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傅雷說「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

這句話來自傅雷家書


因為他們要往前走,不能在人情世故里沉迷。

他們活著,希望在未來。他們的世界,也在未來。

而很多年紀大的人活著,只能靠過去的輝煌,給自己存在感。很多人,已經沒有創造力,這個時候,他們當然特別需要強調自己的資歷優勢給年輕人帶來的所謂知遇之恩。

年輕人,不能一味沉溺在愛情里。

甚至,他們不能沉浸在親情里。

父母需要他報答,但也需要他養老。他每天陪著父母,然後,等著下雨的時候天上下錢嗎?

他想呆在有培養過自己老師的公司報答,那麼他喜歡什麼,他的路想怎麼走,你們就不關心嗎?

不是年輕人忘恩負義,而是你們,倚老賣老,又掌握話語權。

一個中年人的涵養,一定體現在他們怎麼對待年輕人上。

不要一副你們年紀大,就道德完人的樣子,挺讓人不適的


你記住一句話: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著前面,饑渴一般的忙著吸收新東西,並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萬不要讓人誤會。

——《傅雷家書》

這是原文,其中已經包含了解釋。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易經·文言傳》

儒家更是認為非但「忙著吸收新東西」的青年人會如此,所有「欲及時」地「進德修業」的君子也都會如此。所以很可能有不少人誤會了「中庸」吧(當然這是老生常談,而我又不是國學遺老,就不展開了)。


這個說法有點地圖炮了,然而不得不說這種現象是存在的,看看知乎上的一些伸手黨對花費時間回答他們問題的答主不僅連個謝字都懶得說,連連追問的時候連個請字都沒有,還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就知道了


斗米養仇人


大概是不太懂人情事故,也不能正確分辨所獲幫助的價值、以及稀缺性。


努力的過猛,會忽略了旁人的付出,突出自我的努力。因為忽略與突出的衝突,造成了這「忘恩負義」,當然我覺得這詞過於偏執,只有在他特定的家書特定的人物關係中才恰到好處起到督促的作用。看客看的時候應該理解成「張弛應有度,求所求,也知求知路上的幫助」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句話不算是完全的貶義。它的全句是」因為青年人向前看,所以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

當我們取得了成就,或存運氣,雖也是理所應當,但我們成功的背後,有父母,師長,同事們的支持。或許他們沒有說出口,或許所做的付出卻不讓我們知道,至少他們對我們的成功是真誠祝福的。

當時傅聰每天十幾小時全心投入練琴,傅雷希望孩子張弛有度,更不要喪失對生活敏銳的感觸,保持對波蘭的老師心存感恩。


眼高手低。這是我對自己的評價,也是我對身邊很多和我一樣的年輕人的評價。題主說的那些人是有很多,但是我還是見到了不少紮實努力的年輕人。


大概是因為閱歷太少,而缺少一種對於生命的尊重吧。


推薦閱讀:

讀流行小說是否對自身提高有益?
你們看書是怎麼消化的?
為什麼買完kindle之後覺得並沒有什麼卵用?
為什麼在電腦上看電子書看不下去,拿著實體書或者Pad,甚至是手機卻能耐心的看呢?
Kindle為什麼會熱銷?

TAG:閱讀 | 傅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