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為什麼會有 120G 和 128G 的區別,如何選購?
01-22
容量如此之小,應該是 128G、256G、512G、1T 這樣的順序才合理啊!
貌似有另外一種演算法是 60G、80G、120G、240G、480G、500G、960G。這兩種演算法代表什麼,分別有什麼特點呢?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種
1、早期Intel X25有60G、80G這樣的容量,是因為當時X25的主控是10通道的,PCB上NAND晶元數量是5的倍數,因此全盤容量是以0結尾的2、後來SandForce時代,因為SF2281主控沒有外置緩存,因此划出了一部分預留空間(OP)用於映射表存儲、糾錯校驗、磨損平衡等功能,比如共64G的顆粒容量划出4G、128G划出8G,這部分容量是用戶不可用的,可以通過量產工具進行設置3、以Intel DC系列為代表的企業級產品往往是400G、800G,這是由於企業級產品對於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要比消費級高的多,因此相應的設置了更大比例的OP空間(這裡說一下,就算標稱容量是2的冪也是會有OP空間的,通常情況下大約是顆粒總容量的7%左右,也就是格式化後減少的那部分容量),企業級產品往往有20%-30%甚至更高比例的OP空間(並不是說企業級SSD的OP空間比例就一定高於消費級SSD,比如影馳某款產品就用了足足一倍的OP空間,標稱128G卻用了一共256G的顆粒)4、鎂光M500由於採用了一部分自家企業級產品的數據保護技術,因此也划出了一部分OP空間(M550支持同樣的技術,但通過演算法優化省去了這部分OP空間)
5、三星840、840Evo同樣划出了OP空間,這部分空間用於SLC Cache,TLC編程比較複雜,在寫入時進行編程必然導致性能降低,將一部分空間模擬成SLC進行寫入,寫滿後或者空閑時再將這部分空間中的數據釋放到TLC空間中,可以提高寫入爆發力(也就是提高跑分,反正大部分消費者只認識AS SSD)大概就是這樣吧,以後想到再補充
補充個6、還有一些看起來正常,實際上顆粒總容量很奇怪的,比如Intel 730,480G的型號實際顆粒容量為528G,這是因為其混搭了三種不同容量的顆粒(32Gx14+64Gx1+16Gx1),多餘的容量留作OP空間(因為730的主控被官方超頻了50%,快閃記憶體被超了20%,更大的OP空間也是理所應當)這不是演算法的差異,是實際容量的差異。影響因素是兩個:
1)物理容量2)Over provisioning容量物理容量減去OP容量就是最終的「實際容量」。為什麼有很多SSD的容量是2的次方數呢?因為它們往往將幾乎全部容量提供給用戶,不OP。注意並不絕對,後面說例外。
那麼那些整十整白的容量又是怎麼回事?因為它們往往預留了OP空間,用以1)提高長期性能2)提高壽命3)或是提高性能。
由於快閃記憶體是一種挺容易壞的東西(壽命隨工作周期縮短),所以OP的存在主要是便於SSD將快要壞的塊拿走換上好的塊。當然,後來消費者要求高了,就開始把慢的塊也換掉什麼的。還有一些新的技術可以通過將兩份空間合併成一份來提高性能。這些都要求額外不用空間的存在,也就是OP。
不過呢,也有二的次方數容量的SSD實際上也是預留了OP空間的。比方說三星的850 Pro,每片快閃記憶體晶元物理容量86Gbit,因此如果提供二的次方數的空間,實際上每片晶元可以預留2.75GB的OP空間。
所以,看這個空間數字是不能幫助選購的。具體的如何選購還請仔細閱讀每一款SSD的有公信力的媒體發布的評測。說重點,哪種好
由於固態硬碟的「垃圾回收機制」。在固態硬碟上徹底刪除文件,是將無效數據所在的整個區域摧毀,過程是這樣的:先把區域內有效數據集中起來,轉移到空閑的位置,然後把「問題區域」整個清除。這一機制意味著,分區時不要把SSD的容量都分滿。例如一塊128G的固態硬碟,廠商一般會標稱120G,預留了一部分空間。但如果在分區的時候只分100G,留出更多空間,固態硬碟的性能表現會更好。這些保留空間會被自動用於固態硬碟內部的優化操作,如磨損平衡、垃圾回收和壞塊映射。 —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如何選購花雕酒?
※如何評價蘋果手機和小米手機?
※廉價的家用3d印表機與高端的專業型號相比有哪些差距?
※乒乓球拍如何選購?
※《荒野求生》里貝爾隨身攜帶了哪些裝備,它們是什麼品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