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二戰末期有沒有能和盟軍高端螺旋槳戰鬥機比肩的螺旋槳戰鬥機?
首先提問者問的是有沒有比肩的飛機,又不是問德國有沒有超過盟軍的飛機。德國空軍在二戰末期再怎麼頹廢,但處在第一梯隊的活塞發動機還是有的。德國飛機後期不如盟軍才是正常,德國要是真越打越猛,我們二戰怎麼能贏呢。
首先說幾個不約而同事實:
1.發動機性能是飛機性能的核心所在;2.單純比較發動機功率極值是沒有意義的,在二戰後期各國都有超過2,000hp的量產或試驗性發動機,如DB603N功率達2,800hp,可最後實際上沒上機還是個迷;3.戰爭後期發動機的增壓技術對發動機性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壓器的先進性以及是否存在多級增壓對於評價飛機性能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4.發展高空能量機是歷史潮流,說萬米高空無用的,回去玩雙翼機好了;對於德國末期飛機的評價:雖欲緊跟腳步,但差距在加大
從客觀上來說,盟軍的戰略轟炸和Nazi高層對飛機技術的指手畫腳,都不同程度阻礙了德國飛機的發展,但畢竟是客觀原因,故在此一筆概括。從德國自身來看,飛行器發展確實遇到了不小瓶頸,DB公司從DB605推出伊始就欲開發二級增壓,但直至戰爭結束也沒給109裝上二級增壓的發動機,這個鍋DB公司背定了。總得來說,從數據上看,德國戰爭後期的發動機也都達到了2,000hp以上的起飛功率,DB605DMC和Jumo213都是暴力發動機,從這點上看與盟軍幾乎沒有差距。但是德國遲遲無法上機的多級增壓使得其發動機與盟軍的差距越來越大,特別是與梅林和格里芬之流的差距。到最後也只能靠MW-50和GM-1一直用到戰爭結束。所以從發動機的角度看,德國有落後,但不至於掉梯隊。比肩一戰的實力有,想要1:1的交換難。
從功率上看,德國裝備了2,000hp以上發動機的飛機型號有:
1.FW190D系全2.BF109K系全3.裝備DB605D發動機的BF109G10等部分G系
4.Ta152全系2,000hp功率雖然不能直接說強,但弱的話的說不過去吧。
既然誇了,也要打一巴掌,以P-51D係為例,P51D系起飛功率1,735hp,與2,000hp有較大差距。但是P51憑藉梅林發動機的多級增壓,反而能在高空飛出比絕大多數德機要快的極速,故說多級增壓是德國發動機的軟肋,也是致命的缺點。
英國的液冷發動機傲視群雄,說二戰期間最好的發動機在英國也不為過。羅羅公司在極限功率和多級增壓上領先全世界,自噴5之後羅羅解決了發動機負G斷油的的問題後,就越走越快,逐漸拉開與DB的差距。
本人德粉,但力求客觀,如有偏差,還請指出。有 Do-335串聯布局的雙發重型截擊機
Do-335雖然外形醜陋(其實還挺萌的),但卻是二戰時速度最高的活塞發動機飛機。Do-335是理想的攔截機:擁有比盟軍所有護航戰鬥機更高的速度、驚人的火力(其中B-2型更裝有3門30毫米機炮和2門20毫米機炮,可一舉擊落重型轟炸機)和比一般德國戰鬥機長的續航力。而且,盟軍飛行員在測試後均認為Do-335靈活性出奇地優異,並慶幸這飛機未能大規模生產,不然的話它就會成為盟國空軍的剋星。Ta-152,Fw-190的終極改進型
