上做失敗的不少,最終品牌消失,或者銷量下滑,能撐的過十年的企業,數數也就那幾個。

個人也在手機行業做過,也了解一些,這兩家的管理方式的確是行業內值得學習的,或者是國內少有很令人敬佩的企業。

可以作為一些企業分析的案例進行分析。

但是在知乎或者貼吧,戾氣太重,難以討論深層次的東西,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就是這樣。

甚至包括一些問題,有些很jian的題主,真的是什麼問題都問,從題目上我個人認為題主就是完全把大家引入罵戰的,比如:為什麼OPPO被稱為廠妹機? - OPPO 手機

就是希望大家去罵這幾個廠家,越罵人家,自己就覺得越爽。

大家可以開無數的帖子和問題去罵,鄙視別人,說人家廠妹村姑,可以令自己成為人生贏家的話,那就繼續。

另外回復我的回答,如果扯著什麼騙子,坑人,配置,或者說什麼銷售人員,洗地之類的回復,我直接刪。

========================做個分割線,正式回答的分割線=====================

既然有人回復認同這一點,我繼續扯幾句。

VO兩家,外加華為,三家已經是國內從2G時代發展到4G時代僅存的三家還算可以的企業。當年叱吒風雲的中華酷聯,由於華為轉型快,才得以脫身,現在中酷聯風光不在。

對於一個做手機行業10來年的企業,也算是老前輩了,你讓他去和新品牌打價格戰?這個時候他們需要做的是品牌,價格戰已經不適合他們,因為他們已經有自己的客戶定位。

不光VO,還有華為,三個品牌有參與價格戰嗎?華為把榮耀系列獨立出去,就是為了保留自己華為的品牌,包括mate,ascend系列,做的就是高價,就是做品牌。

而且個人一直認為VO做手機的資歷可能還比華為深一點,當年VO已經著手做精品手機的時候,華為還在各個營業廳裡面和ZTE等山寨廠家廝殺,那個時候HW的手機,真的是慘不忍睹。所以導致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一直認為HW就是充話費送手機,而且質量很差那種,但是經過這幾年的品牌建設,以及在終端上態度的認真,品牌重新起來了。

對於小米,奇酷,樂視,魅族(魅族有點特殊,是比較早做手機,也的確算是精品,但是長期和市場脫節,我個人覺得算是一個新公司,至少在大眾消費者面前)

他們出來面對的問題是什麼?客戶在哪裡。

必須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爆點,才能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對於什麼最敏感?價格。新的品牌進入市場,大部分都是以價格優勢進入,然後在長期的運營中,逐漸樹立自己的品牌。

所以小米開始做小米note,魅族做pro系列,就是要把價格拉上去,做品牌。即使銷量不好,也還是得做,這是企業的必經之路。

當然很多人總是在講VO不參與價格戰,其實是參與的,2005年~2009年就是VO的價格戰時代,把日韓品牌打出去了,甚至包括一部分moto或者nokia,所以說性價比是一個相對概念,看你在哪個時間點。

如果有數碼愛好者的話,當年sharp手機以原裝屏為賣點,也是MTK平台,電池容量很小,那時的價格,大概都是3000+吧。

也許三五年之後會有一批新的手機廠商,他們繼續會以低價進入市場,但是那時候,當年已經打過價格戰的,不會再打了。

舉個例子不知道恰當不恰當:就像一個公司,新來的為了受到領導的重視比較有效的方式是加班,然而老員工憑藉的是自己的能力和口碑,如果老員工還繼續以加班博得領導重視的話,那這個老員工一定有什麼問題。靠拼體力這種最原始,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已經不再適合你了。

對於價格問題,企業的目的就是賺錢,不賺錢,為了虧錢,企業家辦企業是為幹什麼,僅僅為了提高國民GDP?法律沒有規定企業必須以成本價或者虧錢出售,消費者也願意為高出的那部分溢價買單,沒什麼值得鄙視的。

另外很多人說某些廠家良心,因為他們企業還在虧損,為了虧錢而辦工廠的人,好像歷史上都沒幾個。虧錢賣產品,不是廠家願意,而是因為某些原因,他們不得不這麼做。

以上個人觀點,可以討論,拒絕扣帽,瞎扯。

再補充一點,平面廣告和電視廣告,是企業品牌運營的必不可缺的部分,這點沒什麼好講的。

而且廣告的拍攝也體現了公司的產品理念。

比如這個廣告,我覺得更多的就是表示一種生活態度吧,所謂的一流公司做文化,二流公司做品牌,三流公司做產品。

雖然把oppo定義為一流公司可能很多人不服,但是人家的確是在這方面努力著。

以下是幾個廠家的宣傳片,其實看下來,能看出一些問題,就是企業文化的輸出的側重點。

oppo:

