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心理電影推薦?

像 沉默的羔羊 之類的經典心理學電影有哪些?分別表現的是哪種心理現象?


1、《心理遊戲》:童年創傷。

2、《第六感》:兒童心理。

3、《肖申克的救贖》:監獄與老年心理。

4、《心靈捕手》:天才心理。

5、《七宗罪》:宗教犯罪。

6、《死亡實驗》(兩個版本,2001德國版和2008美國版):監獄虐囚現象。

7、《實驗者》:從眾心理(戰爭屠殺)。

8、《蝴蝶效應》:童年創傷。

9、《盜夢空間》:夢境與現實。

10、《記憶碎片》:短期記憶喪失症。

11、《生死停留》:夢境與現實。

12、《搏擊俱樂部》:人格分裂。

13、《一級恐懼》:精神分裂。

14、《美麗心靈》:偏執型人格分裂。

15、《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

16、《美國精神病人》:雙重人格分裂殺人狂。

17、《愛德華大夫》:精神分析。

18、《飛躍瘋人院》:精神病醫院。

19、《美麗人生》:積極心理學,自我暗示。

20、《楚門的世界》:心的牢籠。

國產的經典有:

1、《A面B面》:國內精神病院。

2、《催眠大師》:應激創傷與催眠。

3、《形影不離》:短期精神分裂。


作者:遠方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可能是被冠以青春片的旗號來演繹的同類型片子。人們都習慣了由少年走向青年吧。至少西方大多是這樣的。我們則是喜歡來一點偶像情節。

相比於我們貫穿整個那幾年來說,夏天作為一個故事多發時段,還是很受編劇們歡迎的。我們的青春除了撕逼就是亂戰,而忽視了很多普通青年應該有的橋段。彷彿青春就是一個個都是高富帥,即使很窮也會有很高的顏值。國外的相對於真實一點。基本上屌絲居多。但展現的是大多數人的生活。

好了,昨晚基本比較以後就開始吐槽了。開始時候覺得小雀斑是個好孩子。沉默著,被別人拉著去做一些之前沒做過的事情。但是後來才發現錯了;開始以為那個壞小子就是一個壞小子很多壞主意都是他想出來的。也算是領頭羊吧;開始覺得悶聲發大財的還算是個好孩子吧,至少他在不斷估計小雀斑的情緒。

但是一切從煙火晚會開始發生了變化。小雀斑因為發現了父親的秘密,而變得更加沉默了。可能這就是打破平衡的那最後一根稻草。於是改發生的就發生了,小雀斑喜歡的女生做後被悶聲發大財挖了牆角。這時候人們才知道原來壞小子才是最講義氣的人。而同樣在餐桌上發生了故事以後小雀斑好好的黑了一把悶聲發大財的孩子。於是這個孩子情感失敗了。而期待已久的四壁大戰在最後一刻壞小子慫了。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於是悲劇發生了。壞小子掛了。到最後小雀斑和悶聲發大財和解了。故事就結束了。

你可以參看《夏日之王》同樣也是小孩子的成長。那個還是很陽光的。並沒有所謂的為了四壁而獻出寶貴的生命。因為總體上價值觀還是有的。但是本片基本上給人傳遞了一種頹廢。沒事就是宅著打遊戲,吸大麻。再無聊了就去超市偷東西。然後就是泡妞吹大牛。其實這樣也是合理的。因為在這個漫長的夏天沒事可做是最無聊的。很多時候你可以給自己的生活找點樂子。這就要發揮主人公的聰明才智了。他們並沒有大的智慧卻做著夢,一點都不切實際。片中的用石子擊打死去的海鷗顯然沒有《夏日之王》中在叢林里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屋好玩。

而且將成長的代價變為有人掛了才算是成長。這也就很不幸的落入俗套了。這和國產片老三樣,兄弟反目,姐妹四壁。墮胎流產基本沒兩樣。這也就是本片評價不高的原因了。故事的場景雖然生活化但是劇情就差了很多了。雖然頹廢也是可以的,但是這樣的頹廢卻沒能得出一個好的結果,整個調子偏陰鬱,這個和美好的夏天陽光海灘形成了對比。不算是佳作。

配樂看起來還是有一點特點。還好音樂不瞎,否則就徹底淪為「青春片」了。三個小孩顏值都很接地氣,相比於狼,「肉」還是好很多的。小女孩普遍比較好看。但依舊解救不了本片猶如小雀斑和他父親玩棒球一樣乏味。


賭博默示錄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美麗心靈,精神分裂。沉默的羔羊,變態心理,裡面有一段對心理的分析,很棒


禁閉島行嗎


穆赫蘭道


恐怖游輪,黑天鵝,催眠大師


推薦閱讀:

如何使自己氣場強大或者說讓人看起來有自信?
如果有人不願意接受民主,我們是否可以強迫?這樣算真民主嗎?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良好的睡眠」到底有沒有益處?
這樣的人是否不在少數,如何糾正她們的觀點?
如何正確看待女孩為救丹頂鶴而死的事件?

TAG:電影 | 心理學 | 電影推薦 |