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有什麼鮮為人知卻值得去玩的地方?


如果你想在歐洲體味歷史和人文,第一個想到的一般不會跳出現今歐洲的五大都會:倫敦、巴黎、羅馬、莫斯科、馬德里。的確它們都有無比深厚的的底蘊,但是如果你想體驗最多截然不同的歷史層次共存一體,我會推薦給你德國的首都柏林。

作為歐洲最重要的大國的德國,其首都竟然不是五大都會之一,這有冷戰前沿等歷史原因,但更多歸因於德國人獨特的規劃策略。他們的理念是均衡發展,而不是大都市圈。去過德國的人,不難體會到德國有許多美麗而高度發達的中小城市,在新城環繞下的老城,幾乎一定有一座大教堂,一個古老的廣場,一條河上的幾座橋,河谷邊上的山上往往還有一座老城堡,個個都錯落有致而一塵不染。

而柏林,是德國城市中的異類,它身上肩負了三重截然不同的歷史–普魯士、納粹、東德,當然還有21世紀的現在。這四個部分都是那麼的厚重和濃烈,相互之間又是那麼明顯的衝突,因而糾纏交織在一起,使得柏林並不像其他德國小城那樣標緻規整和寧靜美麗,但也讓柏林成為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歷史見證者。

所以這一篇遊記,我不想以遊覽路線為線索,而是以歷史順序來介紹,柏林在這千年歷史風雲中的變遷。本文照片除特別註明外,均由本人親拍,業餘水準還請見諒。

第一重歷史 – 普魯士的榮光

柏林的歷史相當悠久,比如這座不起眼的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就始建於1220年,原諒我,因為確實不起眼我就隨手一拍,後來才知其來歷。這麼久遠但看上去卻挺新的,是因為一直保存到了20世紀的該教堂在二戰中被盟軍轟炸而夷為平地,眼前看到的是1980年重建的。

柏林真正開始繁榮是1415年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普魯士的前身)的首都,尤其是1688年腓特烈一世即位並後來加冕為普魯士國王之後,開創柏林在文化和藝術上的繁榮,為柏林贏得「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譽。他給今天的柏林留下的最鮮明的痕迹是他的王宮–夏洛滕堡宮(Schloss Charlottenburg),得名於他去世的王后夏洛特。(下圖來自網路)

令夏洛滕堡宮聞名的是「琥珀室」(Amber Room)之謎。這個房間完全由珍貴的琥珀和黃金建成,原本為夏洛滕堡宮一部分。後來被被腓特烈一世的兒子作為禮物贈送給了俄國的彼得大帝。200年後納粹入侵蘇聯,這一無價之寶落入希特勒之手,並展示於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今天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但二戰末期蘇軍攻入哥尼斯堡之後,琥珀室從此不知所蹤,有說毀於戰火的,也有說被納粹私藏於不見天日的地下室中的,也有沉於奧地利的一個湖底中等等各種說法。總之今天留給我們的,只有1931年拍攝的這張照片。(注意看牆壁地面都是琥珀拼成)

琥珀室只留下了傳說,但今天的柏林仍有充足的歷史可看。如果你聽過「腓特烈大帝」這個名號,它指的是腓特烈二世,而非上面提到的普魯士開國君主腓特烈一世。原因是他治下的普魯士在政治、軍事、文化藝術方面都稱霸了德意志地區,為普魯士後來統一德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許你會對普魯士和德國的關係感到困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在說德語的地區,當時的國號是神聖羅馬帝國,有個威武的名字,但基本只是個空架子,實際上是由幾百個分裂的小國或城邦組成的鬆散實體,其中比較大的是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有一統德意志地區的野心。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雄才偉略,通過一系列改革增強國力,包括發展教育,對移民和宗教寬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在當時的先進理念,並展現其軍事天才,居然在七年戰爭中打敗了軍力7倍於己,人口20倍於己的奧、法、俄三國聯軍,奪取了大片肥沃的領土,讓普魯士一躍成為歐洲五巨頭之一(其他四個是英法俄奧)。