OPPO Ulike2 廣告貓力篇

華為:

華為 P1 15s電視廣告

魅族:

魅族魅藍2發布會讓人臉紅的廣告

我繼續編輯這個問題的目的並不是說推薦你們去買這個手機,而是僅僅解釋對這個現象的理解。很多人來知乎也不是為了買東西,而是理解一些不曾理解的。

謝謝。


謝腰

因為這兩家廠家走的就不是互聯網路線,他們走的還是傳統的供貨商線下鋪貨的路線,君不見大賣場一片vivo,oppo……

可能我們覺得現在手機圈子已經很透明,vivo,oppo之流簡直坑爹,但是事實上更多人的人是不清楚這些的,他們只知道這個是步步高的,那個是oppo的,都是以前的「大牌子」,然後手機易上手又還不錯,就形成了大廠家+體驗不錯=好手機的感受,那麼好手機貴一點也無所謂吧?再加上賣場售貨員的忽悠,自然而然就買了。然而這個銷量之大是一般人預計不到的……

事實上短時間內,vivo,oppo的這種傳統的營銷策略還是會一直走得通的,有線下店,有明星代言,有曝光度,就能出貨。但是這種模式算不算一種吃老本的行為,我們不好斷定,畢竟如果老是用坑爹配置加坑爹價格來欺負不懂行的消費者,總會遭天譴啊不是,遭到淘汰的吧。

其實這兩年特別是vivo已經開始在致力於改善自身產品形象,剛發布的X play5的頂配版就硬體配置而言,已然世界最強,但是我依舊不會買,為啥?除了那4K+的售價,更多的,我覺得是我還是不喜歡這個品牌,畢竟配置是一回事,用戶體驗是另一回事,而商家良心……

最後歸納一下回答題主的問題,vivo,oppo這兩個牌子算是在這個大家集體互聯網時代拚命走網路路線的時候,著力點依舊放在傳統的營銷方式上,雖然依然有不錯的收入,但是如果長此以往,並不是太好的方向,想要做大,就必須轉型。

以上。


不知道你是從哪裡得到的消息,但是你這句話等於把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都貶了下去。


談起水果、三喪,就是人家品控、設計、創新,就是人家黑科技;談到國產機,尤其是VO兩家,用戶就是廠妹、村姑,產品就是坑錢,營銷就是重金冠名代言;客觀來講,也許VO兩家技術、硬體不如世界級廠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自95年創立以來,從2g3g4g、由功能機到智能機,V家走過20年,身邊倒下了一個又一個國產廠商,至今仍佔有不錯的市場份額,就說明其有獨到之處;而兩家一個重中之重就是渠道,以及各合作夥伴,在15年開始,各個玩互聯網+玩線上的企業都在呼籲回歸線下,渠道下沉,為何不認為VO兩家一貫的渠道建設具有先見性或者說其企業戰略有獨到之處呢?其次談到產品,也許跟隨6、S6所推出的兩款旗艦機有模仿之嫌,但正如現在很多國產通訊app都模仿wechat(有錢有技術的阿里也不例外),做為一個企業,且在某一領域算不上行業領頭羊引領行業潮流技術甩開第二名若干年的企業,其首要任務是活下來,活得好,再談試錯,再談創新,而在已有國際大廠做了先驗的情況下,以風險最小的方式獲取市場,是絕大多數個人或企業,都可能會都願意去選擇的一個方式,為何卻總是為人所詬病的地方?或許又有人拿產品配置說事,君不見某米甚至還出過門事件?何況,並不是天使的臉蛋加上魔鬼的身材就是每個男人的最愛,關鍵是整體容貌的搭配,兩人尺寸的匹配,手機行業亦是如此,試問幾億智能機用戶中,把所購買的產品性能用途發揮到極致的有幾成?有些答主不要把個別發燒友的不滿足說成是用戶共性。再者,其目標客戶就是年輕人、喜歡追星喜歡偶像的群體,那麼冠名其熱愛的節目、請其喜歡的明星做代言有何不可?芒果台也許不被某一部分人認可,但確實它就是收視率好、目標受眾多,這樣直接有效的方式有何不可?也許水果玩bigger、某某又玩配置,某某在談情懷,這好比武林大會,各家所長不同而已,何來優劣之分?以一個手機這樣的電子消費品去區分人豈不是可笑?也許人家不比你見識少,也許人家財富不比你少,也許人家在3c的消費也不比你少,可能就是恰好在某個時間點,在某個廣告上看到了喜歡的明星,看順眼的產品造型,因此而選擇了VO,為何引來眾人以一種高姿態的方式去譏諷其為廠妹、理髮哥?且讓我們捫心自問,眾多買三喪、挨炮的人們、有哪些是奔著配置去的,哪些是奔著代言去的,哪些是奔著生態去的,哪些純粹是為了拿個街機裝逼去的?那這又高尚到哪裡去呢?竊以為,國人還是總喜歡人云亦云、玩bigger、噴低他人來獲取自我優越感的居多。但是客觀來講、正是眾知乎er口誅筆伐的大多數國產廠商們以一種廉價方便實惠的方式完成了對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的移動互聯網普及工作。而也是各行各業一些不被「眾精英」所認可的企業在隨中國不斷的向前,艱難的走在新時代的復興之路上。願,不分貴賤的華夏兒女對各行各業的國產廠商還是寬容公道一些的好。