Ta-152是德國活塞式戰鬥機之王,其各項飛行性能已經接近活塞式戰鬥機的極限,僅在最高時速、爬升率上略遜於同時期的另一種活塞式戰鬥機的巔峰之作P-51H(二者總體上不分伯仲)。如果戰爭後期能大量出現在空戰中,一定會使盟軍大傷腦筋。然而即使戰爭拖得更久,Ta-152偏低的產量也不太可能獲得改觀,因為它的生產優先順序始終都低於另一種末日戰機Me-262。噴氣式取代活塞式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相對於定值的紙面數據,最有資格評價Ta-152飛行性能的,是那些曾駕駛其升空的飛行員。最著名的評價莫過於這段:「Ta-152的飛行性能使此前我們所有的戰鬥機都甘拜下風。當然我還沒有嘗試過Me-262噴氣機,不過我仍然要斗膽說一句,Ta-152投入實戰後將是我們的最佳戰鬥機!2000hp的Jumo213E發動機使最大時速達到了750km;寬度為60cm的三葉螺旋槳意味著能在400m的滑跑距離內完成升空;延長的翼展帶來了極小的轉彎半徑和令人驚訝的爬升性能,爬升率是每秒15m;至於升限,是14000m!增壓,增壓,增壓。
填坑中同學們,這是一道二戰空戰迷的必考題啊!15分放在那裡了,愛拿不拿!首先我們先審題:「德軍末期」,「能與盟軍匹敵」,「高端螺旋槳戰鬥機」,那樣我們可以先把ME262或者P.1101 TA183以及後來的腦洞試驗品先排除了。讓我們先來看看德三後期要面對的盟軍對手的特點吧(以下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1.P-51野馬(以D型為例)號稱戰鬥機中的凱迪拉克,布局沒有特別之處,但採用先進的層流翼型,高度簡潔的機身設計,合理的機內設備布局,這使它的氣動阻力大大下降,並且在尺寸和重量與同類飛機相當的情況下,載油量增加了3倍。這使它的航程達到1370千米,足以掩護B-17轟炸機進行最遠距離的攻擊。1942年,北美航空公司和英國勞斯萊斯公司合作,將P-51的發動機改裝成由英國勞斯萊斯公司授權美國派卡德公司生產的的梅林發動機(V-1650)。該發動機裝有兩級兩速的機械增壓器,充分改善15000英呎以上的功率輸出。
經過這項雜交,P-51「野馬」戰鬥機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其高空最大速度由原型機的614千米提高到709千米。
外加6x12.7傳家寶毀天滅地,高速下不鎖舵的特性讓bf109g系列在高空沒增壓的情況下對它無可奈何
2.超級馬林噴火
一代一代的噴火更新換代,升級的主要內容好像主要是一個!發動機!噴火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生產,並不斷進行改進改型。特別是從Mk12型開始換裝功率更大的「格里芬」(又譯「禿鷹」)發動機後,其極限速度突破了700千米/小時大關,各項戰術、技術指標均得到較為明顯的改善。「噴火」先後發展了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偵察機、教練機和艦載戰鬥機等諸多改型,歸納起來可分為陸基型「噴火」和艦載型「海噴火」兩大系列,共40餘種型別。「噴火」飛機還曾出口或轉讓生產,成為不少國家的主戰機種,直到50年代中期才退出現役。
噴火戰鬥機系列中產量最大的有Mk5和Mk9兩種型別,均超過5000架。Mk5於1941年問世,細部改進頗多,裝一台1140馬力的「梅林」發動機,火力加強。可裝8挺7.7毫米口徑機槍,或2門20毫米機炮和4挺機槍。Mk5C還將水冷卻器移到了機頭下方,可帶228千克炸彈。Mk5共生產了6479架,是英國空軍的主力。
「噴火」Mk9是專為抗衡德軍Fw-190戰鬥機而發展的另一種主要改型,改裝梅林61型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為656千米/小時,高空性能良好,配備有2門機炮和4挺機槍,共生產了5665架。二戰後,「噴火」仍在不斷改進,如Mk21型結構上有較大改動,裝4門20毫米機炮,可掛炸彈。
不愧是皇家救星!