而這座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就是紀念七年戰爭的勝利而建於1788年的。它不僅是柏林的大門,也是德國的象徵,見證了從它誕生的那天到今天的許多歷史。

比如,你注意到門頂上的那尊雕像了嗎?它名為「勝利女神四馬戰車」,勝利女神張開翅膀,駕著四馬兩輪車面向柏林城內,象徵著得勝歸來。後來法國拿破崙崛起擊敗普魯士,在1806年把它撬走作為戰利品運回了巴黎。直到1814年拿破崙戰敗,這座雕像才重返柏林。勝利的普魯士人在雕像上花環中添加了鐵十字勳章,成為後來德軍的標誌。

奪回國寶並不夠雪恥,普魯士繼續壯大,1864年普丹戰爭戰勝丹麥,奪取現德國北部地區。勃蘭登堡門的西側的六月十七日大街另一端的勝利紀念柱,便是紀念普丹戰爭勝利而樹立的。而當它在1873年揭幕時,普魯士已在1866年普奧戰爭將奧地利趕出德意志邦聯,在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再次打敗法國,掃除了統一德意志的最後一個障礙,國王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爾賽宮加冕稱帝,一個統一的德國從此誕生。勝利紀念柱已成為德國統一戰爭勝利的象徵。

勃蘭登堡門還見證了後來的幾代歷史,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在後文中你會看到它反覆出現。我們回過頭來繼續說腓特烈二世。他可不僅是個揮斥方遒的名將,他還是個熱愛文藝和音樂的風雅之士。在柏林南郊20多公里的波茨坦(Potsdam),有一座腓特烈二世親自設計的無憂宮(Sanssouci)。歐洲大大小小宮殿無數,論規模和金碧輝煌,法國的凡爾賽宮無疑是王者。歐洲的大小宮殿幾乎無不以凡爾賽宮為效仿對象,實在是有大量雷同之處。但是這座無憂宮顯現出了獨樹一幟的設計品味,尤其是在花園的葡萄山梯形露台上。

個人認為,這種設計,打破了法式花園規整的二維幾何圖形的模式,依山而建的六層露台,使得整個花園立體起來。不同於法式花園(如凡爾賽宮花園)從中軸線看才美,無憂宮的花園無論從哪個角度,都顯得錯落有致,層次分明,一字排開的綠色木扉和其中的葡萄藤形成了典雅又自然的風景,山頂上的無憂宮精巧雅緻,與之相映成趣,迥異於凡爾賽宮為代表的巨型宮殿以規模和奢華取勝的風格。下面第一張圖是中軸線上的凡爾賽宮花園,後兩張是不同角度的無憂宮花園。

在無憂宮的一側還有一座別緻的「中國樓(Chinesisches Haus),規模並不大,但相當雅緻,所有金色部分都是黃金鍍金。它也是腓特烈大帝本人設計的。正因腓特烈本人從未離開過歐洲,而當時歐洲人對中國又了解甚少,所以這座」中國樓「充滿了歐洲人對中國的想像,今天看來也是一種獨特的中西結合,別有風味。(下圖來自網路)

我們回到柏林繼續遊覽。除了軍事和政治,普魯士的強勢還體現在了宗教和學術上。要知道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就首發於德國,也就是基督教新教的誕生。如果你好奇基督教、天主教、新教這幾個名字的關係,這裡再簡單一說。耶穌和門徒創辦的基督教,其實脫胎於猶太教(聖經舊約就是猶太教的聖經,而新約單屬基督教)。基督教先被迫害,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隨著羅馬帝國分裂,基督教也隨之分裂為西邊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和東邊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為中心的東正教。天主教有統一的教皇領導,森嚴的教會組織覆蓋了整個中世紀歐洲。出於教會腐敗、文藝復興、各國政治需要等等原因,天主教內部發出了改革的聲音,最終獨立出一系列不受教皇領導的教派,今天統稱為(基督教)新教,在中國常被直呼「基督教」,與天主教相對。馬丁·路德(不是馬丁路德金)創立的路德宗今天還是新教的最大教派。