ps:第一次這麼深更半夜的認真用手機碼字,希望各位看官無論贊同與否、言辭請文明,歡迎正能量的討論,無腦罵人洗地,噴子之類的還是繞遠的好。

pps:答案中提及的所有企業本人都不含褒貶之意,我僅是就事而言,畢竟作為一個蜉蚴之輩,輪不到我來指點一二,所有過去的或是現存的企業以及企業家,都是我頂禮膜拜的偶像。


以oppo來說,人家搞了個互聯網馬甲,就是一加。oppo這個牌子已經在線下做的那麼久了,沒必要直接拿oppo的牌子去趟互聯網手機的渾水。不光是oppo有一加,其他的中興有努比亞,華為有榮耀等等,傳統手機廠商都是另外開個牌子來應付互聯網。

互聯網賣手機和線下賣手機就是兩條線,有一定的交叉,前者的出現確實佔了後者的一部分市場,但也只是一部分,遠沒到能把後者全部滅掉的程度。


表面上看上去像是有點網路公司,不過思維上還是舊企業,趁國內消費習慣還在線下的時候各種線下店轟炸,手機價格其實也算偏高,之前很多的產品都屬於忽悠小女生的那種。

優勢在線下,發展的隱患也在線下,以後就看命了,消費者的選擇總有不定因素。


其他答案基本都是通過配置和渠道分析的。

作為一個曾經也是用過oppo步步高的人來說,還有一點,外觀和定位。

記得從最開始的青花瓷翻蓋手機到現在各種超薄直板手機,oppo和步步高的廣告宣傳定位一直是面對年輕用戶的。其實微微偏頗一點說,是年輕的女生。

oppo是草綠色,步步高是天藍色。前者帶有一點童話感,後者則讓人感覺清澈。品牌的直觀定位通過顏色躍然眼前。(同理可以聯想一下Tiffany,Christina Louboutin等) 手機的出廠包裝盒也是小清新的。

通過廠家的廣告不難看出,請的基本都是清新形象的明星,整個廣告的布景以及色調直觀感受就是晴朗溫馨和一點小資。

機身一般會設計的乾淨纖薄,少女心滿滿,顏值不錯。宣傳時會還會強調機身特點。在最原始直板和翻蓋時,就可以換各種可愛的圖標。

從廣告宣傳方式就看出目標客戶群的種類。讓對手機要求基本在聽聽音樂,自拍和拍照,上上網,發信息和打電話,頂多玩個小遊戲,預算有限的小女學生而言,總比拿著各種大品牌反應慢樣子丑的低端機要好的多吧。(曾經我就是這麼想的,笑)而且有個宣傳特點感覺好像也很厲害高大上的樣子(誤)。

至於其他答案噴這牌子配置是垃圾感覺不太友善而且有點片面了哦。不僅沒有回答了題主問題,也對市場營銷不是特別了解吧。現在用蘋果的我讚賞蘋果的簡約和創新,也不會覺得曾經用過oppo的自己覺得丟人啊。畢竟曾經的我雖然沒錢買蘋果,也希望在有限的預算的情況下買一款好看好用的手機。

