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助客戶逃稅一事,為什麼不能用合理避稅而要逃稅?
滙豐回應「被指協助客戶逃稅」 承認內控疏忽
門外漢,不太懂。合理避稅的手段有什麼?滙豐又是怎麼通過業務幫客戶逃稅的?為什麼有合理避稅的手段不用而要逃稅呢?
合理避稅是有極限的,而如果籌划到了極限都還不能讓客戶滿意,就只能逃稅了。
合理避稅是通過研究各項法律法規中間的漏洞來合法的降低納稅人需要繳納的稅款額度。既然是利用漏洞,就一定是有極限的。
比如客戶A,他需要交30%的稅。你找個普通的會計籌劃一下,可能降到25%。然後你把上帝找來了,在不改變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上帝出個方案,把稅率降到了15%。這個就是極限,對於客戶A,在給定的法律環境下,他通過合法的合理避稅手段也要至少交15%的稅。你總不能再找來比上帝還牛的人來做籌划了吧。但是這個極限的方案並不一定能讓客戶滿意。比如客戶是個摳門又腦殘的黑社會老大,他買東西都不給錢,你讓他繳稅?於是他說:「我要把我的稅率降到0。」人家都要往0稅率上籌划了你還籌劃個毛線啊。所以只能造假了,通過違法手段把剩下15%的稅率也規避掉。最後就變成偷稅了。合理避稅是有極限的,而如果籌划到了極限都還不能讓客戶滿意,就只能逃稅了。
看到贊同數第一的Ying Ye的答案裡面
稅這個事情,政府說要交多少就是多少,或者政府來找你商量要交多少就是多少。一旦政府開口了,你又沒給,就是逃稅。
我就笑了,我身為一個稅務征管一線的工作人員,我怎麼都不知道我們有這麼大權利?我找企業讓他交多少就是多少,不交就是逃稅?這是思維還停留在奴隸社會吧?封建社會都沒這麼強搶的道理。果然是黑得不要不要的,像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在網上流傳多了真是貽害大方。
我來說吧,滙豐銀行這件事,從目前可以看到的信息,主要指向滙豐幫助英國等國家的有錢人轉移財產至低稅率國家以逃避繳納高額的個稅,以及為個人開公司賬戶逃避監管等手段。
將國內收入轉移至低稅率國家一直是每個國家打擊的重點,包括中國在內,2014年年底,稅總發布《一般反避稅管理辦法》加大反避稅力度,更何況,從新聞報道的內容來看,滙豐銀行採取的是逃避監管,直接將資金轉到國外,這甚至都稱不上避稅,只能用逃稅來解釋。至於為個人開設公司賬戶來逃避國家對個人財產的監控則更是直接違背了銀行業的規章制度。
不是有合理避稅手段而不用,是沒有合理避稅手段鋌而走險。
槍打出頭鳥。滙豐盤子太大,小銀行這些問題就少。
稅這個事情,政府說要交多少就是多少,或者政府來找你商量要交多少就是多少。一旦政府開口了,你又沒給,就是逃稅。(被噴了。當然不是政府說給100就100,一切開口都是依法依文而來。)合理避稅,我認為是在現有政策法規下,在紙面文件上全部符合徵稅者的要求,並達到稅額相對低。
所謂的銀行幫助客戶逃稅,也只是一種說法,多數只是DD審查不夠合規,交易審查不夠合規,不該轉過去的錢銀行幫轉了,不該成的交易銀行做了,匿名代持的,銀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銀行,管理公司,信託公司,律師,會計師,有哪種機構是全聽政府的?大家都要掙錢吃飯,不過是看那邊利益更多就往哪邊倒而已。以下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於本人所就職的單位無關:瑞士之前的法律是嚴格保護銀行客戶信息的,所以瑞士的銀行,包括各大行在瑞士的分行都按照這個原則做。但是,這幾年,老美持續施壓,瑞士不得不改變延續了幾百年的法律。但是各大行有沒有立即按照新法律來做呢?我覺得,滙豐肯定不是孤例。馬上迎來150周年的、堅持國際化的滙豐,肯定不是最鋌而走險的那個。其實,滙豐這事按常理是不會被爆出來的,滙豐也會有時間慢慢清理。但是,幾年前滙豐某IT部門的一個僱員獲取了這些客戶的信息,由於對單位有不滿情緒,離職後就爆了出來,搞得滙豐要倉促面對。前兩天吃飯的時候,老闆說,這個事情給我們最大的教訓就是,永遠不要讓員工不爽。
所以,誰家都沒有完美的風控。
你是傻嗎 都是那種人盡皆知的事情 只不過沒有捅破而已 就好像國內那些家族信託保險美名其曰「為您提供合理的稅務規劃」放屁說白了就是逃稅
我是來吐槽的。
我有一個IB(全球股票及期貨)賬戶,前幾天向我香港HSBC進行美元轉賬。
IB是通過紐約花旗銀行轉出的,通過HSBC紐約分行中轉,8天過去了,錢還沒有到賬!通過向IB和香港HSBC反覆查詢得知,錢還在中轉行HSBC紐約分行,正在處理中...我向香港HSBC投訴,HSBC號稱全球的本地銀行,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問題到底在哪裡,工作人員只說無法解釋關於中轉行HSBC紐約分行的任何問題,籠統得說儘快處理。聯繫到不時從媒體看到的HSBC涉嫌洗錢等消息,我感覺現在HSBC紐約分行現在正在矯枉過正。
這也似乎能側面印證,HSBC之前的披露出來的種種問題。推薦閱讀:
※中信銀行的異度支付是怎麼個支付法?
※我這種情況要不要轉招行私人銀行?
※四大行的櫃員和滙豐環球反洗錢崗位哪個好?
※票據回購實務中可以加多少倍槓桿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