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海軍作戰中的 T 字戰?

道聽途說來的名詞,老規矩唄,先問有沒有,再問咋回事兒(=′?`=)。

望通俗地解釋一下,感謝諸君


首先說風帆戰艦時代。

上一張典型的風帆炮艦圖:

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火炮布置在兩側舷窗之內,只能在一定的扇面內向左或者右射擊。

艦首的重炮位也就一兩個,可能還有一些甲板炮能前向射擊,但這些小磅數的火炮威力小射程近,主要是在有船企圖靠近接舷戰的時候用。

也就是說,一艘風帆戰艦在一側的主要火力射界是這樣的:

如果是一支艦隊,那顯然,成縱隊的時候每艘船都能在最大程度發揚火力:

相對的,佔T字一豎的一方絕大部分的火力都不能發揮出來。

如果劣勢一方強令各艦立即自由轉向以側線對敵,隊形又會異常紊亂:

另外,風帆戰艦的轉向是要結合當時風向的,不是你想轉就能轉的。

-----------------------------------------------------------------------------------------------------------

接下來是第(2)部分,進入蒸汽鋼鐵時代,尤其是無畏艦時代後,戰列艦的旋轉炮塔射界很大,有時候尾炮塔也能向前側方射擊:

此外還有一些變態:

哼哼,我主炮全在前面!

但是!這個時期(1905-1945),戰列艦巡洋艦之間的炮戰,搶佔T字橫頭的有利陣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原因(1),上面已經提到了,被壓在T字豎位置,每艘艦與敵方縱隊的距離都不一樣,統一指揮很困難。

原因(2),在雷達和電子技術不成熟的時代,修正火炮的左右偏差比較容易,修正火炮的距離偏差非常難——換句話說,測距很難。

上一張圖,大家可知道圖中的兩艘軍艦,距離拍攝者的距離分別是多少?

這還是距離很近的友艦,炮戰中的敵艦,其實都是一些小黑點……

在測距雷達成熟之前,無論是合像式測距儀還是體視式測距儀,即使在經驗豐富的人員的操作下,誤差都在所難免,這個誤差有時候會相當的大,戰列艦對決的前幾輪炮都是在找準頭,為此還劃分出了半齊射和效力射的概念。第一輪打出去,看水花是在敵艦輪廓的前面還是後面。在前面就是近了,在後面就是遠了,一輪齊射的水花有前有後,那測距應該是終於測准了……

——所以,這個時期,T字橫頭位置的另一個優勢是:我方對測距誤差不敏感且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調整,而敵方測距難度大、校正困難。

0819.更新:

海戰中確實是兩列縱隊不斷運動搶佔陣位的狀態,航速快的一方可以有更大的機會超前、搶佔橫頭。這就是為什麼英國要在1905年建造的「無畏」號上劃時代地安裝蒸汽輪機,使其航速明顯超出之前的前無畏艦的原因。

很顯然,航速快的一方編隊有更大的概率強行「別車」壓到敵方編隊頭頂。當然,還要看雙方指揮官的決斷能力。

然後,如果雙方艦艇性能相似、指揮無失誤,最後可能任何一方都沒有形成壓倒性的陣型優勢,然後雙方就列成兩排平行線相互撕逼……


轉自大米的《戰艦少女》同人漫畫《某非提的逗B日常》。有侵刪。

-------------------------------------我是可愛的分割線-------------------------------

想了想光是抖機靈好像沒什麼意思。當然我完全不專業,不過還好題主也只是想要通俗地解釋一下什麼叫做T字陣型,估計我這半吊子也還能說個明白,各位大神指教指教。

如上圖所示,T字陣型不是指的一方將自己的艦船擺成一個T字型,而是指在一場經典的艦炮戰鬥中交戰雙方的艦船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一個陣列。優勢的一方搶佔了T字的橫頭陣位,而劣勢的一方成單縱列在那一豎上。

在這個時候,佔據了T字陣頭位的一方可以以側舷面對目標艦隊輸出最大的火力;而劣勢的一方僅有領艦(經典戰列艦時代領艦一般就是旗艦)艦艏炮可以開火。如果是現代戰艦,那麼僅有領艦的前方主炮和後方艦船的側舷副炮可以進行有效射擊(副炮的射程、威力都不一定夠)。這中間的優劣一目了然。