最後表示,這兩個品牌的手機挺耐摔的…作為用電子產品很糙的人,除了諾基亞,就是這兩個品牌最耐摔。(其他用過小靈通,諾基亞,索尼,蘋果,三星,天語,聯想)


上面很多答友都從產品和渠道方面說了比較客觀的觀點,但是這個問題拋開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不論如何都會有失偏頗。我作為一個手機行業的愛好者和從業者,也有一些觀點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指正討論。

一、既然說到行業,不妨來聊聊近十年來通訊設備行業里發生了那些特別重要的事情。

1、2007年iPhone以及IOS的發布:可謂「重新定義了手機」,不管從系統還是手機本身的功能都有了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為智能手機的發展開創了一片新的思路。

2、2008年Android系統的發布:為了後來國產手機的發展開闢了一片全新的道路,直接導致了兩大巨頭HTC和三星的崛起,可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諾基亞因為執著於塞班系統以及後來的MeeGo系統,失去了市場霸主的地位並迅速消亡。

3、2011年小米的出現: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應運而生,手機行業的營銷規則完全打亂,幾乎所有的國產廠商都收到了巨大影響。

二、洗牌後行業狀況。

時間很快來到了2013年下半年。

iPhone系列通過4S以及5的人氣積累,已經完成了精英品牌到大眾品牌的轉變,市場佔有率急速上升。當時的安卓巨頭HTC信心滿滿的先後發布了「蝴蝶」以及M8兩款產品,但是均遭滑鐵盧,銷量大不如前,HTC怎麼也想不明白,前兩年還能高價賣的HTC品牌突然之間就失去了人心,而同樣賣高價的三星則扶搖直上,穩穩地佔領了安卓陣營頭把交椅。其實答案很明顯,HTC的產品缺乏性價比,本身又是以年輕一代為消費主力,這一部分市場已經被小米等廠商瘋狂蠶食,而三星又有穩固的商務人士作為消費基礎,自然過得要好得多。

雖然三星的出貨量已經穩居全球第一,但是由於高速發展帶來的諸多問題也讓他陷入了發展的瓶頸,旗艦系列S3S4的銷量不如預期,開始讓三星不得不放慢腳步審視自己。

巨頭們的失利讓市場出現了巨大的空白,有著長遠市場眼光的眾多國產廠商們開始抓住商機,尋求自身的發展。首先是以小米為首的線上品牌,有了小米1、2的用戶積累,小米一次次地創造的業界神話,雖然一度被人詬病為「飢餓營銷」,但是並不影響小米巨大的出貨量。而緊跟小米步伐的華為榮耀系列也通過特有的「撕逼營銷」不斷地製造話題進入大眾消費的視野,並且通過線上線下雙布局,逐漸擺脫了原來依靠運營商的束縛。

剩下的國產廠商分為兩大陣營:以依賴運營商補貼出貨的「中華酷聯」陣線以及以線下渠道為主的步步高系和金立等廠商。「中華酷聯」里的華為已經脫穎而出,而剩下的幾家因為運營商補貼政策取消不得不投身於市場的汪洋大海,後來的發展也各有不同。下面才說道今天我們的主角:步步高大廠。

三、V的崛起。

從洗牌後活下的步步高開始思考下一步的動作,與其說是生存,不如說是倖存下來。雖然依靠「超薄」和「HIFI」等噱頭過得不錯,但更重要的是,V廠已經完成了所謂的「全分銷」,也就是城市到鄉鎮的全面布局。這個動作對於V廠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依靠著強大的渠道以及鋪貨能力,v廠的明星單品——X3在2013年國慶期間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另一款試水的產品——XPLAY也得到了不錯的市場反響,於是V廠的高層信心滿滿,而這就為後來的提價打下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Xplay這款產品在當時具備了1080P,HIFI音效,5.7寸大屏,高通頂級處理器等賣點,售價2698起,依然是非常具有「性價比」的。而其產品本身的意義不在於有多大的銷量,而是為了拉升品牌。事實上這一手牌打得非常的漂亮,消費者們逐漸看到國產品牌也可以賣得這麼貴,於是對V廠的其他產品也有了全新的看法。

在這一戰略的驅動下,2013年年底,野心勃勃的V廠再一次發布了全新的旗艦——Xplay 3S。這一款產品相對於前代,具有更多的開創性特點——全球首發的2K解析度,更高級別的HIFI,3G運存,高通801處理器,6英寸的大屏等等等等,定價——3498,。