這座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在1894年由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重建,作為新教的象徵性大教堂,以和梵蒂岡天主教的聖彼得大教堂分庭抗禮。其中還停放了包括普魯士開國君主腓特烈一世在內的數位國王的靈柩。

至於學術,不得不提創立於1809年的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t)。這所大學是世界第一所現代大學,即研究被提到了和教學同等的位置,遠離政治經濟因素,充分尊重學術自由,拋棄了以往修道院式的歐美大學形式。這是不得了的開創,在二戰之前這裡就是世界學術的中心。當你了解到洪堡大學出了29位諾貝爾獎得主,教師隊伍中包括愛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諤、馮·諾依曼、拜耳、黑格爾、叔本華,學生里有馬克思、恩格斯、俾斯麥、海涅、馮·布勞恩、費爾巴哈這些名字,你就知道它當年的分量了。

必要說明的是,上述大多數建築都在二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如今我們看到的都是戰後修復的樣子。也有有意不修復而保持被破壞後樣子的古建築,來昭示歷史,警示戰爭,比如威廉皇帝紀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chtniskirche)的主鐘樓。而旁邊那座後現代物體則是戰後新建教堂的新鐘樓,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獨特風景。

說到二戰的破壞,我們不得不提柏林蒼穹下的第二重歷史–納粹德國。

第二重歷史 – 納粹的瘋狂

德國統一後很快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激烈衝突之下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的德國組建了魏瑪共和國,但由於被嚴苛的凡爾賽條約壓迫而背負沉重的賠款,經濟重鎮魯爾區又被法國佔領,加上世界性的大蕭條打擊,給了納粹乘虛而入的機會。

1933年,納粹衝鋒隊從勃蘭登堡門通過,勃蘭登堡門見證了一個罪惡時代的開始。這段歷史我們耳熟能詳得多,這裡就不展開詳述了。前面提到,二戰對柏林造成了毀滅性破壞,這其中被打擊最嚴重的自然是納粹的國家機器,而這些建築又無在戰後修復的意義,但原址基本保留了下來。所以要體驗柏林的這第二重歷史,要在廢墟中去找。

這裡是蓋世太保和黨衛軍總部遺址,也就是納粹德國最罪惡的核心。後來炸得只剩斷壁殘垣,如今闢為講述那段歷史的博物館,名叫「恐怖地形圖」(Topographie des Terrors)。意味深長的是,廢墟背後就是柏林牆,顯示著柏林那一重重緊貼著的令人喘不過氣的歷史。

在這個博物館裡,你能看到70多年前在這個國家從瘋狂的開端到走向滅亡的每一步,包括戰後的紐倫堡審判,甚至還有當時法庭上的錄音可聽。

如果你不滿足於看照片,還可以去這麼個地方,有點冷門的哦。德國抵抗運動紀念館(Gedenkst?tte Deutscher Widerstand),紀念的是德國國內大大小小反抗納粹的人們。其中最知名的是1944年一批德軍軍官謀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這裡也是當年行刺奪權計劃的幾位主謀被槍決的地方。這個紀念碑上寫著「這裡有為德國捐軀的」和當時遇難於此的幾位軍官的名字。

前幾年湯姆·克魯斯主演了一部電影《行動目標希特勒》(Valkyrie)就是反映的這段歷史,雖然好萊塢味略重,但還是很好看的。這部電影也到了這段歷史的實際發生地取景。(以下兩張是電影截圖)

和這段歷史分不開的還有猶太人的苦難。雖然大屠殺並不發生在柏林,但作為罪魁禍首的老巢,柏林也有一座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堪稱現代建築的優秀代表。

