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遠近距耦合都是權宜之計,中距耦合才是真正的鴨翼?」
01-22
最近看到一篇論壇里的帖子 各種技術分析 舉栗子 列數據 說明中距耦合的高大上
以及 遠近距耦合都是紙老虎 只是技術不過關的權宜之計之類下面有四個問題:1 對於這種說法 專業人士有何評價?
2 遠中近距耦合鴨翼布局都有何優缺點?3 除了以J-10為代表的中距離耦合 和 以J-20為代表的遠距耦合 中國有沒有類似鷹獅或歐洲陣風類似的近距耦合機型(自研,非俄系衍生機型)?4 中距耦合靜不穩定鴨翼布局的J-10能夠成功列裝 是否代表中國鴨翼布局氣動研發水平走在國際領先水平?最後 如果方便可以順便回答一下 美帝為啥很少用鴨翼??(指的是列裝裝備,X系列驗證機不算喲)
瀉藥 首先咱不是啥專業人士。 然後根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流體力學研究所的論文《近距耦合鴨式布局氣動研究進展》的說法鴨式布局只分為近距耦合鴨翼和遠距鴨翼,沒有所謂的「遠距耦合」「中距耦合」之說。
若鴨翼的主要功能是作為操縱面,通常鴨翼縱向位置距主翼較遠(距質心的力臂較長),稱遠距鴨翼或控制鴨翼;若鴨翼距主翼較近以致鴨翼流場與主翼流場產生干擾耦合,則此鴨翼稱為近距耦合鴨翼或氣動 鴨翼,該布局亦稱為近距耦合鴨式布局,近距耦合鴨翼也兼具控制功能。
近距耦合是一種氣動效應的名字,是鴨翼距主翼較近以致鴨翼流場與主翼流場產生干擾耦合,並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瑞典的Behrbohm教授用於薩博37戰鬥機的設計中。只要是利用了這種氣動效應的鴨式布局都叫近距耦合鴨翼。
根據宋文驄的論文《鴨式布局飛機的發展》可知,陣風、颱風、JAS-39包括J-10、J-20都屬於近距耦合鴨翼。真正的遠距鴨翼應當是美國的女武神、蘇聯的Tu144那種,前翼僅提供力距,基本就是個單純的舵面。
不同角度的裝逼——
看了下題主下面列了一大堆問題。
扯一段吧——十是中耦,廿也是中耦。按土鱉的研究,颱風在大迎角機動時也是中耦。
——至於美帝,人家沒趕上鴨翼時代。美帝玩鴨翼的時候不好控制,能控制的時候直奔矢量去了。叉29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做的,這貨在JSF項目上和BAE玩的是,呃,猥瑣版Y-23。叉31更悲催,羅克韋爾和MBB做的,這兩貨在JSF項目上玩的是啥我都不記得了。沒有技術延續,你讓美帝憑空冒一個鴨翼機出來?美國人不用鴨翼因為常規布局完全滿足性能需要,不代表美國人沒做過研究,f15驗證機上就裝過鴨翼何況f22不是沒有問題的,巨大的垂尾貢獻了太多側向rcs,國內的估計22側向rcs在2到3平之間,對前向影響不亞於鴨翼多少。rcs和雷達距離影響要開四次方根,雷達距離增強一倍,rcs需要上升16倍。
非氣動專業回答,近距鴨翼布局飛機的RCS較大,提升氣動性能的同時犧牲一部分隱身性能。
近距遠距鴨翼沒有知識儲備,不敢妄言,單說美帝為啥沒有鴨翼機,是因為鴨翼設計複雜,說白了那會兒處理器不行,不像現在每秒運算多少次,所以美帝有人說鴨翼最好裝在別人家的戰鬥機上這樣的話,好像鴨翼機就是異端。其實不是。現在沒事啦,處理器每秒運算速度和戰鬥機的動作修正次數完全沒問題了,已經逐漸形成了中歐鴨翼,美俄常規這樣的局面(俄也有三翼面的,不過常規是主流)。
據說美帝專攻邊條,對鴨翼沒有邊條研究的好吧
推薦閱讀:
※《空天獵》那樣的空戰真實度有多高?
※如果1944年春季德國擁有了十架四代機,戰局會如何發展?
※如何評價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戰機塗裝?
※為什麼普遍認為蘇式戰機空氣動力學設計更好?
※殲10在高速飛行下一刀把幻影2000切成兩半,然後還能順利返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