V廠高層原以為這款產品能繼續拉高其品牌溢價,然而Xplay 3S華麗的狗帶了,因為這款產品跳票了……2013年年底發布的產品,結果到2014年春季都沒有供貨,數量不多的消費者在無盡的等待後失去了興趣,因為能替代這款手機的產品實在太多,而沒有經過市場調研的2K解析度以及6英寸大屏也充滿了爭議,而更重要的是,作為一款近3500售價的產品,經銷商的利潤少得可憐,註定了這款產品從出生到消亡都得掛著清庫機的名頭。

雖然賣得不好,但是V廠的高層卻沒有採取降價的策略來清庫,而是將它靜靜地擺在終端的櫃檯上,而那刺眼的3498標價,無時不刻彰顯了v廠的高冷。

從這時起,v廠開始審視自己的步伐是否走得太快,也對XPLAY這個系列失去了興趣,這也就是為了XPLAY系列為什麼時隔兩年才發布了新機的原因。但是他們沒有放棄,而是將開發新的高端系列產品提上日程,於是Xshot系列出現了。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Xshot縮小了屏幕尺寸,改為5.2英寸,這也是市面上出現得比較早的5.2寸手機;放棄了華而不實的2K解析度,回歸1080p;音質方面有所妥協,而是在拍照方面大做文章,什麼6P鏡片,OIS防抖,雙色溫閃光燈,前置補光燈,統統用上,並且採用兩個版本——低配的版本2G+16G,售價2998,在線下銷售,高配的3G+32G,售價3498,在線上銷售。V廠想這一次消費者該買賬了吧。然而——Xshot再一次失敗了,至少在他們眼中是這樣,至於原因嘛——誰都說不清楚,反正就是沒人買買買。這一次v廠終於放下了一貫的高冷,不斷調整售價,以平復經銷商們的怨言。這也就是為什麼到現在我們再也沒有看到Xshot系列的新產品。

四、V廠の野望。

2014年V廠連續推出了兩款旗艦級產品,而然均沒有收到成效,但這並不意味著v廠失去了消費者,相反地,中端系列X5——這款5寸屏、720P解析度、2G運存、外形基本仿X3、以及祖傳8核64位處理器可謂毫無亮點的產品卻勢如破竹,線下幾乎賣瘋了,v廠代理和經銷商都賺得盆滿缽滿,以至於某個省份的v廠代理副總,一年之內就把自己的30萬級別SUV換成了路虎攬勝頂配。雖然前兩代旗艦賣得不好,但是他們終於把大廠的名聲打了出來。

看到商機的V廠似乎不思進取了,2015年他們在X5系列上大做文章,先後搞出了X5 MAX、X5PRO等一系列炒冷飯的機子,統統都是高價低配,反而還賣得不錯,估計連他們自己都想不到市場竟然會有這樣的反應。剩下的事情,大家都懂了。

說了這麼多,可能和題主的問題關係不大。但是仔細想想,OV能賣這麼貴,而且還要賣得更貴,很多時候是消費者自身的選擇。他們也沒有辦法降價,畢竟代理、經銷商、二批商、導購員都要賺錢,倉儲、物流、租金、廣告費都在不斷上漲,他們只能一步步地拉高其品牌,然後再把成本分攤到消費者身上,這也終於符合了他的名字——步步高。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輕噴。


這個問題很簡單,目標群眾不同。

假如硬體都是1000元成本,網上直銷搶購的賣1099,外觀一般,做工也一般,其中基本沒有體驗,後期系統可能附加一些廣告彈窗,售後不方便……

還有一家成本也是一樣,賣1699。外觀你喜歡,質量做工也好一點,而且我請你喜歡的明星代言,有完善的購物體驗,強大的售後服務,隨時有貨。沒事還能去貼貼膜,下下軟體,不用擔心以後軟體廣告……

有人喜歡前一種,也有人喜歡後一種,但沒比較覺得後一種人人傻錢多吧?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當猴子的……


瀉藥

這兩個品牌注重線下渠道,光是廣告費都是一筆大開支。很難像小米一樣把價格壓下去。

所以成為了我們口中「高價低配」的典型代表。


悶聲發大財,這是墜吼滴!


錯誤啊。金立、華為都沒有虧本,也都賣得很好。如果成本指物料成本,我相信大部分廠商,包括小米和魅族也不是虧本。

要不要低價賣,只是營銷策略的不同,賣得動就行咯~~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