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和「堂」的區分,是否男權的表現?應該如何改進?

如「表哥」和「堂哥」的區分。

相關問題:「外公外婆」這個稱呼是否有性別歧視的成分?孩子是否可以叫母親的父母「爺爺奶奶」?這麼做是否矯枉過正? - 民俗


平輩近親總共分三種關係:堂、表、姨。

堂:

一個祖父的,也就是伯父或叔父家的孩子,也就是爸爸的兄弟家的孩子,或者不太準確的說一個姓的,是為堂兄弟/堂姐妹/堂兄妹/堂姐弟。

表:

有的說爸爸那邊是堂,媽媽那邊是表。這種說法不對。

表有兩種,一種是爸爸的姐妹家的孩子,也就是姑媽家的,還一種是媽媽的兄弟家的孩子,也就是舅舅家的。這兩種互逆:你媽是ta的姑,ta爸必然是你的舅。這種關係叫表兄弟/表姐妹/表兄妹/表姐弟。

還剩一種,媽媽的姐妹家的孩子,也就是姨媽家的孩子。從傳統觀念上來說,關係最遠,這種叫姨兄弟/姨姐妹/姨兄妹/姨姐弟。


當然是。

林黛玉和賈寶玉就是木石奇緣的凄美故事,賈寶玉要是喜歡上了賈迎春,那就是一出肉蒲團般的大黃文了。


在古代妥妥是的,最簡單的就是在以前大家族裡面兄弟排行,是把所有堂兄弟放在一起的。比如你爺爺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一共生了七個孫子,那麼在不分家之前,家裡排行是從老大到老七,而不是每個兒子分別生了多少孩子分別排行。而在以前如果是外孫的話是不上族譜的,所以才會有一家如果全是女兒的話那這家就斷香火的說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分「堂親」和「表親」是有不同親疏遠近的。甚至都是表親的時候也會分姑表和姨表,都會有一些不同。也是因為姑表是父親這邊的親戚而姨表是母親這邊的。所以說一定程度上是男權的體現。不過發展到現在因為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傳統宗族凝聚力已經不像過去了,所以我認為現在分表和堂也就沒有以前那麼多含義了,只是沿襲了這種叫法用以區分而已。


不用這麼刻意強調吧。

那麼祖父母,外祖父母你怎麼不說了,難道你姥姥姥爺沒疼你么?顯然不是,是因為你叫啥不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

堂哥(姐,弟,妹)是同姓的,一個家族的,共同血緣來自於某男性

表哥(姐,弟,妹)是不同姓的,來自女方家族的,共同血緣紐帶是某個女性

沒說誰高誰低,其實現代人跟誰親往往是小時候關係好長大就親近,我就跟表哥表姐親,因為我們從小光屁股玩到大,我堂弟堂妹美國出生我一共沒看見幾次活人,親毛線!

反正我始終認為,感情大於血緣,天天糾結這些,沒意思。


以下回答源於自己一時的思路,難免錯漏,還請各位不吝賜教。

首先,「堂」和「表」在的區別古代主要表現的是封建倫理下的血緣親疏關係。理論上來說,稱「堂」要比稱「表」更親近一些,地位也更高一些,因為堂親都和自己擁有同樣的姓氏,屬於同一個宗族。而表親之中也分別有不同的親疏程度,比如《紅樓夢》中有一回賈寶玉在哄林黛玉的時候說,他倆是姑舅姊妹,而他和薛寶釵是兩姨姊妹,前者從血緣上更親近一些,這是親疏有別。因此,在這套稱謂系統之下,一個等級分明的血緣親疏體系就建立起來了,它不僅體現了親疏,還在很大程度上明確了地位。

其次,這套體系是為封建繼承製度服務的。對一個封建大家族來說,當前任家長去世後,若要繼續維持家族共同生活的局面,由誰來擔任新的家長、其餘家族成員的地位要如何分配;若要分家單過,財產、官爵等如何分割;還有各位成員服喪的輕重等等,這都要依靠嫡長子繼承體系這個血緣體系。在這種情況下,稱「堂」的親屬一定會比稱「表」的親屬獲得的分配更多。