在交戰雙方的戰力沒有決定性落差的情況下,T字陣頭橫位一方只要能保持住這個陣位優勢,基本上也就鎖定了戰局。當然我是說理想情況下,實際交戰中兩邊都不是傻子,陣型會圍繞爭奪對對方形成T字陣橫位而不斷變動。印象中唯一的完美T字陣戰是蘇里高,美軍以逸待勞而交戰地點又是狹窄的海峽,日軍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很難脫離接觸或轉變陣型,很不幸地在一場教科書式的艦炮決戰中扮演了失敗的一方。——當然魚雷這玩意兒搶鏡甚多。

傳統的風帆動力戰列艦的樣子是這樣:

(隨便到遊戲里弄了一張,圖片不太清晰,但感謝肯威船長贊助。)

仔細看,大量火炮排列在戰艦側舷

當時的火炮破壞力、射程和命中率都相當感人,少量火炮的攻擊也很難對大型船隻造成結構性毀傷,為了在海戰中最大化輸出火力,戰艦會不惜以最大被彈面,當然也是最大火力輸出面來正對敵人進行火炮齊射以求取得最大戰果。交戰中整個艦隊能夠同時開火的大炮的數量越多越好,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就是這些戰艦排成一列橫字,這樣所有側舷火炮可以同時開火。——順帶一提,這一列橫字就叫做「戰列」,而強大到能夠進入這條戰列進行火力輸出的戰艦就叫做「戰列艦」:她們都是噸位最大、裝甲最厚、火力最強的海上女王。

到了現代,戰列艦的經典布局和造型就變成了這樣:

這是日本帝國海軍大和號戰列艦,三座94式三聯裝45倍460毫米艦炮,前2後1。

當然也有這樣的另類:

不對,是這樣:

這是法國海軍黎塞留號戰列艦,兩座四聯裝45倍380毫米艦炮,全部在前部甲板。

(黎塞留大姐姐我好喜歡你prprprprpr,快來我這裡鋼油彈管飽!)

經典的現代戰列艦的設計布局(主炮前2後1或前2後2;扶桑這種奇葩另說。)也決定了她們需要將船體打橫才能夠實現所有主炮同時開火的最大化火力輸出,而即使如納爾遜級或黎塞留級那樣應付海軍條約和主裝甲帶噸位而產生的主炮全部前置的詭異設計,實際運用中也應該加入陣列以使艦隊火力最大化,所以T字陣戰在理論上並未落伍。

但實際上,因為航媽這個暴發戶的橫空出世,每次都破壞軍艦之間的遊戲規則在視距外吊打各路小夥伴,戰列艦在爭奪制海權戰鬥中的重要性直線下滑。火力生猛、裝甲厚實的老式戰列艦如日本長門級、美國科羅拉多級(這些都是當初大名鼎鼎的Big Seven啦)因為低航速跟不上航母編隊而徹底淪為了支援陸戰隊登陸的洗地炮台——但對陸射擊依然猛得不像話,直到海灣戰爭時現代化改造後的衣阿華級還被拉出來當支援火力——;而新型高速戰列艦的主要任務也是為航母護航。T字陣型實際上退出了歷史舞台。太平洋戰爭中大部分的決定性戰役都是由航母進行超視距作戰(除了了瓜島戰役中的數次所羅門海戰),間或有一些潛艇、驅逐艦和巡洋艦們的小打小鬧,爭奪制海權這一前提下,戰列艦的舞台幾乎沒有。不過也有不怕死硬上結果被poi們搞得很慘的,例如比叡。

當然,在遙遠的未來,海軍進入星際時代後戰列艦是一定會回到我們的視線中的。不過T字陣型本質上是一種二維空間戰術,在太空立體戰中能否重現也要打個問號。但估計你我是沒什麼機會去親眼證實了。

-------------------------------------我是優雅的分割線-------------------------------

T字陣型最後一次出現在人類海戰戰場上是在1944年的美日蘇里高海峽之戰。有趣的是,參與這次戰鬥的都是上文所提到的火力強大、裝甲厚實(扶桑級因為嚴重的設計缺陷以戰列艦的視角其抗打擊能力相當差以至於幾乎就是裸奔)、航速普遍極慢的原教旨戰列艦。

