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十早期型號進氣道與機身相連的幾根柱子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猜測中

1.有加固用的

進氣道和機身之間,需要有空隙來分離附面層氣流的。如此進氣道的上唇幾乎是就是懸空了,強度沒法保證,所以,需要加固

2.有減除振動,擾流用的

氣流亂的時候,或者高速的時候,進氣口上沿抖動會很厲害,需要有裝置擾亂氣流,破壞共振,減少振動

陣風幻影大蟲子都有,只不過隱藏的很好,不像殲10放的這麼奔放

現在的殲10換成DSI進氣道,這幾個柱子也就沒有了


加強用。

用來解決剛度不夠導致的的唇口不能滿足超音速進氣指標的問題。

歸屬大類:顫振,流固耦合。


緊貼機身的氣流有一層名叫附面層,這層氣流流速低,對發動機在高速運轉下吸收氣體有負面作用,所以要把進氣道與機身隔開一些距離,以保證充足的氣體流量。並施加鋼筋穩定進氣道與機身的連接。

而後來出現的DIS進氣道,通過特殊設計,簡單來說就是鼓個包,增加附面層氣流的速度,(更多的其實是把附面層吹開,向兩邊間隔開)抵消帶來的損耗,以克服由於間隙而產生雷達反射面積。從而增加機體的隱身性能(不能說像黑絲帶那樣嘛都隱身了,只能說減少被發現的幾率)。不過現在我兔掌握的這項技術,立馬就大範圍運用,直接從高大上的科技變成白菜了……所以不得不佩服我兔的機智,同時,向宋老致敬!


這個好多三代機都有的,題主可以搜一下,叫加強筋,不過貌似只有殲十弄得這麼明顯。


真心不好看。


據說是叫"加強筋"


這個是加強筋,當時央視紀錄片里採訪總設計師的時候已經說過了,強度不夠就弄這麼六個筋。


有說是加強筋的,有說是擾流片的,推薦去超大軍事論壇搜搜,我記得上面有答案。


推薦閱讀:

知乎上那麼多說材料不好?材料和其他專業相比就沒有什麼優勢嗎?
玻璃發明以後對歷史進程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
焊接,尤其是激光焊接的基礎知識有哪些?求推薦書目。
腈綸起球么 什麼材質的毛衣不起球?
超導風機真的能研發出嗎?

TAG:空氣動力學 | 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