這是一道送分題,Ta152+MW50還是很好用的
TA152螺旋槳戰鬥機的巔峰之作,近乎壓榨出螺旋槳飛機的極限,無奈產量太小
要談論是否能夠比肩,我們必須好好地先搞清楚,德國空軍(LW)和西方盟軍(RAF和USAAF)的哪些飛機可以相互比較。考慮到題主說的是螺旋槳戰鬥機,所以我們應當把雙發機也一起放進來。
單發機:BF109K4 (44年10月中旬量產)、FW-190A8(44年3月量產)、FW190D91213(1944年量產)、TA152H(預生產型,1944年11月)VS Supermarine Spitfire F.14 (1945年1月量產)、Hawker Tempest MK.V(1943年11月量產)、Republic P-47M(44年12月量產)、North American P-51D(H型性能華麗至極然而沒能趕上戰爭)
雙發機:ME-410(44年量產,僅晝戰)、DO-335(44年量產,晝夜戰皆有)、HE-219(44年量產純夜戰)VS Lockheed P-38(晝戰,夜戰型很少但存在)、De Havilland Mosqutio(晝夜兼能)。大致梳理出來這樣一個表之後,我們先把其中的一些弱雞挑出來以免干擾我們的觀察。說的就是你,BF-109K4。109這隻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老鳥到了1944年已經不再能夠適應這個技術進步飛快的時代了,從F-4之後,K-4作為109系列的最終之作裝上了強力的DB-605AS發動機(應用了603技術改進的605發動機),裝上了威力巨大之MK-108土豆發射器和MG-131糖豆發射器,然而在飛行性能上的改善卻相當有限。畢竟,它只是一架1935年首飛的前線戰鬥機,最強動力最小截面的設計思路讓它的改進空間越來越小,總歸是不能和新時代的作戰飛機相提並論了。
(1944年5月12日,京特拉爾的座機BF-109G-5被雷電斬落馬下)然後是FW-190A8,從A-3以來沿用的BMW-801D2雙排十四缸氣冷發動機,4門MG-151航炮,2挺MG-131機槍,加裝的裝甲,為了帝國防空戰特化的一系列改進讓它變得十分笨拙,唯有傲視群雄的火力和滾轉可以讓他回想起海峽空戰期間屠戮噴火V的光輝戰績。庫爾特譚克博士的德意志軍馬逐漸只能淪為四發殺手,在升空作戰的時候它甚至需要老邁的109護航,在遭遇到野馬和雷電的打擊的時候少有生還之機會。
(JG34大隊大隊長Willi Maximowitz座機正在對USAAF第93轟炸機大隊的B-24發起攻擊) 在把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弱雞挑出來之後,剩下的飛機是否能夠和盟軍飛機一較高下呢?接下來我會在定性和定量(包線圖)兩個方面做分析。雙發機方面由於資料的相對欠缺,更多地將停留於定性的方面。(今天先更新到這吧,夠累了)什麼叫比肩?搗鼓一架性能出色的飛機飛幾個起落是一碼事;新手老鳥都能輕易駕駛,年產萬架,方便維護又是另外一碼事。只說前面一條,德國有,後面那條,德國人沒那實力。要知道德國二戰中最好的多用途快速轟炸機Ju88還是戰前美國人給做的初始設計,千萬不要神話德國,德意志科技從來都沒有世界第一過
德軍後期戰鬥機主要有Ta-152 Bf-109 K系列 和G系列後期型
至於Fw-190 Dora系列,D9的話是1943年就停產了,D12 D13求數據
1.Ta-1521945年才投入實戰,定位是高空戰鬥機,在13500m有755km/h的極速。此戰鬥機的特點是,以Fw 190 D-9 型為基礎,更強化了其超高空的飛行性能。與FW 190 D-9 型主要的區別是,換裝了超高空用的Jumo 213E發動機,增壓座艙,以及大縱橫比的機翼,為了加強武裝,更第一次在Fw 190系列的機體螺旋槳軸內裝備機炮。
- 用途:超高空戰鬥機