2711塊長寬一致但高度不一的混凝土塊,在一個斜坡上整齊排列,產生有一種導致心神不安纏擾不清的氣氛,似乎代表了一個人類秩序因人為因素而遠離了人類。走在這個陣列中會有更深的體會,在矮的方塊附近,遠處波浪狀的石陣彷彿一股黑暗的洪流即將拍打過來,一眼望去其他遊客在其中時隱時現,好似當年被這股暗流吞噬的人們;而走到高的方塊深處,又彷彿身處陰森的迷宮而不見天日。

從空中看,這種黑暗洪流的感覺更加明顯了。(此圖來自網路)

終於在1945年的柏林戰役中,蘇軍將紅旗插上了勃蘭登堡門,終結了瘋狂的納粹。這畢竟是在納粹老巢的最後決戰,再加上蘇軍的人海作戰方式,因而傷亡極大,蘇軍死亡8萬多人,受傷28萬人,德軍和平民傷亡更慘重。戰後幾個月,蘇聯就在柏林建立了一個蘇維埃二戰紀念碑(Soviet War Memorial)。

正中的石柱上是一個蘇軍士兵的雕像,紀念碑的兩側則由蘇軍主力武器ML-20榴彈炮和T-34坦克護衛。

直到今天,每年的5月8日,也就是納粹投降的勝利日,來自前蘇聯的退伍老兵們還會在這裡舉辦紀念儀式,追思歷史,懷念戰友。

柏林不僅是歐洲戰場的最後焦點,它也深刻影響了亞洲戰場。上面提到的有著優雅品味的無憂宮的柏林南郊小城波茨坦,在歐戰結束後的1945年7月,再度名垂青史。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艾德里,可愛的英國人在大選中把會開一半的丘吉爾選下去了)在這裡舉行了波茨坦會議,決定對戰後德國的安排,而美英中首腦又聯合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半個多月後,這場人類史上最大的浩劫結束了。

波茨坦會議的地點在波茨坦的塞琪琳霍夫宮(Schloss Cecilienhof),其實是原德國皇室的鄉間別墅,門前花壇的大五角星頗為與眾不同。(塞琪琳霍夫宮的幾張照片來自網路)

這裡就是當年三巨頭們決定世界命運的房間。站在其間,閉上眼睛,歷史的雲煙似乎就在身邊。

蘇聯人和美英軍隊到來的同時,鐵幕也降臨於德國。二戰落幕後,美蘇爭霸的冷戰旋即開始,柏林還未喘息過來,便被帶入了第三重歷史–冷戰的鐵幕中。

第三重歷史 – 冷戰的壓抑

根據二戰結束時各國佔領軍所佔的地盤,德國被分裂為東德(蘇占區)和西德(美英法佔區)兩個國家,德國隨之也成了冷戰的最前沿。在柏林,體驗冷戰歷史的最著名去處就是柏林牆。柏林雖位於東德境內,但由於其特殊地位而也被一分為二,西柏林成為了屬於西德的一塊飛地。從1945年到1961年有260萬東德人逃往西德,為了防止東德人通過西柏林偷渡到西德,1961年東德在西柏林周圍樹立起了一圈圍牆,並重兵守衛,甚至射殺試圖越境者,這就是成為了自由與禁錮的象徵的柏林牆。

這張如今畫在柏林牆上的地圖,清晰地標明了當時東西柏林的關係和包圍整個西柏林的圍牆的位置。

然而這不能阻擋東德人投奔自由的腳步,在柏林牆1989年被推倒之前,仍有5000多人翻牆成功,但也有3000多人失敗而被捕,更有200多人在此命喪槍口。奔向自由給了人們各種神奇的創意,有挖地道的,有潛水的,更有盜竊蘇聯裝甲車強沖的,甚至還有自製熱氣球飛越的…… 今天,這堵牆不再禁錮與封鎖,但它依舊在激勵人們發揮想像力,成為許多傑出藝術家創作的場所,以最自由的人類活動–藝術創作,來追思和紀念那段最不自由的歷史。這段殘存的多姿多彩的柏林牆被稱為「東邊畫廊」。