既然涉及到繼承,那必然想到封建社會是父權社會。無論嫡庶、長幼、親疏,參與繼承的必然以男性成員為主,女性很少能以獨立的身份獲得財產和地位等,女性地位的低下不言而明,這點從「堂」與「表」的區別也能看出來,地位越高的稱謂就包含了越多的男性成員參與(堂兄弟姊妹的父親是兄弟,姑表兄弟姊妹一方的父親和另一方的母親是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的母親是姊妹)。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堂」與「表」的區別確實體現了男尊女卑的觀念,和女權的思想是相悖的。

但是我們也得承認,隨著原子化的家庭越來越多,這些稱謂在人們的腦海里已經越來越淡了,很多年輕人已經分不清這其中的區別,無論是「堂」是「表」只稱「兄弟姊妹」;即使是在使用這些稱呼的家裡也並不以其作為等級的體現,而僅僅為了明確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親情的濃淡、權利的大小等並不受這些稱謂的影響。因此我認為,在當代社會並不需要把這些稱呼當做女權的對立面而加以抨擊,因為這些稱謂背後的男權意味已經極其淡薄了。


我覺得是有的,字面上看,「表」是「外面」的意思(比如「表裡如一」),「堂」是「家裡」的意思,用字就親疏有別,當然有男權的意味在裡面。

// 話說回來,我剛看了這個回答才發現之前一直把表和堂的定義理解反了……我還真是個不拘禮法的奇葩……


妥妥的是。父親那邊為堂,母親那邊為表,往上溯就是族譜上有區別的。我們這代人得益獨生子女政策已經不那麼看重,總之,好槽點-_-#


1. 是男權主義。類似的男權主義多了去了:

(1) 父親的兄弟分長幼,即「叔」、「伯」,但是父親的姐妹、母親的兄弟姐妹都只有一種稱呼。

(2) 「父母」、「兒女」二詞男在前、女在後。

(3) 幾乎所有文化中都有的姓氏。

(4) 英語中man可以表示「人」,類似這種例子會有很多

(5) 各種分陰陽性的語言,想要找的話肯定能找到。比如法語中金屬都是陽性的。

(6) 聖經這部書根本就是赤裸裸地歧視女性。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結果造了個男的。女的只是用肋骨造的。人類的原罪是因為女性受到蠱惑。耶穌是上帝藉助聖母瑪利亞生的,亦足見上帝是男性、女性是生育工具且以子為貴。

(7)……

2. 怎麼改?不能改!說句不好聽的話,您算老幾?憑什麼改?歷代的暴君獨裁者,想要改動這種事情也要考慮再三。哪個個人、哪個部門、哪個政權擁有改動大眾文化的權利?我國推廣普通話為了多大勁,您有推普這麼大的功力嗎?

哦對了,紅衛兵就可以。他們憑著小學沒畢業的文化水準,以破四舊為名砸碑拆廟,從沒有人敢出來說個不字。碑和廟代表的是落後文化嗎?當然是!該砸嗎?絕對不該!因為它們代表的舊文化早已只是名號而已。而它們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則是淺薄之人不能理解的。

以一己之見損害公共事物的人,往往是愚昧無知狂妄自大的。

更可怕的是,這些人往往打著政治正確的旗號,以致沒有人敢發出反對的聲音。為保下一部封建社會的書,往往要說這書「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是反封建的,或者說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政治正確」之下,正義變得顫顫巍巍唯唯諾諾拐彎抹角。


男權個屁,你的表兄弟姐妹,他們也有自己的堂兄弟姐妹。

父系和姓氏的遺傳比母系更容易保持血統的純凈,就這樣。

你不高興男權,可以移民歐美,那裡把表堂都叫「cousin」,不過作為反男權鬥士的你,可能又要不爽,他們在實際使用中又會按男女分為cousin和couse……


建議題主讀一些社會人類學親屬制度方面的書籍′_&>`


確實很不喜歡類似於這種的各種各樣男權的東西,然而無奈要改已經改不了啦,約定俗成了,只要子女仍然跟父親姓,重男輕女就永遠會存在。

客家人生了兒子就舉辦「上燈(丁)」儀式(客家話燈、丁同音),生了女兒就什麼都沒有。


這肯定是男權的表現了,但抓著表堂之分說話,有些沒抓住本質。

表堂之分的本質是,同族和外族之分。

所謂同族,是共享一個姓氏,也即有同一個男性祖先。這種親戚,現在說得少了,但農村裡還不時可以聽到,有出沒出五服的區別。沒出五服,即向上數五輩存在同一個男性祖先,算是同一個家族的。古人分得很細,大功緦麻什麼的,具體可以百度。出了五服,就不算一個家族的,是兩家人了。古代有連坐族誅什麼的,都是算到五服為止。