- 乘員:1人
- 全長:10.7米
- 全寬:14.4米
- 翼面積:23.50平方米
- 最大速度:755公里/小時
- 巡航速度:530公里/小時
- 航程距離:1200公里
- 武裝:
- 30毫米 MK-108 ×1(螺旋槳軸內)
- 20毫米 MG151/20× 2(主翼翼根)
重量:空重4032kg
BF 109系列最後的量產型戰鬥機,結合了G型的各種臨戰改良型的經驗再加上新的技術予以改良出來,由於德軍在東西戰線上的節節敗退,再加上盟軍日益強大的空中轟炸武力,導致德軍在維持Bf109的生產、維修與改裝生產線日漸深感吃力·為了節約日益減少的珍貴資源,德國航空部隨即下令梅塞施密特針對Bf 109的生產消耗、零件機型的維修進行大規模的修正,最大特色是為了適應的DB-605系列發動機而修改了外型,為了節省資源而仿效同盟國使用木製零件(如:機尾)。K型將現有Bf-109在設計上的缺陷予以修正。它的設計工作於1943年春天開始,在秋天就進行原型機測試。可是由於新發動機DB 605D的技術問題,讓K-4在1944年8月才能開始量產。
使用加壓型座艙以符合高空作戰環境,極速每小時超過700公里,實用升限達到一萬二千五百米的性能,能夠達到如美國的P-51或英國的噴火的操作高度,並且攔截美軍的戰略轟炸機。
本機型和Fw 190戰鬥機的D系列,成為了攔截盟軍轟炸機的最後主力,並為了對付不同的敵機而可以由同型機中配備不同武器的飛機混編應戰,以機炮和火箭為主的對付轟炸機,而以機槍為主的對付敵方護航戰鬥機。
- 用途:攔截戰鬥機
- 乘員:1人
- 全長:8.85米
- 全寬:9.97米
- 翼面積:16.4平方米
- 最大速度:715公里/小時
- 武裝:
- 30毫米 MK-108 ×1
- 13毫米 MG131× 2
重量:空重3800kg
占坑
有時間再更
不是很懂比肩盟軍高端活塞該怎麼定義,我姑且理解為性能基本與二戰末期盟軍活塞相當。
不知道為什麼德粉成天吹ta152h終極活塞很強很強,估計是受某度百科的影響,乍一看755的極速很高,然而實際上就是個情懷。
先上乾貨
152h是德空為了在高空攔截盟軍重轟的產物,德國人以為b29會來歐洲,結果病急亂投醫搞了一票諸如jummo213e和db605l之類的臨界高度上萬的睿智發動機。152h為了高空性能加長了機翼,大展弦比可以壓低失速速度,但是丟掉了190系列祖傳的滾轉率,以滾轉率和俯仰能力為代表的敏捷性一直是190系列的祖傳優勢,190油箱沿機身布置以及高翼載短機翼設計使其擁有了超出同時代機型更好的敏捷性,高敏捷性意味著對方難以有效建立射擊窗口,大A41年暴打噴火5也得益於此,佩刀打米格15也是如此。
可以看見152 6000m以內的常規空域完全不如fw190d9,152裝備了gm1裝置,通過磕笑氣(一氧化二氮)提升進氣壓以提升高空性能,然而沒什麼卵用,這玩意11000m才開啟,755kmh的情懷速度也是上萬米才達到的
。別告訴我西線主要是高空空戰,B17和B24的常規空域是6到7km,B29是9000m然而並沒有來歐洲,ta152h臨界高度上萬米...實際上西線主要仍是中低空空戰,高空空戰只是42年到44年這段時間突然增多。再這樣的背景下,傳統觀念高空好的梅林,其實產量最大的是低傳動比的低空型號。
無論對於野馬從v1650-3到-7的轉變,還是噴9從梅林63到66的轉變都是如此。梅林63臨界高度接近9000m,然而沒意義,獵殺德棍戰鬥機要在更低的高度,43年低空化的噴火lfmk9換用了臨界高度6000m的梅林66。參見梅林型號表:順便說一下野馬其實也不是高空機,6000m就開始萎了,見下:
同樣的,基於這樣的背景,152h丟了190最引以為傲的敏捷性,丟了低空性能,最後換個不切實際的情懷高空性能,這真的是適合後期德國空優機嗎?還有JUMMO213E的故障率。