許多作品妙趣橫生,又畫得十分精美,既充滿各種風格的藝術氣息,還有反思也有嘲諷,帶著希望也帶著堅強,還有不少就是反映人們翻越柏林牆的努力的,相信遠隔萬里的我們也能看懂不少。

其中那張比較驚世駭俗的接吻照,來自蘇聯領導人勃涅日涅夫和東德領導人昂納克,是真實發生過的(下面有照片),反映了兄弟國家的情深似海。這幅畫也被充滿諷刺的命名為「天啊,幫助我在這致命的愛中生存吧(My God, Help Me to Survive This Deadly Love)」。(這張是新聞照片,來自網路)

今天我們站在這堵牆前,觸摸它冰冷的溫度,感受那冰冷殘酷的歷史。在時代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那樣的渺小和無力,深知今天的生活的確來之不易。

這堵圍牆當年環繞西柏林,總得開幾個口子供人「合法」出入。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叫做查理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一個牌子面相西柏林的一面寫著「您即將離開美國佔領區」,另一個高牌子上兩側分別是蘇軍和美軍士兵的照片。當年這裡還曾發生過美蘇軍隊對峙事件。今天你不但可以自由出入,和假扮的邊境守衛合影,甚至可以拿護照在這裡蓋一個當年東德的入境章(推薦拿其他紙張蓋),足見半個世紀的劍拔弩張,如今只是一段笑談。

關於這段歷史,柏林自然也有不少專題博物館,但是中國人容易親近的還有另一個去處,那便是這兩位的塑像,還專門辟了個公園(馬克思-恩格斯廣場Marx-Engels Forum),由東德所建。在西方國家,這兩位的塑像並不多見。

歷史的車輪不停地轉,而勃蘭登堡門一直注視著你,我們再回到這見證無數風雨的柏林的象徵。它剛好位於東西柏林的交界處,因而不幸也成為了柏林牆的一部分而被堵死,整整近30年無人再穿過這道門。

1987年,勃蘭登堡門再次見證歷史。美國總統里根在這裡做了一個名垂史冊的演說,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隔空喊話,其中最後兩句至今仍被頻頻提起,在自由的天空中回蕩:「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堵牆!)(這張是新聞照片,來自網路)

第四重的今天 -- 21世紀的繁榮

柏林牆最終轟然倒塌,柏林也隨著兩個德國的統一而再度合二為一。如今德國已再次成為歐洲的龍頭,只是它不再以武力擴張,而是靠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引領歐洲。柏林自然也能見到這三重歷史之後的新景象,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就是個好例子。站在這裡環顧四周,能看到一整個現代化的柏林。

柏林電視塔,德國最高的建築。中國人應該不怎麼稀罕。

世界鍾(Weltzeituhr),這個鐘可以同時顯示世界幾十個大城市的時間,其實原理很簡單,中間那一層紅色的帶有數字的鐘面會慢慢旋轉,而外圈的24個固定面代表24個時區,分別刻有各時區主要城市的名字,找到你的城市,看上方的數字就是那個地方現在的時間。

索尼中心(Sony Center)是更加現代化的建築,是索尼歐洲的總部,也是個繁華的購物中心。它的設計挺有意思,巨大的露天尖頂會隨時變換顏色。(下圖來自網路)

從1220年的尼古拉教堂到2000年的索尼中心,我們一起穿越了800年的光陰。這浩瀚的歷史塵埃灑落在柏林的各個角落,因而柏林並沒有特別規整的市容市貌,但這裡的散落的歷史積澱,有的如星光一樣燦爛,有的如黑洞一般陰森,它訴說了德國的歷史,也是人類發展歷程的一面鏡子。