不同族的,就是外姓、出了五服的親戚和同姓卻不是一脈的。像姻親這種,屬於典型的外姓親戚。姑、姨的兒女,關係雖說親近,卻不是一家人。

同族不同族,區別很大的。同族之內,禁止嫁娶,否則算亂倫的。比如一個男人,他孫子的孫子這一輩,有一對男女看對眼了,也不能結合,因為是一個家族。按當代法律,這出了三代血親的範疇,可以結婚,不過民間一般還是不支持這種婚姻的。同族之間,一般還有排行,比如有一對兄弟,一共生了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都要按生日排大小。我們讀古詩文,經常見到「姓+數字」的,就是按排行來的。這也叫行輩。李白在一堆兄弟中拍十二,所以也叫李十二。杜甫寫詩,《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現代這種做法當然式微了。不是同族的,當然可以嫁娶。

現在不講究這些了,年輕人都不了解,而且這些生活中一般也用不到,唯一可能接觸的可能就兩種情況,一是見了鄉里人怎麼稱呼,這時長輩會算一下親戚關係來確定,另一個是出殯的時候,給裁剪孝衣,需要按親屬關係遠近確定孝衣形樣。


在古代,對男生來講,表妹可以娶,堂妹不行。對女生來講,表哥可以嫁,堂哥不行。

表和堂就是區分一下血緣關係而已,周代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不婚,懼不殖生」的說法。當然表兄妹之間,其生也可能不蕃,只不過當時統計起來不如同姓的堂兄妹方便。如果上升到男權主義,應該追溯到隨父姓還是母姓的問題上去解釋。


如果維持你和某個人之間的關係的這條鏈上全是男性就成為堂親

但凡有一個女性就稱為表親

例:

你 與 你 母親 的 哥哥 的 兒子 互為表親

你 與 你 父親 的 哥哥 的 兒子 互為堂親

你 與 你 父親 的 妹妹 的 兒子 互為表親

結論:

當然是男權的體現

在古代堂親才算親人,表親只能算戚

其實社會發展到現在堂和表只有了字面上的差異而已,為了這個強行女權真的無聊


堂,父系。表,母系。還有一個姨


區別:

只有父親的兄弟孩子是堂親,其餘都是表親,更簡潔的記憶方法是與你同姓的是堂親(假設沒有同姓的夫妻)。

【表】和【堂】的區別的其一說辭是,古時候春節回家探親多是回男方家裡,嫁入到別人家的女兒三十夜不會在娘家度過,所以能同聚一「堂」的都是「堂」親。其餘的親戚血緣關係不強(很少聚),像是僅止於「表」面的親戚,因此稱之為「表」親。

是否男權的表現?

真是醉了,什麼東西都能扯到這上面去。現在獨生子女比例那麼高,堂兄弟和表兄弟都當成親兄弟了,誰還管這一套,現在你們家發壓歲錢難道還分堂親和表親嗎?


是。

兩種方法:

一是使用歐洲那一套:cousin(e)不分表、堂兄弟姐妹(非英語有性數變化還是分的,這個沒必要學)。

二是直接解釋:叔叔/舅舅/阿姨/嬸嬸/大伯/姑姑…的兒子/女兒/孩子,比我大/小/和我同齡…

簡單粗暴。


老家山東,剛問了我表姐

不分了

只能說有區別吧,強行往男權上靠感覺有些牽強附會,可能是古人覺得大伯的女兒和姑姑的女兒都叫表姐怪怪的

(原諒一隻姐姐控只拿表姐舉例子)


我這裡的話

簡單分,父親這邊,內親,叫「堂」,堂哥堂弟

母親這邊,外戚,叫「表」,舅舅家的孩子都是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質疑古埃及文明外來?
古人是如何解決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
如何評價「中國文明精神不自由,而西方文明精神自由,故西方文明高於中國文明」的觀點?
你認為是否是文化缺陷扼殺了「中國喬布斯」?
有沒有那個神靈在不同文化中名字是不一樣的,但實際上是同一個人或者有相同的能力屬性?

TAG:文化 | 女性主義 | 社會 | 社會現象 | 家庭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