這玩意是個2級三速增壓器,如圖:三速增壓使其增壓器可以在三個傳動比檔位切換,表現為三個衰減的動力區間,這種設定使得jummo的故障率極高,曾經有架152在9000m追蚊式結果發動機直接停車。。。要說什麼德國的末代活塞最能和盟軍比,我認為是多拉。
Fw190D9從大A的空冷發動機換成了Jummo213A也冷發動機,裝備1級2速增壓的213A算是個低空發動機,海平面功率1900PS,噴射mw50可達2100PS。多拉的包線如下:
在使用mw50,1.80ata的進氣壓下,多拉海平面極速高達608kmph!相比之下噴火mk14隻使用+21lbs的進氣壓也只有590多km的極速。但是有必要說明一點,實戰中多拉沒有用到這麼好的配置。ww2aircraftperformance網站上有一下注解海平面極速600以上的多拉,都是用橡膠密封引擎罩的,根據福克沃爾夫的測試,引擎罩的密封可以提升17kmph的極速,福克沃爾夫建議量產性多拉密封引擎罩,然而考慮到維護和德國橡膠緊缺的問題,建議被帝國航空部駁回。這樣多拉海平面只能跑591km同時量產性多拉出廠會帶一個etc504掛架,這樣極速就減至不到590kmh。。。順帶一提多拉有考慮適配c3油,進氣壓提升至2.02ata.但根據190d和ta152專家Dietmar Hermann回憶他並沒聽說c3油的多拉實測過。。。綜上多拉以其並不差的低空極速以及優越的敏捷性,完全能有與盟軍二戰末期活塞諸如野馬d和噴14有一戰之力,只是德空末期飛行員,油料,戰略資源缺乏等窘境,使得多拉從沒發揮出其應有的性能。
最後引用英國試飛員布朗的話做結語:
「190D-9型戰鬥機是我曾經駕駛過的最為優秀的活塞引擎戰鬥機之一,這架飛機和噴火XIV, 格魯曼熊貓, 霍克海怒,北美P-51D野馬IV一起,構成為了我給出的世界上最優秀的活塞戰鬥機五強。」以上便是我個人觀點,如果是指能跟盟軍末代活塞勉強打打有勝算話,我認為Bf109K4就夠了。如有不同意見希望各位能指出!不多說了直接上圖 大家應該都能看懂
僅論一些性能的話,FW190和BF109的後期型號勉強可以算吧
需要看「抗衡」是個什麼標準,如果說跟野馬進行空戰打平手的,那真沒有,因為後期德軍飛機已經不主攻對戰鬥機的戰鬥,而是主打美英的重型轟炸機了
這就要求德軍戰鬥機追求高空高速重火力方面,犧牲很多空戰方面的性能。高空意味著可以飛到轟炸機的高度,高速意味著面對護航戰鬥機和轟炸機群的火力網能突破和生存,重火力意味著可以迅速擊落B17這樣生存能力超強的重型飛機
所以,如果比賽擊落重型轟炸機的話,德軍飛機肯定是可以抗衡的
比賽空戰的話,咳咳,後期西線已經基本沒有像樣的勢均力敵的戰鬥了螺旋槳的話
me209 和 ta152沒有
TA152也分型號,像TA152C這種被美國重轟刺激的產物長槍短炮裝一大堆,打飛碟都夠了,機動一塌糊塗。一般說強的是指TA152B,但是這款戰鬥機有個缺憾是最佳狀態在高空而且需要開注水加力
拿量產比量產的話只有Fw190D
上面的答案寫的很清楚了,當然除了do-335和ta-152之外,fw-190的d型也是性能非常出色的戰鬥機。換裝了轟炸機的水冷發動機,有了更加優秀的爬升和高速性能,取消了翼中炮,改用翼根炮和軸炮,使得火力更為密集。當然後來190d型的改型就是ta-152。只可惜產量太少,並沒有能成氣候。
推薦閱讀:
※為何飛機的窗子都這麼小?
※為什麼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機翼武器掛架會與機身中軸線有一個小角度,這樣設計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在機場登機時還沒到登機時間很多人就去排隊了?
※如何看待「烏克蘭3000名航空技術人員移民中國」是謠言?
※特別怕飛機起飛時的失重感,選擇什麼機型什麼座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