再回過頭來看如今統一的德國的權力中樞–德國國會大廈,和柏林的中樞–柏林市政廳(此圖來自網路),它們也都有悠久的歷史,古今結合仍可堪大用。德國人站在如此曲折的歷史向前看,他們懂得為歷史的榮耀而自豪,更懂得吸取歷史帶來的教訓。今天的德國的繁榮之下不是沒有新問題,但我有信心他們能將其一一化解。

其實,要感受柏林的歷史,還有另一個角度。作為一國首都,自然少不了博物館,巴黎有盧浮宮,倫敦有大英博物館,華盛頓有史密森學會,柏林也有著名的博物館島。由5座大型博物館組成,這裡不僅有德國歷史的藏品,還有埃及、希臘、羅馬等等各地文明的珍寶和考古成果,博物館愛好者不容錯過。下圖是博物館島最老最著名的柏林舊博物館。

有著豐厚的歷史積澱,柏林自然也是無數文藝創作的發源地。如果你看過一部文藝片《柏林蒼穹下》,你會發現柏林也可以如詩一般縹緲浪漫。而這些非本人所長,就不再獻醜了。

柏林一個城市,竟然就寫下了7000多字,足見這座城市所承載的底蘊有多麼深厚。這裡沒有最壯麗的山河,也沒有最整齊標緻的城市規劃,但這裡有德國乃至人類千年歷史的各種積澱。歷史名城有很多,但如果你想要體驗最多層次的歷史交織在一起,德國柏林是不二選擇。

如果對我的其他旅行經歷感興趣,歡迎點擊相關回答:

什麼工作、職業可以環遊世界? - 葉洲的回答

想進入海洋、親身體驗水下世界有哪些途徑? - 葉洲的回答

如何去冰島旅遊? - 葉洲的回答

挪威有哪些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色值得一去的? - 葉洲的回答

波多黎各是個怎樣的旅遊目的地? - 葉洲的回答

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有哪些美景和美食? - 葉洲的回答

更歡迎關注

肥嘟嘟走世界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走世界(feidudutravel


去萬湖吧。去旅遊的話沒多少人會去萬湖,但是其實特別美。買票的話買AB區的票就行。在柏林火車站(HBF)坐S7到達Wannsee後轉公交到一個叫Strandbad的站。交5.5歐(學生的話3.5)的門票。想划船或者玩帆船的話進去直接左拐走大約300米就能看到。

最後附兩張划船的時候拍的風景圖。


萬湖畔的柏林文學研討會(LCB)

占坑有空接著寫


一定要推薦Spreewald濕地區(在過往的【在意旅行】推送中我們有過專門的體驗報告哦)

德國境內共有15個生態保護區,Spreewald是在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證。這一生態區由11個小城組成,地處勃蘭登堡州。而整個勃蘭登堡州的地貌特徵則是早在冰河時期成型的。

http://mp.weixin.qq.com/s/bOjc4mhDhIqgSES680Gkrw(spreewald濕地區的體驗)

【在意旅行】專註於德國、奧地利、捷克德語區國家深度游。更多德國旅行的姿勢,以及德國游的第一視角體驗請關注公粽號【在意旅行】及微博

每一條旅行路線都是親身體驗,只做最原汁原味的德語區出行。


其實我覺得Spreewald不錯啊,有一種威尼斯既視感的水鎮,里柏林屯最多有60KM,可以划船或者散步,常常學累了周末去住兩個晚上,很調節心情的


推薦閱讀:

請問歐洲有什麼值得一看的自然景觀?
法德瑞比奧五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電視節目?
國內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推崇德國納粹並引以為豪?
這張美國一戰宣傳海報里的「Hun」為什麼指德國人?
預科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會不會很有意思?

TAG:德國 | 柏林Ber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