日本帝國海軍的演員是: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扶桑號戰列艦、山城號戰列艦、最上號重巡洋艦、驅逐艦時雨、滿潮。

另外還有驅逐艦朝雲、山雲。

美國海軍陣容強大,恕不一一例舉,但領銜主演是田納西號、馬里蘭號等一眾被瘋狂氪金的美帝爸爸撈起來修好了的珍珠港受害者。

蘇里高之戰的陣位、過程可自行科普,@達瓦利希熊 也有詳細的回答。最終的結果毫無懸念,日軍艦隊除了佐世保的時雨這個次級祥瑞以外全體戰沉還搭上了一艘回來撈人的補刀王野分;其中排水量3.3萬噸的扶桑號更是當場被轟成兩截迅速沉沒以至於跟進的其他日艦不知道她沉了。這場戰鬥為戰列艦和T字陣戰時代划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從此海軍航空兵徹底統治七大洋,直到今天和可見的未來。

(艦炮黨和航媽派都一本滿足!)


二戰之前,軍艦艦炮往往都密佈於兩側的船舷,加上艦隊採用單縱隊航行,側舷就是一艘戰艦乃至一支艦隊發揮最強火力的最佳選擇。所以在海戰中搶佔「T」字頭橫位,使本方艦隊全部側舷火力迎戰對方縱隊第一艘軍艦,保持以多打少的「群毆」局面。而對方縱隊首艦隻能發揮前炮火力,後面的艦隻無論是視野還是射角都大受影響,同時能在戰略態勢上起到阻擋敵軍行進路線的效果。

從別的網站偷張圖,大概就這個意思。

但缺點就是本方艦隊在轉彎形成T字頭時,航線固定,拐點固定,在陣型形成之前,容易遭對方集火攻擊。一旦某艘軍艦被打癱在航路上,整個陣型就亂了。而且對方也不傻,不可能乖乖讓你形成T字頭。所以,陣型好是好,可遇不可求啊!

分享一下我印象里幾次經典T字頭海戰:

第一次是1905年對馬海戰,日本聯合艦隊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敵前大轉彎,在15分鐘的轉彎時間內遭到沙俄海軍集火打擊,旗艦「三笠」、「淺間」等多艦中彈。但不管是沙俄海軍射術不精,還是天照大神開眼,日本海軍最後還是成功的形成了T字頭,對以「蘇沃洛夫公爵」為首的沙俄海軍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第二次是日德蘭海戰,貝蒂的戰巡成功的將舍爾的公海艦隊引到大艦隊前,傑里科也擺出了T字頭。可惜德國艦隊齊刷刷原地轉身,跑了。只算成功了半次。

最後一次T字頭戰術的成功之作是1944年蘇里高海峽之戰。日本艦隊在蘇里高海峽被美軍兜住,以逸待勞的奧登多夫提前佔據T字位,6艘美軍戰列艦帶領一票巡洋艦、驅逐艦、魚雷艇輪番向日軍傾瀉魚雷和炮彈。4個小時內擊沉聯合艦隊2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由於兩側特殊的島嶼環境,日本海軍被夾在當間,跑不能跑、打又不打不過,完全成為了教科書的典型。

但T字頭戰術只適用於古典側舷艦炮對射,進入超視距海戰後,就沒什麼太大意義了。


通俗地說,就是一條窄小僅能通一兩人的衚衕里擠滿了要擁出來茬架的齜毛青年,你和幾個兄弟攜帶板磚,堵在衚衕口擼之,永遠以你四五個板磚對敵一個天靈蓋兒。


舉個例子,你把屁股撅好吃飽黃豆對準大門,然後室友開門臉最好對著你的屁股,然後你發力,這就是T字戰術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韓聯社這條微博,是刻意還是無意?
如何看待台灣國防部長馮世寬表示要投入800億台幣研製新一代匿蹤戰機?
為什麼中國空軍不裝備梟龍戰機?
幻影2000和殲十那個更厲害,剛看了殲十齣擊 和空中決戰 中法兩國戰機的航電設備差好多感覺殲十好水啊?
簡述朝鮮核問題歷史與當今各方博弈考量?

TAG:軍事 | 戰爭 | 海軍 | 軍艦 | 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